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80岁武汉博导,收获一个IPO

200亿,80岁武汉博导,收获一个IPO
2024年06月12日 11:41 融中财经

又是光谷。

本文4445字,约6.4分钟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国产基础数据库第一股,来了。

6月12日,达梦数据(688692.SH)顺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达梦数据首日开盘价为310元/股,较其86.96元/股的发行价暴涨超200%。截至当日上午10点,报265.13元/股,市值为201.5亿元。

图/达梦数据科创板上市图/达梦数据科创板上市

来源/达梦数据

作为数据库领域龙头企业,成立于2000年的达梦数据却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水下”状态,鲜有机构问津。但近年来随着科技投资蔚然成风,曾经潜在水下的科技制造领域项目纷纷成了各路机构争抢的重点对象。达梦数据便因自身实力,而成为资本关注的“水下项目”中的一员。

达梦数据是典型的水下项目,多年来发展稳健且背靠国有资本,使得达梦数据并非那种缺乏资金迫切需要融资的项目。

据达梦数据披露数据显示,自2000年11月设立至2005年9月,华科产业集团是达梦数据第一大国有股东;2005年9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华科产业集团及武汉火炬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相同,同为达梦数据第一大国有股东。2008年11月至今,中国软件是达梦有限第一大国有股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软件持有达梦数据1437万股,IPO前占比25.21%,为单一最大股东,IPO后,中国软件股权将被稀释至约19%。

但在2019年,达梦数据对外释放了唯一一次引进外部投资人的融资机会。这一年10月,中电天津、曙天云、北京鑫润、丰年君和、中网投、芜湖信湦等多家机构参与了达梦数据的增资。彼时,达梦数据的融前估值只有5亿多。

因此,在2019年成功投资达梦数据的机构投资人中电(天津)企业管理中心、丰年资本、武汉曙天云科技、北京鑫润一期股权投资等,除了收获一个IPO外,也因此收获不少“浮盈”。

同样要在年度成绩单上添上一笔的,还有“光谷”。

毕竟,摘得“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桂冠的达梦数据,正是来自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武汉光谷通过不断夯实自己的创投力量逐渐走向台前,从“创投光谷”到“上市谷”,光谷已成为 VC/PE 圈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80岁“扫地僧”收获一个IPO

了解达梦数据,要从其实控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冯裕才教授说起。

值得一提的是,从持股比例来看,冯裕才并非达梦数据的控股股东,但其仍为实际控制人的主要原因,是冯裕才拥有达梦数据的表决权比例超过30%,且持续高于单一大股东中国软件。

图/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致辞

来源/达梦数据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冯裕才通过与韩朱忠、周淳等一致行动关系以及担任梦裕科技、曙天云、得特贝斯、数聚云、惠梦源、数安科技、梦达惠佳、数聚通等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将多于发行人第一大股东中国软件所持有表决权。”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也出具《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达梦数据控制权的说明》指出,“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一直经营管理达梦数据,系达梦数据实际控制人,本公司充分认可和尊重冯裕才为达梦数据的实际控制人。”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如其在招股书中所言,“冯裕才是公司创始人,对核心管理团队和公司经营发展方向有重大影响”。

生于1944年的冯裕才,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但时至今日,作为创始人的冯裕才仍坚持工作在企业一线,孜孜以求。

冯裕才在1969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现“国防科技大学”)后,便投身研究工作,早年在江西435厂任技术员。1972年,28岁的冯裕才去了长沙工学院(后改名“国防科技大学”)进修,并留校任教。而在1976年这一年,冯裕才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976年,组建不久的华中工学院(后改名“华中理工大学”,现名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彼时还在长沙工学院数学系任教的冯裕才偶然得知该消息,此后更是久久不能忘却。一番思索后,冯裕才向华中工学院毛遂自荐,成为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任助教。   

这一年,32岁的冯裕才从岳麓山来到喻家山。

彼时冯裕才,还不会想到自己此后会与数据库研究结缘。1978年,任助教的冯裕才被派往武钢学习先进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学习期间他得知,外方技术人员在撤离时就地销毁了近3卡车的技术文字资料,彼时的冯裕才还不知道“数据库”的概念,只知道关键核心技术不能仰人鼻息,必须自主研发。

1980年,冯裕才从一位外国学者口中第一次接触到“数据库”的概念。孤身一人起步,他靠着仅有的少量英文资料,边学英语边翻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1988年,冯裕才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CRDS,为中国的数据库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数据库研究走上正轨,也受到更多重视与关注。于是在1992年,升任教授的冯裕才牵头成立了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专业数据库研究的“华中理工大学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并承担了国家多项重要科研课题,研制开发了“SQL标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DB”“COSA国产系统软件平台”等多个数据库产品。

也是在研究所成立后,冯裕才开始意识到,研究所要具备造血功能,真正使成果普及、发挥普惠功用,就要走市场化道路。次年,他怀揣内含科研成果的软盘和有关自己的新闻报道,离开华工南一楼只身北上,登门造访潜在客户,开拓早期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梦数据库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败过、输过,但从未放弃自主研发。

2000年,达梦数据完成转企改制。彼时,冯裕才已经56岁。

转眼间24年过去,达梦数据成功推开科创板大门。挥起敲钟大锤的冯裕才,今年80岁了。

5年时间,从5亿到200亿

达梦数据何以撑起一个IPO?

先从经营状况来看。2021—2023年,达梦数据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4亿元、2.69亿元及2.9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1.66亿元,同比上升26.79%;归母净利润5565.18万元,同比上升65.86%。达梦数据预计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7亿元-3.40亿元,同比增长10.27%—18.2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600万元-1亿元,同比增长17.25%至36.34%。

具体来看,目前达梦数据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软件产品的使用授权,其次是解决方案和运维。2023年才列表的“数据库一体机”收入占比还较小,仅0.59%。

主要靠销售软件的达梦数据,总体毛利率水平自然较高,稳定在90%以上。其中“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的毛利率更是常年维持在“99.68%”或“99.69%”。这对于整个IT行业而言都相当突出。

技术上的突破,是达梦数据得以维持超高毛利率的底气所在。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自设立以来先后完成并获得数十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开发项目与奖项,是国内数据库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者。

目前,我国数据库市场仍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行业内的主要国际企业包括Oracle、微软等。但达梦数据靠原始创新完成了共享存储集群技术0的突破,率先推出了商用化国产共享存储集群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赛迪顾问及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达梦数据产品市占率位居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国内数据库厂商前列。

值得注意的还有,达梦数据的扣非净利润在归母净利润中占多年持续保持高占比,从2021年的78.47%,已提升至2022年的96.39%和2023年的92.64%。这不难看出达梦数据的自身造血能力较强,而自身造血能力强、发展稳健,亦是达梦数据曾被投资机构关注的关键所在。

慧眼独具挖到达梦数据这个“水下项目”的,便有丰年资本。

如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在2019年投资达梦数据之时表示,“数据库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部件,是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前提。对于整个大数据行业来说,上层应用再加密都没有太多意义,从底层的基础软硬件上保证行业信息安全才是关键。只有自主研发,拥有强大的底层基础软硬件才是数据生态的根本基石。”

实际上,早在2017年,丰年资本就已经注意到了国产数据库头部公司之一的达梦数据。但当时的达梦数据,一方面最大股东中国软件为国有资本,另一方面自身经过多年发展早已成为行业龙头,因此对于融资这件事是非刚需,甚至后续在唯一一次引入外部投资人的过程中,表现得也十分谨慎。   

最后成为达梦数据2019年增资名单上的外部投资人,也多为产业机构投资人而非寻常财务型投资机构。

从5亿元估值到如今200亿元市值,约莫估算,这笔投资5年间,取得了数十倍的回报。

光谷,有一支 IPO 军团蓄势待发

“国产数据库第一股”出自光谷并非偶然。

据湖北省经信厅数据,2023年,湖北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3%,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中增速排名第一,产业规模继续保持中部第一。武汉软件业务收入占到湖北省90%以上。其中,光谷是湖北省市软件产业的核心承载区。

在光谷这片土地上,集聚达梦、统信、金山、天喻、开目信息等软件企业超1000家,软件产业规模高速增长,2023年业务收入达195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60%,同比增长约14%。超算、智算中心,武汉、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相继设立,为光谷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光谷为依托,湖北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所软件产业万人研发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软件名城1个、中国软件名园1个、信创适配基地2个,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的“湖北软件名品”,基本建成覆盖软件、信安、信创三大产业的创新高地。

此外,登上科创板的达梦数据也不过是光谷创投繁荣景象的一抹缩影,在达梦数据的后面,还将有一批IPO将从光谷跑出。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光谷”都在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先后发布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了“上市新十五条”“创投十条”等专项支持政策,围绕上市公司开展再融资、持股平台减持纳税、设立CVC基金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落地北交所中部服务基地、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如光谷所言,“上市公司是光谷科技创新主力军、产业发展强引擎、城市活力代言人。”

最新一幕发生在2023年8月,彼时,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揭牌暨东湖高新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旨在搭建平台,汇聚各方力量,进一步营造支持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现场,东湖高新区发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成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汇聚优质创投机构、券商、银行、会所、律所、产业研究院、行业协会等组建“光谷上市公司服务联盟”,开展上市培育、人才汇聚、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建设、投资并购、风险化解等十大专项行动。

目标到2025年,光谷上市公司总数力争达到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0000亿元,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巨头上市公司、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领军上市公司、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上市公司,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市金谷”。

同时,会上还推出了《“上市苗圃贷”业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引导银行、证券、保险、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机构为光谷上市苗圃企业提供贷款、债券发行、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支持,力争做到“见苗即贷”。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国首个聚焦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的科创金融产品,重点面向具有较强上市意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层级企业可获得单笔最高1000万-5000万元融资,并获得政府贴息、奖励等。

2024年4月数据显示,光谷累计上市公司(过会)64家,总数占全市2/3,全省1/3,总市值约5000亿元。彼时数据显示为“2020年以来,17家企业成功上市”,而如今,已增至“18家”。

可预见,在股权投资行业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将有源源不断的IPO从光谷跑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