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股份业绩爆雷 “芯片赌徒”虞仁荣还有何筹码?

韦尔股份业绩爆雷 “芯片赌徒”虞仁荣还有何筹码?
2023年09月13日 16:53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英才杂志

  一部并购史,一段疯狂路。韦尔股份凭借“蛇吞象”并购,跻身半导体行业千亿白马行列;而虞仁荣被称为芯片赌徒,曾问鼎“中国芯片首富”。

  如今,资本市场业绩“爆雷”、豪威半导体遭遇专利诉讼。虽然时值夏末,但韦尔股份的“寒冬”似乎已经悄然来临。

  01

  并购发家史

  5倍总资产、8倍净资产。韦尔股份在2019年对足以“仰视”的豪威演绎了“蛇吞象”并购。韦尔股份因成功押注CMOS收获丰厚,一举成为芯片产业龙头。

  促成韦尔股份一战成名背后的舵手,是有着“中国芯片首富”之称的虞仁荣。凭借此笔“蛇吞象”的并购,虞仁荣复刻了车圈资本运作大佬——李书福的高光成就。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韦尔股份的成长都是买来的。

  在此之前,韦尔股份的成长史毫无疑问就是一部并购大戏。上市之前,韦尔股份的资本触角就已经遍布芯片产业链,通过收购及自设的方式,不断扩大版图。

  2014 年,韦尔股份收购北京泰和志,拓展SoC芯片领域;2015 年,又将无锡中普微收入囊中,同年又设立上海韦玏,拓展射频芯片领域;2016年,韦尔股份又设立了上海磐巨和上海矽久,进军硅麦和管带载波领域。设立韦孜美,致力于高性能IC产品。但彼时的韦尔股份尽管布局广泛,但表现始终不温不火。因此,2017年,韦尔股份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正式开启产融双驱的增长模式。                          

  上市之后,韦尔股份第一时间动起了更大规模收购的念想,并很快付诸实践。豪威成为虞仁荣眼中的“标的”。彼时,这家标的公司已经成长为继索尼、三星之后的全球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技术研发、市场份额都有着极强竞争力。

  尽管收购一波三折,但最终虞仁荣得偿所愿,韦尔股份正式“收编”豪威科技。

  后者也没有令人失望,并购当年,韦尔股份便因豪威业绩并表,实现136.32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44%。豪威科技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在这其中贡献了97.8亿元收入,营收占比高达62%。而传统业务半导体设计及销售却同比下滑19%至31.9亿元。

  其实,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韦尔股份的并购式成长无可厚非,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专利遍布、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行业普遍真理下,芯片行业的发展很难不站在巨人肩膀。即便放眼全球芯片发展历史,也是由仙童半导体的八叛逆正式掀起了芯片产业浪潮。

  尝到甜头的韦尔股份“再接再厉”,2020年4月,韦尔股份再次开启新的收购案,收购了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的亚洲TDDI业务,加大手机半导体业务布局。紧接着又收购了芯仑光电,进军动态视觉传感器领域;资本版图的扩张同时,韦尔股份也尽享消费电子市场高增所带来的产业红利。各路手机厂商纷纷为韦尔股份的相关产品买单。

  产融双驱的高速运转令韦尔股份迎来了市值巅峰。2021年7月8日,韦尔股份盘中创下上市以来最高股价345.00元,市值突破3000亿。从2012年到2021年,9年间,业绩实现了近24倍的增长。

  但水满则溢,周期困境的隐忧也在韦尔股份疯狂扩张之时悄悄埋下。手机市场的失速以及高增的库存开始慢慢侵吞韦尔股份的“钱景”。

  根据财报显示,2019-2022年,韦尔股份的存货周转天数从96.12天激增至273.66天,与之相对应的是存货金额在同期也由43.66亿元增加至123.56亿元。

  然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报告称,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八个季度下滑。截至2022年底,韦尔股份的营收结构中,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的占比高达62.17。

  根据韦尔股份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8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19.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亿元,同比下降93.25%。

  曾经的财富已经成为包袱,并购的光环正成为禁锢。

  02

  虞仁荣的筹码

  对于韦尔股份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下行表现,虞仁荣是否提前预判,没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但发生在2021年的两次减持最起码可以说明虞仁荣的套现“时机精准”。自2022年开始,韦尔股份的股价便从震荡调整进入了下行通道,与此同时,虞仁荣从两次减持中收获了约30亿元的真金白银。

  不可否认,韦尔股份如今深陷库存泥沼之中。短期内,去库存也将是韦尔股份不得不面对的选择题。

  7月31日,韦尔股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经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库存去化,目前公司库存去化效果显著。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公司库存金额较上年末减少约4.2亿美元,较上年末减少超20%。下半年,随着公司在各细分市场新的产品方案量产交付,公司存货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不可否认,韦尔股份的规模、品牌等优势毕竟仍存,因此在相对可控的腾挪空间之中,韦尔股份也在尝试“转身。

  一方面,手机行业的整体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市场正成为新的金矿;而另一方面,果链集体“衰败”的教训,让手机产业链供应商纷纷出走汽车产业。赋能新一代终端。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目前豪威的OV64B图像传感器正在为不少主流旗舰所采用。这其中不乏华为、OPPO、VIVO等大厂。而2023年以来,豪威也发布了用于手机的OV50H传感器以及用于笔记本/平板电脑的图像传感器OV02E。意图在更加高端的细分市场发力。

  除此之外,韦尔股份也在汽车行业有所收获。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韦尔股份在汽车市场的收入达到了36.33亿元,同比增长56.55%。

  Canalys发布研究报告称,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EV)年增长55%,达1010万辆。2023年,中汽协提出汽车销量有望达2760万辆、同比增长3%的发展目标。

  汽车终端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车载影响技术与手机影像技术也天生有着同频共振的条件。

  目前,韦尔股份的CIS解决方案覆盖了广泛的汽车应用,包括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仪表盘摄像头、后视和全景影像等。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韦尔股份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从2022上半年16.02亿元提升至19.04亿元,同比增长18.87%。

  尽管方向确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的高端化以及汽车的终端化都已不再是蓝海。

  一方面,索尼在高端手机图像传感器领域的优势不断扩大,也因此占据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豪威若想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崛起”面临着不小的难题。不过尽管韦尔股份正在经历阵痛,但研发投入却仍然保持增长,不过增幅有一定的收窄。

  另一方面,原先手机产业链的企业纷纷出逃汽车行业。本就加剧了这一市场的竞争格局。而且,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战的洗礼。强势的车企正将价格战的压力传导至行业上下游。因此在愈发内卷的竞争中,包括韦尔股份在内的诸多供应商也需要注意议价能力对利润的保障。

  韦尔股份的转身聚焦高端手机以及智能汽车,虞仁荣作为资本运作高手也并未偃旗息鼓。他的资本游戏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作为个人投资者,2020年,他投资中科飞测近1000万元,IPO前,持有114.94万股,占比0.48%;今年3月,新恒汇创业板IPO过审,其是中国首家智能卡封装载带生产企业。而企查查显示,虞仁荣直接和间接持有其31.9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冯体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25.73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67.88
  • 09-13 科强股份 873665 6.2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