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来了!10月29日!立即开户为申购做好准备!【立即上车做股东,享开户福利!】
新浪财经讯 10月28日,2020中国分析师大会盛大启幕,第二届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榜单重磅出炉。
第二届新浪金麒麟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名 海通证券研究团队
(余文心、郑琴、贺文斌)
第二名 兴业证券研究团队
(孙媛媛、徐佳熹、黄瀚漾)
第三名 广发证券研究团队
(罗佳荣、孙辰阳、孔令岩、马步云、漆经纬)
第四名 国盛证券研究团队
(张金洋、缪牧一、胡偌碧、祁瑞、邓云龙、杨春雨、殷一凡)
第五名 长江证券研究团队
(高岳、郑辰、刘浩、李婵娟、方程嫣)
第六名 中泰证券研究团队
(江琦、谢木青、赵磊、祝嘉琦等)
第七名 中信建投研究团队
(贺菊颖、程培、袁清慧、刘若飞)
第二届新浪金麒麟医药生物行业新锐分析师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名 天风证券研究团队
(郑薇、潘海洋)
第二名安信证券研究团队
(马帅、齐震、冯俊曦、冯雪云、李奔)
第三名 方正证券研究团队
(周小刚、陈林颀、陈家华)
第四名 信达证券研究团队
(杨松、周贤珮)
以下为第二届新浪金麒麟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研究观点回顾:
第一名海通余文心研究团队
医药股从来买的是成长而不是便宜,只不过每个历史阶段的成长股不一样。
在疫情影响及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医药行业还能维持接近于2倍GDP的增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行业,这意味着行业总会有很多新的未满足的需求诞生并且被购买,阶段性肯定有能超越或者大幅超越行业增速的公司。在目前龙头的估值已经很贵的情况下,未来医药股如何投资?买未来5-10年能成为龙头的公司,不论它今天是龙头还是二三线。医药股从来买的是成长而不是便宜,只不过每个历史阶段的成长股不一样。
成为龙头应该满足三个条件,赛道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核心竞争力强(拥有无可比拟的护城河)、优秀的管理层与治理结构。我在从事卖方行业研究的十年中做了一系列研究,讲述医药领域各个细分行业包括的制药业、医疗服务、CRO、医疗器械、药店、疫苗、血液制品、中药资源品等等的过去十年,以及未来十年对这个行业的判断。我提到研究企业好似研究一个人,深刻地理解过去、理解企业家在每一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做的选择、理解十年期的路径选择的差异,才能更好的预判未来。
A+H股当前榜单上的前20家公司,有17家都是新面孔。十年前的前20,只有恒瑞、白药、复星医药一直在榜单。新增的17家公司中,有3家big pharma中国生物制药、瀚森和石药,3家CRO公司药明生物、药明康德、泰格医药,4家疫苗智飞、康泰、华兰、沃森,1家医疗服务爱尔眼科,1家医疗器械迈瑞,2家互联网医疗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2家类消费品公司长春高新、片仔癀,1家biotech百济神州。为什么是他们?未来5年又会是谁?我们总是高估一年的变化,却忽略5年间的变化。用更长的视角去找到明日之星,去审视哪些赛道、哪些维度更容易长出大牛股,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第二名兴业孙媛媛、徐佳熹研究团队
随着“审批-支付-医疗体系”变革的深度推进,中国药品产业链和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2020H1是医药行业投资的一个“大年”,截止5月22日,中信医药行业指数上涨超过17%,在各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一位,相对高位背景下,医药板块下半年面临两重压力:1)短期板块面临“双高位”;2)控费降价类政策存在边际变化可能,但同时也迎来三大机遇:1)全球疫情后续走势依然不明朗,常态化防控下,医药长期会是“聚光灯下的行业”;2)当前境外复工复产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寻找“内需”成为板块配置的首要考虑,医药板块作为内需中的刚需,比较优势依然十分突出;3)我国卫生系统补齐短板再升级,医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显,医药新基建+行业战略性关注度提升。综上所述,尽管2020H1医药板块表现相当强势,累计了较高的涨幅,但展望下半年医药板块的结构性行情也绝不会“熄火”,诸多领域仍将是投资人关注的热点。
医疗器械:迎来黄金十年。今年以来,器械行业热点不断,疫情暴露了我国卫生系统的一些故有问题,导致医疗补短板需求爆发,随着《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发布及医疗器械创新政策的密集出台,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新需求和创新技术将引领行业加速成长,进口替代和行业集中度提升催生行业龙头,部分医疗设备、耗材及IVD有望受益。
药品:创新进入下半场。随着“审批-支付-医疗体系”变革的深度推进,中国药品产业链和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仿制药走向多品种、高壁垒难仿,原料药质量标准提升,对下游议价能力增强,创新药领域由Me-too向BIC/FIC的进阶。外资药企加速布局中国(体现在谈判目录、新药上市、战略合作等各方面),国内龙头体系化能力逐步显现,而新一代biotech企业在18A、科创板双星带来的资本助力下,努力抢占中国FIC制高点。
服务:消费升级趋势不改。受益于工程师红利+研发投入增加,CRO行业长期仍旧保持高景气度,医疗服务行业疫情期间承受较大压力,但风雨过后各赛道龙头优势将愈发明显,药店行业整合趋势持续,新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
短期而言,建议投资者在3条主线进行布局:1)高成长:医疗器械、疫苗;2)创新药核心资产:Big pharma、新型Biotech、龙头CRO/CDMO;3)绝对收益:部分低估值滞涨标的。从长期来看,可以密切关注“消费升级”领域的复苏机会,逢低布局各赛道的龙头公司。
第三名 广发研究罗佳荣研究团队
欧美地区受疫情影响,国内医药外包生产行业迎来投资机会。
海外受疫情影响,暂时还没有完全复工复产的迹象,做为刚需的药物的生产商也面临着开工的困难。目前,欧美地区很多患者急需的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的相关急救药物,同时也迫切需求心血管、高血压、肿瘤等药物。就21世纪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00多万肿瘤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其用药、治疗等备受关注。那么对于目前处于停工停产的欧美国家,他们对药物的需求则更为迫切。其中,处于药物生产环节下游的CDMO行业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受疫情影响,欧美地区CDMO行业短期内产生明显的供需缺口,国内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和凯莱英等便承接了海外部分新客户合作产生。从3月1日开始截止4月22日,申万一级的医药生物指数已经上涨8.3%,其中(包含CDMO细分行业)申万三级中的化学原料药则上涨了44%,远超过沪深300指数47个点。
全球CDMO 龙头仍以欧美企业为主,但供给能力普遍受到疫情影响。全球三大龙头Lonza、Catalent、Patheon 收入占比最高的地区都是欧美地区,其他地区的收入占比仅有10%左右。但因为CDMO属于医疗行业中的弱周期行业,疫情和全球股市波动对其影响是有限的。
从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欧美地区短期产生明显的供需缺口,中国产能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国内有海外新客户合作产生。从长期来看,中国将会凭借其较低的人才成本和较高的产品交付效率等优势,未来产能有望向向国内大陆进一步转移。
第四名 国盛证券张金洋研究团队
医药从百花齐放切换到精选配置,继续寻求结构性机会。
医药日间波动较大,缘何?按照我们核心变量和次要变量理论分析,是影响医药走势的次要变量(医药持仓高、估值不便宜、政策边际在收紧)在不断强化演进所致,但主要变量(疫情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下的医药行业的确定性行业比较优势)仍然没有变化,仍可维持结构性乐观,医药从百花齐放切换到精选配置,继续寻求结构性机会,可从两个维度出发,弹性角度重视市场高估值接受度的逻辑、细分领域个股(如创新产业链、疫苗、底部反转等),稳健角度可自下而上寻找高确定性&高PEG性价比优质标的大概率的2021年提前估值切换。
一、主要变量:当下影响医药走势的核心变量在于“行业比较”,而其根源是疫情及其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核心变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说到疫情,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新冠病毒的复杂程度是超预期的,我们不能简单线性的认为这个事情很容易控制,国内海外都要持续重视,其影响是复杂且长时间维度的。海外美国高峰尚未完全过去,俄罗斯、南美等多地进入全球第三波,对实体经济冲击还需要长时间消化,外需板块二季度及后续影响较大,相关行业仍不乐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同时也带来了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也强化了相关行业的不确定性。A股医药内需为主,外需为辅,内需中的刚需,外需结构性受益,所以医药比较优势仍有望持续。
二、次要变量:次要变量边际在强化,需继续跟踪、综合评估。影响当下医药走势的次要变量有很多,包括医药仓位、估值、政策等等,3个维度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1)2020年Q1公募大幅超配医药创近5年新高;(2)政策边际略紧(医保存量独家品种“可能性谈判”、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媒体关注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合理化、第三批药品集采有望启动、部分高值耗材全国集采有望启动等);(3)上涨后多数医药硬核资产当前估值不低。
第五名 长江证券高岳团队
部分国内先行企业的国产创新药已逐步进入收获期
2018年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及集中采购等系列药政改革措施的落地,触发了新一轮的行业迭代。而经过两年的剧变,赛道的更迭已基本稳定,新的潜力方向逐步清晰。在下一个三至五年中,我们建议以这些优质赛道为侧重,来挖掘其中优质企业的成长价值:1)创新药及其配套产业链:当前部分国内先行企业的国产创新药已逐步进入收获期,而CMO、CRO等配套产品链,有望受益创新药产业大潮。2)以特色原料药、制剂出口等为代表的医药先进制造: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过去三十年的技术积淀,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3)医疗器械:看好体外诊断、消化内境和耗材、骨科耗材等领域国内优质企业的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4)药店和服务:上市龙头仍具备良好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外延扩张空间,有望在未来较长周期中维持较快增长状态。
第六名中泰江琦研究团队
国家级支架集采落地,头部企业有望相对受益。
10 月 16 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本次国家级冠脉支架带量采购是第一个全国性高值耗材集采,也为未来其他品类的国家级集采奠定实施基础。通过分析本次集采文件,我们认为规则上较药品相对温和,充分考虑了价格、市占率、终端需求等因素,头部企业有望相对受益。
头部企业相对受益,产品品种丰富的企业价格策略更加灵活。由于本次集采中意向采购集中度较高,我们预计头部企业有望争取到中标资格以守住自身的市场份额,考虑到本次集采量为意向采购的 80%,且还有一部分不锈钢支架市场并未进入集采范围,对于产品品种较丰富的企业,可以采取核心品种低价集采保份额,较高价格竞争剩余 20%非集采市场以及不锈钢支架市场的梯度价格策略。
整体来看,冠脉支架集采规则对于头部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降价保存量求增量来扩大市场份额,长期来说,持续的创新才是抵御单品种降价规律的最好策略,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本次意向采购量占比最高且产品品种较丰富的微创医疗,同时建议关注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冠脉支架市占率较高的乐普医疗和蓝帆医疗;此外考虑到冠脉支架对整体高值耗材集采的启示,其他细分龙头企业可以持续关注。
第七名中信建投贺菊颖研究团队
疫情影响继续减弱,三季度医疗信息化订单同比实现高速增长。
疫情影响继续减弱,三季度医疗信息化订单同比实现高速增长。我们近期统计了采招网11家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的订单情况,三季度订单数量达到822条,同比增长31.7%,订单总金额达到25.3亿元,同比增长41.5%。相比于一季度(-3.8%)和二季度(+3.0%),三季度的订单增长已经恢复至去年增速。前三季度累计订单总金额为51.6亿元,同比增长16.8%,预计四季度行业订单持续,全年订单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
细分赛道各有亮点,公卫信息化、医保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均高速发展。2020Q3,医院信息化订单金额同比增长8%,扭转二季度下滑趋势;公共卫生信息化二季度基本与去年持平,三季度公共卫生信息化“补短板”效应明显,同比增长139%;医保信息化今年持续高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77%、91%、122%;互联网医疗受益于疫情,线上问诊接受度提高,医保资质也逐步落实,二、三季度的互联网医院建设订单增速分别为114%、269%。
在医保控费和新技术的推动下,医院必将更加关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而信息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工具。在与多位业内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先行的医院基于优化院内资源配置的考虑,率先主动加大信息化的建设。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也给医疗信息化增加了更多的内涵
金麒麟冶金行业新锐分析师观点:
第一名 天风证券郑薇研究团队
新冠疫情凸显行业重要地位,国外疫情持续带来较强白蛋白提价预期。
2019年底以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对静丙等治疗性血液制品的大量需求,对恢复期血浆以及静丙、白蛋白等治疗性血制品的宣传,有利于教育医生和民众认识血制品;同时,在新冠这类重大公众卫生事件发生时,血制品及恢复性血浆起到了一定治疗作用,体现出血液制品的重要地位及资源稀缺属性,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进口白蛋白企业采浆受限,进口白蛋白可能减少,加之疫情期间国内采浆量的减少,使得后续白蛋白供应可能下降,国产白蛋白有较强提价预期。
2020Q1-Q3整体批签发增加,Q3国产白蛋白占比有所提升,特免类有所下降。从2020Q1-Q3批签发量上来看,静丙受到疫情影响需求增加,批签发同比10%,其他产品同比也有较大增加,其中白蛋白同比增加16%,其中进口白蛋白同比约+26%,国产白蛋白同比约+1%,单季度国产占比由Q2的33%提升至44%;特免类整体批签发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狂免批签发量同比下降10%,破免批签发量同比下降16%,乙免批签发量同比下降2%;因子类:因子Ⅷ同比+43%,PCC同比+41%,纤原批签发同比+20%。
建议关注浆量持续提升、产品齐全的血制品企业。短期看,受到疫情影响血制品企业业绩增长有限,但从长期来看,血制品高壁垒,行业具有战略意义,供给端弹性有限,企业通过持续进行渠道建设、营销和学术推广,拉动终端纯销需求的增长。建议关注浆量有望持续提升、产品齐全、学术推广强、渠道能力优秀的血制品企业,继续推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建议关注卫光生物、双林生物
第二名 安信证券马帅研究团队
受益于全球产业链国内转移和国内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CXO行业增长确定性高。
2020年Q2,CRO/CDMO板块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快速从一季度疫情的影响中恢复。2020Q2 国内已上市 CRO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9.9%,增速环比提高 12.8个百分点;2020Q2 国内已上市 CDMO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40.5%,增速环比提高 28.8个百分点。2020Q2 海外疫情背景下,国内 CXO公司在全球份额不断提升。疫情背景下,海外药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为了继续推进项目进展,部分海外药企选择 in-house的业务更多外包给中国 CXO企业,给中国 CXO企业进一步提高在全球的份额带来了机遇,中国 CXO企业有望凭借优异的服务质量将这些以往 in-house 的业务长期留在体内。
受益于全球产业链国内转移和国内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CXO行业目前正处在高景气阶段。而且 CXO行业与创新药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从长期来看,伴随人类对更健康、更长寿的孜孜不倦的追求,CXO行业增长确定性高。因此,这是一个值得重点布局的优质赛道。
第三名 方正证券周小刚研究团队
国家鼓励创新药等政策亦为行业腾飞提供额外动力
医保结余未来继续紧张,控费仍是主旋律,医药内部分化加剧:2015-2017年,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大于支出增速,2018年医保基金收入开始高于收入增速,体现了新时期腾笼换鸟、为创新支付的思路。 虽然结存略微好转,但仍处于较低位置,预计未来医保结余仍将维持相对紧张局面。由此导致了医药制造业整体增速下行,但是医药行业内部一些创新相关行业和非医保支付行业则表现出了结构性的机会。
目前全国仍处于疫情防护的关键时期,相关行业持续受益:疫情发展迅速导致了相关资源的匮乏,我们分析判断,与疫情监测相关的分子诊断企业、第三方实验室;医院设施建设相关医疗设备企业;患者治疗相关血制品企业和抗病毒药物企业;个人防护的耗材企业将持续受益。
寻找确定性,精选质优赛道:老年化给医药行业提供增量需求,国家鼓励创新药等政策亦为行业腾飞提供额外动力;另一方面,受制于医保资金刚性约束,行业发展亦面临一定挑战;此外结合疫情对公司业绩拉升作用。
第四名 信达证券杨松研究团队
医药行业整体增长稳健,强者恒强趋势愈发明显。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2015年至今,多家公司意图通过并购整合实现“业务转型”或者“跨越式发展”,但从回顾分析看,大部分并购未实现预期效果(多家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而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龙头公司无论在业绩成长性还是稳定性上均有超越行业的表现,表明医药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医药是最具有长期增长持续性的行业之一,对企业而言,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最契合时代背景的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但成为行业龙头则要求公司结合资源禀赋、行业现状、政策趋势做变革与调整。从2017年开始,行业个股分化开始加剧,在一批公司估值不断突破新高之际,另一批公司持续业绩的成长都抵不住估值的“塌陷”,我们已经观察到部分医药公司积极尝试差异化定位自身业务和发展的特点,以寻求得到更为合理市场估值,对投资而言,不同的资金属性、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率意味着“由小变大”、“价值重估”、“长情陪伴”都是可选的策略。
寻找可以看3-5年的标的,积极配置。短期受国内外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对于医药关注度持续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细分领域龙头的估值容忍度进一步增加,且高度关注部分有边际变化的公司。
责任编辑:张海营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