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股份2019年预亏4-4.5亿 接连转型失败恐难逃"ST"

大港股份2019年预亏4-4.5亿 接连转型失败恐难逃"ST"
2019年12月09日 11:46 新浪财经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新浪财经讯 11月21日,大港股份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在未考虑商誉减值影响的情况下,亏损4亿到4.5亿元。2018年公司亏损5.7亿元,如果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仍为负值,公司将有被“*ST”的风险。

  自从2007年上市以来,大港股份先后多次尝试转型,均以失败告终。2015年公司斥资10.8亿元收购了艾科半导体,之后集成电路业务一度成为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但是在过了三年业绩承诺期后,之前业绩一直稳步增长的艾科半导体由盈转亏,2018 年对艾科半导体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 2.45 亿元。

  今年上半年艾科半导体还在失血,营收下滑70%,亏损扩大到1.1亿元。如果继续计提商誉减值,今年的亏损额还将放大。

  大港股份预亏4亿多 集成电路转型失败

  大港股份在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亏损原因:1、测试业务毛利下滑较大。尽管 2019 年三季度开始测试收入较上半年有明显回升,但受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下滑、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放缓及内部整合等多因素的影响,公司集成电路测试收入下滑较大,而产能扩充后,折旧等固定成本较大,测试毛利率下降较大,预计全年亏损仍较大。

  2、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因应收账款回笼较慢,融资规模增加,融资成本上升,公司财务费用增加。

  3、房地产销售毛利下降。面对镇江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对部分房源进行了降价处理,以加快资金回笼。虽然转让了两家房地产子公司股权,但大港置业和东尼置业 2019 年 1-7 月的经营亏损由公司承担。

  这意味着大港股份从2015年以来转型集成电路业务的努力终告失败,同时传统房地产业务也面临风险。

  2015年12月,大港股份与王刚等11名艾科半导体股东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书,拟以10.80亿元的价格向其购买艾科半导体100%的股权。这起收购为大港股份带来5.72亿元商誉。

  此时艾科半导体仅成立4年时间,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测试程序与工艺开发、晶圆测试生产、芯片成品测试生产等。2015年前9个月,测试服务约占营收57%,设备销售业务占35%,这两项合计占营收的92%。

  艾科半导体原股东承诺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实现的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6,500万元、8,450万元和10,450万元。

  到2017年,集成电路业务已经超越房地产,成为大港股份第一大营收来源。但是在业绩承诺结束后的2018年,艾科半导体由盈转亏。

  根据大港股份2018年年报,艾科半导体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29%,亏损9853.72万元。公司解释称,因受贸易摩擦,终端客户下单犹豫,观望情绪浓等市场因素影响,艾科半导体国外订单出现急剧下降。

  公司大港股份对其计提了2.45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目前还有3.27亿元的商誉余额。公司将于 2019 年年末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公司商誉再次进行评估。届时如果如做减值处理,公司亏损额将更大。

  其实艾科半导体的亏损背后还存有不少疑点疑点风险点。

  一是海外收入。2018年大港股份国外收入大幅下滑,仅有7455.43万元。而2016年和2017年国外收入分别为1.63亿元、2.66亿元,大港股份的海外收入主要是艾科半导体带来的,而艾科半导体国外收入主要来自射频设备销售。

  2018年,大港股份披露“报告期内射频测试设备业务未有销售”,“报告期集成电路设备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受贸易摩擦影响且设备销售回款较慢,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

  设备销售业务有着超高的毛利率。2016年、2017年大港股份披露国外业务毛利率分别高达66.11%和55.86%,2018年停止设备销售之后,毛利下滑到22.59%。

  艾科半导体毛利率如此可观的一项业务,为何在2018年忽然全部停掉了?

  二是投入6.9亿的募投项目投产后没有客户。 2016年,为了配合收购,大港股份向八家机构配套募集了10.68亿元,资金主要用于艾科半导体的测试产能扩充项目。扩产能项目又分为两个项目,其中镇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镇江项目”)建设周期预计36个月,上海集成电路测试研发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上海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8个月。

  经过调整,投产时间都挪到了2018年上半年,但是项目投产后客户的开发并未能跟上,预计的效益不仅未能实现,还带来了折旧损失。

  上市以来多次转型失败 亏损资产出置给控股股东

  大港股份2006年上市,上市之初主要业务是镇江新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06年超过一半收入来自铜材销售,但是钢材铜材销售利润率仅有1.64%,对净利润贡献很小,2008年之后就不再有此项收入;其次是园区综合开发经营,占到营收3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收入占到12%。除此之外还有资产租赁和仓储物流等收入。

  当时大港股份已经面临转型压力,因为镇江新区可开发面积日益减少,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也大体完成,公司急于寻找新的业务。

  从2007年开始,大港股份先后涉足过多项业务,营收较高的几项分别是房地产、物流、光伏、垃圾分类、工程劳务和集成电路业务。但除了房地产和商贸物流业务一直延续外,其他业务均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就被剥离。

  为了确保上市公司的业绩,大港股份往往在风口来临时收购资产或成立公司,等行业进入下行期业绩开始滑坡时,就转手将子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

  比如公司的光伏业务,2007年大港股份以9482.63万元收购了镇江大成硅科技有限公司 75% 股权,交易对手方为镇江永泰电气有限公司和香港泰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光伏产业遭遇政策调整,当年镇江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即镇江大成硅科技有限公司)由前一年盈利345万元变为亏损6211.16万元。2015年大港股份将所持股份全部转让给控股股东瀚瑞控股,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主营工程劳务的镇江港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发工程”)也是如此,2007年大港股份成立了港发工程,当年实现净利润728万元。

  到2016年,工程劳务板块营收萎缩到61.41万元,2017年营收转负,公司一次性置出了四家与工程劳务相关的公司,将所持四家公司股权与控股股东持有的中小企业创新园土地和厂房资产、新区城投持有的智能装备园1期土地和厂房资产进行置换。

  截至2018年底,公司主要贡献营收的业务仍是上市之初的物流和房地产,分别占45%和31%,制造业只占1.85%,集成电路业务占13%。

  从营收变化来看,经过连续4年的低迷,房地产业务营收正在迅速回升,2018年增长193%,2019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55%。

  但是这种增长是在公司出于对市场的判断加快去化力度导致的,为了加快销售,公司甚至对大港片区部分房源进行降价。

  考虑到之前大港股份不少地产项目是公租房项目,随着竣工交付,地产业务收入未来还会萎缩。园区服务收入则受资金与资源规模制约,短期内大幅提升空间不大。

  在原有业务萎缩,集成电路业务转型失败的背景下,大港股份这一次要如何自救呢?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
  • 12-11 和远气体 002971 --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1 中新集团 601512 --
  • 12-10 嘉必优 688089 23.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