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

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
2019年10月15日 16:38 社科院网站

原标题: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 来源:社科院网站

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打破身份固化,给地方高校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地方高校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潜力。然而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一般起步较晚、底子较薄,需要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立足特色、分层分类、重点突破,主动破解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优质课程供给变革、一流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近年来,湖南工学院高等教育服务理论研究团队、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团队,依托落户学校的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研究基地”,就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并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十余项,以下3篇文章是湖南工学院学者承担相关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

王小兵

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科学与文化实力的重要象征。相对于国家层面的一流大学,地方一流大学应较多地关注地方问题、应用研究、短期研究,偏重知识传授。除了国家层面的“双一流”之外,还要“带一般”、补短板,尽可能调动更多高校,丰富教育资源,成就“满园春色”。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而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只有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还不够,还需要做强各类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分类改革和特色发展,构建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责任与要求。

培育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生态

不同类型的高校各有所长,其中许多都具备争创一流的潜质。新时代加强“双一流”建设,要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既要建设学术性的研究型大学,又要激发技能型、应用型大学等不同类型高校争创各类一流,实现多元发展。要打破身份固化,打破一劳永逸的“标签化”思维,实现动态调整、可进可退。追溯大学演进史,基本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靠移植发展起来的,都是在漫长的探索中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地方高校首先要着力于地方化,其精神内核就是“社会服务”。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着力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性需求,做大做强畜牧学科、细菌学科等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学科,从而跻身一流大学。因此,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首先要厘清自身的战略方向:按照学科发展逻辑办学术型大学,还是遵循社会需求逻辑办应用型大学,进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培养学术性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地方高校以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居多,还可细化为应用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等。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激发地方政府、行业参与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大学、政府与社会的动态联合,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设定差异化战略目标,形成高等教育多元发展态势。

构建高等教育差异化的发展标准

“双一流”建设需要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生态,并辅之以差异化的发展标准。地方高校的办学类型是一种服务地方经济,强调开放办学,以开展应用研究为主,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类型。“地方性、应用型”是地方高校的重要属性,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获取办学资源。按知识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地方高校可按照技能型、应用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等多种定位来探索办学类型,并从多边治理程度(一些高校董事会中有来自企业、行业和社区的成员,而且随着其资源外部依赖性增强,其多边治理程度逐步加深)、实践教学强度(按生产、服务真实的业务流程再造教学流程,确保实训实习课时占有一定的比例,为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创造条件)、应用研究关注度(应用研究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多样化程度(其教师可为学术型、技能型、技术型、应用型或复合型;为强化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有一定的比例)、在校生结构(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本科人才,研究生不宜占有太大的比例,并着重培养应用型、工程型的专业硕士)等方面建立评价标准体系,避免地方高校从一种同质化走向另一种同质化。最终具体办成何种类型还应该在政策引导下,由地方高校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不断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地方高校要依法办学,建立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使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为此,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第二,要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第三,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资源募集机制,尽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同时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双一流”建设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第四,要坚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重视拓展第二经费来源,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积极构建社会对高校工作的参与机制,使经费从单纯依靠政府逐步转向依靠政府、社会等多样化渠道。第五,要加强国际交流,扩大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实施特色学科发展战略

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坚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位一体整体推进,而这些都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学与学科建设休戚相关,创建一流大学的发展根基在于建设一流特色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所一流大学必然拥有一个或几个一流特色学科,而学科齐全并不是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对于基础较差的地方高校,选择有限的几个具有历史底蕴的传统优势学科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将其建设成为优势特色学科,实施特色学科发展战略,以重点带一般,势必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当然,地方高校一流特色学科并不宜囿于研究传统的“高深学问”,而应该以“中国特色,区域一流”为根本定位,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直面社会急需突破的地方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接地气的科研,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增强地方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此外,地方高校一流特色学科建设还要抓住“人”这个关键,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事关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后劲和建设成败。要改变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的普遍做法,加快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双一流”改革当快,建设要慢,要有从容的办学心态和大学精神,倡导学术自信,释放改革的创新活力,使教师们潜心抓教学、潜心做研究。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地方应用型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研究”(XSJ17B03)成果)

(作者系湖南工学院教授,“双一流”建设办公室负责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左江科技 300799 21.48
  • 10-16 海尔生物 688139 15.53
  • 10-16 祥鑫科技 002965 19.89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8.8
  • 10-16 豪尔赛 002963 23.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