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欧洲的产业链本土化进展与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并不匹配,供应链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电池企业设厂布局,比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等,都已布局欧洲市场。
◎转自 上海证券报
◎柴刘斌 记者 王玉晴
提起今年的锂电产业链,可以用“形势严峻”来形容。无论是经营指标上的增收不增利,还是各机构统计的产能过剩状况,或是产业人士常说的“不好过”“太卷了”,都反映了锂电行业的周期性下行趋势。
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保生存、谋发展、迎接下一个“春天”,也成为业内最为关心的话题。
在9月21日由鑫椤资讯主办的“2023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及新型材料体系发展高峰论坛”上,鹏辉能源、蜂巢能源等锂电企业高管,省级储能行业协会负责人等行业人士围绕“锂电池产业突围之路”进行了热烈探讨。
与会嘉宾认为,锂电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市场中,欧洲目前或是中国企业出海、释放产能的最佳地点。
锂电市场依旧广阔
中美欧各有看点
鑫椤资讯总经理连萍在演讲中分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电池产量为506.13GWh,全年预估为1300GWh。到2025年,全球电池需求将达到2000GWh,2030年将大于4500GWh,增长空间依旧广阔。
而两大电池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也各有增长亮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鑫椤资讯预测,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31.7%;到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0%。
蜂巢能源全球供应链总经理赵安则从中、美、欧三大市场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看点。赵安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快速爬升,2025年将达到55%,2028年将高达83%。在美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低渗透率(2022年为6.9%)使得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并且在补贴落地后美国市场已出现相对明显的提升。美国市场明年最大的看点在于特斯拉皮卡的放量情况,若出货量良好,其单车200kWh的电量需求将成为锂电材料市场拉升的一大力量。再看欧洲,虽然目前欧洲市场渗透率及产能建设进展较缓慢,但预计中长期空间可期。
在储能领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为102GWh,同比增长158%;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芯需求将达到300GWh,到2030年需求突破800GWh。
具体到国内市场,江苏储能协会会长朱俊鹏分析,考虑到下半年通常才是储能设备采购和项目投运的高峰,预计下半年的采招规模将超过上半年,预计国内储能市场2023全年落地的储能项目规摸将有望达到90GWh。
“今年户储市场因为渠道有较多的库存,市场增长有所放缓,一些企业面临产线不能满产的情况,但是其他类型的储能增长是比较符合预期的。”鹏辉能源储能研究院助理院长闫龙龙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其实我们之前已经预见到产能会出现过剩,已经提前应对。现在很考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包括技术能力、降本能力、运营能力等,或许创新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更好活下去。”
上游产能缺口大
欧洲或成锂电出海最佳目的地
出海是目前不少锂电企业摆脱“内卷”、获得发展机会的选择。在连萍看来,欧洲或是目前中国锂电企业出海的最佳目的地。
连萍表示,欧洲市场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决定,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预期下,目前欧洲的产业链本土化进展与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并不匹配,供应链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电池企业设厂布局,比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等,都已布局欧洲市场。
细分欧洲市场的各环节缺口,其正极原料端布局较为匮乏。据鑫椤资讯不完全统计,欧洲前驱体环节目前披露的规划产能仅21万吨左右。目前欧洲建成的电池项目,正极材料本土供需缺口明显,更多通过进口获取,本土化目标对应的需求空间巨大,对于出海的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市场机遇。在其他的锂电上游主要生产环节中,欧洲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缺口。
连萍称,欧洲当前有超过700GWh的电池产能规划,需要相应的供应链配套,蛋糕足够大。欧洲工厂目前80%的原材料从中国进口,到2027年要实现全部本土化供应,着力解决供应链本地化的问题。对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而言,海外布局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抢占市场份额已成当前共识,且海外市场毛利率更为乐观。
欧洲电池法形成硬约束
产业链需抓住提质窗口期
海外市场的政策变化,正驱动中国锂电产业链在近年内完成低碳足迹、高回收率、注重ESG等各方面的更高标准达标。
在欧洲市场,新推出的电池法成为企业出口欧洲、到欧洲设厂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它不是锦上添花,企业需要把电池法对碳足迹等的指标要求理解为质量指标要求,只有达标才可以在欧洲市场销售。”大会现场,必维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心负责人黄敏详细解读了欧洲电池法的合规要求,并为企业提供了应对建议。
“欧盟的电池法规总共分为12个章节,这里面和企业密切相关的包括可持续性和安全的要求、电池行业的电池供应链的尽职调查以及废电池以及回收材料的使用。”黄敏说。
黄敏表示,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例,电池法规定到2025年2月电动汽车企业要进行碳足迹声明申报。2026年8月,欧盟将对企业进行碳足迹性能等级分级。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即便中国企业以和欧洲企业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汽车电池,碳足迹会是欧洲企业的数倍,甚至高一个数量级。这对几年后电池法之限值标准正式起效时,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形成了很大挑战。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的用电排放因子较高,这倒逼着企业调整生产方式,比如使用绿电,改进生产方法和设备。由于碳足迹还涉及供应链企业,整个上游供应链都需要一起降碳。
黄敏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其实部分中国锂电企业已提前开始了碳足迹合规等行动。例如,宁德时代在今年4月发布了零碳战略,目标到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宁德时代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将给供应商进行降碳生产相关的培训和指引,助力产业链共同向前走。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