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回应

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元 威马说没侵权
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元 威马说没侵权

新京报网|2019年08月30日  23:17
吉利诉威马案背后:李书福沈晖的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吉利诉威马案背后:李书福沈晖的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原标题:吉利诉威马,李书福沈晖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作者: 李皙寅 王斌斌 近日,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件诉讼标的高达21亿元人民币,被看做是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吉利汽车是中国品牌2018年销售冠军,威马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代表。 该案件由于最终采用非公开审理,非相关人员无法旁听,诉状并未公示。在首日审理后,很多细节仍处于迷雾之中。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财经》记者联系吉利方面,对方表示一切以审判结果为准,目前暂无消息对外发布。 威马汽车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不公开审理是吉利单方面向法院申请的, 威马未与其就此达成过共识。威马没有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迷离 判决书并未公示。 但在汽车媒体圈内,普遍把矛盾的源头指向了威马在售的EX5车型,与早已上市的吉利GX7和远景SUV车型上。公开依据为两款车型极为接近的参数细节。 愉观车市引述知情人消息称,双方采用了同一整车平台。甚至在威马研究院试车时,远景SUV的白车身套在威马EX5的底盘上试车。此外,威马EX5的轮距和吉利GX7的轮距一摸一样,而轴距相差仅为4.2厘米。 另据车壹条引述相关信源消息称,吉利向上海高院提交的起诉书中,状告主体除了有威马汽车四家法人主体公司之外,还有包括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原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基地总经理)等在内的100多自然人,大多为原吉利员工。 其中,曾经主导GX7和远景SUV研发的侯海靖成为焦点。 从侯海靖履历来看,1998年其进入上海通用汽车任职总装生产经理,随后进入福田汽车、华泰汽车、吉利汽车,曾至吉利集团副总裁,成都公司总经理,宝鸡、贵阳项目总指挥。负责经历GX7车型生产,担任远景SUV产品组组长,负责远景SUV开发。2016年,其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威马汽车。 沈晖曾在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阿里巴巴有十八罗汉,我们这里五十八个罗汉。”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汽车当时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都是他以前的同事。 威马官网显示的核心团队共有9人,其中的四人有在吉利或沃尔沃履职的经历。这四人分别是沈晖、陆斌、张然、徐焕新。 沈晖临走前以及公司成立后,将不少包括高管在内的同事从吉利带走。一方面这可视作是前同事对其能力的信任,但也涉嫌违背传统汽车领域的商业规则,或者违背竞业条款。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当年任正非和李一男一样,当管理者拆当初自己成就自己的平台,老板不会束手不管,甚至杀一儆百。”一位不愿具名的接近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沈辉出走吉利时,曾陷入一场风波。借助离职,风波平息,留下了他作为吉利并购沃尔沃参与者之一的声名。但挖走大量老东家高管,及背后更多不便言说的事儿,正是触发这次事件的重要原因。 2009年12月,沈晖从菲亚特集团中国区董事和副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的岗位上加入了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全明星队。据《看天下》报道,彼时,其与李书福认识已四五年,曾有“若有合适项目即加盟”的口头约定。当听到李书福的邀约“有个大项目,你来不来”时,他意识到时机已到,随即加入。 在吉利对沃尔沃并购成功后,沈晖作为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肩负中国区团队的组建任务。沈晖用三年时间,将中国区团队从100人增加至2000人,沈晖的头发也从黑到白。 2014年底,沈晖去职沃尔沃。“我在自主品牌做到顶了,你知道,上面就是李书福了,他是董事长。我不可能做到比董事长更高的位置。”这成为沈晖创业时的底气。彼时,他对Autolab直言,自己能从无到有地建设靠谱团队,更善于调动国际资源。然而,彼时沈晖口中“传统汽车制造商是造不出智能汽车的”、“自主品牌按照老路发展,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中国人)做原创不行”的言论也让自己一度深陷舆论旋涡。 “李书福对我还是不错的,相当于我的师傅,在创业前,他教了我们很多接地气儿的做法。”沈晖近三年内接受《财经》记者多次采访时均表现出对李书福的钦佩和以之为师的恭敬。2018年1月,《财经》记者在上海和李书福聊起旗下公益事业,话锋转到沈晖这位旧部时,李脸色突变,摆手结束了谈话。彼时,威马刚募得200亿融资风头正盛,成为新造车势力的头部企业。 影响 侵害商业秘密案并不少见,比如百度与前高管王劲案,全球VR第一案“ZeniMax Media诉Oculus VR纠纷案”都是比较知名的涉及侵害商业秘密案件。 “在国内看来,索赔21亿元确实是创记录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对《财经》记者表示,该案件的焦点在于,原吉利高管是否将在吉利获取掌握的商业秘密,用于在威马申请专利或使用,都是本案审理的焦点所在。 事实上,正如上述百度与前高管的王劲案,最终以景驰被百度收购而告一段落。有观点认为,该事件也会走向言和。 李俊慧认为,诉讼是手段,不是目的,问题解决了,和解也正常。 9月1日,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内部信中也变相回应了此事。沈晖提到,“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更要强化研发投入,强化用户价值的创造。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威马副总裁陆斌在9月17日开庭当日,在朋友圈上传了一张销量排行榜图,图示威马EX5以月度2175辆居8月新造车势力销量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告上法庭。 围绕威马申请专利,或许会成为新的胶着战场。 李俊慧表示,对于威马已获授权专利,吉利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如果是专利纠纷,可以申请诉中禁令,但商业秘密案件可能概率较小,因为商业秘密本身需要先举证证明。未被宣告无效前,视为有效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下滑,补贴退坡,竞争加剧的当下。新造车势力普遍缺乏资本,正在寻求D轮融资,目标10亿美元的威马能否顺利度过旋涡,尚不得而知。 最近两年新造车势力领域已发生数次知识产权争议,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造车势力尽快提高合规意识刻不容缓。[详情]

《财经》杂志 | 2019年09月21日 19:12
吉利起诉威马案:前者要求不公开审理 后者支持公开
北京日报 | 2019年09月19日 08:37
吉利诉威马21亿索赔案开庭 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吉利诉威马21亿索赔案开庭 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原标题:吉利起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央视网消息:9月17日,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诉讼标的额达到21亿元,也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上周,吉利方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也就是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允许旁听,而威马方面则称并无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原告一方吉利是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被告威马汽车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 由于案件为非公开审理,诉状并未公示,据了解,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记者联系了吉利集团,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而威马汽车代理律师向记者表示,威马汽车方面认为,21亿元标的额不具备相应依据。 威马方代理律师 桂佳:威马暂时保留所有针对原告提起反制法律措施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多位员工均有任职吉利系企业的经历,创始人沈晖曾加盟吉利。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较为复杂,商业秘密点的范围和确定正是本案的难点之一。 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段爱群:除了这个案子专业本身比较复杂以外,这种商业秘密往往是市场竞争,技术上进行PK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法律上的要求和诉讼策略,有时候统一的平衡点,是可以有合理的空间。[详情]

央视 | 2019年09月18日 14:07
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吉利起诉威马 背后细节曝光
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吉利起诉威马 背后细节曝光

  原标题: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吉利起诉威马,背后细节曝光: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今天,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诉讼标的额达到21亿元,也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上周,吉利方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也就是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允许旁听,而威马方面则称并无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原告一方吉利是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被告威马汽车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 由于案件为非公开审理,诉状并未公示,据了解,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央视财经记者联系了吉利集团,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而威马汽车代理律师向记者表示,威马汽车方面认为,21亿元标的额不具备相应依据。 威马方代理律师 桂佳:威马暂时保留所有针对原告提起反制法律措施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多位员工均有任职吉利系企业的经历,创始人沈晖曾加盟吉利。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较为复杂,商业秘密点的范围和确定正是本案的难点之一。  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段爱群:除了这个案子本身比较复杂以外,这种商业秘密往往是市场竞争,技术上进行PK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法律上的要求和诉讼策略,有时候统一的平衡点,是可以有合理的空间。 [详情]

央视财经 | 2019年09月18日 00:14
前高管携工作电脑跳槽 致吉利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
前高管携工作电脑跳槽 致吉利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

  原标题:前任高管携工作电脑“跳槽” 致吉利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寇建东)讯,4天之后的9月17日,迄今为止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将在上海高院第二法庭开庭。原告来自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吉利汽车,被告则是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 “我们已经和威马等相关方面达成不公开审理的共识,但吉利21亿元赔偿标的的提出是有依据的。”开庭前夕,一位不愿具名的吉利内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最后不一定谁赢,我们相信法院肯定会有一个事实的认定和最终的裁决。” 相对原告方吉利方面的“志在必得”,被告方威马似乎也已做好充分准备。除了其创始人兼CEO 沈晖在一封内部信中表达出的“有信心打赢这场官司”外,一位与威马有过业务往来的司法界人士,日前也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称,“威马方面很平静,已做好了应诉准备。” 吉利21亿元的“天价”索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在这一被法律界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中,吉利提出了怎样的诉求? 财联社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后,力图在法院正式开庭前夕初步还原案件的原委。 21亿元索赔标的由来 “这一案件最大的看点就是吉利方面的索赔金额。目前国内还真没有这么高的(索赔)金额。”在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如果法院最终按21亿元的标的金额判处,那么对中国司法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这一里程碑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证明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 21亿元的索赔标的从何而来?多位法律界人士均表示“这是此案的一大难点”。 “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侯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有了解吉利诉威马案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讲述了吉利21亿元索赔标的由来,“这名侯姓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首款车型EX5。” 据该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前后,吉利便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注重信息安全的通知,随后吉利在进行内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核心管理层在离职后工作电脑并没有上交。在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有高管在离职前就已经开始为威马服务。同时,追随这部分高管“跳槽”到威马的,还包括一批前吉利的核心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吉利方面旋即与威马进行了沟通,试图追回有关涉及吉利GX7的核心信息。 “威马也曾几次试图与吉利协商解决,但每次都不了了之,最终吉利方面做出了起诉威马的决定。”上述人士称。 “标的的计算有法律依据,首先要看权益者的损失,但损失其实很难算;另外一种比较好计算的方式是被告方的获利,这个比较常见,但同样比较复杂。”北京世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文瑄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也坦承知识产权的举证的确比较难,但其同时表示,如果吉利方面根据GX7全生命周期的研发、生产投入计算,几乎完全复制GX7的威马EX5当然给吉利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吉利方面提出了主张”。 “按照汽车行业的一般规律,一款全新车型的研发周期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至于研发、生产投入,少则几亿,多则上10亿,都很正常。”另有行业人士称。 “作为律师在代理案件时,会依据合同、市场的价值评估以及产品的价格、销量等综合因素,提出索赔金额。”熊超表示,“但是在索赔的时候,往往又会在实际价值的基础上做一个翻倍处理,这也是一种惩罚性的赔偿请求。” 吉利两大诉求会否实现? 对“复制”吉利车型的威马提出经济赔偿,是吉利、威马侵害商业秘密诉讼案中吉利的诉求之一;吉利方面的另一诉求,是追索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吉利GX7的相关信息被带走后,不仅用在了威马现在的产品上,并申请了一些专利。”前述不愿具名的人士称,根据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吉利方面现在要求索回已被威马申请的原属于吉利的专利。 据财联社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成立于2012年的威马目前共申请专利182项,其中外观专利13项,申请公布时间集中在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专利内容多为整车和内饰;实用新型专利33个,申请公布时间集中在2017年,内容多为汽车悬挂、排放系统等结构;发明专利122个,时间跨度为2017年至2019年;未知专利类型的有14个。 在上述182项威马申请的专利中,2016年以后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63项,约占威马所有专利的89.6%。 “由于案件尚未审理,资料也不全,所以现在不好判断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中是否有来自吉利的。”熊超表示,如果吉利能够证明威马已申请的专利是吉利前员工在吉利工作期间,以完成工作任务、利用吉利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以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来创作的,那么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种职务的专利,“是可以被追索回来的。” “即便吉利方面没有申请专利,但只要证明自己拥有在先,也是可以追索的。”陈文瑄补充称,申请专利是权利,不是义务,“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100多年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但一直作为商业秘密被保护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在法律界人士看来,专利的认定同样是本案的难点之一。 “专利的权属认定有几个基本构成要件,即是否利用了公司的客观条件,是否为了完成公司的任务,是否由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熊超认为,如果满足了这些要件,则追索成功率很高。 除了专利追索诉求面临难点,法院方面是否支持吉利高达21亿元的经济赔偿也是难点之一。 据陈文瑄介绍,在全球范围有关侵害商业秘密的案件中,60%-70%的原告没有迈过“如何证明是商业秘密”这道坎。“商业秘密具有四个要件,即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和实用性。这些都需要吉利在举证时去证明。” 鉴于举证和质证难度,在熊超和陈文瑄看来,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或许会长达一年半,甚至2年以上。 “结果不好说,很可能是双方(吉利、威马)达成和解。”一位车企高层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国内汽车界类似的情况很多,但最终都握手言和。 “最后可能是吉利赢,也可能是威马赢。但不管结果怎样,也是给在职的研发人员一个警示作用。”上述吉利内部人士道出了吉利的第三个诉求。[详情]

财联社 | 2019年09月12日 18:57
深喉曝料吉利状告威马21亿索赔案 是谁激怒了李书福?
深喉曝料吉利状告威马21亿索赔案 是谁激怒了李书福?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吴晓波讲《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探讨为何李书福曾经活得像个“笑话”,却笑到了最后。 是谁激怒了李书福?深喉报料吉利状告威马21亿索赔案 原创: 俞凌琳 愉观车市 惊人的巧合是:威马首款车型EX5轴距与GX7仅相差4.2厘米,同时,哪怕在威马汽车自己的网站上,也找不到关于威马EX5轮距的数据。 而据深喉报料,威马EX5的轮距与GX7一摸一样。 同时,作为现任威马联合创始人侯海靖,虽然是威马汽车的第二把手,但除了很少的专业场合,几乎没有露过面,也几乎没有公开报道过。 作为一家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为何要和一家新生不久的车企过不去?而在国内汽车行业普遍逆向开发起家的现状下,汽车行业的技术和商标等各类侵权,本身就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然而,作为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集团却告了新势力造车威马汽车。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威马是否侵害了吉利的商业秘密,法院会给出最终的判决。而近日有深喉向愉观车市报料,吉利选择起诉威马确有实锤。 轴距相近、轮距未公布 查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获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向高院提起有关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将于9月中旬进行审理。 深喉向愉观车市透露,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因为早在威马首款产品EX5的伪装车在威马研究院试车时,大家就看到当时是将吉利GX7即现在的远景SUV的白车身套在威马EX5的底盘上试车。 判断两款车是否同一平台,主要看两个数据,轴距和轮距,轴距可以微调,而轮距是无法调节的,威马EX5的轴距是2703毫米,而吉利GX7的轴距是2661毫米,也就是说,两款车的轴距相差仅为4.2厘米。愉观车市采访多位汽车开发相关人员,均表示,轴距比较接近,完成可以在同平台上进行调节。 而更让感觉蹊跷的是:愉观车市查询威马汽车配置,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无法查询到其轮距,甚至在其官网的配置表中,都没有轮距数据。 (上图为威马EX5官网公布的基本参数,轮距缺失) (上图为汽车之家公布的威马威马EX5配置,轮距缺失) 相反,其他产品比如蔚来首款车型ES8的轮距则在各个场合都可以公开查询到。 (上图为蔚来EX8网站公布的哦诶之,前轮距后轮距清晰标明) 深喉透露,威马EX5的轮距和吉利GX7的轮距一摸一样,只需测量一下即可明显看出。愉观车市从网站查询到,吉利GX7的前轮距和后轮距均为1560。 成都基地或是数据外泄源头 威马的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于吉利汽车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的创始人及初创时间的多位核心员工均有过在吉利汽车任职的经历。 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曾任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及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职期间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板块“劳苦功高”,后续更是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营运。 威马汽车首席财务官张然,曾任吉利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职务。 威马汽车监事周鹏,曾任职沃尔沃中国主席办公室主任。 目前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曾任职沃尔沃负责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相关主导工作。 而针对吉利状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威马汽车方面曾回应:“公司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对赢得这场诉讼非常有信心。威马汽车始终坚信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2019年6月,威马汽车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 不过,吉利深喉透露,之前媒体纷纷披露的沃尔沃长长的原吉利高管名单中,却漏了一位核心人物——侯海靖。侯海靖2012年加盟吉利汽车,是吉利集团副总裁,长期兼任成都公司总经理,吉利成都基地负责GX7也就是远景SUV的研发和生产。 而侯海靖加盟威马也非常低调,作为威马汽车仅次于沈晖的威马的第二把手,在公开场合几乎没有露过面,也没有大规模报道过。 同时,愉观车市了解到,激发让吉利站出来维权,并非威马首款车型与吉利GX7数据巧合雷同那么简单。 如果仅仅是“被拷贝”吉利也不会如此激烈反馈甚至要求公开审理,毕竟中国汽车起家之时大部分都是靠逆向开发。 “确实有悖职业操守,调查机关会核实的。”愉观车市联系吉利内部人士,得到这样的回复。 据了解,此案将于9月中旬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但因为是设计商业秘密,此案不会公开审理,愉观车市将继续跟踪报道。[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9月11日 08:48
吉利威马纠纷案即将开庭 21亿索赔金或创纪录
中国经营网 | 2019年09月04日 16:10
威马创始人喊话“不惧旧势力” 能否走出诉讼风波?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03日 18:24
中国车企首例知识产权案 吉利状告威马侵权本月开庭
中国车企首例知识产权案 吉利状告威马侵权本月开庭

  原标题:中国车企发起首例知识产权案,吉利“状告”威马侵权本月开庭 近日,一场来自中国自主车企和新造车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而这一知识产权纠纷案在2018年就已经提交,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 据悉,该案件将在上海高院开庭审理,开庭时间为2019年9月17日,届时案件审判过程将现场直播。 此次吉利“状告”威马,是传统主机厂与新造车公司之间的纠纷,也是中国自主车企发起的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案,以及中国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纠纷最高索赔金额的诉讼案。 澎湃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吉利汽车相关人员,其表示:“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做额外评论。” 截至目前,对于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的原因以及吉利的相关证据等具体细节都还有待披露。 知识产权侵权,顾名思义,侵犯的是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期限内赋予知识产权所有者排他权以获得超竞争的利润,补偿发明人在使产品进入市场时所做的投资。 一般而言,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通常都有很强的技术性,审理起来远比一般的案件更为复杂。因此也不难理解双方的“三缄其口”,毕竟这类复杂且耗时耗资的纠纷案,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目前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是,威马汽车创立早期的核心员工,确有不少来自于吉利,双方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就以目前担任威马董事长兼CEO的“一把手”沈晖来说,其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吉利任职期间,沈晖曾带领团队完成对于沃尔沃汽车的并购,并在全球供应链采购方面经历丰富。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副总裁陆斌此前曾担任吉利销售副总经理;威马汽车首席服务官CFO张然此前曾在吉利任集团CFO,负责海外并购及融资;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此前也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 不可否认,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车企之间员工跳槽,挖墙脚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造车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一方面,新势力造车企业急切需要从传统车企里面挖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玩家”;而对于传统车企高管来说,除了薪金和股权之外,这些传统车企的大佬或许也看到了互联网造车的前景。 不过,随着核心人员的流动,如何界定商业秘密的泄露,防止触碰相关条例与法规的“红线”,更是一道不论是车企还是相关法律机构必须面对的“难题”。 事实上,类似吉利与威马之间的纠纷并非没有先例。之前特斯拉起诉其前高级工程师、后为小鹏汽车及其美国子公司XMotors工作的曹光植,据相关法庭文件显示,特斯拉认为曹光植窃取了特斯拉AutoPilot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的源代码。而曹光植向法庭承认,他确实下载了源代码,但他的律师坚称他没有对其做任何操作。 此外,今年2月谷歌旗下Waymo对Uber(优步)提起诉讼,声称前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前下载了超过1.4万份的机密文件。对此, Waymo就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机密泄露向Uber(优步)提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亿元)的天价赔偿,并要求后者公开道歉。而一旦罪名成立,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或将面临最长10年的监禁。 在国内“开打”的车企知识产权侵权案也渐入视野,例如陆风与路虎,最终法院判决陆风X7抄袭成立,被勒令即刻停售;再比如本田手握专利告双环侵权CR-V,却被判决反赔1600万元。[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9月02日 17:21
威马官司上身 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索赔21亿
威马官司上身 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索赔21亿

   前几天Waymo与Uber的自动驾驶商业机密盗取诉讼案件才以工程师Levandowski最多面临10年牢狱之灾而告终,9月初汽车圈又迎来一宗商业秘密盗取诉讼案件。 据媒体报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的名义向国家高院提起诉讼,被告方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车企威马汽车及旗下共计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在2018年已经提交,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这或将是国内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索赔金额最高的诉讼案件。该案将于9月17日在上海高院进行审理。 对此,吉利汽车方面表示:“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做额外评论。” 而威马汽车也回应道:“公司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对赢得这场诉讼非常有信心。威马汽车始终坚信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2019年6月,威马汽车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 罗生门缘由 在法律中,被称为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主要包括: 以盗窃、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等。 尽管吉利控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的原因及细节还有待披露,但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的核心团队成员与吉利汽车颇有渊源。 威马汽车于2015年10月正式创立,由其创始人沈晖担任董事长兼CEO。在此之前,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曾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 雷锋网了解到,威马汽车创立时,多名核心员工均有在吉利汽车工作的经历。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当时拥有的核心员工200多名大多是他以前的同事。 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博士,此前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陆斌于2013年加入吉利汽车,任职副总经理期间完成了经销商网络的整合;CFO张然也曾任吉利执行董事及CFO,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基础设置装配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 此案目前尚未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自动驾驶企业面临资本寒冬当口,威马多少会受一些影响。 据雷锋网了解,今年3月威马才完成C轮融资,累计融资近230亿元人民币。7月份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威马正在全球寻求投资者融资,可能会筹集10亿美元的资金,主要以海外融资为主。 对于D轮融资尚未有音讯的威马汽车来说,此次案件官司涉及金额越大、拖得越久,其负面影响也会递增。威马如何化解这次危机,再次获得投资人的信心与资本,还有待观察。[详情]

雷锋网 | 2019年09月01日 17:31
吉利诉威马案背后:李书福沈晖的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吉利诉威马案背后:李书福沈晖的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原标题:吉利诉威马,李书福沈晖师徒往事和商业恩怨  作者: 李皙寅 王斌斌 近日,吉利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件诉讼标的高达21亿元人民币,被看做是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吉利汽车是中国品牌2018年销售冠军,威马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代表。 该案件由于最终采用非公开审理,非相关人员无法旁听,诉状并未公示。在首日审理后,很多细节仍处于迷雾之中。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财经》记者联系吉利方面,对方表示一切以审判结果为准,目前暂无消息对外发布。 威马汽车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不公开审理是吉利单方面向法院申请的, 威马未与其就此达成过共识。威马没有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迷离 判决书并未公示。 但在汽车媒体圈内,普遍把矛盾的源头指向了威马在售的EX5车型,与早已上市的吉利GX7和远景SUV车型上。公开依据为两款车型极为接近的参数细节。 愉观车市引述知情人消息称,双方采用了同一整车平台。甚至在威马研究院试车时,远景SUV的白车身套在威马EX5的底盘上试车。此外,威马EX5的轮距和吉利GX7的轮距一摸一样,而轴距相差仅为4.2厘米。 另据车壹条引述相关信源消息称,吉利向上海高院提交的起诉书中,状告主体除了有威马汽车四家法人主体公司之外,还有包括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原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基地总经理)等在内的100多自然人,大多为原吉利员工。 其中,曾经主导GX7和远景SUV研发的侯海靖成为焦点。 从侯海靖履历来看,1998年其进入上海通用汽车任职总装生产经理,随后进入福田汽车、华泰汽车、吉利汽车,曾至吉利集团副总裁,成都公司总经理,宝鸡、贵阳项目总指挥。负责经历GX7车型生产,担任远景SUV产品组组长,负责远景SUV开发。2016年,其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威马汽车。 沈晖曾在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阿里巴巴有十八罗汉,我们这里五十八个罗汉。”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汽车当时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都是他以前的同事。 威马官网显示的核心团队共有9人,其中的四人有在吉利或沃尔沃履职的经历。这四人分别是沈晖、陆斌、张然、徐焕新。 沈晖临走前以及公司成立后,将不少包括高管在内的同事从吉利带走。一方面这可视作是前同事对其能力的信任,但也涉嫌违背传统汽车领域的商业规则,或者违背竞业条款。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当年任正非和李一男一样,当管理者拆当初自己成就自己的平台,老板不会束手不管,甚至杀一儆百。”一位不愿具名的接近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沈辉出走吉利时,曾陷入一场风波。借助离职,风波平息,留下了他作为吉利并购沃尔沃参与者之一的声名。但挖走大量老东家高管,及背后更多不便言说的事儿,正是触发这次事件的重要原因。 2009年12月,沈晖从菲亚特集团中国区董事和副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的岗位上加入了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全明星队。据《看天下》报道,彼时,其与李书福认识已四五年,曾有“若有合适项目即加盟”的口头约定。当听到李书福的邀约“有个大项目,你来不来”时,他意识到时机已到,随即加入。 在吉利对沃尔沃并购成功后,沈晖作为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肩负中国区团队的组建任务。沈晖用三年时间,将中国区团队从100人增加至2000人,沈晖的头发也从黑到白。 2014年底,沈晖去职沃尔沃。“我在自主品牌做到顶了,你知道,上面就是李书福了,他是董事长。我不可能做到比董事长更高的位置。”这成为沈晖创业时的底气。彼时,他对Autolab直言,自己能从无到有地建设靠谱团队,更善于调动国际资源。然而,彼时沈晖口中“传统汽车制造商是造不出智能汽车的”、“自主品牌按照老路发展,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中国人)做原创不行”的言论也让自己一度深陷舆论旋涡。 “李书福对我还是不错的,相当于我的师傅,在创业前,他教了我们很多接地气儿的做法。”沈晖近三年内接受《财经》记者多次采访时均表现出对李书福的钦佩和以之为师的恭敬。2018年1月,《财经》记者在上海和李书福聊起旗下公益事业,话锋转到沈晖这位旧部时,李脸色突变,摆手结束了谈话。彼时,威马刚募得200亿融资风头正盛,成为新造车势力的头部企业。 影响 侵害商业秘密案并不少见,比如百度与前高管王劲案,全球VR第一案“ZeniMax Media诉Oculus VR纠纷案”都是比较知名的涉及侵害商业秘密案件。 “在国内看来,索赔21亿元确实是创记录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对《财经》记者表示,该案件的焦点在于,原吉利高管是否将在吉利获取掌握的商业秘密,用于在威马申请专利或使用,都是本案审理的焦点所在。 事实上,正如上述百度与前高管的王劲案,最终以景驰被百度收购而告一段落。有观点认为,该事件也会走向言和。 李俊慧认为,诉讼是手段,不是目的,问题解决了,和解也正常。 9月1日,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内部信中也变相回应了此事。沈晖提到,“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更要强化研发投入,强化用户价值的创造。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威马副总裁陆斌在9月17日开庭当日,在朋友圈上传了一张销量排行榜图,图示威马EX5以月度2175辆居8月新造车势力销量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告上法庭。 围绕威马申请专利,或许会成为新的胶着战场。 李俊慧表示,对于威马已获授权专利,吉利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如果是专利纠纷,可以申请诉中禁令,但商业秘密案件可能概率较小,因为商业秘密本身需要先举证证明。未被宣告无效前,视为有效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下滑,补贴退坡,竞争加剧的当下。新造车势力普遍缺乏资本,正在寻求D轮融资,目标10亿美元的威马能否顺利度过旋涡,尚不得而知。 最近两年新造车势力领域已发生数次知识产权争议,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造车势力尽快提高合规意识刻不容缓。[详情]

吉利起诉威马案:前者要求不公开审理 后者支持公开
吉利起诉威马案:前者要求不公开审理 后者支持公开

  吉利起诉威马 索赔21亿元 本报讯(记者 董禹含)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日前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诉讼标的额达到21亿元,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今年8月底,一则“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的案件被曝光,原告为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被告威马汽车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包括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以及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这起诉讼主要源于吉利高管离职后加入威马,在新车型开发上可能存在侵权嫌疑。不过,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威马的EX5车型源自吉利GX7平台。 吉利方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也就是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允许旁听,而威马方面则称并无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威马汽车代理律师表示,威马汽车方面认为,21亿元标的额不具备相应依据。威马暂时保留所有针对原告提起反制法律措施的权利。[详情]

吉利诉威马21亿索赔案开庭 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吉利诉威马21亿索赔案开庭 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原标题:吉利起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央视网消息:9月17日,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诉讼标的额达到21亿元,也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上周,吉利方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也就是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允许旁听,而威马方面则称并无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原告一方吉利是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被告威马汽车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 由于案件为非公开审理,诉状并未公示,据了解,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记者联系了吉利集团,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而威马汽车代理律师向记者表示,威马汽车方面认为,21亿元标的额不具备相应依据。 威马方代理律师 桂佳:威马暂时保留所有针对原告提起反制法律措施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多位员工均有任职吉利系企业的经历,创始人沈晖曾加盟吉利。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较为复杂,商业秘密点的范围和确定正是本案的难点之一。 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段爱群:除了这个案子专业本身比较复杂以外,这种商业秘密往往是市场竞争,技术上进行PK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法律上的要求和诉讼策略,有时候统一的平衡点,是可以有合理的空间。[详情]

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吉利起诉威马 背后细节曝光
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吉利起诉威马 背后细节曝光

  原标题:21亿天价索赔案开庭!吉利起诉威马,背后细节曝光:威马创始人曾加盟吉利… 今天,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一案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诉讼标的额达到21亿元,也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上周,吉利方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也就是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允许旁听,而威马方面则称并无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原告一方吉利是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被告威马汽车则是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 由于案件为非公开审理,诉状并未公示,据了解,吉利此次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经济赔偿;并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央视财经记者联系了吉利集团,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而威马汽车代理律师向记者表示,威马汽车方面认为,21亿元标的额不具备相应依据。 威马方代理律师 桂佳:威马暂时保留所有针对原告提起反制法律措施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多位员工均有任职吉利系企业的经历,创始人沈晖曾加盟吉利。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较为复杂,商业秘密点的范围和确定正是本案的难点之一。  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段爱群:除了这个案子本身比较复杂以外,这种商业秘密往往是市场竞争,技术上进行PK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法律上的要求和诉讼策略,有时候统一的平衡点,是可以有合理的空间。 [详情]

前高管携工作电脑跳槽 致吉利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
前高管携工作电脑跳槽 致吉利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

  原标题:前任高管携工作电脑“跳槽” 致吉利诉威马21亿天价索赔案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寇建东)讯,4天之后的9月17日,迄今为止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将在上海高院第二法庭开庭。原告来自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企业吉利汽车,被告则是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 “我们已经和威马等相关方面达成不公开审理的共识,但吉利21亿元赔偿标的的提出是有依据的。”开庭前夕,一位不愿具名的吉利内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最后不一定谁赢,我们相信法院肯定会有一个事实的认定和最终的裁决。” 相对原告方吉利方面的“志在必得”,被告方威马似乎也已做好充分准备。除了其创始人兼CEO 沈晖在一封内部信中表达出的“有信心打赢这场官司”外,一位与威马有过业务往来的司法界人士,日前也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称,“威马方面很平静,已做好了应诉准备。” 吉利21亿元的“天价”索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在这一被法律界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中,吉利提出了怎样的诉求? 财联社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后,力图在法院正式开庭前夕初步还原案件的原委。 21亿元索赔标的由来 “这一案件最大的看点就是吉利方面的索赔金额。目前国内还真没有这么高的(索赔)金额。”在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如果法院最终按21亿元的标的金额判处,那么对中国司法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这一里程碑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证明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 21亿元的索赔标的从何而来?多位法律界人士均表示“这是此案的一大难点”。 “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侯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有了解吉利诉威马案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讲述了吉利21亿元索赔标的由来,“这名侯姓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首款车型EX5。” 据该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前后,吉利便收到有关部门关于注重信息安全的通知,随后吉利在进行内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核心管理层在离职后工作电脑并没有上交。在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有高管在离职前就已经开始为威马服务。同时,追随这部分高管“跳槽”到威马的,还包括一批前吉利的核心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吉利方面旋即与威马进行了沟通,试图追回有关涉及吉利GX7的核心信息。 “威马也曾几次试图与吉利协商解决,但每次都不了了之,最终吉利方面做出了起诉威马的决定。”上述人士称。 “标的的计算有法律依据,首先要看权益者的损失,但损失其实很难算;另外一种比较好计算的方式是被告方的获利,这个比较常见,但同样比较复杂。”北京世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文瑄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也坦承知识产权的举证的确比较难,但其同时表示,如果吉利方面根据GX7全生命周期的研发、生产投入计算,几乎完全复制GX7的威马EX5当然给吉利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吉利方面提出了主张”。 “按照汽车行业的一般规律,一款全新车型的研发周期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至于研发、生产投入,少则几亿,多则上10亿,都很正常。”另有行业人士称。 “作为律师在代理案件时,会依据合同、市场的价值评估以及产品的价格、销量等综合因素,提出索赔金额。”熊超表示,“但是在索赔的时候,往往又会在实际价值的基础上做一个翻倍处理,这也是一种惩罚性的赔偿请求。” 吉利两大诉求会否实现? 对“复制”吉利车型的威马提出经济赔偿,是吉利、威马侵害商业秘密诉讼案中吉利的诉求之一;吉利方面的另一诉求,是追索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吉利GX7的相关信息被带走后,不仅用在了威马现在的产品上,并申请了一些专利。”前述不愿具名的人士称,根据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吉利方面现在要求索回已被威马申请的原属于吉利的专利。 据财联社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成立于2012年的威马目前共申请专利182项,其中外观专利13项,申请公布时间集中在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专利内容多为整车和内饰;实用新型专利33个,申请公布时间集中在2017年,内容多为汽车悬挂、排放系统等结构;发明专利122个,时间跨度为2017年至2019年;未知专利类型的有14个。 在上述182项威马申请的专利中,2016年以后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63项,约占威马所有专利的89.6%。 “由于案件尚未审理,资料也不全,所以现在不好判断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中是否有来自吉利的。”熊超表示,如果吉利能够证明威马已申请的专利是吉利前员工在吉利工作期间,以完成工作任务、利用吉利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以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来创作的,那么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种职务的专利,“是可以被追索回来的。” “即便吉利方面没有申请专利,但只要证明自己拥有在先,也是可以追索的。”陈文瑄补充称,申请专利是权利,不是义务,“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100多年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但一直作为商业秘密被保护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在法律界人士看来,专利的认定同样是本案的难点之一。 “专利的权属认定有几个基本构成要件,即是否利用了公司的客观条件,是否为了完成公司的任务,是否由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熊超认为,如果满足了这些要件,则追索成功率很高。 除了专利追索诉求面临难点,法院方面是否支持吉利高达21亿元的经济赔偿也是难点之一。 据陈文瑄介绍,在全球范围有关侵害商业秘密的案件中,60%-70%的原告没有迈过“如何证明是商业秘密”这道坎。“商业秘密具有四个要件,即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和实用性。这些都需要吉利在举证时去证明。” 鉴于举证和质证难度,在熊超和陈文瑄看来,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或许会长达一年半,甚至2年以上。 “结果不好说,很可能是双方(吉利、威马)达成和解。”一位车企高层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国内汽车界类似的情况很多,但最终都握手言和。 “最后可能是吉利赢,也可能是威马赢。但不管结果怎样,也是给在职的研发人员一个警示作用。”上述吉利内部人士道出了吉利的第三个诉求。[详情]

深喉曝料吉利状告威马21亿索赔案 是谁激怒了李书福?
深喉曝料吉利状告威马21亿索赔案 是谁激怒了李书福?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吴晓波讲《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探讨为何李书福曾经活得像个“笑话”,却笑到了最后。 是谁激怒了李书福?深喉报料吉利状告威马21亿索赔案 原创: 俞凌琳 愉观车市 惊人的巧合是:威马首款车型EX5轴距与GX7仅相差4.2厘米,同时,哪怕在威马汽车自己的网站上,也找不到关于威马EX5轮距的数据。 而据深喉报料,威马EX5的轮距与GX7一摸一样。 同时,作为现任威马联合创始人侯海靖,虽然是威马汽车的第二把手,但除了很少的专业场合,几乎没有露过面,也几乎没有公开报道过。 作为一家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为何要和一家新生不久的车企过不去?而在国内汽车行业普遍逆向开发起家的现状下,汽车行业的技术和商标等各类侵权,本身就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然而,作为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集团却告了新势力造车威马汽车。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威马是否侵害了吉利的商业秘密,法院会给出最终的判决。而近日有深喉向愉观车市报料,吉利选择起诉威马确有实锤。 轴距相近、轮距未公布 查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获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向高院提起有关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将于9月中旬进行审理。 深喉向愉观车市透露,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因为早在威马首款产品EX5的伪装车在威马研究院试车时,大家就看到当时是将吉利GX7即现在的远景SUV的白车身套在威马EX5的底盘上试车。 判断两款车是否同一平台,主要看两个数据,轴距和轮距,轴距可以微调,而轮距是无法调节的,威马EX5的轴距是2703毫米,而吉利GX7的轴距是2661毫米,也就是说,两款车的轴距相差仅为4.2厘米。愉观车市采访多位汽车开发相关人员,均表示,轴距比较接近,完成可以在同平台上进行调节。 而更让感觉蹊跷的是:愉观车市查询威马汽车配置,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无法查询到其轮距,甚至在其官网的配置表中,都没有轮距数据。 (上图为威马EX5官网公布的基本参数,轮距缺失) (上图为汽车之家公布的威马威马EX5配置,轮距缺失) 相反,其他产品比如蔚来首款车型ES8的轮距则在各个场合都可以公开查询到。 (上图为蔚来EX8网站公布的哦诶之,前轮距后轮距清晰标明) 深喉透露,威马EX5的轮距和吉利GX7的轮距一摸一样,只需测量一下即可明显看出。愉观车市从网站查询到,吉利GX7的前轮距和后轮距均为1560。 成都基地或是数据外泄源头 威马的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于吉利汽车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的创始人及初创时间的多位核心员工均有过在吉利汽车任职的经历。 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曾任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及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职期间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板块“劳苦功高”,后续更是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营运。 威马汽车首席财务官张然,曾任吉利执行董事,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职务。 威马汽车监事周鹏,曾任职沃尔沃中国主席办公室主任。 目前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曾任职沃尔沃负责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相关主导工作。 而针对吉利状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威马汽车方面曾回应:“公司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对赢得这场诉讼非常有信心。威马汽车始终坚信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2019年6月,威马汽车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 不过,吉利深喉透露,之前媒体纷纷披露的沃尔沃长长的原吉利高管名单中,却漏了一位核心人物——侯海靖。侯海靖2012年加盟吉利汽车,是吉利集团副总裁,长期兼任成都公司总经理,吉利成都基地负责GX7也就是远景SUV的研发和生产。 而侯海靖加盟威马也非常低调,作为威马汽车仅次于沈晖的威马的第二把手,在公开场合几乎没有露过面,也没有大规模报道过。 同时,愉观车市了解到,激发让吉利站出来维权,并非威马首款车型与吉利GX7数据巧合雷同那么简单。 如果仅仅是“被拷贝”吉利也不会如此激烈反馈甚至要求公开审理,毕竟中国汽车起家之时大部分都是靠逆向开发。 “确实有悖职业操守,调查机关会核实的。”愉观车市联系吉利内部人士,得到这样的回复。 据了解,此案将于9月中旬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但因为是设计商业秘密,此案不会公开审理,愉观车市将继续跟踪报道。[详情]

吉利威马纠纷案即将开庭 21亿索赔金或创纪录
吉利威马纠纷案即将开庭 21亿索赔金或创纪录

  原标题:吉利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即将开庭:21亿索赔金或创纪录 威马发文疑似“隔空回应” 本报实习记者 方超 记者 刘媛媛 上海报道 话题不断的造车新势力再添一例热点事件,《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的侵害商业秘密案件将于9月17日开庭审理。 根据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网信息,该案原告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被告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威马系公司,案由为“侵害商业秘密纠纷”,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 在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后,威马汽车以通过发内部信的形式疑似“隔空回应”。9月1日,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发出内部信,表示“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而原告吉利汽车方面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作额外评论。” 索赔金额或创纪录 21亿元索赔金额,在吸引市场广泛关注的同时,或创下中国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纠纷索赔额度新纪录。 记者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网获悉,这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将在9月17日上午9点30分开庭审理,案号为(2018)沪民初102号,承办部门为知识产权审判庭。 梳理资料可发现,早在4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中,就透露了吉利汽车与威马汽车的案件信息。在白皮书“一、加强司法保护,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三)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坚决制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就有“如上海高院审理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诉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的表述。 至于上述案件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年)中就有明确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在上述法律条文中,有四类“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如“(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等。 除此之外,该法还明确载明如有以下情形“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而在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案中,引起市场注意的正是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及多位员工均有任职吉利系企业的经历,如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等职务。在威马汽车官网,至今还有其“曾加盟吉利,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的描述。 除去沈晖之外,仅由其官网所刊载信息可知,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及高级副总裁陆斌、威马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张然等均有吉利系公司工作经历。 对此,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这样的案例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其同时认为,双方的知识产权纠纷对销量的影响现在还无法判断,但从汽车行业以往多起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经验看,影响会比较小。 不过,虽然吉利汽车的21亿元创纪录索赔金额引发市场关注,但是最终结果如何仍需等待法院判决结果。相关信息显示,在此前经法院判决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最高的判赔金额为3500万元,此次吉利索赔21亿元或称得上创下历史纪录。 可供借鉴的另一起汽车业纠纷案件双方是捷豹路虎与陆风,今年3月,在捷豹路虎起诉陆风汽车侵犯外观案件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要求江铃控股停止生产两款陆风X7特定车型,并向捷豹路虎公司赔偿共计150万元,而该案件从提起诉讼到一审裁定历时了近三年。 威马内部信“无畏挑战” 在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后,威马汽车以通过发内部信的形式疑似“隔空回应”。 9月1日,由沈晖署名的内部信喊出颇为吸引眼球的口号,“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此外,威马将在内部、外部同时行动,“在外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而在内部,则为“推进组织变革,进一步建设用户导向的组织架构”。 具体为,自2019年9月1日起,沈晖“将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并对销售公司及战略规划中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陆斌将出任首席出行官,“专注集团出行事业,带领出行事业部深耕出行领域”,祁立人任首席零售官。 内部信显示,威马汽车将设立首席增长官一职,“在未来几周内到任”。相同的是,以上新设岗位,均向沈晖本人汇报。 对此,任万付分析称,威马内部推进组织变革,首先是与威马半年销量不达标有关,虽然威马上半年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位,但与其制定的年销量10万辆的目标甚远。其进一步表示,造车新势力在上半年遇到了很多问题,蔚来的自燃事件、小鹏G3的退车风波、威马的换购政策风波等,“促使威马进行变革”。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造车新势力排行榜中,上半年,小鹏汽车以9596辆领跑,位列第二的正是威马汽车,销量为8747辆,而蔚来汽车则以7481辆的销量排在第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银保监会公布的交强险上牌量数据中,威马EX5以8548辆排在首位,而小鹏汽车G3则以8494辆排在第二,蔚来汽车ES6、ES8两款车型合计上牌量为7656辆,位列第三。 尽管在两个榜单中分列第一、第二,但上半年不足万辆的销量让威马汽车颇为尴尬,其设定的年内目标交付10万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要完成并非易事。 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硬创新”的科技实力派,威马汽车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今年6月,威马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申请专利数已达1076项。 但天眼查信息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情况分别为,商标信息31件,专利信息170件,著作权7件。而在另一家企业信息查询网站中,知识产权情况为,专利136件,商标31件,著作权12件,企业证书1件。 尽管案件还未开审,但无论是被市场加上汽车行业“新旧势力大战”的噱头,还是创纪录的索赔金额,都表明该案件将对汽车行业乃至更大范围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任万付则表示:“在此案更详细的内容披露出来之前,无法判断其走向。”但其认为,此案对汽车行业来说,尤其是从传统汽车企业走出来创立或加盟造车新势力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应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并且上述案件说明自主品牌维权意识提升,对企业解决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遭遇的侵权事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详情]

威马创始人喊话“不惧旧势力” 能否走出诉讼风波?
威马创始人喊话“不惧旧势力” 能否走出诉讼风波?

  创始人喊话“不惧旧势力”,威马能否走出诉讼风波 来源:北京商报 由于交付状况不乐观并卷入与吉利汽车的诉讼纠纷,威马汽车正遭遇多事之秋。9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日前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以内部信方式启动威马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沈晖还在信中称:“不惧旧势力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沈晖此举从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吉利汽车状告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一案的间接回应,也可以看作是威马汽车在销量压力下的突围之策。 01、陷纠纷 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沈晖写道:“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更要强化研发的投入力度,强化用户价值的创造。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吉利汽车状告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一案的回应。 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官网披露的信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四家公司,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该案将于9月17日开庭。 针对此案,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以法律判决为准。”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今年6月,威马汽车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申请专利数已达1076项。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作为案件当事方,威马汽车与吉利汽车之间的渊源颇深。2015年,沈晖在创立威马汽车前,长期在吉利汽车体系内任职,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并曾带领旗下团队完成并购沃尔沃事项;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陆斌也曾在2013年成为中国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控股公司副总裁;威马汽车首席财务官张然也曾担任过吉利汽车控股公司首席财务官。 针对两家车企的纠纷,法律专家、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商业秘密分为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一般而言,企业起诉员工或前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例比较常见,因为员工获取商业秘密相对于其他人更为容易。不过,原告要想赢得此类诉讼并不容易,因为其中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原告必须要证明这些商业秘密被被告通过某种违法方式获取、利用或者是泄露。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审理期限为六个月,但案情比较复杂的侵害商业秘密诉讼审理期限可能会延长,有些甚至可长达数年。 对于如果威马败诉,威马汽车是否会遭到法院禁售,赵占领表示,这需要看情况而定,如果被告侵犯的是技术秘密,且该技术秘密与其汽车产品研发、生产直接相关,法院有可能将其汽车产品禁售,如果被告侵犯的只是经营秘密,像企业战略、用户数据等,与产品本身并无关系,那么就不会遭到禁售。 02、保销量 尽管诉讼结果尚不得知,但此时卷入法律纠纷,对正面临交付压力的威马汽车而言,无疑雪上加霜。沈晖在内部信中坦言:“整体车市比较低迷,新能源市场也暂时转为低速增长,来自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业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强烈。” 去年9月,在威马EX5产品上市交付大会上,沈晖公布“2018年交付1万辆、2019年交付10万辆”的目标。不过,实际完成情况却并不如人意。数据显示,2018年威马汽车未能完成万辆交付目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威马汽车销量为8747辆,高于蔚来汽车的7481辆,但低于小鹏汽车9596辆的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位列第二。不过,上半年威马汽车仅完成10万辆年销目标不到一成。 进入下半年,威马汽车又在车辆交付上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压力。6月26日后,2019年新能源补贴过渡期正式结束,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完全执行2019年标准,其中国家补贴整体退坡幅度超过50%,地方补贴更是直接取消。 根据机动车交强险数据,7月威马汽车交付量为601辆,低于蔚来汽车的812辆和小鹏汽车的720辆,且交付量同比下滑七成左右。 在此背景下,为避免补贴退坡冲击销量,6月底威马汽车高调宣布“不涨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自掏腰包”维持价格只是权宜之计,此举虽然能避免因涨价而流失客户的风险,但同时也凭空增加公司的成本负担,因此仅适用于销量有限的阶段。 03、调结构 在诉讼风波和交付压力下,沈晖在此次的内部信中宣布对销售公司及战略规划中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从分工来看,9月1日起沈晖亲自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威马汽车还新设首席增长官一职,负责人将在未来几周内到任,负责更好地定位品牌和目标用户群,通过产品规划、营销创新等驱动流量增长,优化用户运营。 不过,在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看来,造车新势力短期内靠卖车很难实现造血,短期内这些新势力企业仍然需要融资来支撑其活下去。 今年3月,威马汽车完成总金额为30亿元的C轮融资,7月初,沈晖曾透露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融资,至多可达10亿美元。当时,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威马即将开始的D轮融资,以海外融资为主。用于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用户服务及渠道拓展,但是IPO暂无计划”。 然而,电动车领域的融资正越来越难拿。根据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14日,中国电动车领域所获得的风投金额仅7.83亿美元,同比下降近九成,远远不及2018年的77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威马汽车的此轮架构调整除更重视产品销售外,也不忘继续加码出行、新零售等新业务领域。 沈晖内部信显示,9月1日起由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陆斌分管出行,出任首席出行官,专注威马汽车出行事业,加速即客行(威马汽车智慧出行品牌)和to B业务的发展;祁立人任首席零售官,分管威马汽车新零售业务,还负责售后服务及后台等相关管理工作。 在出行领域,2017年9月,威马汽车发布旗下智慧出行品牌“即客行”。今年6月下旬,已有1000辆威马EX5在海南出行市场投入运营。今年1月,威马汽车与美团打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探索“新零售+网约车”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互联网出行领域被视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要想在这一领域实现盈利却并不容易。目前,出行市场中的各家企业,无论是采用B2C模式还是C2C模式,大都未仍摆脱“烧钱”阶段。以网约车“霸主”滴滴为例,去年该公司全年亏损109亿元,其中仅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便高达113亿元。 [详情]

中国车企首例知识产权案 吉利状告威马侵权本月开庭
中国车企首例知识产权案 吉利状告威马侵权本月开庭

  原标题:中国车企发起首例知识产权案,吉利“状告”威马侵权本月开庭 近日,一场来自中国自主车企和新造车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而这一知识产权纠纷案在2018年就已经提交,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 据悉,该案件将在上海高院开庭审理,开庭时间为2019年9月17日,届时案件审判过程将现场直播。 此次吉利“状告”威马,是传统主机厂与新造车公司之间的纠纷,也是中国自主车企发起的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案,以及中国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纠纷最高索赔金额的诉讼案。 澎湃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吉利汽车相关人员,其表示:“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做额外评论。” 截至目前,对于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的原因以及吉利的相关证据等具体细节都还有待披露。 知识产权侵权,顾名思义,侵犯的是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期限内赋予知识产权所有者排他权以获得超竞争的利润,补偿发明人在使产品进入市场时所做的投资。 一般而言,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通常都有很强的技术性,审理起来远比一般的案件更为复杂。因此也不难理解双方的“三缄其口”,毕竟这类复杂且耗时耗资的纠纷案,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目前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是,威马汽车创立早期的核心员工,确有不少来自于吉利,双方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就以目前担任威马董事长兼CEO的“一把手”沈晖来说,其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吉利任职期间,沈晖曾带领团队完成对于沃尔沃汽车的并购,并在全球供应链采购方面经历丰富。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副总裁陆斌此前曾担任吉利销售副总经理;威马汽车首席服务官CFO张然此前曾在吉利任集团CFO,负责海外并购及融资;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此前也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 不可否认,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车企之间员工跳槽,挖墙脚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造车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一方面,新势力造车企业急切需要从传统车企里面挖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玩家”;而对于传统车企高管来说,除了薪金和股权之外,这些传统车企的大佬或许也看到了互联网造车的前景。 不过,随着核心人员的流动,如何界定商业秘密的泄露,防止触碰相关条例与法规的“红线”,更是一道不论是车企还是相关法律机构必须面对的“难题”。 事实上,类似吉利与威马之间的纠纷并非没有先例。之前特斯拉起诉其前高级工程师、后为小鹏汽车及其美国子公司XMotors工作的曹光植,据相关法庭文件显示,特斯拉认为曹光植窃取了特斯拉AutoPilot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的源代码。而曹光植向法庭承认,他确实下载了源代码,但他的律师坚称他没有对其做任何操作。 此外,今年2月谷歌旗下Waymo对Uber(优步)提起诉讼,声称前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前下载了超过1.4万份的机密文件。对此, Waymo就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机密泄露向Uber(优步)提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亿元)的天价赔偿,并要求后者公开道歉。而一旦罪名成立,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或将面临最长10年的监禁。 在国内“开打”的车企知识产权侵权案也渐入视野,例如陆风与路虎,最终法院判决陆风X7抄袭成立,被勒令即刻停售;再比如本田手握专利告双环侵权CR-V,却被判决反赔1600万元。[详情]

威马官司上身 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索赔21亿
威马官司上身 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索赔21亿

   前几天Waymo与Uber的自动驾驶商业机密盗取诉讼案件才以工程师Levandowski最多面临10年牢狱之灾而告终,9月初汽车圈又迎来一宗商业秘密盗取诉讼案件。 据媒体报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的名义向国家高院提起诉讼,被告方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车企威马汽车及旗下共计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在2018年已经提交,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这或将是国内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索赔金额最高的诉讼案件。该案将于9月17日在上海高院进行审理。 对此,吉利汽车方面表示:“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做额外评论。” 而威马汽车也回应道:“公司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对赢得这场诉讼非常有信心。威马汽车始终坚信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2019年6月,威马汽车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 罗生门缘由 在法律中,被称为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主要包括: 以盗窃、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等。 尽管吉利控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的原因及细节还有待披露,但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的核心团队成员与吉利汽车颇有渊源。 威马汽车于2015年10月正式创立,由其创始人沈晖担任董事长兼CEO。在此之前,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曾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 雷锋网了解到,威马汽车创立时,多名核心员工均有在吉利汽车工作的经历。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当时拥有的核心员工200多名大多是他以前的同事。 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博士,此前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陆斌于2013年加入吉利汽车,任职副总经理期间完成了经销商网络的整合;CFO张然也曾任吉利执行董事及CFO,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基础设置装配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 此案目前尚未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自动驾驶企业面临资本寒冬当口,威马多少会受一些影响。 据雷锋网了解,今年3月威马才完成C轮融资,累计融资近230亿元人民币。7月份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威马正在全球寻求投资者融资,可能会筹集10亿美元的资金,主要以海外融资为主。 对于D轮融资尚未有音讯的威马汽车来说,此次案件官司涉及金额越大、拖得越久,其负面影响也会递增。威马如何化解这次危机,再次获得投资人的信心与资本,还有待观察。[详情]

侵害商业秘密罗生门 吉利起诉威马汽车索赔21亿元
侵害商业秘密罗生门 吉利起诉威马汽车索赔21亿元

  原标题:侵害商业秘密罗生门 吉利起诉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索赔21亿元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童海华 上海报道 一则商业秘密纠纷案的消息,使得吉利汽车和威马汽车双双陷入舆论旋涡之中。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获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向高院提起有关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将于9月17日进行审理。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剑林律师告诉记者,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指的是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和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有三:一是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二是该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三是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份,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中,就曾提及上述案件。据白皮书内容显示,上海高院审理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诉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 对于上述案件的标的额21亿元,黄剑林告诉记者,民事诉讼中商业秘密的判赔是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也即按照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许可使用费这个顺位来确定,如果以上三种方法均难以确定的,法院可以适用自由裁量权确定赔偿金额。 由于目前案件还未进行审理、判决,孰是孰非仍有待时间检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的核心团队成员与吉利汽车也颇有渊源,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 除此之外,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陆斌于2013年加入吉利汽车,任职副总经理期间完成了经销商网络的整合。 威马汽车CFO张然也曾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CFO,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基础设置装配及汽车金融体系管理等。 针对上述案件的相关情况,记者联系吉利汽车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复称:“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做额外评论。” 威马汽车方面则表示:“公司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对赢得这场诉讼非常有信心。威马汽车始终坚信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2019年6月,威马汽车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详情]

新势力与传统造车的较量:吉利威马纠纷案17日开庭
新势力与传统造车的较量:吉利威马纠纷案17日开庭

  原标题:新势力与传统造车首次知识产权较量  吉利威马纠纷案17日开庭 日前,《2018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意外披露了传统制造车企吉利与新势力造车威马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白皮书在举例案件时提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诉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 相较之下,两家当事人的态度都非常低调和谨慎。 界面新闻记者就此事先后采访了上述两家公司。吉利方面回应称,“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我们不做额外评论”。吉利方面拒绝透露当前诉讼进展以及律师委托情况。 威马方面则表示:“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硬创新’的科技实力派,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截止今年6月,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申请专利数已达1076项。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目前,威马已委托环球律师事务所应诉,其律师团规模达到10人。 根据上海市高院公开信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作为原告,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等六被告诉至上海高院,诉称六被告侵害其技术秘密及经营秘密,请求法院判令六被告共同赔偿其经济损失人民币21亿元。 在法定期限内,威马汽车以被告五名义向上海高院提交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请求上海高院裁定其对被告五的被控侵权行为没有管辖权,并请求将案件分案后移送至对被告五的被诉侵权行为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上海高院分别于2019年2月12日及6月17日约谈原被告。在各方压力下,三原告向法院申请撤回就经营信息的全部主张(主要涉及被告五、被告六),并申请撤回针对被告五及被告六的起诉。 “这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上海披士迅资讯公司汽车分析师陆帅表示。他表示,围绕知识产权纠纷所进行的诉讼此前在科技产业屡见不鲜。例如,搜狗与百度、华为与思科、高德与滴滴之间均出现过类似诉讼。 “现在此类诉讼出现在汽车制造业,对行业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说明各大汽车制造商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他说。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诉讼数量不断增加,已逐渐从传统互联网、科技行业转到包括智能汽车在内的互联网相关行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开始掌握核心技术,新势力汽车之间,新势力汽车与传统汽车开始较量。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仅2017年,人民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一审、二审、再审案件237242件,审结225678件(含旧存),比2016年分别上升33.50%和31.43%。 分析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相较于于10年前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知识产权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存原告举证难度大,诉讼时间长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原告的诉求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也是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例如,2016年6月,捷豹路虎起诉江铃汽车公司,指控该公司的陆风X7车型涉嫌抄袭路虎揽胜极光(Range Rover Evoque)的车型设计,并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提起了诉讼。 官司历时3年,今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裁定,陆风X7的所有销售、制造和营销必须立即停止,同时对捷豹路虎进行赔偿。 但事实上,陆风X7到现在为止还是在国内正常销售。 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2017年间,在法院审判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原告败诉率达到63.19%,原告部分胜诉的案件占27.54%,全部胜诉仅占9.27%。 最新消息称,此案将于9月17日开庭。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详情]

索赔额高达21亿元 挥动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吓倒威马吗?
索赔额高达21亿元 挥动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吓倒威马吗?

  原标题:索赔额高达21亿元,再度挥动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吓倒威马吗? (观察者网 文|潘昱辰 编辑|徐喆) 维持一年多的车市寒冬仍未退潮,今年汽车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还未到来,一场传统造车势力同新造车势力的较量便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日前,部分媒体报道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关于威马汽车以及旗下四家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一案的诉讼,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该案将于2019年9月16日前后开庭。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列举的一些代表性案件中,便已点出了这起2018年就已提交的诉讼。 临近开庭,吉利方面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一案件。面对外界的疑问,吉利公关部门回应称: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不做额外评论。 威马方面则表态称,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硬创新”的科技实力派,威马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这是继去年“黑公关”事件后,吉利再度向其他整车企业挥舞法律大棒。2018年11月,吉利起诉其直接竞争对手长城汽车,称对方恶意传播虚假和误导性信息,损害自己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而长城方面不甘示弱,甚至发表声明直接斥责“某品牌拥有海量水军是不争的事实,专门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饰自己、表里不一”。 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然而不到一个月,这起诉讼便以两家的和解而告终。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逾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迎来了“质变”。蔚来、威马、小鹏等一系列“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 不可否认的是,吉利汽车虽然被誉为中国头号自主品牌,并曾实现收购国际豪华品牌沃尔沃这一壮举,但市场的整体下行,仍让吉利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更重要的是,在象征行业未来趋势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方面,吉利并未取得与燃油汽车同等的地位。 在这一领域,吉利对内面临同比亚迪、长城欧拉、北汽、上汽、广汽等自主品牌的激烈竞争,对外又有即将实现国产的特斯拉虎视眈眈。同时,造车新势力的逐渐成熟,也让吉利在新的大环境下,不再具备燃油汽车时代的超然地位。 而吉利此次的诉讼对手威马,正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威马汽车实现交付8536辆(上险量),位居所有新势力第一。面对来自吉利的压力,成立还不到五年的威马却表现得非常坦然:“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同时,威马方面透露,其一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1076项。 对于吉利和威马之间的诉讼,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朱娅娟表示,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有关双方的调查取证周期一般比较漫长,吉利首先要证明其对涉案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被告方有机会接触到涉案的商业秘密且负有保密业务。其次就是进行相应的商业秘密技术比对,看是否成立;对于秘密点的比对,可能要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仅2013-2017年间,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原告的败诉率高达63.19%,部分胜诉的案件占27.54%,全部胜诉仅9.27%。朱娅娟律师指出,这是因为即使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原告赔偿诉求也不一定会得到法院支持。 资料显示,浙江新和成诉福抗药业、海欣药业、俞科一案,是迄今为止判赔数额最高的侵害商业秘密案件,法院最终判决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3500万元经济损失及22万元合理费用,远远低于吉利此次诉求的21亿元天价索赔金额。 业内人士认为,此类知识产权案件,更多时候被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商业策略和营销手段。另一方面,双方往往也通过漫长的诉讼过程提升了各自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一如数年前“3Q大战”引发全网的广泛影响力。 目前,吉利和威马都没有透露有关诉讼的具体细节,这场传统势力和新势力围绕新能源汽车这片红海的较量,将在9月中旬正式揭晓。[详情]

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元 威马说没侵权
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元 威马说没侵权

  原标题:吉利告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元,威马说“没侵权”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刘阳 实习生 汪林)8月30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等起诉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威马”)等侵害商业秘密,上海高院已经介入审理,开庭时间为2019年9月17日。根据人民法院报于年初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8年)》白皮书显示,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 图/网络截图。 目前,吉利和威马均未对这起知识产权侵犯纠纷案的具体细节以及原因予以公布。 对于这起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8月30日,吉利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一切以法律最终判决为准。 同时,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威马公司相关人士。威马方面称,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威马自主开发,在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今年6月,威马在设计、技术等领域的申请专利数已达1076项。威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早期核心团队与吉利颇有渊源。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曾在吉利控股集团担任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总监兼中国区董事长。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在沃尔沃主导过新能源技术的开发。 今年3月份,威马汽车完成了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达到了230亿元。日前,威马汽车还与格力电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力车联网智能化领域,在整车制造相关、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对于这起发生在两家中国车企之间的诉讼,知识产权领域律师王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汽车行业愈发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更多企业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或打击竞争对手。 业内认为,无论吉利状告威马这起诉讼最终什么结果,其实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民族品牌已经开始以法律手段主张自己的权益。 新京报记者 刘阳 实习生 汪林 图片来源 网络截图 编辑 张冰 校对 李世辉 付春愔[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