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原银监会主席就说过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两年前原银监会主席就说过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2020年09月21日 17:59 新浪财经综合

消费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诱导消费者的话术和骗局都有哪些?黑猫投诉平台帮您避开这些消费障碍,保障您合理的投诉需求。【点击投诉】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宣传:“保本高息”。金融监管部门提醒:“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9月18日,央行及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主要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

  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金融消费者应清楚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在实践中,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答记者问还指出,金融消费者应知晓自己不仅依法享有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还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等。

  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认真阅读合同,了解权利义务,审慎对待合同签署、风险测评和确认环节,不能闭眼签字,更不能随意让人代签。

  同时,应理清自身需求和可用资金,尽量长期投资,不宜一味追求赚“快钱”,还要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度分散风险。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两会上,原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提醒:听到“保本、高收益”这个说法要举报,因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这样的说法属于金融欺诈。

  多看点

  据媒体此前报道,今年4月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投资者如何赔付引发市场争议。中行本将原油期货的损失全部穿仓给投资者承担,引发舆论发酵后承诺本金20%的赔付,但多位投资者坚持要求赔付100%本金损失。

  对此,多位法学家认为,投资者认为合同无效要求银行退还本金等,恐怕并无法律或合同依据,也缺乏合理性或可行性。

  除此,此前备受业内关注的几起银行理财或资管产品纠纷,均是因购买环节出现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工作人员误导销售,另一方面是投资者不仔细阅读产品条款、听信销售人员一面之词购买产品并签字,在产品出现风险时又相互扯皮,值得反思和警惕。

  网友评论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稳抓大反弹行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4 帅丰电器 605336 --
  • 09-24 宏力达 688330 --
  • 09-23 巴比食品 605338 --
  • 09-23 上海凯鑫 300899 24.43
  • 09-21 海象新材 003011 38.6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