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科创板可谓是一枝独秀,期大热的芯片半导体,到现在创新药,热钱基本就在科创板中,来回的轮动。那近期的创新药概念也是一众拉爆了市场,像港股的:和黄医药(00013.HK)、首药控股、泽璟制药、海创药业、百济神州、益方生物、福瑞股份、贝达药业、艾力斯等一众纷纷大涨。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58/w1762h696/20230412/0c31-f17979f4c1863cab91dcc375073c4fc4.jpg)
从消息面上来说,2023年AACR大会预计于4月14日至19日在美国弗罗里达奥兰多举办。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成立于1907年,是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注于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而AACR也作为美国肿瘤届最为盛大的多学科会议,每年都将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及摘要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所以也有很多创新药企业倾向于在AACR中披露核心品种的重磅数据,以此扩大企业影响力,获得合作机会。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773/w578h195/20230412/f806-6652a4e76f08e54174633c30f6b2d258.jpg)
中国创新市场有较强的政策属性,在2015年之前,中国创新药的批准时间落后于海外医疗先进国家5-7年,主要是受到来自:临床试验阶段的审批和试验推进困难的两大因素影响。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317/w830h287/20230412/5e19-e094363899415e85c201315fb7d0ec7c.jpg)
首先是良好的政策推动,中国的创新药崛起加速,比方说: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已建立四大快速审批通道,审批体系不断与国际化接轨,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由2015年的超过20个月下降至3个月,降幅达到 87%。同时,国家医保谈判也助力创新药实现快速放量,医保目录每年一次动态调整,加快了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步伐。创新药从获批至进入医保目录的平均时间从2017年的54.2个月缩短到2020年的21.2个月。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677/w949h528/20230412/b7f9-c672cc7f1a02ff32b29b4330cec54a17.jpg)
2021年是中国创新药的丰收之年,2021年国家药监局共审评通过47个创新药。从分子类型看,小分子新药占据绝对优势,ADC、CAR-T首次落地;从疾病领域看,抗肿瘤热度不减,抗感染、自身免疫病紧随其后。比方说:腾盛博药的新冠特效药上市,就实现中国新冠特效药物研发“零突破”。创新药申请NDA、IND数量节节攀升,也为中国后续新药研发储备力量。根据健康界数据显示:随着集采品种的扩大,创新药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人民币。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666/w931h535/20230412/e644-24d96c9818c4121ea866b6ffaab2ff26.jpg)
本土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药企的新焦点,虽然全球研发投入逐年攀升,但中国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研发支出达211亿美元, 2014到2019年CAGR为17.6%,相较于全球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到2024年,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5%以上,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支出将接近500亿美元。同时,医药研发支出的长期稳定增长态势,也为中国CXO行业发展创造了广大的市场空间。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0/w1096h504/20230412/5d31-859c210536d77185488c9619cc8c45d5.jpg)
抗癌药物目前是对外授权合作的主导品种。据统计,中国License-out交易涉及药物靶点PD-(L)1、VEGF、EGFR等广谱抗癌靶点比例占到全部抗肿瘤领域交易量的半壁江山,靶点关注度相对集中。以细胞和基因疗法(CGT)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疗法的应用发展,打开行业天花板,拓宽了创新药发展领域。据Frost & Sullivan统计,自2015年开始中国累计开展了约250项CGT临床试验,数量仅次于美国,年复合增长率超60%,预计到2025年,全球CGT治疗市场规模将达305亿美元,中国CGT治疗市场规模将达178亿元。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412/298/w708h390/20230412/c268-e31679ca67c5a6b9e98510790458246b.jpg)
人口老龄化、新兴技术的发现和应用、政策不断加码创新等因素持续推动新药创新发展,中国创新药正在缩小与国际First-in-class开发速度的差距,加快国际化进程。创新药上市即重磅炸弹的时代慢慢过去,中国的创新药市场在当下已经慢慢从“泛泛创新”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代。未来国内创新药的竞争将是靶点选择、分子筛选、管线构建、临床和注册推进、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竞争,而临床的合作开展和商业化的合作推进将更加常见。
信达生物(01801.HK)公司宣布,帕萨利司片(parsaclisib )的新药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帕萨利司最初由Incyte公司开发,是一款高选择性、新一代PI3Kδ抑制剂,信达生物拥有其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公司宣布,其附属公司正大天晴开发的1类新药TQB2450注射液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联合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胶囊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根据中国生物制药新闻稿,TQB2450是一款是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可阻止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和B7.1受体结合,使T细胞恢复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应答。早期多项探索临床数据表明,TQB2450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可对多个瘤种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恒瑞医药(600276)在中国制药行业仿创转型的大背景下,Big pharma有望在创新药3.0时代持续受益。作为中国医药行业头号Big Pharma恒瑞医药在研发、销售、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在集采、医保及诊疗端影响多重压力下,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长期投资价值不变。未来公司研发管线储备多款重磅产品,短期催化长期成长并存。创新药放量+高端仿制药出海将助力公司业绩拐点来临。
百济神州(688235)随着核心产品(百悦泽和百泽安)海外市场扩张和各项适应症拓展,公司收入将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自研和合作项目的稳步推进,以及生产基地的建成,为公司带来增长动力。
以上內容僅作為市場資訊分享,不代表天風國際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天風國際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或研究報告。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相關的風險因素,並於需要時咨詢專業投資顧問意見。天風國際竭力但不能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對此天風國際不做任何保證和承諾。
![](http://n.sinaimg.cn/finance/0/w400h400/20230207/cf6f-831cfaa461f051659fcd2e77b4abe68b.png)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