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上市公司看过来!你想知道的ESG信息披露方法论都在这里!|全景ESG

建议收藏!上市公司看过来!你想知道的ESG信息披露方法论都在这里!|全景ESG
2023年10月24日 22:10 全景网

  上市公司做ESG通用报告选GRI标准,气候变化特定议题选ISSB标准。

  深度机构访谈是优化上市公司ESG议题的最有效方式。

  本文作者:陈晓琼 曾耀璘

  对话整理:陈晓琼 曾耀璘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在投资端越来越受关注。

  这种从资产端向下延伸的变化趋势,源于ESG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非财务信息的风险规避功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机遇下涌现出来的新投资新机会。

  那么,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呈现出了什么新亮点?

  最近刚落地的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深远的影响?

  ESG报告在非财务数据的收集和验证上目前存在什么“空白地带”?

  未来非财务数据获取和核准是否会形成与财务数据一样严格的标准和流程?

  上市公司在选择披露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全景ESG邀请到荣正集团合伙人,荣正易思集总经理茆娟为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答疑解惑。

  ESG金句:

  1.A股全市场ESG披露率超30%,增幅20%-30%。

  2.金融、公共事业、房地产ESG信息披露排名前三,信息技术垫底。

  3.ESG纳入投资决策助推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

  4.社会责任报告注重广度,ESG报告强调数据精度,未来两者将长期共存。

  5.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意识到非财务信息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

  6.上市公司需要先梳理监管、投资、股东端需求,形成统一ESG需求表,再构建ESG管理架构。

  7.深度机构访谈是优化上市公司ESG议题最有效的方式。

  8.投资端关注ESG报告目的有两个,规避非财务风险和寻找双碳机遇。

  9.通用非财务披露标准选GRI,气候变化等特定议题采用ISSB。

  10.市场尚未形成方法论,ESG报告数据鉴证存在空白地带。

  11.未来非财务数据核准将和财务数据一样严格。

  12.企业要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日常的内部管理,而非停留在外部报告层面。

嘉宾介绍

茆 娟 

  上海荣正易思集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深耕ESG及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近10年,精通国内外社会责任/ESG相关政策法规和主流ESG评级体系;曾主导完成国家标准试点应用、行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等多项研究课题并实施落地;曾领导完成社会责任/ESG管理咨询、社会责任/ESG报告编制、MSCI ESG评级诊断与提升等100多个项目,项目覆盖央企、国企、民企、跨国公司、500强及上市公司,如立中集团欣旺达佛燃能源圣邦股份良信股份内蒙一机中信特钢老板电器、中环股份、爱玛科技凯盛科技丸美股份钱江摩托中钢天源等。

  嘉宾介绍茆娟 

  以下为对话全文:

  01

  A股全市场ESG披露率超30% 

  头部指数上市公司起引领作用

  全景网:荣正易思集最近完成了A股上市公司2022提升年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报告。请您总结一下,相比2021年,2022年A股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有哪些新亮点?

  茆娟:通过今年全市场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六个观点。

  第一,目前全市场的整体披露率超过了30%,北上广深为主导的一线城市披露率大概达到了40%,而北京、上海两地的上市公司披露率已经超过了该数据。第二,近三年A股市场独立非财务报告的数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今年4月30日,共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独立ESG相关报告,市场披露率达到33.64%。

  第二,不同行业间披露率差异较大,金融行业披露率最高,超过90%;公用事业行业的披露率超过50%,接近60%;第三高是房地产,披露率刚过50%。

  至于第三个有趣的点,我们也去统计了上交所和深交披露率的差异。从数据看,沪深两所上市公司的整体披露率基本持平,均超过了4成,达到了43.17%。但从交易所的绝对数值占比上来看,上交所大于深交所整体的披露率。如果按不同上市板块去拆分,沪主板的披露率最高,达到了49.97%,接近50%,深主板是35%,其次是科创板,最后是创业板。

  第四个观点我们想分享下目前报告名称的差异。现在市场上的报告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ESG报告、环境报告等等。名称的种类会比较多,但我们发现市场上仍然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不过近两年ESG报告使用比例急速上升。社会责任报告的占比是64.23%,相较与去年的83.26%是大幅下降。ESG报告的使用占比从去年的10%增加到了27%,增幅很大。

  第五个观点则是市值和公司披露率的关系,市值的大小和公司是否披露之间存在正相关。以100亿市值为分界线,百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整体报告的发布率超过60%,现在的披露率已经达到了63.68%。

  第六个观点就是头部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的披露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截止到今年的4月30日,沪深300指数整体披露率达到91.33%,上证180指数整体披露率达到88.33%,深100指数整体披露率达到99%。头部指数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披露这一方面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02

  ESG纳入投资决策

  助推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

  全景网:近三年A股全市场非财务数据独立报告发布的数量增长率达20%-30%。您认为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驱动力未来是否会持续发挥作用?

  茆娟:这三年来,A股非财务信披的数量急剧上升,我们可以统一看作是外部市场和企业内部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首先,近年来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府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在推动非财务信披方面扮演着重要的倡导角色。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大环境促使许多上市公司将ESG作为正式信息披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力量其实还是我们的国央企,尤其去年央企质量工作方案出台后,今年的央企、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整体披露率相较与去年增长10%左右。

  其次,来自同行的对标压力也是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定行业如医药、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所有上市公司都面临非财务信披的要求。在这样的同行压力的对标上,所有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尾部的上市公司,他们会渐渐地被带入到这种节奏当中去,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推动上市公司主动去完成非财务信披工作。

  最重要的方面也就是第三点,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推动力。虽然目前在ESG投资层面,外资在A股市场仍占主导地位,但国内一些大型机构也已经开始将ESG等非财务信息纳入投资决策。这促使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跟资方有更深度的绑定合作,他们会选择履行非财务信披工作。

  最后,我们认为企业内生的动力也是不可忽视。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意识到非财务信息议题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他们开始从信披入手,逐步将非财务性议题纳入经营决策中去。

  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上市公司非财务数据披露增长率迅速提升这一变化。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坚信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必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ESG驱动企业,通过自身的管理和实践带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转变。

 03

  社会责任报告注重广度

  ESG报告强调数据精度

  全景网:目前,上市公司以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非财务信息仍是主流,但数据降低得很快,相较于上年占比减少了近20%左右。相反,以ESG报告来披露的占比率逐年提升。在未来,上市公司以ESG报告来披露非财务信息是否会成为主流?

  茆娟:目前,非财务性的管理代名词有很多,比如:企业社会责任和ESG报告。虽然这两种报告都是独立的非财务性报告,但我们觉得选择不同报告名称,代表上市公司把非财务管理当作怎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意识。我们得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ESG两个管理理念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更多提倡上市公司不仅要承担经济发展的责任,还应承担其他社会责任。在以前的场景下,股东关于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是存在一些辩证性的探讨。有人认为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应该更专注于推动高质量快速的经济发展。如果过多地关注社会责任可能导致精力分散,影响主业经营和发展。近些年提出的ESG主流理念则更多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不要求公司过多承担社会责任,而是要求承担与公司主营业务紧密耦合的非财务性议题,以便更好地辅助主业发展,让公司的财务报表展现出更多的发展业绩和潜力,所以这个是比较偏向于从资方角度去评估。所以我们可以定论地去讲,ESG的概念是与资本市场高度相关的,并将会成为上市公司面向资本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ESG的投资导向是以创造社会综合价值为目标的,所以我们期待未来ESG报告能成为在市场中的一个主导方向,但可能不会完全取代企业社会责任,而是两者之间会取得平衡。社会责任报告包含的议题和边界会比ESG报告更广泛一点,但它的回应方式注重的是广度,而相比之下ESG报告更加注重精度。从这个层面看,社会责任报告秉持社会责任这种理念而编撰,在内容上无法达到投资机构的质量和数据量的要求,这是两者之间最核心的差异。

  未来的大趋势,我觉得社会责任报告和ESG报告之间必然是共存的状态,但呈现出来的占比比例,可能要看市场的态度。最后,这种情况也受影响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包括上市公司,它是否为国有企业,以及是否在一些特定的国家或区域设立分子公司或经营场所等。

 04

  统一梳理监管 投资 股东端要求

  再构建ESG管理架构

  全景网:头部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率远超其他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日益趋严的环境下,您对于尚未完全覆盖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有什么建议?他们如何在做好财务信息披露同时,对非财务信息披露未雨绸缪?

  茆娟:非财务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中必备的环节。不管企业愿不愿意,都是天然存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及ESG管理,更多是作为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互动的响应,同时也是企业内部达到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现实情况来看,非财务管理和原始的财务管理以及传统企业经营之间相差较大,相对来说非财务管理更为复杂。它包括各种非财务定量数据的收集,而这些数据的获取难度更大。因为在企业内部,没有天然统一的工具和管理流程可以处理这些数据。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开始进行ESG管理时都会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重新规划内部管理。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业务角度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设计适当的流程,哪个部门跟哪个部门去配合,什么样的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部门去参与,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边界。但是,对于非财务性议题,尤其是与主营业务耦合度非常高的议题,在着手去做管理改进时,我们会发现在公司内部并没有现成的管理流程和机制可供借鉴。公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重新梳理这些流程。我们建议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尝试构建一套完善的ESG管理架构。一旦拥有了这样的架构,明确了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我们就可以把公司内部的管理,把内部的非财务信息传递通道建好。同时,我们还需要从定量数据的角度入手。比如说在梳理清楚与主营业务紧密耦合的非财务性议题后,我们必须为其设定一些定量指标和关键KPI。即使我们不能一下子将这些指标精确到年度层面,但定期进行静态指标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通过制定定量指标,我们才能衡量公司每年在非财务管理方面是否每一年都在持续改进。

  所以综合来讲,我们建议上市公司去梳理监管端、投资机构以及股东端的要求,包括当前资本市场上主流的ESG披露标准和评级机构的标准。完成梳理后,公司可以形成一套统一的非财务管理工具需求表。在这个工具需求表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建立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指标体系,从而为未来系统透明地向市场公开公司的ESG管理综合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金融 公共事业 房地产ESG信披排名前三

  信息技术垫底

  全景网:从行业维度来看,金融、公共事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披露率相对较高。请您剖析一下出现这种分布态势背后的原因。金融行业的披露率接近100%,信息技术行业披露率最低。这两个现象背后原因是什么?

  茆娟:金融、公共事业,包括房地产这些行业背后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监管要求。原先的银保监会,现在的金融局,要求金融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必须向社会公开透明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包括公司内部非财务性管理的具体做法和达到了怎么样的水平,这直接推动了整个金融机构披露率达到接近100%。中国绝大部分公共事业主要以国企为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和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披起到了重要领导作用,导致整体市场的披露率很高。至于房地产行业,早期与股东有较大关联。因为早期房地产的投资机构,外资占比相当可观。外资对非财务管理比较关注,外资主导推动和影响了房地产行业披露率。

  相较于金融行业的高披露率而言,信息行业技术的披露率整体是较低的。这与行业特征有关。信息技术行业二级行业的披露率普遍不高,尤其是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因为这类行业的应用场景不多。与此同时,目前没有监管部门要求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必须要去履行非财务信披。第二个原因点就是信息行业中存在许多市值较小的公司,它们更关注主业的快速发展,非财务信披并非优先考虑的事项。这点可以归因于监管没有强制要求,以及这些公司处于发展阶段,暂时不会考虑非财务信披。

 06

  国内ESG市场期盼

  统一披露标准和管理工具

  全景网:2021年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各种指数的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报告。2022年的研究加入了什么新维度?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在ESG议题的披露方面,哪些行业做得比较好,哪些行业需要提升?荣正作为服务A股上市公司的机构,在日常与公司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最需要提升的方面是什么?

  茆娟:2022年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延续了2021年的方向和思路。今年非常重要的内容依然是聚焦在对上市公司已披露的ESG报告的挖掘和梳理。这包括各个板块的披露率特征、地域分布特征以及报告编制规范性等结构化参数,我们都将在今年的报告中一一呈现。但今年我们还融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在数据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张,覆盖了整个A股市场,不仅仅是上交所和深交所,还包括北交所一些已披露的上市公司报告,这些都是我们今年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我们在深度上做了重新下沉。针对特定且重点的指数或板块,我们在去年已有的分析基础上做了新的融合,不仅仅关注数据表特征,我们还更深入地下沉到议题的层面去剖析,包括各个指数已披露出来的报告和本身的质量之间的差异,什么样的议题披露好,什么样的议题披露不足,这些内容都会在今年的报告中详细分析。在今年,以医药大行业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整个行业在环境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果从环境主题象限下再去细分的话,尤其是在温室气体排放和对气候变化的回应等议题上,医药行业相对较弱。但在行业创新和员工管理方面,包括核心员工发展稳定等议题上,医药行业的表现还是比较优良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在与大家的接触和培训交流过程中,我认为上市公司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扰。第一,对市场统一披露标准的渴望和需求。因为上市公司在披露非财务报告方面有明确的场景,1700多家上市公司,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由董办的工作小组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董办会希望有非常明确的报告内容或指引,能够让他去筛选出来,什么内容可以去回应,什么内容可以不回应。第二,统一管理工具的缺失。虽然披露标准是指导你报告的编制,但统一管理工具和市场上的新案例是更多地指导企业内部管理未来的转型方向。在这方面,现在的市场还是比较缺乏的。

 07

  目前ESG报告普遍内容广泛 深度不够

  全景网:目前,我们还没有统一的非财务数据信息披露标准。监管机构、内地和香港交易所都没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按照哪个标准来披露。您对于上市公司在选择标准方面有什么建议?

  茆娟:其实联交所已经有强制披露报告的指引,也有相应的工具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相比联交所的统一指引,目前A股市场在信披方面还是以广泛的范围为指导,A股市场的指引相对来说较为笼统,颗粒度相对是比较粗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公司倾向于面面俱到而是去不分析这个行业应该去回应什么样的行业议题。他们更希望回应交易所发布的文件中的所有议题,所以这导致现在的报告存在一个问题,它的内容广泛但深度不够。

  如果从实际操作编制报告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未来的非财务报告应用场景是非常明确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上市公司一定需要通过该报告与投资机构沟通,对公司内部的财务和非财务管理进行回应和表达。所以投资端的这种需求一定是我们上市公司在编制报告的时候就要考虑,并且要有机地融合进去的。

  第二个就是,对于一些目前没有场景能与投资机构探讨非财务管理的上市公司,我们也不能完全规避这个问题。事实上,公司可以选择国内主流或国际上主流的ESG评级机构,以它们作为公司非财务管理自测的试题卷重新去回答一下。这种对评级的重要议题的回应,也需要在编制报告之初就要有机地融合进去。

  第三点是我们要聚焦报告编制的指引。我们前面提到的两点已经确定了报告应包含的内容,最后则需要明确一些细节。由于目前沪深两所指引的颗粒度相对粗,要做一份高质量的ESG报告,就需要对一些重要议题的管理维度,进行深度挖掘。

  在进行这方面工作时,可以考虑从国际大标准入手,像GRI、ISSB以及联交所的ESG披露指引,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08

  投资端关注ESG报告目的:

  非财务管理不当风险 双碳投资机遇

  全景网:您是否认为相比一份面面俱到的ESG报告,企业更需要的是针对行业属性做一份有深度的需报告,同时报告是符合投资端以及评级机构端的需求?

  茆娟:没错,如果一本报告要面面俱到,那么它的信息源点会非常广泛,但是信息原点的质量都不会高。因此,在未来你与投资机构围绕ESG进行沟通时,你会发现很多投资机构仍然需要以问卷的形式再来跟公司情况做深度的探讨。

  如果在编写报告时,没有对公司内部进行深度的梳理,当你收到投资机构的问卷时,你依然无法提供投资机构所需的数据,因此很多合作机会可能会因此而流失。相对于一份面面俱到的报告,我们认为报告应该有重点地表达与主营业务紧密耦合的非财务性议题。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到,ESG本身与资本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必须从投资端重新审视公司内部的ESG管理。对于投资端来说,公司良好的非财务管理其实就是两个目的。第一更好规避由于非财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损失。第二重新梳理,在双碳或者是全球一体化可持续供应链这些时代潮流大背景下,公司内部是否存在ESG机遇,也就是新的投资溢价。这两个层面是投资端比较重视的。然而,综合来讲,ESG是公司整体管理的工具和思想。因此,在报告选择重点议题时,一定要完整地把公司的管理状态和管理流程表达出来,这才是投资端希望看到的。

  09

  化工企业ESG实质性议题披露方法论

  全景网:您刚提到ESG议题的梳理,它主要关注风险规避和寻找ESG机会两个方面。在实践中,能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如何找到这两个关键点?

  茆娟:我们认为公司内部需要通过尽调和对不同的场景去逐一分析。

  不同行业本身具有不同的特性,每个公司在产业链上的角色任务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核心ESG议题的实质内容。我们拿化工企业来当例子,化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安全生产。在我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致力于推动安全生产。然而,对于特定行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像化工冶炼这样高危、需要精密严控的上市公司。因此,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在报告中详细剖析安全生产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公司生产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包括管理目标以及年度甚至中长期目标。第二个则是要梳理在这些目标下,公司内部应该成立怎样的组织来处理这个问题。公司部门的一把手和董事会的董事委员,他们的角色不同,承担相应责任的方式也不同,其实这也意味着这个议题在公司的重要性优先级到底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化工上市公司选择在董事会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确保这个议题的高重要性。

  第三个层面是需要梳理清楚,在报告中明确回应我们在已经设定了目标并建立了领导机构之后,内部是如何遵循管理制度,管理的流程是怎么流转的。在公司内部的不同事件中,哪些部门和层级的员工参与追责,包括从事各个岗位的员工是否具备专业的从业资质。这些都需要在报告中详细说明。

  第四个层面才是去讲述日常管理的具体情况。例如,我可能每季度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演练和培训等细节。只有系统地展示这些细节,才能够在报告中全面反映出公司对于议题的管理是否得当,是否与相应风险相匹配。

 10

  深度机构访谈

  是优化上市公司ESG议题最有效方式

  全景网:对于ESG议题的确定,除了通过国际标准的行业属性要求来确定和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外,还有什么可操作性较高的方法?

  茆娟:我们讲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个。

  首先,查阅相关标准。其次,去借鉴利益相关方的调研问卷。

  第三种方式则是非常直接的。你需要综合公司在资本市场主流评级结构中对公司重要实质性议题的判定。虽然这些议题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投资端的真实需求,但相对来说已经覆盖了投资端对这个行业甚至是公司非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

  第四,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与已经合作的投资机构进行交流,每年安排1-2次与调研机构或已成为股东的机构进行ESG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公司所涵盖的投资决策、ESG管理和议题的关注程度。相对于前面三种方式,这种交流对公司才是最具影响力的。

 11

  上市公司可建立ESG需求表

  统一梳理各方需求

  全景网:上市公司如何在满足投资端需求和提升评价机构评级之间保持平衡?

  茆娟:这个应该是企业在内部有机去融合的。企业对与非财务性管理应该要形成自己特有的回应需求表。在这张需求表中,企业可以把投资端、评级端、甚至是未来的大客户对于公司非财务管理要求做一个有机融合,也可称为一道翻译工作。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评级机构,而评级的ESG编制标准也很多。例如国际上的GRI、新出的ISSB、包括TCDF,特定行业有一些SASB以及国内《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ESG 5.0)》等。这些标准非常繁杂,而且某些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可能还面临大客户对ESG的要求,包括审验等。在这种环境中,企业方方面面都会受到ESG监管要求的影响。

  如果企业仅凭借自身力量逐一回应各方需求,对企业整体经营和公司内部管理统筹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建议大家不仅要收集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收集需求后进行分析和翻译,就是将外部管理要求翻译为公司内部需要达到的管理状态。

  尽管各方的标准和问题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家秉持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都是期望公司在非财务管理这一块管理得当,管理先进。因此,公司应该能够综合地翻译各个议题,最终形成公司内部管理的ESG需求表。我们可以以这张表为指导,统一回应外界各方对公司的关注,并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互动。

 12

  A股公司尚处ESG发展初级阶段

  对标国际仍有一定差距

  全景网:国内外有着各种各样的标准,有些上市公司在国内评级标准里排名比较高,但是在像MSCI等国际评级标准中,排名是比较靠后的。那么,上市公司在对不同的标准进行梳理时又应该注意什么?

  茆娟:现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也非常注重ESG评级。国内和国际主流的和观测到的ESG评级机构,大概有几十个。每个评级机构都有自己所秉持的理念和评估结果,相互之间都存在差异。

  如果上市公司都去关注和回应这些评级,公司投入的资源和人力是过于苛刻的。因此,我们建议大家选择对公司有帮助的一些机构进行评级。

  比如国内的Wind更多地兼顾国情和全市场ESG综合发展水平,用此作为评分和评测的依据。所以我们发现,很多A股上市公司在Wind的评级下表现非常好。如果放到国际上,以MSCI为例子,如果A股上市公司被MSCI覆盖,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其评级方法论和国内A股公司的管理情况是存在一些差异。例如,MSCI在2021年进行了评级体系的调整,加大了Governance的权重。这导致当年A股的成绩大幅下滑,因为A股公司与国际上的公司治理存在法规层面的差异,这是天然存在的。由于它们是法规层面的,上市公司无法改变这些差异,也没有办法去弥补。

  第二点就是国际和国内的价值观和管理要点存在一些倡导上的不同。这也是A股上市公司在MSCI评级上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例如,国际上更注重性别多元化,在考核中有很多相关得分要点,而国内企业在进行管理时通常不会过多考虑这些方面。

  第三点就是在MSCI评级体系下,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A股的同行,而是全球最优秀的一些企业。从ESG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A股的ESG发展相对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这项工作已经持续推进了几十年。因此,相互之间的发展情况是天然存在一些差距的。所以在MSCI这样的国际主流评级下,许多A股上市公司的评分结果相对来说是位于同行中的中尾部。我们认为这种差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3

  市场尚未形成方法论

  ESG报告数据鉴证存在空白地带

  全景网:相较于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在收集和验证方面是否存在一些“空白地带”?目前似乎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非财务数据进行鉴证和审核,特别是ESG报告方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数据的可信度上是否有待考量?

  茆娟:目前因为市场缺乏统一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指引,无法统一指导上市公司披露哪些数据,所以公司可以自主选择披露的内容。同时,市场上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工具来验证非财务数据的管理内容、报告和数据的可信度。投资方在评定上市公司的ESG管理水平时,不仅依靠定量的管理数据,还需要考虑公司内部是否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支持。所以目前验证ESG报告的信息真实度是具有一定难度。它与传统财务审计方式也不同,不仅需要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还得保证披露的管理行动、数据源和信息来源也是真实准确的。

  市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有一套同时验证数据真实性和报告内容真实性的方式。然而目前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内容和数据各自独立。例如,在数据方面延续了财务数据的审计方式,可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针对整体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方法尚未统一。

 14

  未来非财务数据核准

  将和财务数据一样严格

  全景网:您觉得未来非财务信息的获取和核准是否会形成像财务信息一样严格的标准流程?

  茆娟:我们认为未来非财务信息的获取和核准一定会形成与财务数据一样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因为未来的非财务管理数据的审验和见证应该与现有的财务数据采用相同的机制,那么严苛程度也会是一样的。

  原先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阶段,大家很少去探讨鉴证问题。因为那时更多是对外宣传和公告的一种渠道或工具。因此对内容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并不高。基本上只要你说了,那么市场就会默认你做了,除非存在明显的舆情问题被市场察觉。

  随着投资端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开始布局ESG投资,以及投资端投资策略的转变,未来上市公司披露的ESG信息源、管理信息和数据信息都会帮助投资端更好地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市场必然会有严格的鉴证流程和方式,包括相关工具的存在,这样才能确保全市场投资流程是科学的,是可信的。

 15

  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互通尚需时日

  全景网:财务数据有严谨的披露标准,不同的报表也有数据的互通和核算。在非财务数据方面,是否存在这样的数据关联性?如果不存在,那么非财务数据的定量考核是否比财务数据的核准面临着更大的障碍?

  茆娟:其实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是学术界以及整个行业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能够在现有的财务报表机制下,把非财务管理及其有效性纳入进去,并且能与公司已有的财务报表进行数据联动或核算。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实现这种方式还很困难。这种方式的出现也需要等待非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从会计准则的角度上,探讨如何做一个方法论的打通,因此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等待市场上最新的动态。

 16

  通用非财务披露标准选GRI

  气候变化等特定议题采用ISSB

  全景网:ISSB和GRI是两种不同的ESG披露方式,在市场上存在着一些争论。您对于未来这两种标准是否会融合有何看法?上市公司在选择时如何更好地综合考虑这两种标准?

  茆娟:ISSB和GRI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两套非财务披露标准。两者间的侧重有所不同,既有统一,也有差异。GRI是非常早期出现的主流非财务披露准则之一。对于想要进行非财务披露的主体,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能从GRI中找到相关内容和指导工具,我们把GRI视为通用的非财务披露指导标准。而ISSB则更侧重气候变化和公司治理风险。这两层是ISSB主要去回应的。尽管两者在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但在标准和流程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我们认为,未来上市公司可以将GRI作为主导指引来进行非财务信息披露和管理,它能帮助公司框选出需要回应的ESG议题。根据GRI的指导,上市公司还能整合好内部非财务管理和数据。

  在回应气候变化等特定议题时,则可以借用ISSB的标准。ISSB不仅包含通用标准,还能深入挖掘特定议题下的管理和核算,尤其是怎么去定量衡量未来气候变化会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时。因此,GRI和ISSB之间应该是保持一个长期共存、相互融合的状态。

 17

  持续探索ESG管理方法在A股市场落地

  全景网:您什么时候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您看来,可持续发展应该如何定义?您个人及团队希望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茆娟:从实际工作时间上来看,我在2017年正式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但事实上,我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接触要追溯到很早之前。在读研期间,我的研究课题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说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始于2013年,至今已有10年之久。

  目前整个市场的情况是,很多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和ESG定义为一份报告,一种信息披露的工作。然而,如果将ESG和可持续发展等非财务理念仅仅定位于报告层面,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可惜的,而且是不够的。

  相较于产品质量和环境管理等管理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新诞生的一种关于企业日常经营的方法和理论。它不应该仅停留在报告层面,而是应该从内部角度重视非财务性议题对公司主业发展的实际影响,包括其货币化、显性和隐性影响。这些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信息披露只是将可持续发展向外展示的方式之一,我们理解成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层面,而不是外部信息。

  未来,我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够以ESG生态圈的身份,作为上市公司的共同伴侣,与所有志在从事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主体包括同行一起去探索ESG管理方法在中国A股市场的实施和落地。

  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优势,引入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为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真正的赋能。最后,我们更期待能借助荣正的市值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与业绩管理的投入和资本市场真实需求的有效衔接,共同创造美好的企业,实现长期价值的目标。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
  • 10-25 立方控股 833030 7.69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4.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