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定价背后三问:该值多少钱?票价谁说了算?多久能回本?
财经天下周刊 文|赵怡然
1月3日,日赚3500万元的京沪高铁公布发行价,4.88元/股,细看定价过程,却令人诧异。
根据公告,发行人及联席主承销商向网下投资者询价时,有投资者给出低至0.1元/股报价,另一投资者则给出高达70元/股报价。
悬殊的报价多少体现了外界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全国再难找出第二个京沪高铁,无论从稀缺性,还是盈利稳定性上看,都是难得的优质资产。但另一方面,京沪高铁采用业务委托模式,并非自主经营,而是出资购买地方铁路局设备、人员等资源及运营服务。这才有了此前外界热议的员工仅67人,人均管理资产近28亿。
而这不仅令证监会产生“是否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质疑,也令不少投资者担心,票价定价权在国铁,资源服务在地方铁路局,“如果国铁不提价,地方要提价,公司怎么办,是否只能被动接受?”对于公司盈利的可控性,1月3日的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温伟明向《财经天下》周刊称,报告期内,公司盈利状况良好。但可能受政策变化、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有人追问市盈率
进入新一年,京沪高铁的上市之路也有了新进展。
1月3日凌晨,京沪高铁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告》。根据公告,本次发行价为4.88元/股,对应市盈率为23.39倍。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306.74亿元。
除了询价时出现报价区间从0.10元/股-到70元/股的奇特场景,对于京沪高铁23.39倍的市盈率,不少投资者也心存疑虑。
据业内人士介绍,市盈率简单来说,就是多久回本。市盈率越低,回本越快,风险越小。通常情况下,为防止股价推高,散户亏损,A股新上市公司首发市盈率一般不超过23倍。京沪高铁略微超标,但仍低于其所属交通运输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静态市盈率均值。
在1月3日的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有投资者似乎对此比较介意,连续发问:“同属铁路客运服务企业,广深铁路市盈率才18倍,你们则为23倍,是否合理?有可比性吗?”京沪高铁方面则回应,市盈率有不同计算口径,并称广深铁路与京沪高铁同口径市盈率为28.01倍。
成本票价难掌控
投资者希望找到相似个股,以供对比的心情不难理解。
早在2019年11月,证监会就曾要求京沪高铁“结合国内外类似公司行业模式,分析说明公司主营业务披露为高铁旅客运输是否准确,是否有完整业务体系,以及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但据京沪高铁回应,目前尚无与京沪高铁公司业务相近、模式相似的可比同行业A股上市公司。
华泰证券研报也指出,大秦铁路、广深铁路主营业务与高铁客运不同,对京沪高铁来说,A股缺少高铁可比公司。如与国际铁路上市公司相比,又存在成长性等方面差异。
而这也为京沪高铁上市后的表现增添一丝不确定性。
有投资者直言:“日常管理运营交由各路局,运力安排、定价权等关键要素又在国铁集团,那么公司能做什么?控制权体现在哪里?”
该投资者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据招股书,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产生大量关联交易。2019年1到9月,国铁下属地方铁路局采购额占京沪高铁营业成本的60.67%。2018年则占62.8%。其变化直接影响公司营业成本。
成本若不可控,涨价就成了利润提升的最直接方法。但在我国,高铁票价则是更为复杂的博弈。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曾指出,尽管京沪高铁定价权原则上由国铁掌握,但运营至今,从未提价。这是因为,高铁定价长期在公益与生意的边界徘徊,且更倾向于非市场化定价。
2017年,东南沿海动车提价,一等座上调七成,二等座上调三成。消息一出,骂声如潮,称国铁不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反将债务甩给乘客。公众对涨价的敏感与抵触,可见一斑。
完善路网收“过路费”
好在,京沪高铁收入组成中,卖票所得与过路费各占一半。且在2019年1到9月,“提供路网服务”营收占比已超过“旅客运输收入”。
所谓提供路网服务,便是所有行驶在京沪高铁上的列车,特别是跨线列车,都需要向京沪高铁缴纳线路使用、接触网使用、车站旅客等方面的费用,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过路费”。
这也解释了,京沪高铁为何要将本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收购京福安徽公司65%股权,即使该公司近年持续亏损,2018年及2019年1至9月,合计亏损超过20亿元。答案或许正是布局安徽高铁网络。
如何开展资本运作,完善路网,未来或可做更多文章,以保证将最赚钱高铁的称号延续下去。
毕竟,正如《第一财经》曾援引瑞银证券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行业分析师徐宾观点,京沪高铁其实是一家线路公司,“外界关注你,不是关注你能非常快地成长,而是关注盈利的稳定性、现金流的稳定性,以及分红的稳定性。”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