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老将董山青等密集撂挑子 “先增聘后卸任”成为绕道“跑路”范式

公募基金老将董山青等密集撂挑子 “先增聘后卸任”成为绕道“跑路”范式
2024年06月05日 21:33 媒体滚动

专题:一大波基金经理要离职?公告频发

  增聘、清仓式卸任,又一批“公募老将”密集释放离职信号。

  仅最近一周,有上述动作的便包括:泰信基金董山青“清仓式卸任”,中邮基金国晓雯卸任两只基金;招商基金贾成东、东方红资管王延飞在管产品全部赠聘,与他人合管;建信基金姜锋则是个人申请离职,在管的6只基金也一键清零。

  “最近两年行情差,加上公募基金的透明度高,基金经理承受的舆论压力很大。”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姜锋、国晓雯等人离职(将离职)的部分原因是,做公募基金经理压力太大。据悉,姜锋下一站是泰康保险旗下泰康资管。

  老将增聘、卸任潮来袭,释放离职信号

  基金经理的流动向来正常,不过这轮主角是各公司的“台柱子”。

  6月4日,建信基金公告,基金经理姜锋一口气卸任6只在管基金,原因是“个人申请离职”,且已在中基协办理注销手续。据悉,目前正在走离职流程。姜锋毕业就加入了建信基金,司龄已近17年,做基金经理也将近13年,是市场的“双十老将”。在本次公告前,姜锋的离职便有前兆——3月底、4月初他的在管基金陆续增聘了共管的基金经理。从增聘人来看,都是有投资经验的中生代,而非“老带新”的增聘模式,离职意图明显。

  如果说姜锋已走完“增聘-卸任-离职”的流程,那么,近期多位老将、绩优基金经理或许还在走流程的路上。

  6月4日,泰信基金公告,董山青因“个人原因”,不再管理泰信互联网+、泰信智选成长。叠加5月29日卸任的两只基金,董山青在泰信基金管理的基金清零。董山青是泰信基金的“台柱子”,司龄已经超过了12年,2024年一季度末,他管理规模为12.81亿元,占泰信基金权益总规模的1/4。2023年,董山青管理的泰信行业精选凭借重仓AI、传媒等板块,取得了35.20%的收益率,位居全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十。

  同日,中邮基金也公告,因业务发展需要,国晓雯卸任中邮稳健添利、中邮新思路两只基金,目前在管基金还剩4只。2017年,国晓雯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024年第一季度,国晓雯管有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达38.64亿元,占中邮基金权益总规模超1/4。蓝鲸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晓雯已确认要离职,近期的卸任也正是为此做准备。

  除此,也有基金经理的基金经理正批量增聘,且都不是“老带新”路数。

  5月31日,招商基金贾成东在管的5只基金纷纷公告增聘,且从简历上看,增聘的基金经理都有一定的投资经验。业内消息称,贾成东此前就有离职意向,本次增聘大概率是为离职铺垫。贾成东的投资经理年限已超10年,2020年管理规模一度达180亿元。

  批量增聘的还有东方红资管的权益老将王延飞,6月1日,他在管的3只基金也都公告了增聘。增聘的基金经理分别是张峰(公司总经理,投资年限超16年)、张伟锋(投资经理年限近4年)。

  “先增聘,再卸任,再离职”,已经成为基金经理离职的模板之一,此前蔡嵩松离开诺安基金、赵诣离开农银汇理、高楠离开恒越基金都是这般操作。当然,也不排除增聘、卸任为基金经理减负、提高收益率等。

  多位当事人:压力太大,下一站不做公募基金经理

  公募老将扎堆卸任、离职,无疑会给基金公司带来不小损失。

  通常而言,基金经理离职后,“转会”到其他同业、去私募是比较主流的做法。不过,蓝鲸新闻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人士中,包括但不限于姜锋、国晓雯离职(将离职)的原因都是:公募经理的压力太大。而两人的下一站都不会再继续做公募基金经理。

  “这几年市场不太好,加上公募基金的透明度高,基金经理承受的舆论压力非常大,这是姜锋离职的部分原因。”一位知情人士向蓝鲸新闻透露,离开建信基金后,这位“双十老将”也将暂别公募、私募圈,下一站将加盟泰康保险旗下的泰康资管。

  对于外界流传的公募限薪导致老将流失一说,一位公募市场人士认为,多数从业年限久、在管规模大的基金经理,其实已积累足够财富,工资并不是流动的主要原因。

  基金经理离职、增聘,持有人是按兵不动还是离场?

  那么,基金经理离职,或者持有的产品增聘,持有人应该按兵不动,还是及时离场?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向蓝鲸新闻表示,如果该基金采取“单一基金经理制”,那基金经理离职可能让此前的业绩无法持续、投资风格改变,此时,投资者需要考察继任基金经理,其投资风格是否与个人的风险偏好匹配。

  如果在管产品增聘他人管理,可能存在几种情况,投资者也需要区别对待。

  (1)原基金经理准备离职,未来由增聘基金经理进行管理。这种模式下,如果继任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经验相对较浅,不利于产品投资业绩的延续性,投资者可以考虑赎回。

  (2)增聘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这种情况下,新任基金经理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原基金经理提供投研支持,此时,基金经理之间配合的默契度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投资者可以对变动后的业绩保持关注和跟踪,再做决定。

  (3)增聘他人管理主要出于“以老带新”的考虑。这种情况下,原基金经理还是会在投资决策上起到主导作用,投资者可以保持按兵不动。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原标题:公募基金老将密集撂挑子,“先增聘后卸任”成为绕道“跑路”范式)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