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一批中华老字号被“摘牌”,警示了什么

听·见|一批中华老字号被“摘牌”,警示了什么
2023年11月18日 22:37 中国江苏网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文

图源:商务部官网截图图源:商务部官网截图

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是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

在此次复审不通过的名单中,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赫然在列,如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上海老半斋酒楼……在“国潮”兴起的当下,这些曾经风靡一时、口口相传的老字号“黯然离场”,令人咋舌惋惜。

众所周知,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良好的社会信誉。可以说,是我国工商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一家企业,经历了大几十年乃至百年的岁月洗礼,积累起老字号的口碑,凭借质朴、独特和传承,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成长。无论是糕点房、饭店、日用品还是药铺,能被评为“老字号”,对于企业来说,是荣誉,更是社会责任。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老字号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的内部运营管理混乱,有的设施老化,有的服务质量跟不上……老字号也该意识到,“老”并不代表着在过去的功劳册上“躺平”、固步自封,创新求变、保持竞争力的内核才是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此次“动态洗牌”,就释放了不少信号。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商务部对于中华老字号的新认定标准中,总分100分中,“历史文化深厚”占38分、“经营管理规范”占22分,其中,“创新发展能力突出”占比最高,达40分。而本次审核突出坚持“优中选优”“有进有出”原则,也充分说明了老字号并不是一顶“铁帽子”,更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荣誉的持续不靠吃老本,更需要持续提升文化承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能发挥老字号示范引领作用。

一味僵化固守,迟早会被时代抛弃。与时俱进,才能收获长红的热度和“流量”。而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不少老字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潜心创新,贴合消费者需求,历久弥新。1929年诞生于南京的北京同仁堂南京分号,如今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中药古方,同仁堂咖啡、奶茶等“跨界”饮品成为年轻人中的“老网红”;为让云锦艺术深度融合大众生活,成立于1957年的南京云锦研究所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研制出多款价格亲民、适合大众消费的文创产品,老字号放下“高姿态”,因此拥有了众多拥趸。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一个个老字号创新焕新的故事中,老字号企业经营者更加应该明白,保持危机感,顺应市场机制,不断沉淀价值,传承“老的”历史和美誉,续写新的辉煌。此外,老字号也不妨向优秀的“新字号”拜师学习,守住风骨和特色,老字号大有所为,也应大有作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商务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7 艾森股份 688720 --
  • 11-24 锦江航运 601083 --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31.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