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每日最强音】保障性住房:步入新阶段|宏观+医药+交运

【华创·每日最强音】保障性住房:步入新阶段|宏观+医药+交运
2023年12月26日 08:00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华创宏观

2023/12/25

主要观点

12月20日,住建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将“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或进入新阶段。本文聚焦于新一轮保障性房建设的“新”范畴、“新”群体、体量与当前筹建进度。

一、“新”范畴

保障房范畴由“三大支柱”->配租型和配售型两大类别:此前2021年,住建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而当下,参照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

配租型保障房仍大多在原有范畴之内(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房为新范畴,在运营管理上,配售型保障房以家庭为单位购置、每个家庭限购一套、封闭运行不能上市交易。

考虑到公租房已基本满足对应群体需求,从当前规划看保障性租赁住房体量有限,后续关注点或主要在配售型保障房。详见正文。

二、“新”群体

“新”群体:新增科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此前保障房主要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本次住建部明确,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将面向两类群体,一是“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二是“城市需要引进的科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

“新”群体有多大规模?考虑到引进人员的主要为大城市,因此我们关注统计统计局口径下的36个主要城市,剔除数据缺失样本后为23城,以此作为观察样本:

1)教师,包括普通小学+中学+中职+高等学校专任教师,2021年23城合计301万人,占当年常住人口1%。

2)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2021年23城合计234万人,占当年常住人口0.8%。

3)科技人员,观察R&D人员数,2017年23城合计250万人,占当年常住人口1%。

4)若假设三类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保持稳定,三者简单相加,则教师、医护人员、R&D人员合计占23城常住人口约2.8%。

三、体量、筹建进度如何?

具体建设规模仍待明确。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将由城市政府‘以需定建’,科学合理确定供给规模。”从单个城市看,南宁市梳理出配售型保障房先导项目7个、共计7200套、总投资39亿元,其中2024年计划建设4000套。

进度方面,我们通过整理公开信息,福州、南宁、深圳在配售型保障房方面已有进展:

1)深圳:或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11月28日,深圳市公告调整某地块用途,修改后将有1.8万平土地用于建设配售型保障房。

2)南宁:正在需求摸底、制定办法。南宁市已明确推进时间点,当前正在“对特定工薪收入群体开展保障性住房需求摸底调查”,同时“正在研究制定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明确保障范围、准入条件、审核流程、户型面积等实施细则。”

3)福州:单个项目近期即将开工。双龙新居项目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房710套,其中以45-75平的小户型为主,重点面向低收入群体,土地采用划拨方式,按照保本微利原则配售。资金方面,国开行已授信2亿元。

每周经济观察:

景气向上:1)地产及土地成交面积明显回升,周度土地成交面积为2020年来新高,2008年以来第三高。2)“猪、油”价格回升,国际油价继续回升。

景气向下:1)华创宏观WEI指数下行。2)乘用车零售增速回落。3)多数行业开工率下行。4)土地溢价率仍在低位。

风险提示:测算存在误差,概念理解偏差。

华创医药

2023/12/25

全球一次性内窥镜龙头。Ambu创立于1937年,以急救用品起家,逐步拓展业务版图。2009年,Ambu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一次性支气管镜,之后推出多款一次性内窥镜产品,覆盖了呼吸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以及消化内科领域。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全球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一次性内窥镜销售数量快速增长,并成长为全球一次性内窥镜龙头。在2020年全球一次性内窥镜市场中,Ambu市场份额占比为57.3%。Ambu的内窥镜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在2016-2023财年间由3.69亿丹麦克朗增长至26.87亿丹麦克朗(折合3.88亿美元),CAGR达到33%。以Ambu为代表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快速放量,对日企长期垄断的软镜市场格局形成挑战。

内窥镜“一次性化”成为行业新趋势。

全球市场中一次性内窥镜占比提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一次性内窥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2.22亿美元。各大海外公司纷纷布局,一次性内窥镜已成为行业新趋势。

一次性内窥镜能够快速崛起,源自其在五个维度上的优势。1)安全:“一次性”解决重复式软镜的交叉感染问题。2)性能:技术快速迭代,性能差距不断缩小。3)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院诊疗效率。4)成本:部分镜种具有成本优势,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5)医院运营:降低购置门槛,有利于医院资金流动和内镜普及。

但一次性内窥镜对于重复式软镜是补充而非完全替代,在不同镜种、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层次临床需求上,二者各有所长。从适用镜种、应用场景来看,一次性内窥镜更适用于感染风险高、维护成本高、患者支付成本价差低的镜种和对流转效率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从所满足的临床需求来看,我们认为一次性内窥镜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高度标准化的术式,能够融合多种技术手段的重复式软镜适用于更复杂的临床需求。

Ambu如何成为一次性内窥镜龙头我们认为Ambu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性内窥镜龙头,1)首先在于Ambu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率先开发出一次性支气管镜,占据市场先机;2)其次,Ambu通过模块化创新充分发挥出一次性内窥镜快速迭代的特有优势,完善产品线,拓展成长空间;3)第三,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医疗耗材厂家的关键竞争力,Ambu具备大规模、低成本的一次性内窥镜制造能力;4)最后,推动医疗系统向一次性内窥镜转变还需要充分的市场教育,而Ambu已经建立起了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业化销售&市场团队,推动客户向一次性内窥镜的转变。

国内一次性内窥镜行业:新赛道、新格局、新机遇。

竞争格局友好:目前海外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国内市场刚刚起步,都具有较大成长空间。不同于传统内窥镜市场被奥林巴斯等多家国际巨头占据的情况,全球和中国的一次性内窥镜市场都处于蓝海阶段,格局稳固程度远低于传统软镜市场,对国内厂商更为友好。

与外企差距更小:从发展时间和产品获批上看,国产与外企在一次性内窥镜上的差距远小于传统软镜。目前获得NMPA批准的国外一次性内窥镜产品仅有Ambu和波士顿科学的少数产品。2020-2022年国内一次性内窥镜获批数量快速上升,其中绝大部分为国产品牌。

研发、制造能力迅速完善:国内一次性内窥镜企业研发、制造能力迅速完善。南微医学、新光维、英诺伟、华芯医疗等企业已经在产品性能上展现出较强竞争力,多家企业均在建造生产线,为规模化生产做好准备。海外业务拓展也已初见成效。国内厂家有望在格局良好的一次性内窥镜新赛道上获得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1、新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2、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华创交运

2023/12/25

红海海域本周跟踪:1)更多公司宣布绕行/暂停通过红海区域。根据克拉克森研究,全球主要集装箱船东均已宣布暂停红海航线通行,Eurn、Frontline等油轮公司,BP、挪威石油等能源公司亦在本周先后宣布暂停通过红海区域或采取绕行方式。2)从通行船舶数量看:抵达亚丁湾的船舶数量急剧下降,其中集装箱船下滑最为明显。抵达亚丁湾船舶总量(按总吨计)7日移动平均值为288万吨,较12月1日下降36.1%。分船型看,集装箱船7日移动平均通行量下降约77.8%,而油轮和干散货船分别下降约12.4%、7.6%。苏伊士运河南向过境船舶数量下降约20.0%,集装箱船、油轮南向过境数量(以7日移动平均值计)较12月1日分别变动-50%、-9%。3)运价跟踪:SCFI欧线大幅上涨,成品油MR中东-欧陆航线涨幅明显。集装箱运输:SCFI欧线周大涨46%,集运欧线期货EC2404周上涨超过50%。成品油运输:相关航线周涨幅明显。MR(中东湾-英国/欧陆航线)收于3.3万美元/天,周环比+115%,LR1(中东湾-日本航线)收于3.8万美元/天,周环比+45%。原油运输:苏伊士油轮、阿芙拉油轮跨地中海航线涨幅较为明显。苏伊士油轮(中东-地中海航线)TCE本周收于4.4万美元/天,周环比+36% ,阿芙拉TD 7(北海-英国/欧陆)、TD 19(土耳其-法国)周环比+47%、+87%。VLCC小幅回落,干散货持续下降。

投资建议:

1、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绕行对有效运力的消耗。根据Clarksons测算表明,绕行好望角将显著提升货轮航行时间,静态测算,远东-欧洲的集装箱运输效率损失接近29%(单向时间拉长8天),而油轮航线中东湾-欧洲的绕行最远拉长120%的时间距离,运输效率损失一倍以上。我们认为除了直接的航行成本,更为重要的在于有效运力的损耗,供需的边际改变,或将推动运价明显波动。

2、航运市场在红海持续影响的前提下或迎来全面投资机会。1)从近期情况看:集装箱运价预计仍会处于上行趋势。基于当前全球重要集运巨头均宣布调整红海区域线路,船只选择绕行好望角,将明显拉长运距,导致航行时间变长,从而使得区域航线价格继续上行。(我们认为,时间的损耗推升的价格水平将明显超过成本增加推升的价格)。集运公司中远海控将迎来催化。2)结合2024年及之后的行业供需大逻辑,我们强调对油运标的的配置机遇。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针对油运行业提出观点:预计在供给端强约束之下,2026年前运力增量有限。限制因素包括VLCC在手订单处于历史低位;新船高造价、船坞紧缺、环保技术路径不确定压制造船动力;老旧船舶占比高,拆船进程有望加速。需求端,持续关注亚太需求增长叠加库存周期与贸易重构。重点推荐招商轮船中远海能,建议从船型看关注成品油运输标的招商南油。3)我们特别观点提示:建议关注2024年干散货市场或有“惊喜”;我们建议重视招商轮船外贸全船型平台的价值重估,并有望迎来油散共振。

3、若市场从航运业延伸至对全球贸易供应链的担忧,则相关链条将进一步延伸。基于2020-21年疫情下的集运行情;以及2022年俄乌冲突下的油运行情;我们认为市场依旧存在学习效应,若情绪从航运业开始延伸,则我们预计会扩散到:航空货运物流:作为集运货物的紧急时效性替代,叠加跨境电商平台的高景气发展,空运价格或在淡季得到支撑预期,受益标的为东航物流;货代:区域局势紧张下,货舱及交付再次成为客户关心的重点,朝着综合物流方向升级的货代公司华贸物流中国外运有望受益;中欧班列:作为替代线路,可关注有一定相关性的标的,如铁龙物流(中欧班列业务主要由公司大股东中铁集装箱公司负责运营)、长久物流(公司从2015年起便开始布局国际铁路班列业务)等。以及国际贸易供应链通道安全可控链条下,关注招商港口:海外港口战略价值被低估。公司在吉布提港布局四个主控码头,而吉布提东北部扼守着进出红海-亚丁湾的交汇处,属于全球为数不多的石油航运生命线,关键贸易节点、贸易通道的核心资源卡位,具备的战略意义超过纯粹盈利的回报。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需求相对低迷,运河正常恢复的不确定性。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教师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6 捷众科技 873690 9.34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