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寻求政策最优解

2024,寻求政策最优解
2024年12月30日 21:35 第一财经

  回望过去一年的采访、调研和报道,大家都试图在各种矛盾中寻求一个“最优解”

  “有没有人吃过三鲜锅巴?”

  10月底,也就是新一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炉一周后,一位金融专家在一场智库报告分享会上抛出这个问题,让原本有些枯燥沉闷的话题多了几分趣味。

  他想借这道“有声有色有味”的菜品表达的是,一家卖三鲜锅巴的餐厅,不应该因为一道菜的原料——锅巴降价,而被担心面临倒闭风险。如果出现这样的风险,也不应该怪到锅巴价格的头上。银行的生意经和卖锅巴的餐厅有着相通的道理。

  作为当前经济环境下众多两难问题中的一个,关于降息和银行息差压力的讨论几乎贯穿全年。回望过去一年的采访、调研和报道,大家都试图在各种矛盾中寻求一个“最优解”,宏观问题如此,微观问题如此,我和团队同事们的新闻报道亦是如此。

  2024年,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平衡”的力量变得格外珍贵。

  降息和三鲜锅巴的生意经

  锅巴辅以海鲜、肉类、鲜蔬和配料调成的浇头就做成了三鲜锅巴,传说起源于川菜菜系。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对这道菜并不熟悉却对它被提到的场景印象深刻。

  “(假设)现在锅巴的进价低了,就有人担心锅巴和三鲜锅巴之间的价差会不会下降,进一步会担心卖三鲜锅巴的这家店会不会干不下去,因为锅巴价格降低之后,三鲜锅巴价格也会跟着降甚至会降得更多。怎么看待这种担心?”专家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央行在一周前也就是10月21日宣布了最新一期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均下调25BP,这是2019年LPR改革以来最大的单次降幅。同月25日,存量房贷利率再迎集中调降。

  作为“9·24新政”中一项重要落地政策,这一利好消息的另一面,是市场对银行息差压力的担忧。包括降息的另一掣肘因素——人民币汇率压力在内,相关的讨论、建议几乎贯穿2024年全年,也是我和团队同事关注、报道的重点。

  进入“后疫情时代”,不同但相似的两难问题在不同经济体中也以不同形式上演着。但我们在采访中,或在公开场合听到最多的专家观点是,银行息差和汇率都不应成为掣肘降息的因素,经济基本面是一切的基础。拿三鲜锅巴举例的专家,正是这些建议声音中的一位。

  在大量国际经验量化比较的基础上,三鲜锅巴的分析试图进一步论证:锅巴价格的下降不会带来其与三鲜锅巴之间价差的下降,因为价格降低会使购买的人增多,三鲜锅巴变得更好卖,二者价差及利润甚至可能会提升。

  但国内的实际情况是,在降息周期内,银行难以避免地经历着持续的息差压力。从年初到年尾,除了财报透露的信息,我也听到多位银行人表达着自己或行业面临的难题,有人缺存款,有人缺贷款,有人被降薪,很多人一边感慨落差,一边说“做好了心理准备”。

  “国外的‘锅巴店’除了卖三鲜锅巴还卖很多别的菜,比如还卖葱烧海参,也卖过油肉。国内的‘锅巴店’一是菜单过于单一,二是考核指标首要的考虑往往不是能否长久地做下去,而是更关心今天的三鲜锅巴卖得多不多,明天怎么样可能都不管,对市场份额的关注甚至可能超过了亏不亏钱。”专家用锅巴店的生意经道出了降息困扰银行的症结所在,其中既有“内卷式”竞争带来的利率传导梗阻问题,也有多元化转型的迫切性问题。

  利率下行是趋势,但着眼国内,金融机构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下生存依然是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2024年,这些理论到现实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面对稳增长压力尤其是需求不足,政策开始在多重矛盾中寻找新的平衡;金融机构也在探索业务机会和转型方向;企业、居民资金等在重新选择合适的资金去处。

  2025年,这样大大小小的生意经,想必仍是大家持续探索的重要功课。

  有期待,有等待

  “9·24新政”推出后,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表达着不同的“见解”。

  政策效果的体现需要一个过程,最直观的表现是数据的变化,而每一个细微变化背后,可能是企业和个体命运的起伏,也可能是财富的流转。

  2024年,在持续关注地方债务、房地产行业与金融机构风险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资管行业打破刚兑的进程因为环境变化变得更加任重道远,机构责任的界定成为关键。

  比如,2023年我曾独家报道,中泰信托在贵州播州的几个政信类项目在隐债化解背景下给出了“7折”兑付方案,但最终迫于舆论压力和投资人反对被叫停。今年11月,我跟踪了解到,这些项目在隐债化解背景下给出了新的方案——“保本微利”。这也意味着,历时6年投资历程,投资人要放弃原来合同约定的年化10%左右的收益,但可以拿回全部本金了(详见报道《中泰信托遵义播州项目新版兑付方案悄然推进,投资人放弃约定收益可拿回全部本金》)。

  “我不能接受放弃原来合同约定的收益。”虽然大部分投资人这次选择了接受新方案,但也有投资人对我说,自己并不认为这是“打破刚兑”的真正要义,他们希望、等待有一个更优解。

  类似的事件还包括我报道过的多地“房贷变消费贷”问题。随着新一轮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借款人手里的贷款利率再次面临调与不调的选择。一位河南濮阳的借款人对我说,经过多次找银行的“努力”,自己的“消费贷”终于跟随房贷利率再一次调整了,每个月又可以省下一笔钱。

  到现场去

  一个客观规律是,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问题的暴露往往会比经济上行阶段更容易,市场也会变得更加敏感。我也一直在工作中寻求报道的最优解。

  到现场去,是记者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2024年,我去到了福建、陕西、内蒙古、山东、湖南等多地进行调查、调研等,看到了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金融机构“五篇大文章”的禀赋和短板,也感叹于更智能的金融业态和更包容的金融生态为实体经济带来的活力。

  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和推进解决。比如,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官宣全面实施后,大量网友控诉“被银行偷偷开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很多“被开户人”第一反应是联系银行销户,其中也包括为了抢红包、帮朋友冲业绩预约过但时间太久“失忆”的开户人。

  正如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进依然任重道远,2025年,作为一名财经记者,我需要做、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馨茹

降息 银行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