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网络为舆情的产生和爆发提供了传播渠道。但是受制于行业人才短缺、舆情应对观念落后等因素,一些单位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舆情。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痛点有哪些?该如何解决?
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网络舆情行业的深层次改革。一方面,网络舆情在实际应对过程中,技术和数据的作用愈发重要;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错综复杂,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参与处置应对。
现状一:网络舆情行业技术要求和数据需求越来越高。目前,网络言论载体的新形态层出不穷,互联网数据壁垒仍广泛存在,因此,网络舆情业务的开展,具有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和数据需求。
现状二:舆情分析亟须大量的专业优秀人才。网络舆情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专业,对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和迫切。由于行业规律的不同,以及网络舆情的不断变化,目前,网络舆情行业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亟须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网络舆情应对三大痛点随着网络舆情工作形势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网络舆情的应对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始终是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短板”。
痛点一: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近年来,随着政务新媒体的出现和网络舆情生态的改善,网络舆情的相关知识逐渐普及,各地也普遍开始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其应对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不少地方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应对能力和思想观念仍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痛点二: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网上网下两张皮”“治标不治本”等问题。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各地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变得更加积极与自信。2016年以来,各地政府舆情回应率大幅度上升,形成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的新局面。但是,网络舆情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现实诱因,不少地方在网络舆情应对时,存在“网上网下两张皮”“治标不治本”等问题。
痛点三:同类舆情敏感期问题容易在异地蔓延或者死灰复燃。这暴露了在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网络管理与现实治理结合起来。网络舆情应对想要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如何将网络舆情生态表层下的社会治理和利益协调纳入综合治理体系?如何将破解网络舆情问题的关口前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有机体的自我免疫和修复能力?如何统筹各地改革发展中长远根本利益和短期局部利益的关系?
网络舆情行业发展建议
数据视角下的产业重构将让舆情行业进入“后舆情时代”。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臻完善与深入应用,舆情监测行业的“智慧”含量不断提升。一方面,市场需求逐渐由突发事件的应对扩大至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随着数据价值深挖,网络舆情行业的服务模式随之升级为“数据+咨询”。
与此同时,网络舆情的服务链也从事后修复、事中化解延伸到事前防范。
建议一:研究网络舆论环境下的公共治理。近年来,网络舆情汹涌而来,在这种形势下,舆情研究机构需要努力研究网络舆论环境下的公共治理,为党和政府提供舆情分析,进行社会舆论传播力与影响力评估,及时提供准确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过去十年,人民在线依托“网络问政”和“互联网治理”,有效地构建了社情民意上传下达的畅通渠道,成为推动社会良政善治、助推社会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升的重要帮手。未来,人民在线将以“人民云”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为依托,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与合作方共筑“人民数据”大数据生态系统,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建议二:舆情应对应该从“事中”“事后”提到“事前”。在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中,要不断提高网络舆情风险的预警和研判能力。这其中“舆评”(指舆论环境风险评估)与“环评”(指环境影响评价)并重十分必要。第一时间把握舆论与信息脉搏,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社情民意上传下达,防范和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在线早在2013年4月10日,就推出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舆评决策能力”地图,建议“舆评”与“环评”并重,并初步提出解决预案。2018年5月,人民网-延庆冬奥世园舆评中心揭牌,这是人民网在全国设立的第一个舆评中心。未来,舆评也将在全国更多地区开展,全面实现“后舆情时代”的专业升级。
建议三:及时提升智能技术能力和大数据开发运用水平。网络舆情的研究和业务模式,需要紧跟技术和市场前沿。随着网络舆情跟不同行业的结合,网络舆情行业也逐步开始呈现垂直领域市场的细分。这让网络舆情发生的具体规律、条件和机制纷繁复杂,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人民在线以舆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蓝本,整合现有舆情、资讯与咨询业务,打造覆盖监测、预警、研判、应对、修复、培训、咨询全业务链条的产品体系。人民在线以“数据+咨询”的双引擎驱动,深挖舆情大数据价值,打造“智慧舆情”,用新技术、新数据带领行业智慧化转型,助力“党管数据”,努力构建“人民数据”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