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抗疫:科罗娜啤酒和疫情下的欧洲众生群像

在欧洲抗疫:科罗娜啤酒和疫情下的欧洲众生群像
2020年03月06日 02:59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发自瑞士日内瓦

  4号晚上六点半,日内瓦一家老牌五星级酒店的钢琴吧。

  这是一个寻常的周三,钢琴配着现场歌手浅吟低唱,觥筹交错之间,彷佛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都并没有发生。这场朋友聚会虽然没有像往日一样行“贴面礼”,但多日不见,老友们还是都给了彼此一个热情的熊抱。为了记住这次难得的相聚,我们给聚会起了名字——“新冠聚会”(Corona Gathering)。之后本杰明特意点了一瓶科罗纳啤酒(Corona Beer)。最近这个墨西哥啤酒品牌因为与新冠病毒中的新冠(Corona)撞名而名声大振,为段子手们贡献了不少笑料。

  不知道是否因为最近瑞士疫情加重,这个晚高峰日内瓦的路况出乎意料得好,半个小时就穿过城里平日里最为拥堵的勃朗峰滨湖大道。在钢琴吧,查尔斯坐在我的对面,配着一片青柠抿了一口科罗娜啤酒,说起他这周在公司的见闻。他是一家欧洲邮轮公司的高管,在过去一周开了数次董事会,直言眼前的形势令人头疼。首先就是每天都上新闻头条的钻石公主号邮轮,让本应轻松潇洒的邮轮之旅成了很多人的噩梦。

  疫情面前的商业道义

  “这家邮轮(钻石公主号)并不是我们公司的。”查尔斯的辩白显得苍白无力。如他所说,很多人也并不知道钻石公主号到底是哪家邮轮公司的,可是他们真的在意么?所有的邮轮公司都跟着沦陷,游客退单,就连一场正常的邮轮之旅也成了奢望。

  “现在我们在任何一个码头靠岸,都需要出具船员和乘客的所有资料。现在很多码头都列出了疫情严重的国家的单子,只要船上有来自这些国家的人,船就无法靠岸。一只邮轮上船员加乘客总要上千人,大家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结果,一场一周的邮轮之旅,因为处处碰壁无法靠岸,有的只能再收游客一周的钱,多兜一个圈子。这样一来,多花了钱不说,原本想去的地方也只能远眺不能近观。乘客满意度自然极速下滑。”查尔斯十分无奈。

  最近,短期的业绩压力给欧洲的航空,物流,旅游业都带来了很大打击。这让原本以为身处“桃花源”的欧洲人大梦初醒。当今的世界高度互联,在这场危机面前,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因为订单减少,邮轮公司希望可以在很多短期合同结束之后不再寻找新的短期合同员工,可那些来自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员工即使合同结束也不愿意回国。员工寻求’关怀’,公司自然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在如此非常时期把他们“发配原籍”。疫情下的商业道义将很多公司架上了一个道德高位,如履薄冰。

  查尔斯的故事让现场一片唏嘘。艾米丽接着说,过去一个半月,她所任职的烈酒公司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收到任何的新订单,因为饭店和酒吧根本没有任何下单的欲望。闭门不出更是减少了很多买醉的欲望。艾米丽还结识了一些时尚行业的朋友,最近也是异常焦虑。因为中国游客无法像往常一样国际旅行买买买,所以以往中国旅客扎堆的巴黎,伦敦以及米兰的奢侈店铺都门庭冷落。当地中国游客消费力不足,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把存货往北美调,希望北美市场可以有所助力。

  “现在生意远没有回到常态,至少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初见起色。好消息是,至少眼下公司原定的业务扩张并没有因此搁置,还是在按照原计划招人,充实岗位。但谁又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艾米丽说。

  焦虑的全球产业链

  上周,我收到诸多各国际机构的商业报告,几乎都和疫情相关,无论是季度回顾还是新季度展望。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则报告是经合组织(OECD)对全球供应链做出的分析,当时的原文说“中国产能缩水让全球立即感受到切身之痛,这也反映出中国如今所扮演角色的关键性和重要性。”经合组织这份报告专门提到中国产能受到影响,对全球计算机,电子产品,医药产品和交通设备的生产带来的冲击最大。非但如此,欧洲工业所引以为豪的‘准时化生产供应(Just-in-time)’也是产生了诸多问题:库存水平尽量压缩,库存不足,新货供应不上,很多专业板块临时寻找替代供应商难度极大。加之货物全球运输需要时间,欧洲很多地区很难做到全产能运营。”

  大家都觉得这也许是全球供应链洗牌的一个先兆,起码这次危机之后会出现一些调整和转变。从事医药行业的阿米尔提及中国产能下降之后,直接给瑞士医药产品带来的打击,这是在座的各位都没有想到的。

  “瑞士不是大药企集中营么?大名鼎鼎的罗氏和诺华,还有配套的顶尖研究所?”艾米丽和我都觉得难以置信。

  “是的,听起来很讽刺但就是实情。中国工厂的停工,让瑞士大概有1000种药品短缺,其中包括止痛片。瑞士市场上很多药的产地都在中国,或者起码这些药的重要成分,包装是在中国生产。中国供应跟不上,瑞士自然要闹药荒了,美国的情况也是类似。”阿米尔说,现在瑞士药企已经受到公众的抨击,希望他们可以改变思维,更改目前的这种供应方式。像是一些欧洲的快时尚的公司,此时就开始对自己之前在土耳其或者东欧设厂沾沾自喜。和金融资产配置一个道理,只有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分散风险。”

  云握手和云发布

  克里斯这周去瑞士一家公司做培训,到地方了才发现所有的访客都需要先现场填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在最近14天所去过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旅游细节,确定没有去过疫区,或者是进行了必要的隔离。之后还有测量体温,洗手,消毒。这一系列流程全走完,访客每个人会收到一个手环,方可进入公司内部开始培训。这个程序听起来十分繁琐,却让他肃然起敬。这让他联想起另一个最近身边发生的故事:一位瑞士朋友在伊朗疫情爆发一周前去伊朗看望朋友,结果赶上疫情爆发航班频频取消被困在了伊朗无法离境。两周后,他欣喜地买到一张回欧洲的机票,即使是去米兰的——欧洲冠状病毒最为严重的国家。在伊朗的两周,他觉得伊朗的抗疫生活已经进入了常态化。从德黑兰登机,机场测体温,消毒一条龙的工作都做的十分细致。飞抵米兰后,他看到的是另一幅悠闲自在的场景:“我们这一飞机从伊朗飞来的乘客,就这么大摇大摆从米兰过境进入了申根区。没有填写行程单,测体温,更别提口罩。”克里斯说,当时这位朋友的内心是崩溃的。

  结果,这场七个人的“新冠聚会”中,5个人都因为旅行禁令都没有离开过瑞士。除了我上周去了法国图卢兹出差之外,只有供职私人银行的克里斯在过去两周内有过出差:从日内瓦到阿姆斯特丹和马德里。上周日内瓦车展被迫取消,诸多汽车公司原本想在车展上发布电动新车,结果都变成了“云发布”。无数约定的客户会谈也变成了Skype电话会。

  “越是在这种时候,我越是希望可以多见一些朋友。只是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在过去两周,很多会议都在最后一刻被取消了,除了罗马尼亚,还有瑞士波恩的,苏黎世的会议都临时取消。公司也尽量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出差和会议,就连见客户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克里斯多说了一句,“可我还是要和我的客户和朋友握手。”他是服务行业的行家,代表着瑞士的服务水准,眼下自然不会委曲求全”。他甚至不确定很多欧洲公司都开始施行的旅行禁令是否必要。

  无论如何,在克里斯看来,此次疫情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契机。不仅欧洲的企业会反思以往的商业模式,欧洲社会也会重新审视以往的生活方式,下一站无非是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

  总之,改变总是好的。

责任编辑:张国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7 开普云 688228 --
  • 03-16 南新制药 688189 --
  • 03-11 爱丽家居 603221 --
  • 03-10 建科机械 300823 --
  • 03-10 佳华科技 688051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