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不见湘(下)

湘不见湘(下)
2019年08月16日 23:00 市场资讯

专题:中国投行史:金融圈网红大佬讲述光鲜背后真相

  来源:大力如山

  前文:湘不见湘(上)

  01

  1988年的那波券商创立大潮,除了有很多省份组建了本省的证券公司之外,不少的省会城市也借机攒出了自己的证券公司,就连起名也学的跟省里一样简单粗暴,直接就选用了省会城市的名字。

  比如湖南的省会长沙市,就在1988年的时候,由当地的六家商业银行共同出资组建了长沙证券。如今的人们,记得长沙证券的已经不多了,倒不是因为同省的泰阳证券,用光芒掩盖了它。而是在湖南证券主动改名为泰阳证券的时候,长沙证券同样也改名为了恒信证券,只是它的那一次改名不是主动,而是被动的接受了一位男老板的“爱”。

  男老板的名字叫周兆达,长沙商界都尊称其为“达老板”,如果湖南普通话能说的标准些,那么这个称呼的发音,听起来似乎跟“大老板”差不多。当然,老板大,一定会有他大的理由。就像第一学历为初中毕业的周兆达,毕业后就在商店仓库里干起了搬运工。多年后,这位搬运工的朋友,向媒体回忆道:

当年住在仓库里的周兆达,在自己的床头和桌子上摆满了书籍,特别是一些马克思的作品。

  如果达老板真的熟读了马克思,那么肯定对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不陌生。因为后来,搬货工人周兆达,就一点点成长为了国营东塘百货的负责人,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带领濒临破产的东塘百货,发展成为了营收上亿的东百集团。当然,之后东百集团在上市前,顺利的进行了股份改制,使得人们在其成功上市后,逐渐的忘却了国营的东百集团,只在记忆中留下达老板的通程控股。

  可惜,不像劳动的果实是先苦后甜,资本的果实更像是爱情,先甜后苦。而通程在资本市场上尝到的苦,正是对长沙证券的爱所演变来的。1998年,通程控股成为了长沙证券的控股股东,之后直到2001年底,长沙证券增资扩股到5.8亿元,并改名为恒信证券,双方都一直相安无事。通程控股在那次的增资扩股中,追加了六千多万的投资,成为持股恒信证券20.01%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再加上其母公司通程实业手中的股份,共同持有其40.01%的股份,董事长也仍由周兆达担任。

  但就在那一次增资扩股后,通程的大老板,迅速被共同持有恒信证券56.18%股份的公司们,给狙击了。因为背后持枪的那人,是更大的老板:德隆系。

  2001年11月,博弘国际等四家共同持有恒信证券56.18%股份的公司们,向通程开了两枪。这两枪要求:一是把恒信证券的总部搬到北京,二是把5.8亿的注册资金调到北京总部。通程一方听到枪声,二话没说就开始跑,一边跑一边向证监会和省市政府打报告,认为这两个要求非常的不合规。最终,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两个要求被通程成功的阻止掉了。

  打野的两枪虽然落了空,却惊动了林中的专业猎人。2002年年初,德隆的唐万新,会见了博弘国际的董事长林江涛。2月底,德隆按照1.3元/股左右的价格,收购了博弘国际等四家公司,所持有的恒信证券56.18%股份。至此,德隆系算是正式入侵了恒信证券。

  2002年4月17日,在德隆系里主管银行和租赁的德隆国际副总裁李强,来到了恒信证券担任副董事长,同时恒信证券聘任了郑悦,原德隆三驾马车之一“湘火炬”的首任董秘,来担任总裁。8月12日,周兆达辞去了恒信证券董事长的职务,董事长的职权由李强代为行使。就在这次新老交替的两个月前,德隆与通程达成了协议,由德隆按照1.11元/股左右的价格,收购通程所持有的恒信证券全部股份。

  也许是那时的德隆,已经在上层的观察名单之中,其与通程的股权转让交易,虽然向证监会进行了几次申报,但都没有得到批复。不过,德隆依然在事实上,进行了这次股权转让。就如同在2002年的5月和7月,恒信证券两次申请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从业资格,都没有获得监管的批复。恒信证券却依然在事实上,成立了资产管理部(机构客户管理总部),去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2002年7月到2004年4月之间,恒信证券通过其下辖的7家营业部、4家证券交易服务部以及上海、山东等地的理财业务部,大规模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按照德隆的收益率控制标准,恒信证券以向客户承诺按期还本,并支付6%-14%不等的固定年收益率的方式,与277个单位和个人分别签订受托投资管理合同、委托国债投资管理合同、国债托管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承诺书414份,吸纳资金608850.85万元。

  2004年4月,德隆危机全面爆发,由此导致恒信证券262753.27万元的客户资金,无法兑付。就在德隆崩盘后,恒信证券的人终于硬气的站了出来:

他们曾经要求我们拿出部分钱来接盘,我们当场就拒绝

  其实接不接盘,结果也都是一样的:2005年8月,恒信证券被证监会宣布关闭。

  2006年3月,恒信证券及其三名高管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获罪,其中总裁郑悦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2007年9月,华融证券在整合恒信、德恒两家证券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恒信证券这个名字,开始逐渐被后人所遗忘。

  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后来有人跟我说,“恒信”这个两字就来源于此句,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02

  吃过不同口味剁椒鱼头的人都知道,湖南和湖北两省,是以洞庭湖为界,湖之南为湖南,湖之北为湖北,饮同一湖之水,吃同一湖鱼头。但很少有人知道,两个省也都各有一家券商,其创立者都是陈姓之人。

  1990年,38岁的人民银行湖北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陈浩武,被派出组建湖北证券。两年后的湖对岸,当时仍由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管辖的湖南财经学院,也派出了自己最年轻的系主任陈学荣,去筹办湖南省湘财证券营业部,后来更名位湘财证券。而“湘财”二字,正是当时“湖南财经学院”的缩写。

  多年后,陈浩武和陈学荣,同广发证券的创始人陈云贤一起,被并称为国内证券行业的“三陈”儒将。但在我个人眼里,与其说他们“儒”,倒不如说他们,要比其他的券商创始人,更“仕”一些。就像陈浩武之前呆的金融研究所,是在人行湖北分行的系统里。陈云贤的博士学位,也是跟着萧灼基读的。而陈学荣在创建湘财证券后,同样没少邀请视察湖南财经学院的人行领导,顺便去湘财证券拐一拐看一看。

  但老法师曾经告诫过我们:一个秃头有水喝,两个秃头抬水喝,三个秃头没水喝。所以湘财证券,作为湖南省内成立的第三家券商,要想喝上水,光靠一个省内的财经院校来支撑自己,是远远不够的。1999年,湘财证券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增资扩股,并被核准为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券商,在它的新股东阵容里,出现了湖南省内一些重量级的国企,比如常德卷烟厂、湖南电广、华菱钢铁等等。

  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向外越走越远,但有的人朝外走着走着,却能离家越来越近,比如湘财证券。

  2000年,湘财证券把自己的业务总部,从湖南长沙迁到了上海陆家嘴。外出觅水的湘财证券,在上海恰好就遇到了湖南老乡“鸿仪系”,“鸿仪系”旗下的国光瓷业,一度拥有了湘财证券5.988%的股份。当时的“鸿仪系”,正直接掌控湖南另一家券商泰阳证券,坊间便开始传闻,其也已经实际控制了湘财证券。但没多久,“鸿仪系”在湖南烟消云散,这条关于其控制湘财证券的传闻,也随着国光瓷业卖出湘财证券的股份,云散烟消。

  2001年年底,湘财证券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增资扩股,华菱钢铁借机锁定了自己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而这一次的增资,也让湘财证券站在了浪尖上。先是在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上,湘财证券加重了砝码,包括其大股东华菱钢铁,也亲自拿出数亿元的资金,去交给湘财证券委托理财。紧接着,湘财证券与法国里昂证券,在2003年合资组建了中国加入WTO之后的首家合资券商—华欧国际。4个月后,湘财证券又与荷兰银行的基金公司,合资成立了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这家就是创立诺亚财富的汪静波,当时到湘财工作的首站。

  但无论哪个年代的浪尖位置,都是被风口给吹起来的。刚站上浪尖的湘财证券,风就停了,随后接连几年的熊市,直接毁掉了整个券商行业的委托理财业务,也包括湘财证券的。

  2004年,湘财证券的总资产由去年的109.3亿降至了62亿,净资产由28.3亿缩至6.9亿,能放在台面上的亏损累计高达19亿元左右,其中委托理财业务亏损10亿元,自营业务亏损3.7亿元。包括大股东华菱钢铁拿来委托理财的钱,也被湘财证券给亏没了,这直接导致在2005年的9月,华菱钢铁出手冻结了湘财证券所持有的荷银基金股权。

  2006年,湘财证券将华欧国际66.67%股权抵付给了华菱钢铁,然后将其持有的湘财荷银67%股权进行解冻并转让,这才获取了大约10亿元的资金来弥补亏损窟窿。但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陈学荣只能再一次带着湘财证券,踏上了外出觅水的道路。

  2006年年底,一“涌”一“湖”各自流到了湘财的面前:涌金系旗下的国金证券提出收购湘财证券,估值31亿元,但要将其并入国金证券,并注销湘财证券的名字;新湖控股的黄伟也提出收购湘财证券,不但对其估值34亿元,而且可以保留湘财证券的名字,注册地也留在湖南。

  2007年年初,证监会要求湘财证券必须在2007年4月11日前,补足被挪用的6.267亿元客户保证金,否则就要将其关闭。浙江的“新湖系”,也许是愿意出的钱更多,也许是愿意保留“湘财”二字,终于涌潮而来。2007这一年,新湖控股通过三次增资扩股,对湘财证券注入约24亿的资金,并设置两年的过渡期。

  2008年,湘财证券的原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跳槽到了国金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两年过渡期满的2009年,为能留下“湘财”二字选择了新湖系的陈学荣,却最终没能被“湘财”选择留下。2009这一年,黄伟夫妇以300亿元身家,一举登上了“浙江首富”的宝座,“湘财”这两个字,也终于被“新湖”盖在了上面。

  2005年,国内券商行业的整改刚刚完毕,证券业协会转发了陈学荣写的一篇文章《苦而后觉:发自券商的反省》,这篇文章里说道:

券商在花钱“买棺材”、“买药”的同时,也应该花钱买机制、买教训、买团队、买理念。除了注资进行他救外,券商更要自救,而反省就是自救的开始。

  文章写的很好,但总感觉有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被讨论到,那就是:

  花钱的那一位,同意让你自救了吗?

  毕竟当年如果真让你自救了,如今还咋装进哈高科呢。

  03

  2001年,全国的信托行业进行了大整顿。当时这个大整顿被称为“信证分离”,要求全国各家信托公司,都要把自己的证券资产给剥离出去,由此不少由信托公司的证券资产整合而成的新券商,就在那几年里相继成立。而湖南的财富证券,正来源于此。

  2002年8月,原湖南省信托投资公司和湖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资产,被整合成为了一家新券商,起名为财富证券,注册资本5.36亿。

  在那个盛产过“涌金系”、“鸿仪系”等资本派系的洞庭湖之南,刚出生没多久的财富证券,也与湖南省内的其他几个派系,迅速的交织在了一起。2003年9月,财富证券完成了与成功集团、天一科技等5家参股公司的签约,参股金额共5.35亿元。这次签约完成后,财富证券就将自己增资扩股至10.71亿元的方案,向监管层进行了申报。

  如果这次增资扩股成功,那么财富证券的第一大股东,虽然仍是湖南省信托投资公司。但新的第二大股东,就变为了湖南资本大鳄刘虹的成功集团。新的第三大股东,也变为了“秦岭水泥”大庄主欧阳雪初的天一科技。巧的是,新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加在一起恰好多于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权。

  但再巧妙的方案,也抵不过那时周正毅事件和德隆崩盘事件的爆发。所以,财富证券这次会涉及民营控股券商的增资扩股方案,一报上去就被监管层给否决了。虽然欧阳雪初随之改变了策略,要拽着在湖南拥有国资背景的“华天系”入局,但这个新方案,最终以“华天系”收到湖南省证监局的提醒“不要参股财富证券”,而同样失败。

  那么,为何财富证券在刚出生没多久,就着急去增资扩股呢?除了涉及到大股东地位的争夺外,或许也有自己的理由。

  如果你熟悉德隆系的历史,会知道当年德隆系用来吸纳资金的盘子,都起始于注册在新疆的金新信托,包括后期德恒证券那批风控吸纳委托理财资金的客户经理们,大多也都是这家信托公司所培养出来的熟手。因此,出生在券商热衷开展委托理财业务时的财富证券,天然就带着信托行业的影子,与委托理财业务自然也纠缠不清。

  2005年,财富证券爆出了自营与委托理财业务的问题。当时的证监会,要求所有券商对自营和委托理财进行上报和规范清理,但财富证券并没有如实上报自己的真实情况,甚至在对外澄清时,顺手还踩了下同省的另外两家券商:

我们一直是国有控股,比较规范,窟窿比泰阳证券和湘财证券小多了。最近两周,我们都在处理以前的委托理财业务,资金量不大,很快就可以撇清了。而且在这之后,财富证券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就全解决了。

  其实根本用不着它去踩。2005年的泰阳证券,正在被湖南省金融办和湖南省证监局联合组成“督导工作小组”接管。此时的湘财证券,则被大股东华菱钢铁,直接冻结了其所持有的荷银基金股权。而省内那个它没好意思踩的恒信证券,在那一年,直接就被证监会宣布关闭了。

  所以看来看去,这四个瘸子里,确实也就财富证券还能走路稳一些。但其大股东湖南信托,在2005年的年报里,也用几句话侧面道出了财富证券的困难:

鉴于公司证券投资过大,存在较大风险,大股东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将其优良资产置换湖南信托持有的财富证券74.77%股份(4亿元),股权转让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湖南信托通过左手倒右手,把财富证券的股权,置换给了自己的国资爸爸湖南财信。而被前儿子湘财证券整亏惨了的华菱钢铁,也把湘财抵账来的华欧国际股权,作价6亿元向财富证券进行了增资。再加上湖南省土地资本经营公司出资的4亿元,湖南省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出资的2亿元,财富证券的初始注册资本5.36亿元,成功增至21.36亿元,该方案也在2006年10月,顺利的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准。

  至此,湖南财信成为财富证券的控股股东,财富证券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增至96.5%了。紧接着,原湖南信托的董事长胡军,开始出任财富证券的董事长,这位置一坐就是七八年。

  胡军刚上位时,或许是见到华欧国际的业绩还不错吧,对外宣传就老爱提华欧国际,就是那家从出生于湘财证券,转了好几手后,才来到财富证券的合资券商儿子。没多久,财富证券就把“华欧国际”的名字改为了“财富里昂”,顺带手也把在湘财证券时期就担任华欧国际总裁的朱德贞,给请了出去。而新上任的总裁,则是原大鹏证券的总裁张永恒。巧的是,当时财富证券的总裁周晖,正是原大鹏证券的研究所所长。

  可惜的是,之后财富里昂的业绩一直平平,自己对外都不敢再提“国际水准大投行”的梦想,自然财富证券对外也就更不会再多提。一直到2014年,财富证券把财富里昂的股权卖给了上海华信,财富里昂这才改名为了如今的华信证券。而少了一个对外宣传对象的财富证券,开始把自己的上市之路补充了进来。

  2016年1月,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成立。而成立更早的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被并入该集团成为其旗下子公司,财信金控便成为了湖南省最大的国有控股金融平台,旗下拥有着湖南信托、财富证券、吉祥人寿等多个持牌金融机构。财信金控的董事长,则由原方正证券总裁,长沙人王红舟担任。

  2008年的那一场,方正证券吞并泰阳证券的战斗,王红舟正是方正证券的功臣之一。但在2011年,方正证券成功上市后,担任方正证券总裁的王红舟,却在一年多后被方正集团解了职。正是那一次的解职,给了他重归湖南的机会。来到财信金控担任董事长的王红舟,其重任之一就是协助财富证券上市,而此时财富证券的董事长和总裁,恰好由曾担任过方正证券总裁助理的蔡一兵,同时兼任。

  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7年,财富证券筹划借华菱钢铁的壳曲线上市,并通过了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有条件审核通过。但就在它几乎成功前,东风并没有到位,华菱钢铁发布了终止重组的公告:

因公司、交易对手方就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了多次协商,预计难以继续实施原重组方案,目前正就终止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协商。

  据当时的记者报道:“华菱钢铁彼时考虑,在于当时券商业整体承压,财富证券出现亏损,拟置出的钢铁资产业绩却大幅改善的现实情况”。看来梦想终究还是抵不过现实,没再等到机会的王红舟和蔡一兵,一位在2018年被湖南省政府免去了财信金控董事长的职务,另一位则在2019年年初,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了财富证券的职务。

  现如今的财富证券,在2019年同时换了新的董事长和总裁。其中,董事长由财信金控的董事长胡贺波兼任,总裁则由财富证券的老人刘宛晨担任。胡贺波在兼任不久后,就来到财富证券进行调研,他在那场调研会上诚恳的谈道:

将举全集团之力,支持财富证券变革。

  这话听起来,怎么都像是那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来写去,湖南四家券商的历史,在这一二十年里没少交织在一起,看起来似乎都很复杂,但其实总结起来,也就只是一首打油诗罢了:

  湘不见湘,坐南北望;黄台之瓜,王不见王。

  黄台之瓜这个典故,也不只有姓李的才会拿来用,如果你搞得清是谁摘了瓜,又是谁掉了发,那么你同样也可以。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