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建议给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建议给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2024年03月04日 10:46 经济观察网

专题:稳中求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实习记者 吴叶艳 经济观察网3月3日获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为今年全国两会准备了多份建议,其中一份的具体内容跟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有关。

  在这份建议中,李燕建议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国家平台上给予民营医药龙头企业单独申报通道,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提升企业专家比例,提升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项目比例,探索建立重点科技型企业成果和科研项目直报渠道,给真正具有创新实力和能力的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李燕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获批新药数量屡创新高。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内卷”、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整体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政策的系统性建构、体系性整塑,进一步发挥好政策的集中组合效应,充分释放民族医药产业和企业发展新活力。

  对此,李燕提了四点建议:建议坚持系统理念,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建议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奠定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根基;建议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政策,保障发展可持续。

  李燕认为,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体现本国民众利益至上、本国产业利益至上,已成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机构的普遍做法。新时代下的中国药监面临着全新的任务,不仅需要应对“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情况,还必须面对监管、发展和利益多期叠加的挑战。

  因此她建议在进行国家药品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时,既要保证监管的科学性,也要统筹民众利益、产业发展;既鼓励创新,又正视我国制药产业发展阶段和实际,在规避低水平创新导致的“内卷”,避免给低水平创新产品“保护”的同时,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具体到操作方式,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政策会商和部际联动,综合性政策共同谋划,专门性政策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

  访谈

  经济观察网:针对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话题,你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李燕: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具体到医药产业的创新,不论是欧美国家的医药发展史,还是中国医药产业的自身实践,都不能仅依靠其中某一个环节的单打独斗、单兵作战。这是因为每一个创新药物的成功上市,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十年十个亿”定律。

  我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比如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最优势资源,组织国内该领域最顶尖、最资深、具有最强优势的单位组成最强战队,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搭建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桥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协同创新转化机制,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上游开展基础研究,明确下游承接转化的责任、目标、验收标准以及产生效益对上游研究的补偿机制,同时建立基于专项目标达成的专项退出和纳入机制,有效疏通从创新源头到产业转化间的堵点,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经济观察网:齐鲁制药也在做创新转型,从以仿为主向以创为主的转型过程中,哪些是关键因素?

  李燕:近些年,传统药企在不断地转型,转型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哪些因素,是我们时时刻刻要考虑的问题。

  在我看来,首先,不要盲目转型,要明确转型的目标,要结合国内医药研发大环境,还有企业的基础、优势,明确要做什么,而不是盲目跟风。

  第二,一定不要放弃传统药企的基础或优势。创新药研发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而且具有巨大的风险。所以在这漫长的投入过程中,我们要维持我们的仿制药优势,这样才能源源不断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创新药研发需要时间,踏踏实实做事。

  经济观察网:齐鲁制药已经连续数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向研发,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投向了重大疾病及临床急需新药领域。这种投入是基于什么考量?

  李燕:齐鲁制药2023年研发投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3.9%,“十四五”期间预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这几个数字在国内药企中还是比较高的。

  “大医精诚,家国天下”,一直是齐鲁制药的使命。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与健康,凭借我们的优势来降低药品的成本和价格,让百姓看得起病、用得起药,解决重大疾病造成的疾苦,这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重大疾病尚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例如肿瘤、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等,还需要我们不断研发。

  经济观察网:“源头创新”这两年经常被提及,在这一点上,医药企业如何做出差异化?

  李燕:总体来说,目前的“源头创新”在医药行业所占比重和质量都没有达到预期,但“源头创新”只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创新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临床需求,差异化的出发点也是围绕临床需求来开展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1 骏鼎达 301538 --
  • 03-11 星德胜 603344 --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22.43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02-28 铁拓机械 873706 6.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