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额高达21亿元 挥动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吓倒威马吗?

索赔额高达21亿元 挥动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吓倒威马吗?
2019年08月31日 09:33 观察者网

  原标题:索赔额高达21亿元,再度挥动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吓倒威马吗?

  (观察者网 文|潘昱辰 编辑|徐喆)

  维持一年多的车市寒冬仍未退潮,今年汽车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还未到来,一场传统造车势力同新造车势力的较量便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日前,部分媒体报道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关于威马汽车以及旗下四家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一案的诉讼,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该案将于2019年9月16日前后开庭。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列举的一些代表性案件中,便已点出了这起2018年就已提交的诉讼。

  临近开庭,吉利方面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一案件。面对外界的疑问,吉利公关部门回应称: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不做额外评论。

  威马方面则表态称,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硬创新”的科技实力派,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这是继去年“黑公关”事件后,吉利再度向其他整车企业挥舞法律大棒。2018年11月,吉利起诉其直接竞争对手长城汽车,称对方恶意传播虚假和误导性信息,损害自己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而长城方面不甘示弱,甚至发表声明直接斥责“某品牌拥有海量水军是不争的事实,专门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饰自己、表里不一”。

  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然而不到一个月,这起诉讼便以两家的和解而告终。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逾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迎来了“质变”。蔚来、威马、小鹏等一系列“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

  不可否认的是,吉利汽车虽然被誉为中国头号自主品牌,并曾实现收购国际豪华品牌沃尔沃这一壮举,但市场的整体下行,仍让吉利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更重要的是,在象征行业未来趋势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方面,吉利并未取得与燃油汽车同等的地位。

  在这一领域,吉利对内面临同比亚迪、长城欧拉、北汽、上汽、广汽等自主品牌的激烈竞争,对外又有即将实现国产的特斯拉虎视眈眈。同时,造车新势力的逐渐成熟,也让吉利在新的大环境下,不再具备燃油汽车时代的超然地位。

  而吉利此次的诉讼对手威马,正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威马汽车实现交付8536辆(上险量),位居所有新势力第一。面对来自吉利的压力,成立还不到五年的威马却表现得非常坦然:“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同时,威马方面透露,其一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

  对于吉利和威马之间的诉讼,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朱娅娟表示,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有关双方的调查取证周期一般比较漫长,吉利首先要证明其对涉案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被告方有机会接触到涉案的商业秘密且负有保密业务。其次就是进行相应的商业秘密技术比对,看是否成立;对于秘密点的比对,可能要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仅2013-2017年间,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原告的败诉率高达63.19%,部分胜诉的案件占27.54%,全部胜诉仅9.27%。朱娅娟律师指出,这是因为即使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原告赔偿诉求也不一定会得到法院支持。

  资料显示,浙江新和成诉福抗药业、海欣药业、俞科一案,是迄今为止判赔数额最高的侵害商业秘密案件,法院最终判决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3500万元经济损失及22万元合理费用,远远低于吉利此次诉求的21亿元天价索赔金额。

  业内人士认为,此类知识产权案件,更多时候被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商业策略和营销手段。另一方面,双方往往也通过漫长的诉讼过程提升了各自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一如数年前“3Q大战”引发全网的广泛影响力。

  目前,吉利和威马都没有透露有关诉讼的具体细节,这场传统势力和新势力围绕新能源汽车这片红海的较量,将在9月中旬正式揭晓。

吉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0 宇瞳光学 300790 --
  • 09-05 五方光电 002962 --
  • 09-04 科博达 603786 --
  • 08-28 安博通 688168 56.88
  • 08-28 中科软 603927 16.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