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医药】医疗器械行业系列报告(三)高值耗材篇:集采扩面,价值重构-231020

【粤开医药】医疗器械行业系列报告(三)高值耗材篇:集采扩面,价值重构-231020
2023年10月20日 17:41 同花顺

  高值耗材是一类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产品价格贵的医疗耗材,主要包括植(介)入性的骨科、心血管、眼科、神经外科器械以及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类设备等。

市场规模:千亿赛道,植(介)入领衔

  2022年全国市场规模预计达1779亿元,近5年复合增速约为20.27%。血管介入类与骨科植入类耗材是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高值耗材。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测算,2021年血管介入类与骨科植入类耗材市场规模占比分别达到29.51%、27.12%。

竞争格局:集采东风,国产品牌方兴未艾

  高值耗材国产品牌市占率不高、集中度偏低较有待改善。截至2023年3月,A股医疗耗材上市企业44家,主营业务涉及高值耗材领域的企业共25家,2022年国内累计营收约为228.97亿元,约占行业规模的12.87%;港股医疗保健设备上市企业40家,主营业务涉及涉及高值耗材领域的企业共23家,2022年国内累计营收约为140.33亿元,约占行业规模7.89%。A股、港股国内营收最高的4家企业累计营收146.72亿元,占行业规模的8.25%,国内营收最高的8家企业累计200.66亿元,占行业规模11.28%。

  细分领域来看,先天病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少数品种实现国产替代,随着集采提速扩面,其他品种国产市占率和集中度有望得到改善。国产高值耗材起步晚,相比国际品牌产能主要集中于发展成熟度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领域。早在2020年,先天病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已经实现国产占有率95%、75%、68%,涌现出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威高骨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带量采购深入实施,部分领域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我们重点分析纳入国家集采和多省联盟集采的相关品种,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集采之后国产市占率大幅提高,部分产品因报价策略突出,渗透率实现较大飞跃;骨科创伤河南十二省联盟中标协议采购结果显示,中标的品种以国产为主,大博医疗、天津正天、迈瑞、威高骨科等CR4占有率达到约40%,相对集采前国产率和集中度大为改善。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全产业链价值重构

  高值耗材分为上游医用原材料、中游研发与制造和下游流通与使用三大环节。

  上游医用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中游研发与制造形成不同品类的高值耗材,下游流通与使用由渠道商备货周转并完成临床配台、跟台及物流配送工作。

  上游医用原材料需要综合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工程学等理论基础,技术要求高、研发难度大,高端原材料如医用级聚醚醚酮PEEK材料、可吸收类主要依靠进口,短期内难以实现进口替代。

  中游研发与制造单一品种难以支撑业务规模,多元业务的发展更具韧性,全行业毛利率总体保持在55%以上。

  下游流通与使用环节随着集采提速扩面,近年来面临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未来物流配送能力、流通管理、企业集约化运营以及医院耗材一体化管理(SPD)或将成为新的竞争动力。

增长前景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脏病、脑血管患病率逐年提高,临床高值耗材需求量具备增长逻辑。受生育压力、生育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中国老龄化加速进行,2022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1亿,占比达到14.9%。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衰老意味着疾病患病率提高,卫生健康支出大幅提升,临床手术和医用耗材需求量增加。2018年,国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81.4‰、39‰、22.9‰,2021年冠脉介入手术量达到127.7万台,骨科医院入院病人手术人次突破77万,全国卫生支出7.68万亿元,占GDP比重6.72%,有力支撑推动高值耗材市场发展。

  (二)国家持续推进带量采购,龙头品牌加速渗透崛起。2019-2022年,国家和地方累计开展高值耗材集采75轮,包括4轮国家集采、36轮省际联盟集采和35轮省市级集采,涉及品种超过20余种。参与集采的主要龙头企业乐普医疗、春立医疗、微创医疗、惠泰医疗基本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进展。

  (三)前沿技术产品迭代加速,创伤小、安全性能好、风险低的产品开拓新增长曲线。国内高值耗材面向可降解、可吸收、介入无植入、人工器官等前沿领域布局逐渐增多,部分创新产品进入成长阶段,未来增长可期。我们分析了部分高值耗材的前沿技术产品,3D打印、生物可降解器、可吸收、多焦晶状体已有产品面市并产生经济效益,人工器官、无线起搏器当前正处于临床阶段,预计未来将有突破性产品问世。

投资建议:从集采角度掘金,关注三大机会

  国内高值耗材进入集采深水区,我们判断未来将保持品种逐步拓展、规则日趋完善,降幅逐步温和的推进进度。建议从集采的角度挖掘全赛道机会,关注集采品种落地后业绩放量、新纳入集采品种报量与报价规则以及集采豁免的创新医疗器械。

  一是集采品种落地后的业绩放量,关注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等品目短期降价压力之后是否迎来价稳量增,中选公司产品营收和利润规模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是新纳入集采品种报量报价规则,重点跟踪可能新纳入国采的眼科、骨科产品以及各省际联盟高度青睐的吻合器、超声刀等品种。

  三是集采豁免的创新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值耗材领域介入无植入、可降解、可吸收、人工器官等先进产品。

风险提示

纳入集采后业绩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创新研发失败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
  • 10-23 上海汽配 603107 14.23
  • 10-20 惠柏新材 301555 22.88
  • 10-20 并行科技 839493 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