五一假期过后,
部分网友晒出了自己新冠“二阳”的照片,
而记者本人也在假期后
新冠抗原检测显示“两条杠”。
哪些人更容易“二阳”?
市民是否需要提前备药?
出现“二阳”以后要去看医生吗?
“二阳”的症状会比初次感染重吗?
“二阳”后如何快速恢复?
今天,记者因自测新冠阳性,以及出现鼻子不舒服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了解到新冠“二阳”的就诊流程,记者还专访了两名感染科专家,为大家解答新冠“二阳”相关问题。
医生:最近确实“二阳”患者有增多
近段时间,各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新冠“二阳”。记者了解到,广州部分医院的新冠感染者有增加的趋势。在五一假期前,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炳亮,他介绍,最近确实有一些所谓的“二阳”发生,但其实很多是初次感染,即2022年底到2023年初没有感染的人群,现阶段二次感染也有,但相对来讲并不多。
林炳亮指出,大范围人群流动,人与人之间接触更加密切,接触到传染源的机会也会变多。
“五一节小长假,随着人群大范围流动和聚集,可能会有小的感染波峰,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像2022年底大范围感染情况,普通市民其实无需过于担心,对于一些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则需要特别注意要做好个人防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告诉记者,“五一假期过后,‘二阳’患者有增加。目前有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是第一次阳,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是第二次阳。”
记者亲身体验“二阳”后就医
五一假期外出游玩的记者本人,也在节后不幸“中招”。5月5日早晨,记者起床后感觉鼻子很痒、有些堵塞,呼吸有点困难,想流鼻涕、打喷嚏,自测新冠抗原发现是明显的两条杠,这距离记者初次感染新冠过了5个月。相比较第一次感染,记者自觉第二次感染症状要更轻,测出阳性的当天也没有出现发热、头痛等情况,只有鼻子的不适症状,有点像鼻炎。
5日下午两点多,记者戴好口罩前往距离最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据了解,目前该院对于出现新冠感染类似症状的患者,主要在急诊接诊。记者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自测抗原阳性后,由医护人员引导,先测量了体温(36.5℃)和血压(正常范围),随后挂了急诊内科号等待就诊,记者了解到,同一时间急诊室里并无因“二阳”就诊的患者。
等待了约20分钟,急诊内科医生接诊。当记者说明身体的不适情况以后,急诊科医生用听诊器为记者检查身体。医生认为,症状较轻、有咽喉发炎情况,遂开了两盒对症治疗的药物,并叮嘱好好休息。
至于“二阳”是否需要测核酸,急诊科医生表示,“当前对于疑似新冠患者,一般不需要测核酸,新冠抗原阳性是可以作为诊断的标准。”
“二阳”症状轻,仍要好好休息
对于二阳后如何才能快速恢复,彭劼指出,要早发现、多休息,有条件就早用药。如果自测“二阳”,或者出现身体不适,最好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由医生来评估身体情况,判断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如果是低风险,一般医生会开一些简单的药物,甚至有可能不开药;如果是高风险,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要求做CT检查,看有没有肺炎表现,以及是否需要住院。
彭劼提醒道,阳后最好不要再去上班,否则容易传染给其他人,要在家好好休息。和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好防护,有条件的就分房睡,上独立的卫生间,最好错峰吃饭,保持房间通风透气,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手捂住口鼻,生活垃圾要用塑料袋装好,尽可能减少家人感染的风险。
至于二次感染的症状会更轻还是更重,彭劼介绍道,一般来说,第二次感染症状要比第一次轻一些,个别患者可能觉得症状比第一次还重,每个人的身体免疫状态不一样。如果阳了以后,仍然很劳累、休息不好,确实会加重病情。新冠“二阳”以后,普通的轻症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即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向重症发展的风险。在身体恢复阶段,要多喝开水,好好休息。
不主张为应对“二阳”备药
哪些人更容易二次感染?林炳亮表示,“是否会二次感染,关键要看身体免疫力。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前期感染所产生的中和抗体,对一些变异的病毒株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身体内的抗体减弱,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会增加。一些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婴幼儿、艾滋病患者、肿瘤化疗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容易“二阳”。
从2022年底至今年5月,很多人已“阳过”接近半年,是否需要去打新冠疫苗加强针?林炳亮建议,应听从国家相关部门的安排。有些市民想在外出前打加强针,林炳亮表示,“打疫苗后形成抗体,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保护的作用,想在几天之内建立起来抵御病毒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面对有可能到来的“二阳”,林炳亮表示,即便没有新冠,平时家里也要备些常用药,应对感冒、发烧、拉肚子,但是不主张为了“二阳”备抗病毒的药,毕竟有些抗病毒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来使用。退一步说,感染了也不一定要用抗病毒治疗,所以没有必要备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高风险人群,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备药,但是使用前还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图文、视频: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视频剪辑:吴海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