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求是》杂志发文点评】纵深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郭树清《求是》杂志发文点评】纵深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0年08月18日 19:4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来源:CITICS债券研究

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文在指出维护金融安全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之上,回顾了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并且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领域出现新的重大挑战,最后就金融系统如何努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提出了重要建议。我们对于该文章的总结有以下几大要点:

经过持续努力,存量风险有效化解,整体韧性明显增强。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金融体系内部存量风险总体趋于收敛。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初步控制,实体经济内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同时,潜在风险有效防范,避免演变为金融危机。监管层面,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机制构建层面,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效率层面,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既成功避免了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也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

在总结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成就后,也要意识到当下的复杂环境与全新挑战。从郭树清主席的文章中,可以归纳出金融体系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内部挑战来看,杠杆反弹不良增加,投机行为滋生风险。其一,经济在杠杆助力下边际好转,但预计过重的债务负担最终将会对经济活动带来显著的压制,资金利用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未来的政策空间会受到挤压,抵御风险的能力可能下降;其二,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增大。由于金融财务指标存在时滞,未来不良贷款的冲击大概率是渐进式的,商业银行利润可能承压,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其三,需警惕市场出现的投机行为及其滋生的风险,包括资金空转降低货币信用直达实体的效率、风险的跨机构传递以及金融资源向高风险领域集中。外部挑战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量化宽松带来溢出效应。一方面,全球正常经贸合作受阻,经济复苏平添变数,干扰金融稳定和安全。不仅抑制了全球贸易发展,不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令全球贸易局势再度恶化,对全球贸易以及供应链造成严重损害,进而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地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压力,很可能会对新兴国家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影响其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国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以防止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应对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给政策工具留下充分的空间以应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

为持续推进稳增长与防风险工作,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们重点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配合,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体系发展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合理稳定的政策监管环境,推动中外金融机构合理竞争。风险防范方面,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采取更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精准施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到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制定政策,确保政策切实有效。

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文在指出维护金融安全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之上,回顾了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并且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领域出现新的重大挑战,最后就金融系统如何努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提出了重要建议。我们对于全文总结出以下几大要点:

化解存量风险,防范潜在危机

存量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一方面,金融体系内部有效控制各类隐患。其一,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银行业资产扩张增速放缓,2017年至2019年,银行业向实体经济提供的信贷资金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高于资产年均增速,说明金融支持实体效率提升。其二,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2017年开始集中整治不规范的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目前已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态势。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各类交叉金融投资产品持续收缩,影子银行风险持续降低,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其三,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郭树清主席指出:“3年内,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5.8万亿元,超过之前8年处置额总和。同时,加快补充资本,增提拨备,全面提升各类金融机构应对外来冲击的实力。”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运行也愈发规范有效。对于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方式渡过难关,落后产能或管理不善的“僵尸企业”也在有序出清,债务约束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对于房地产行业,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满足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的正常需要的同时,避免因资金过度集中出现更大风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隐性债务风险初步得到控制。实施疏堵并举以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控地方政府融资增量,严禁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同时,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金融系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债务置换。推动地方债在商业银行柜台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为法定新增的地方政府债务提供多种资金支持。

长效机制建立防范潜在危机

从监管层面,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监管部门坚决整治不法金融集团和非法金融活动,有序推进资产清理、追赃挽损、风险隔离。同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依法处理恶意操控金融机构的问题股东,推动高风险中小银行和信托公司“一企一策”进行改革重组和风险处置,严厉打击腐败分子。

机制构建层面,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随着制度上补齐短板,监管工作也在不断纳入法治化轨道。2017年至2019年,监管部门严肃追究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责任。郭树清主席提到:“2017年以来,共发布实施209项银行业保险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金融机构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

效率层面,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根据文章内容,2017年至2019年人民币贷款中“增加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制造业、科研技术、信息软件、生态环保贷款。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8万亿元、3.3万亿元和1.6万亿元。科研技术、信息软件、生态环保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31.2%、20.8%和19.5%,显著高于同期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融资总体实现“量增、面扩、价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3.2%。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接近99%。保险赔款成为各种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2019年大病保险覆盖11亿多城乡居民,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超过3.8万亿元。”

内外部环境同时面临新挑战

在总结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成就后,也要意识到当下的复杂环境与全新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国内国际经济正常运转,尽管如今经济正逐步复苏,但近中期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郭树清主席的文章中,可以归纳出金融体系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

内部挑战:杠杆反弹不良增加,投机行为滋生风险

郭树清主席指出:“为遏制衰退,活动急剧收缩时,金融活动反而必须扩大。” 这一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表述,体现了朴素的逆周期调节思想。从上半年经济形势来看,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明显加大,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各类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这背后的代价是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新挑战。

首先,杠杆率面临反弹。从下图可以看出,年初以来,企业部门是宏观杠杆率扩张的主要来源。为了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打击,央行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宏观杠杆率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1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66.4%。截至6月,按照我们的测算,非金融企业杠杆率158%,同比增加10.98%,政府部门杠杆率41%,同比增加4.81%。企业部门是杠杆率扩张的主要来源,信贷资金的流向主要是为企业部门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我们预计未来,政府杠杆率还会有明显扩张,主要是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带来净融资额增长。

当前杠杆变化,体现了政策在长短期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面对经济增速下行,政策短期服务于“六稳”、“六保”,中长期重心在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目前经济在杠杆助力下边际好转,但也要意识到,杠杆是把“双刃剑”,过重的债务负担最终将会对经济活动带来显著的压制,资金利用效率也会随之下降,此外伴随杠杆的持续抬升,预计未来的政策空间会受到挤压,抵御风险的能力可能下降。

再者,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增大。当前经济尚未完全复苏至正常状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将迎来不良率上升的冲击。境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有所衰退的背景下,一些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和企业经营压力巨大,还款能力下降,特别小微企业所受的冲击较大。从长江商学院公布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来看,从3月起企业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但是生产经营前景仍不容过于乐观,截止5月底,仍然位于50分水平线下,因此可以推测部分生产经营有困难的企业主可能依然存在违约风险,届时银行不良贷款压力以及部分企业发行债券违约的可能加大。

由于金融财务指标存在时滞,目前的资产分类尚未准确反映真实风险,未来不良贷款的冲击大概率是渐进式的,商业银行利润可能承压。不同于债券融资,坏账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尚有债务展期、利息减免等多种债务协商形式。此外,今年监管部门还采取了对冲政策措施,对由于疫情原因生产经营受到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实施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也不影响征信记录。这些举措也延缓了风险的暴露,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未来或仍然存在较大违约风险。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特别是有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饰和隐瞒;总的来说,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银行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最后,需警惕市场出现的投机行为及其滋生的风险。在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为驰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今年以来,银行信贷扶持力度加大。然而,企业利用低成本贷款资金违规套利的行为也悄然抬头。北京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肖6月初透露,近期北京银保监局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一些企业一边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一边把资金拿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或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

这样的行为为投资者创造了机会,但更多地则是带来了风险和隐患。套利行为对实体经济来说,不利于货币信用直达实体的效率和效果;为了套利而购买的高收益率产品会推升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负债成本,有悖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初衷;资金空转还可能给企业带来流动性风险,为其正常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层层套利加速了风险的跨机构传递,削弱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部分复杂的金融产品设计也容易掩盖真实风险情况,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震荡。而投机性的炒房不仅使得房地产价格反弹,金融资源再次向高风险领域集中,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新市民、年轻群体、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外部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量化宽松带来溢出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方式逐步形成有机整体,各国经济金融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更加难以避免的事情,中国在进行内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面对外部袭来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正常经贸合作受阻,经济复苏平添变数,干扰金融稳定和安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已经令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而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之时,郭树清主席注意到“有的国家自身应对不力,以多种方式对外转移矛盾——“退群”、“脱钩”、“断链”增多,并对我国公开采取打压和遏制战略。”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抑制了全球贸易发展,不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商品和服务、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令全球贸易局势再度恶化,对全球贸易以及供应链造成严重损害,进而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地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压力。面对疫情对经济威胁,国际上许多国家/地区特别是最发达国家/地区,采取了强刺激做法,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很可能会对新兴国家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影响其正常的经济活动,主要体现在:第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价值降低,各国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竞争性贬值,新兴经济体则会遭遇本币升值对出口等经济活动的重大打击;第二,国际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导致资金在全球货币市场上向一些热点区域集聚,推高大宗商品、黄金、粮食等的价格,加剧这些区域的通胀压力和汇率波动并且滋生资产价格泡沫。第三,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还会吸引发达经济体创造的大量“热钱”进入,以获取超额资本利得,这样快速的资本流动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因此,中国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以防止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增强应对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给政策工具留下充分的空间以应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继续围绕稳增长与防风险展开工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多种风险挑战交错叠加,在稳定经济增长与防控风险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有松懈,需时刻保持警惕,打好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从郭树清主席的文章中,我们总结未来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重视稳增长,为实体纾困解难

一方面,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疫情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修复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必须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从根本上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要严格落实“六稳”和“六保”的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配合,推动金融支出疫情防控和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所存在的“供给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资金脱实向虚局面基本转变,然而当前存在的供给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小微、民营企业金融需求难以有效满足,使得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就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体系发展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尤其是疫情当前要重点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与融资难度,确保政策优惠能够切实下放到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还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动力。要加快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合理稳定的政策监管环境,积极引导外资进入,推动中外金融机构合理竞争,为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断注入生机活力。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防范外来风险,维护国内环境稳定。

注意防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当前我国打击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部分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健全问题仍然存在,风险管理仍然薄弱,部分领域的问题屡禁不止、屡查屡犯,重大事件和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为巩固拓展乱象整治成果,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有必要加强进一步的整治与监管。

首先,要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从监管角度,郭树清主席认为,日常监管上,“不简单将不良率上升作为评判标准”;政策流程上,“不断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保证监管机制健全管用,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创造更有利条件;同时提高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金融机构积累不良资产状况,保证整改措施严实有效,将风险事件止于起点。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要采取更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资产。要利用拨备监管要求下调腾出的财务空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制定切合实际的收入和利润计划,增加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

再者,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当前影子银行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该风险并未完全消除,一旦监管松懈,极有可能回潮,带来巨大风险隐患。针对该类问题,监管部门需定期执行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重点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到实处、看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受益、看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看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看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

最后,精准施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到机构。郭树清主席提出“对高风险金融集团,依照既定方案和分工依法依规处置。对农村金融机构,坚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鼓励采用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城商行和信托等地方法人机构,支持省级政府制定并实施处置方案,金融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指导。”在监管方面,重点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精准施策,确保政策切实有效。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8月17日发布的《郭树清《求是》杂志发文点评:纵深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这一拨大行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9 顺博合金 002996 8.41
  • 08-19 铁科轨道 688569 22.46
  • 08-18 中信博 688408 42.19
  • 08-18 瑞晟智能 688215 34.73
  • 08-18 圣湘生物 688289 50.4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