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冠华:未来10年的银行业类似过去10年的水泥行业

邱冠华:未来10年的银行业类似过去10年的水泥行业
2020年05月06日 21:3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原标题:白金分析师邱冠华:未来10年的银行业类似过去10年的水泥行业,选股上重点推荐这类银行

  来源:聪明投资者

  “从目前各方面的假设因素来看,我认为优质银行股的机会远远比风险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性价比是比较不错的。”

  “未来银行股基本面的情况,要么符合预期,要么好于预期,我认为后者的概率会更大。 ”

  “未来10年银行要发生的景象很类似于过去10年的水泥行业,行业增速下降,公司会显著分化。相应的就决定了银行股投资的思路。在选股上重点推荐禀赋优良、战略得当、战术得法的优质银行。”

  “要用策略的思维看银行,不要就银行论银行。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银行股的估值,低估值是机会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银行现在属于市场存在预期差的板块。4.7%的股息收益率,0.7倍的PB,6倍不到的PE,再加百分之十点几的ROE水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就算在考虑未来银行隐含的风险之下,银行的投资性价比还是在普遍地提高。”

  “我们认为规模增长在逆周期政策下,整体银行的资产增速比2019年快,但节奏上是二季度资产增速继续走高,随后会边际回落。息差这个角度,我们认为资产收益率下行快于负债成本率,所以息差仍然承压。”

  “在目前这种低利率的环境下面,如果是低风险、偏绝对收益的这类投资者,可能银行指数、银行ETF或者优质的银行股会是一个投资性价比比较好的投资类别。 ”

  以上,是浙商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邱冠华,浙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洁和华宝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徐林明,在今天华宝基金举办的线上对话中,交流碰撞的最新精彩观点。

  邱冠华谈到了当下银行股的投资机会,以及投资银行股的几点注意事项,梁凤洁介绍了对今年银行经营情况的预测,以及如何用策略思维看银行。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演讲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邱冠华:未来10年的银行类似于过去10年的水泥行业

  优质银行股的机会远远比风险大

  大家好。我是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邱冠华,今天下午跟大家交流的内容主要有4部分:

  首先,如何来看待当下银行股的投资机会;第二,以一名银行研究老兵分享一下判断银行投资机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3部分,预测一下2020年银行基本经营情况;第四,分享一下如何用策略思维看银行。其中前两部分由我来主讲,后两部分由梁凤杰首席来主讲。

  首先,如何判断当下银行股的投资机会,第一、行业观点;第二,机会逻辑;第三,选股。

  首先,行业观点。

  我认为2020年股票投资稳就是好,慢就是快。当然投资是一件做概率的事情,从目前各方面的假设因素来看,我认为优质银行股的机会远远比风险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性价比是比较不错的。

  第二,机会逻辑。

  当下我判断银行股的投资机会,主要是基于不确定性下降的逻辑,也就是疫情造成股价重挫,但复工复产促进估值修复,股价反应预期。

  当下,虽然说银行的基本面受到疫情的冲击,会产生一些滞后表现。但是只要它比预期不差,那么股价下跌空间几乎是很有限了。

  相反我认为未来银行股基本面的情况,要么符合预期,要么好于预期,我认为后者的概率会更大。

  第三,选股思路。

  我对未来10年银行业的行业趋势,有这么一种判断,未来10年银行要发生的景象很类似于过去10年的水泥行业,行业增速下降,公司会显著分化。

  相应的就决定了银行股投资的思路。在选股上重点推荐禀赋优良、战略得当、战术得法的优质银行。反正整体银行股的估值都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强者恒强。选股上估值的差异就体现得不明显了。

  风险因素我也做一个提醒,风险因素是什么意思?当投资人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发生,我以上的判断就会不成立。如果这个情况没发生,我的判断成立的概率就比较大。

  未来银行股投资的风险因素在哪里呢?

  主要在于疫情出现反复,尤其是国内的疫情出现反复,如果没有出现显著的、大幅度的反复,以上我的判断大概率会成立。

  这是我要讲的第1部分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当下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理财,买银行理财不如买优质银行股。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银行从业11年,历次对银行股投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银行股投资研判过程当中,要有3点注意事项:

  第一,要用策略的思维看银行,不要就银行论银行。

  第二,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银行股的估值,低估值是机会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一方面不要因为估值低,而去盲目追捧。如果说节奏没踩准,会经历很大的心理煎磨,同样也不要因为银行股估值低,而对它冷漠,只要给一点阳光,它就很灿烂。

  第三,要用豁达的心态做投研、做研究。

  要不悲观、不乐观、求客观。做投资不要做死多头,也不要作死空头,要做充满智慧的投资人士。

  以上就是我重点要讲的两方面内容。后面对于2020年上市银行的基本经营情况,以及如何用策略思维看银行。有请浙商证券银行研究首席,也是我的同事梁凤杰跟大家做交流和分享。

  梁凤洁:一季度银行业绩具有滞后性和稳健性

  业绩超预期来自于两个因素

  首先,先回顾一下一季度银行业绩和超预期的原因;第2,怎么用策略的思维看银行。

  回顾一季度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一季度突发了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和银行业都是受到了冲击的。考虑银行业的资产端实际上是实体经济的优先级,因此业绩反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相对的稳健性。

  从数据上来看,一季度全部A股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增速较2019年大幅下滑。上市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仍然实现了正增长,是5.5%,增速较2019年小幅下滑,韧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从各个子行业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相较2019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增速分别是4.2%、8.3%、10.7%和12.2%,增速较高的子行业同样降幅也比较大。

  对于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理解,本质上是来自于两个因素:

  第1个是规模增速超预期。这个要归因于逆周期的调节政策,银行的规模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以及自身的营收增长。

  第2,资产质量是超预期的。

  资产质量反映了疫情前的资产质量向好的趋势,疫情期间的信用风险变化,还没有完全反应在银行的表内。

  但从目前部分银行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如果海外疫情的冲击可控,我们是可以通过加大核销和降低拨备覆盖率来缓释利润增长的压力。

  因此预计上市银行全年的利润增长还是具有相对的稳健性。

  我们认为2020年上市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还能维持在5%~6%,营收增速相对2019年会下降6%~7%,不良率会上升10个bp左右。

  核心的预测思路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我们认为规模增长在逆周期政策下,整体银行的资产增速比2019年快,但节奏上是二季度资产增速继续走高,随后会边际回落。

  息差这个角度,我们认为资产收益率下行快于负债成本率,所以息差仍然承压。

  一个核心假设,营收增速背景下,信用成本难以大幅上升。

  以上是我们对于基本面的一个判断。

  银行股历史上大行情的典型表现

  下面分享如何用策略思维看银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策略的思维看银行?

  因为银行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我国宏观调控重要的载体和政策传导的关键要道,我们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进行衡量?

  我们用传统的估值模型也就是DDM模型,从分子分母的角度去看。分子就是看基本面,包括我们经常看的ROE、不良率,分母我们就看无风险利率,看风险溢价。

  因此将分子分母拆分一下,我们可以总结出银行股历史上比较大行情的典型表现:

  第一个模式,分子模式驱动,基本面改善驱动的行情。

  举一个例子,2017年的行情。

  2017年经济复苏,驱动了整体银行息差、不良、盈利都改善,因此在2017年也出现了银行股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行情。

  第二个模式,分母模式。

  低估值来驱动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是2014年底的那一波行情,2014年11月央行降息降准,并且沪港通开启之后也有预期增量资金入市,整体分母端驱动估值提升,带来了银行股的绝对收益行情和相对收益行情。

  第三个模式,分子分母共振模式,就是同时提业绩、拔估值。

  举个例子就是2012年的一个行情。

  2012年四季度是预期宏观经济企稳,货币政策是保持宽松的,分子端资产质量的担忧是缓解了,利润增速会预期反弹,分母端是风险溢价会下降, QFII入市进一步扩容,整体预期会改善,整体分子分母共振带来了银行股估值的修复行情,也是出现了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

  当前的环境从基本面,也就是分子端相对具有一个稳健的增长,分母端是低利率,整个节奏可能是偏慢的,过程有一定的反复,上涨的幅度比较温和。

  问答环节

  银行股未来走势

  问:国家今年要求四大行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是否会对招行等个人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产生挤压?

  梁凤洁:国有大行切入个人贷款的主要路径是按揭贷款,信用卡和消费类贷款做的比较少,风险偏好也比较低。

  如果后续国有银行要发力,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整体市场竞争加剧,利率下行。

  但是像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零售型银行,它们去争取客户不仅是依靠利率,而是零售方面本身就具有比较强劲的竞争能力。

  比如说它的客户体验、科技的手段,所以即便是有影响,也是相对比较小的。

  问:目前中证银行指数刚好已经6000点了,未来走势将会如何?

  徐林明:银行指数是一个整体的所有银行股编制成的指数,它表示的是整个银行业的表现。确实我们也看到银行的持续成长性以及相对比较好的盈利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叠加目前银行处于历史最低的估值水平,银行现在属于市场存在预期差的板块。

  4.7%的股息收益率,0.7倍的PB,6倍不到的PE,再加百分之十点几的ROE水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就算在考虑未来银行隐含的风险之下,银行的投资性价比还是在普遍地提高。

  从未来基本面结合估值面的角度来说,在绝对收益的角度,银行现在可能是正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另外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选择。从银行股的投资主体来说,尤其是以保险等绝对收益的投资者角度来说,银行是一个长期的底仓配置。

  确实可能跟它相对比较低的估值安全边际以及长期非常好的基本面有关。在这个叠加基础之上,尤其在目前这种低利率的环境下面,如果是低风险、偏绝对收益的这类投资者,可能银行指数、银行ETF或者优质的银行股会是一个投资性价比比较好的投资类别。

  银行H股是否更有持有价值

  问:从股息上看,是否可以说大行的H股更具有持有价值?

  梁凤洁:大行的H股股息率高于A股这个问题,主要是看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如果你主要以持有股息为目的,那确实H股的性价比会更高;如果你还想博取估值上涨的溢价,其实A股的整体还是会比H股更加有弹性一些。

  问:大行的负债端刚性成本是否有降的可能?如何看待像邮储银行、零售银行的发展前景?

  梁凤洁:大行的负债成本率其实在一季度已经下降了,它主要是通过对存款成本率的管控。有关部门现在也在加强对于存款竞争的监管,包括对于结构性存款,还有表内理财的一些监管,使得整体大行的压力是边际减轻的。

  但是存款的刚性确实存在,我们宏观团队认为未来在两会期间可能有一次25BP左右的存款降息,后续再调整的概率就不是很大了。

  问:银行ETF的场内流动性怎样?场外能否进行申购?哪种投资方式比较适合?

  徐林明:银行ETF的场内流动性还是非常好的,比如今年以来银行ETF(512800)日均成交金额是1.8个亿,现在的规模是30亿左右,它是所有银行ETF里流动性跟规模较好的产品。

  场内当然也可以一揽子的申购,更多的是可以直接跟股票一样进行买卖。场外可以申购联接基金,相当于变通地参与银行ETF。

  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来说,场内过往也有参与股票交易的这些投资者,如果有股票交易类经验或者ETF交易类经验,就可以直接在场内通过买卖的方式来交易ETF,其实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对于场外的一般投资者,可以通过场外的渠道,通过申赎银行ETF联接基金来参与这个产品。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8 浩洋股份 300833 --
  • 05-07 豪美新材 002988 10.94
  • 05-06 金博股份 688598 47.2
  • 05-06 吉贝尔 688566 23.69
  • 05-06 晶科科技 601778 4.3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