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路在何方

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路在何方
2020年08月24日 09:23 通信产业网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原标题: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路在何方 来源: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王改静)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在产业发展中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自2017年底开始,工业互联网发展就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历经两年多的发展,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600余家,具有影响力的70余家,工业互联网也已进入实践深耕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所在,对于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发展对后续工业互联网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标杆示范作用。

面对国内百花齐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双跨平台的发展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有何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信通院两化所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研究部副主任田洪川,他向记者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

意义:示范引领,加快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

双跨平台是工业资源集聚共享、工业数据集成利用、工业生产与服务优化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各行业各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的标杆,是平台体系的枢纽,是平台的平台。“垂直行业”平台与“双跨”平台并不冲突,工业互联网平台既要“做深做实”也要“做广做活”。

田洪川认为,双跨平台需要在行业深耕,通过行业的落地,实现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应用创新,同时垂直行业平台也需要拓展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在赋能大型制造企业的同时,也要在平台上广泛汇聚一批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平台的创新发展。

田洪川表示,双跨平台对于整体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共识,营造平台发展氛围。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遴选,加强平台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平台建设与推广,引导全国形成建平台、用平台的良好氛围。二是明确方向,加速平台迭代创新。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遴选,不断更新发布的平台评价指标,引导不同平台持续强化设备接入、数据开发以及应用创新等核心能力,推动平台行业向着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方向迭代发展。三是树立标杆,加快平台示范推广。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遴选,打造了具有示范作用的平台标杆,有利于工业制造企业、工业软件企业、自动化企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企业进行平台化转型与探索,对标双跨平台强化自身平台能力,实现平台行业的整体发展。

问题:双跨平台发展还需迈过“三道坎”

去年8月份,国家级十大双跨平台正式发布,田洪川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十大双跨平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有力带动了平台创新发展。

在技术突破方面,截至今年4月,十大双跨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突破800万台/套、工业APP达到5万个、工业模型数量1.7万个,突破设备接入、协议解析、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开发等一批平台创新技术,培育形成了云仿真设计、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质量追溯、网络协同制造、智能产品运维、大规模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

在应用赋能方面,目前十大双跨平台注册用户数平均达到140万个,服务工业企业共计超过8万家,覆盖钢铁、石化、能源、电力等10余个重点行业,仅部分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赋能,就为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带来经济效益260亿元,预计推广三年可创造4300亿元经济效益。

在示范带动方面,十大双跨平台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石化、炼焦、船舶、机械等行业培育形成数十家重点行业平台;通过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落户,培育形成了一批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创新的特定区域平台;通过与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构建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平台生态体系。

虽然十大双跨平台经过一年发展取得不小成绩,但田洪川表示,目前国内的双跨平台距离国际巨头平台企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与更好地赋能不同行业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此外,田洪川还告诉记者,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平台核心能力还有差距,双跨平台在设备接入等方面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这三个方面能力综合集成之后的解决方案或工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还不足,在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于高价值解决方案的打造会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二是平台运营模式还需要完善,目前双跨平台落地过程中,通用化的平台服务与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之间还存在着鸿沟,用户企业需求往往具有较强定制化属性,平台企业的项目制服务需要较高的时间人力投入,平台企业面临着项目制服务与平台化运营的矛盾,运营推广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三是平台开放生态聚合能力还不足,目前双跨平台的开发者生态还不够完善,对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不足,在协同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共享等方面机制还不够完善。

建议:“补齐”平台核心能力

田洪川指出,双跨平台的发展就是要针对双跨平台核心能力、运营模式以及开放生态聚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不断进行融合创新。

田洪川表示,一是行业指代更加明确,考虑在国家统计局对制造业门类划分基础上,选择更能凸显行业特征的分类方法;二是领域界定更加具体,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

一是在平台核心能力提升方面,建议双跨平台聚焦在设备接入与边缘处理、机理模型沉淀与转化、数据建模分析、低代码开发等核心能力等方面,持续推动平台研发,不断强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实施、平台的人性化使用与部署能力。二是在平台运营模式方面,建议双跨平台聚焦高价值应用领域,持续沉淀技术知识、验证商业模式,挖掘大规模、高价值的平台应用场景,从差异化的用户服务中积累平台共性能力,逐步实现平台服务的量变到质变。三是在平台开放生态方面,建议将双跨平台的应用场景,转化为可以分析处理的数据问题,通过平台对广大高校、科研院所发布,汇聚数据专家、行业专家等不同领域的主体,打造开发者生态,实现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与多领域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对接,通过生态化方式解决自身难以独立解决的复杂工业问题,实现生态化发展。

趋势:形成多层次系统的平台发展体系

田洪川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发展,应依托于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加速形成通用技术能力、特定行业、重点领域及双跨五大类平台。

对于平台下一步发展,他表示,有三个方面建议。一是要持续完善平台标准,推动平台术语和参考架构国家标准的立项,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同步要着重围绕工业设备上平台制定细化的数据字典、信息模型、实施指南等标准,促进平台的落地应用。 二是要着力培育一批平台解决方案,梳理行业细分应用场景,夯实平台行业知识储备和软件工具禀赋,引导平台和行业企业协同开展解决方案研制与应用验证,让平台能够为工业企业创造实实在在价值。 三是要加快打造平台发展生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资源优势,通过平台场景化、场景数据化、数据模型化、模型价值化,打通多元复杂工业问题与多类分散创新资源之间的壁垒,通过平台创建一条不同行业的复杂问题能够被社会大众共同参与解决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平台企业自身发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大众创新的诸多目标将得以实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5 天禾股份 002999 6.62
  • 08-25 瑞鹄模具 002997 12.48
  • 08-25 万胜智能 300882 10.33
  • 08-25 固德威 688390 37.93
  • 08-24 奥来德 688378 62.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