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
受此次疫情影响,医疗股再次受到市场追捧,“流感概念股”东阳光药的股价迎来上涨。
这一方面来自于3款产品,在此前带量采购中成功中标,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核心产品可威在流感高发季畅销。
斑马消费注意到,从2012年开始,可威产品逐渐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19年中报,其销售收入占比公司收入高达95.41%。
可威产品“一枝独大”,并非没有远忧,随着类似可威的产品出现,公司手中30多个产品中,尚难有与之媲美的产品。
可威贡献9成收入
在当前疫情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专家组制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中,提到奥司他韦是临床一线抗病毒药物。东阳光药(01558.HK)正是国产奥司他韦(可威)生产商。
可威(全名为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抗流感用化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甲流、乙流等,目前已经成为抗病毒一线临床用药。
早在2006年,公司就已获得生产许可,逐渐成为核心产品。2013年,占据国内奥司他韦大部分市场份额。
2012年至2018年期间,可威产品实现火箭式增长。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2012年,可威产品在公司产品收入贡献占比不到5%,至2018年,其贡献占比飙升至89.50%。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抗流感用药市场的绝对龙头。
1月初,东阳光药披露未经审核数据,预计2019年实现营收62.20亿元,同比增长145%。
安捷证券预计,在上述预计年度业绩中,有约95%的收入来自于可威产品。
可威有胶囊和颗粒两款产品,售价不菲。在某电商平台上,可威75mg*10粒/盒(胶囊)售价192元,可威15mg*10袋装/盒(颗粒)售价69元。
2017年,可威颗粒、可威胶囊分别实现销售9.62亿元和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和129%;2018年,可威颗粒和可威胶囊实现销售分别为16.18亿元和6.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21%和43.15%。
可威的畅销,主要是最近几年国内流感病患人数每年预增。
中国疾控中心披露数据,2019年第1季度国内流感病患为130万人,超过2018年全年。这种市场背景下,可威产品早已成为公司“现金奶牛”。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可威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4.01亿元、22.47亿元和29.30亿元,分别占比公司营收的87.49%、89.50%和95.4%;同期,可威产品对公司贡献毛利润分别为11.56亿元、18.88亿元和24.99亿元,分别占比87.53%、89.40%和95.4%。
高毛利率的可威产品,直接拉升了公司整体毛利率,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2.49%、84.11%和85.33%。
产品收入结构短期内难改善
中金研报显示,2018年,可威胶囊和颗粒产品在国内三级医院渗透率分别达到69%和57%,而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渗透率为2%和5%。
也就是说,基层市场将是公司未来提升可威产品渗透率、提增业绩的重要渠道之一。
为向基层市场渗透,公司已着手增加人力资源储备,2019年中报显示,公司拥有销售人员3123人,较2018年末增加433人。公司4支销售队伍覆盖国内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药店等销售渠道。
结合历年数据及市场渗透率来看,短期内,公司业绩仍会依赖可威产品在各级渠道放量,但这不是没有远忧。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早在2012年,尔同舒、欧美宁、欣海宁及喜宁等4款药品是公司营收主力,它们销售收入占比公司营收比例均在20%以上,到了2018年末,这些药品产品纷纷被压缩。
以公司第二大产品尔同舒(苯澳马隆片)位列,这种主要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品,是公司重点培育的产品, 2015年、2017年及2018年,尔同舒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3%、2.48%和3.93%。(公司未披露2016年尔同舒相关数据)。
2018年,欧美宁、欣海宁、喜宁收入占比分别为2.27%、1.20%和1.70%。
也就是说,公司自2006年生产并推出可威以来,可威产品实现一支独大。
尽管公司目前已形成抗病毒药物、心血管药物、内分泌及代谢类药物三大产品系列,但公司在产品梯队建设方面,目前尚无与可威相媲美的产品。
今年1月,公司3款药品(福多斯坦片、盐酸莫西沙星片以及奥美沙坦酯片)已中标国家组织的集中采购,这些中标产品价格亲民,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公司在改善公司收入结构中走出的一步。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