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起点还是失去的一年? 私募:这些行业可穿越疫情

牛市起点还是失去的一年? 私募:这些行业可穿越疫情
2020年02月07日 20:39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新闻联播两提A股,透露啥信号?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开年重磅专栏“交易日财经早报”,2月9日前免费试听!

  原标题:牛市新起点?还是面临失去的一年,中欧瑞博拾贝源乐晟等知名私募:这些行业可以穿越疫情

  来源:聪明投资者

  2月3日,A股大跌7.88%,千股跌停,但接下去几天就迅即反弹近6%,今天市场平盘收市,但创业板指早已创出新高。

  2020鼠年的“魔幻开局”,到底是跌出了黄金坑,下跌已经一步到位,还是将面临失去的一年?

  多家知名私募这几天纷纷召开电话会议,与投资人沟通,有的直言已经加仓,今日下午就有中欧瑞博吴伟志、泰暘资产刘天君等与投资人进行沟通。

  此前,高瓴资本、拾贝胡建平、星石江晖、东方港湾但斌、源乐晟曾晓洁、吕小九、杨建海、少数派周良、世诚、淡水泉、重阳、景林、保银、凯丰、石锋资产、敦和资管、永安国富等,包括睿远基金赵枫等多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都对于下阶段经济和股市作出了各自的判断和思考。

  同时,继公募基金公司纷纷出资近20多亿元自购旗下基金,私募基金也加入了自购队伍,源乐晟的员工和基金经理3日都跟投了公司的产品,公司资金跟投了1000万元;拾贝胡建平则表示,“就我个人来讲,今天(3日)中午已经把我剩下几乎全部的流动资产,都申购了我们自己的产品。”凯丰投资出资1亿自购。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这些知名投资人和机构观点,可以看出,市场的主流预期普遍乐观。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今日在电话会上表示:疫情冲击已经基本到位,当下股市已从春季往夏季发展,但这一次市场下跌属于中级调整,时间还没有完成,一般中级调整的时间在2周到2月之间。

  事实上,从3日开市以来几天走势也基本吻合预期,但在这主流预期之外,也有一些不同声音,认为在这种近乎百业停工背景下,短期内对经济、对企业的重创不容小觑,这样的独立思考同样弥足珍贵。

  同时更重要的,对于未来投资的布局,这些投资大咖们也都有相对清晰的思考。

  盈利增长面临失去的一年?

  世诚投资认为,市场的一致预期基本上基于以下假设:17年前的“非典”事件是最好的参照物,且本次疫情的演进及对经济、行业和二级市场的影响也大致遵循“非典”时的路线图。

  不过,在世诚投资看来,上述假设不乏瑕疵。

  世诚投资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事件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

  “我们不是宏观专家,不过对于那些预测本次疫情对全年影响甚微的经济学们,我们只有一个问题:如果目前如此低速的社会经济活动,暂且不考虑可能持续比目前一致预期更长的时间,只会给全年GDP增速带来不到1个百分点的影响,那之前讨论热烈的“保6”为何还要如此的费力?”

  需要说明的是,世诚对短期宏观经济的偏谨慎判断已经考虑了后续可能出台的财政货币政策,例如,央行释放更多的短期流动性,本年财政赤字预算突破3%等等。另外,上述判段只是一个短期解读。

  综合考量,世诚先将盈利的基准情景(basecase)调整为零增长,这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假设,同时不排除根据后续进展做进一步的调整。“由此,从盈利增长的角度,我们不妨将2020年定义为‘失去的一年’。”

  交银国际洪灏同样认为,市场共识对于疫情期间行情的思考不够充分。

  他的理由有三点:

  1、还需要看到非典和猪流感的疫情峰值也恰好在当时经济周期运行的底部,当时疫情的爆发只能暂缓,但并不能改变经济周期的运行趋势。

  2、在春节前A股市场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2018年一月的水平,节前,A股基金经理的仓位也到达了近90%。

  3、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春节期间,旅游、娱乐和餐饮行业均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估计这些行业的减收在万亿级别。

  他的判断是,这将导致上证的交易区间在2500(最差)到2750(基准)之间(0.5%-1%GDP增长~ cap rate)

  当下如何操作?

  哪些行业将穿越疫情:线上企业、科技

  凯丰投资高滨:抄底的话商品优先,然后才是股票

  从市场角度而言,经济受到冲击,商品需求下降确定,初始跌幅会高于股票。虽然如此,我们认为如果抄底的话商品优先,然后才是股票。因为此次冲击,很多消费消失真的消失了,会影响股票盈利增速。

  而基建投资不会,只会递延。如果政府因此刺激的话,财政投资基建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雷曼带来的2008年四季度骤停,2009年3月美股见底,期间商品是大幅跑赢美股的。如果降准降息,股市反弹可能是减仓机会。利率债后面会面临调整。

  吴伟志今日表示:疫情冲击已经基本到位

  股市已从春季往夏季发展

  疫情从情绪端对股市的冲击已经基本反应到位,接下来会分化。

  这一次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就是就业,因为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战场,这些中小企业如果要度过生存难关,第一点就是要节流,节流首要是裁员。如果大量的中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节流而裁员,就业压力是很大的。

  疫情一定会倒逼政策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见到超乎想象的宽松和友好的政策。

  此次疫情会对企业盈利端和估值端都会产生影响。盈利端方面,不同行业的公司有差异,大致估算下来,对企业市值的影响大概在4%-8%,但是毕竟是一次性的,对公司未来估值影响有限。在估值端,主要是对情绪的影响,疫情结束后会重回之前运行的轨迹。

  按照中欧瑞博春夏秋冬的投资时钟,当下股市已从春季往夏季发展。

  这一次市场下跌属于中级调整,当下中级调整的空间已经到位,但是时间还没有完成,一般中级调整的时间在2周到2月之间。

  虽然当前情绪已经调整到位,但是不代表调整结束。未来市场可能还是会在2700-3000点来回波动,但是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没有了。

  未来看好几个方向:新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汽车、半导体、在线教育、在线商业与服务)、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深度调整的龙头企业、周期型行业的拐点必定会到来。

  世诚投资:相信未来“线上”经济活动增速将更持久地跑赢“线下”

  即便世诚相对谨慎,他们对于市场终将穿越这次冲击也无疑义,在过往的投资生涯里,也已经历过多次的年度上市公司业绩失速,那些年份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

  那么,哪些行业和公司更有可能穿越这“失去的一年”,转危为机,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呢?

  从本次疫情的启示出发,世诚投资相信,未来“线上”经济活动增速将更持久地跑赢“线下”活动,而受益于此大趋势的行业,从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到支持该等商业模式的软硬件技术及设备,再到部分相关的传统领域比如快递,将呈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另外,鉴于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立国的坚实承诺和践行,受益于新科技产业景气周期的各细分领域(比如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先进制造业)也有望尽早走出泥沼、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从风格角度,世诚将会坚守高质量的低估值个股。这些个股开年以来表现一般,不过他们的吸引力只会进一步凸显。

  源乐晟:节前减仓,3日当天已加回,消费受影响最大,制造业本身是淡季,极大概率能回补盈利

  如果疫情反复,市场也会反复。我们也不能确定哪一天就是疫情的拐点,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未来两周大概率会出现。

  所以,如果短期因为疫情反复出现市场波动,更多是参与的机会。历史上看,一次性冲击初期都会恐慌,但是这种冲击持续时间不长,很快会修复。当然,不同行业受疫情的影响不同,我们需要做系统性的分析。

  我们短期还是会规避明显受损的行业,更多关注少数受益于疫情的行业。一次性冲击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一样。

  比如对服务业、餐饮业的影响就会相对大一些,对于制造业、基建的影响就会比较小。但哪怕对于部分公司来说,即使出现了无法回补的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盈利空白,如果市场过度反馈,依然会给优质标的创造好的进入窗口。

  而对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另一些行业,一季度本身是淡季,后续疫情得到缓解而出现的生产回补是极大概率可以填充盈利的,基于此我们不宜在大跌后过度悲观恐慌。

  科技类行业的需求往往是可以适当推迟的,其供给端的自动化水平往往也较强,所以虽然短期有冲击,但从全年角度看,可能未必有影响。

  一些新兴行业会受益。2003年非典,很多人因此被迫使用线上消费,在疫情结束后形成了长期的习惯,电商行业自此进入了加速增长的阶段。那么这一次,如在线教育,本地生活服务可能也会进入行业快速增长的阶段。

  我们认为,3月或往后一点,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就会从防疫转向经济增长。届时,政府会出台更多逆周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助推经济的复苏。

  星石江晖:疫情对科技的影响最小

  科技类别将先于其他“一枝独秀”

  疫情对科技类别的冲击有限,更多是受市场情绪影响:虽然短期经济可能会下滑,但是政策会进行宽松托底,成长性强的科技比较受益。虽然科技类别也受疫情冲击有短期调整,但是更多是受风险偏好下降的影响,基本面上影响不大。所以预计未来最先反弹的也将是科技类别。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会分化,医药影响不大,其他服务消费冲击较大:消费里面有两类,一类是医药,这个问题不大,部分与疫情相关的医药股还会受益,另一类是其它消费品,像酒店、餐饮、旅游、交运等,这些受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对这部分行业的评级可能会下调。

  疫情对周期股短期冲击也比较大,其中基建相对小一些:周期不是我们当前关注的重点,由于受疫情冲击一季度GDP进一步下滑,对周期股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但其中基建可能受影响小一些,因为政策托底除了货币宽松之外,也要拉基建。

  泰旸资产刘天君今日表示:

  主要的配置目标在科技、医药和消费

  我们主要的配置目标在科技、医药和消费三个领域里面,展望未来,与总量经济相关的金融地产,还有周期性行业,我们基本上是不参与的。

  在消费品里面,食品饮料相关的,选择两个稳定的子行业:

  一个是白酒,中国现在白酒销量不是靠量的增长,更多是靠消费升级,次高端金额也会保持平稳,中端也会有一定的上升,当然它的竞争非常急了,低端比例会下降。

  受到疫情的影响,餐饮相关的肯定受到冲击,但是从财报角度,一季度不会影响太大,因为大部分酒厂节前已经发货。

  另外一个就是火锅,火锅是最近十多年来中餐品类增长最快的一个子行业,粘性非常强,这里面也诞生了最大的连锁品牌。

  一旦疫情过后,大量的需求会爆发出来,大家首选的是***这种可以活下来的、最具备抗风险能力的顶级连锁品牌,无论是自身业务的恢复,还是未来并购整合的潜力都非常大。

  医药最近非常受益疫情,但这是事件性冲击带来的机会,剔除这个因素,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一个是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未来会有两亿多的退休老人,医疗支出领域上升。

  未来创新药比例比例会上升,给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带来机会,也会激发制药企业更多投入研发,向海外药企学习创新研究能力。中国有一个生物工程师的红利,给这类公司带来机会。

  随着疫情平复,慢慢进入到开工开学的状态,都会带来很多医疗服务和诊断试剂的需求,医药板块最近涨得非常好,一部分是主题炒作,一部分是真的受益于中国医疗的长期发展

  长期来说,芯片行业成长逻辑是确定的,但是短期要评估风险和业绩持续性的稳定。

  疫情带来的主要靠线下销售的手机厂,比如oppo,vivo,会受到影响,华为苹果也会受影响,但是小米受影响会小一些。

  明河张翎:一季度是投资比较好的时机

  参考非典时期,现在众所周知的一些核心资产,它们在2003年经历调整,这样的公司包括恒瑞医药格力电器、茅台、五粮液,他们经历了那几个月调整之后,此后也是一骑绝尘,从来没有再跌回到当年的市值过,2003年就是这些大牛股的起点,也是最佳买点。

  回到当前的市场,对于估值较低的股票,而且未来的成长有较高确定性,那么无论有没有肺炎病情的风险,对于理性投资人都是应该买入这些股票并且持有的。

  整体来看,科技股是鱼龙混杂,可能从主题投资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的逻辑存在,但是从部分个股各自的基本面来看,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投资科技股现在是属于相对比较难的时机。

  从消费上面,在未来的某个阶段,老百姓会产生报复性消费的心理。可能到了疫情完全结束的时候,大家会突然发现消费只是移后,现在杀跌消费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像在线会议、教育等等这些,这些模式都已经存在了,但是它要产生多大的规模市场,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并不是说通过疫情来改变它,突然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的。

  有人说好像非典之后产生了淘宝,但是它也是有非常强的铺垫和痛苦周期的,并不是一个传染病能够改变迅速的改变或者做大一个行业,疫情实际是社会发展中的短期的噪音,该出现的是一定会出现的。

  医药股非常火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股票也是一步到位或者连续上涨的,本身大盘是在下跌的,医药股又是连续上涨的,超额收益最后还是要回归的,最终不属于你内在价值的钱,都是要回归的。

  但斌:在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方向

  疫情过后走出一波行情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在非常多人极大恐惧的时刻,买入他们抛出的其实基本面没产生多少变化甚至在往好的方向去的企业,90%的大概率是会赢的!唯一我们要做的就是战胜恐惧本身!

  2020年此次疫情加上5G的运用也许会让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会议系统、视频等领域有一个突发猛进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向着更节约更有效率、服务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危机与机遇,永远是并存的!

  在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方向,疫情过后走出一波行情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为经过这次恐慌式的抛出以后,不坚定的人都卖出去了,反而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

  5G时代会让云办公稍微好一些,这一块还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但是这次的疫情肯定会加快变化。像我们A股当中也有做屏的,这个需求量可能会大增,这些方向都会有一些影响。

  地产行业龙头企业还是会有表现的,目前很多人认为这是系统性风险,我觉得不是。因为疫情是一个短暂的情况,并不构成一个长期的变化,可能某些小企业扛不过,一个月、两个月可能会有点风险,但是对大企业来说反而是机会,可能集中度更高了。

  旅游行业短期会受一些影响,长期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恢复能力。但机场的前景比如核心机场肯定是没问题的,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全世界核心机场的估值都是20多倍,都不便宜,比消费股的估值稍微低一点,但是也都是20多倍。

  清和泉资本:全年来看后续恢复预计会弱于2003年,后续仍看好科技

  后续仍看好科技,决定行业表现的核心因素是经济驱动模式和行业业绩预期,当前不管是从信用-过剩货币周期判断,科技驱动周期判断,科技行业预计仍受追捧的概率较大,且科技行业本次基本面受影响的力度相对较小。

  但是科技行业要特别堤防宏观政策的边际低于预期、系统性恐慌带来的明显补跌(类似18年三季度)。周期、金融和消费板块预计受基本面预期走弱影响会表现相对较弱,其中医药生物具有短暂的催化行情,后续堤防补跌。

  睿远基金赵枫:损失可能最多是公司半年的自由现金流

  相对于调整幅度,疫情持续的时间可能是更为重要风险。通常来说,短期疫情对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疫情长时间持续导致的内外需下降会引导企业调整产出和投资,对经济造成中期的压制;

  另外疫情导致持续的经济停摆可能会给大量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并导致其出现现金流风险,出现较多的中小企业无法持续经营,进一步影响产出和就业。

  从历史经验来看,疫情结束后消费和产出会出现补偿性的反弹,因此对很多上市公司而言,其损失可能最多是半年的自由现金流。

  如果我们假设标的公司永续增长2%,贝塔等于1,那么在10%的贴现率水平下,当年自由现金流水平减半对其价值的影响大约是-4%。

  如果标的公司的成长性更好些,假设未来十年有10%的自由现金流增长,然后再进入2%的永续增长,其他条件都不变,那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降低到-2%。

  拾贝胡建平:疫情过去以后,中国经济的亮点在哪里?

  我觉得这次互联网企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无论是在信息透明度,还是经营模式的进一步普及上,它们又收获了一波用户。

  其他明显特别受益的行业,我觉得也谈不上,只是可能有些行业受损小一点。可能农贸市场经过过去20年两次这种大的折腾以后,对于在农贸市场购买类似生鲜的这种买菜方式会逐渐改变,但是不是有好的投资机会,现在也谈不上。

  我觉得主要是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可能这一次是非常确定会有受益的。另外就是,其他一些非接触类的商业机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像教育互联网化等。

  但确实我们也不指望现在像2003年一样,后面有很快速很大幅度的上涨。因为2003年中国经济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直到2007年。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2 良品铺子 603719 11.9
  • 02-11 神工股份 688233 --
  • 02-11 石头科技 688169 --
  • 02-11 聚杰微纤 300819 --
  • 02-11 百奥泰 68817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