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融入大湾区“加速度”:从产业走向全方位融合,两岸青年可携手创业

台商融入大湾区“加速度”:从产业走向全方位融合,两岸青年可携手创业
2023年09月13日 11:51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中山报道

9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中山闭幕。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各政党、各界别、各组织等两千余人参加。同期,在珠江东岸,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以达成采购意向35.2亿元、连续14届台博会累计促成合作意向372.5亿元的历届最优成绩收官。

近期两场活动规格、规模、成果纷纷创下“新纪录”,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写照。而交流交融的大势,也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在纵深建设进程中,不断迸发出对广大台胞台企的吸引力。

此外,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除开幕式和主论坛外,还带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工商团体、同胞嘉宾共同参访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几大城市,全面了解大湾区建设情况,有力推进了台商台企把握大湾区建设新机遇,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共赴两岸融合发展。

透过活动,无疑能管窥到当前台胞台商在大湾区发展的新气象、新变化,也能透视出大湾区在产业投资、引才留才、科教文化等全方位上,对其的“磁吸”能力,而这也正是两岸未来融合发展的契机所在。

产业融合先行

本届台博会开幕式上,两岸签订台资项目和台湾产品采购协议达22个项目,总额139.36亿元人民币,有力促进了两岸经贸合作再提速,也彰显了台博会帮助广大台企开拓内销、促进转型的平台作用。

(图为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图为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台博会现场之外,在中山纬创资通数位能力中心,这家台企正在积极布局数位转型,打造工业智慧化生态体系,实现工厂智能化。1月份,企业获得了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称号,这一称号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纬创资通是全球六大服务器代工厂之一。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俊德表示,与其他纯粹代工厂不同,当前纬创资通的运营模式是台北总部接单后,将其分配至全球最优的任意地方,中山则是大湾区研发和制造的主要基地,实现两边双赢局面。

产业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军。截至2022年底,广东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2万多家,合同台资920多亿美元。作为大陆与中国台湾开展经贸合作最早、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广东台资企业的数量、投资额均居各地前列。

近年来,在“粤台48条”“粤台农林34条”等多项惠台政策背景下,广东大力支持在粤台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台资研发机构设立、扩大市场准入等,两岸产业融合进入新阶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从支持以纬创资通等传统台企转型升级,到提出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台资企业发展,并积极助力台企拓展国内大市场。两岸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呈现出与广东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从传统到新兴领域迈进的趋势。

以位于东莞的台达电子为例来看,自1992年在东莞投资设厂以来,台达电子在积极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东莞的产业升级注入活力。目前,台达正从一家传统企业走向新兴产业领域,正在拓展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几个板块业务。

当前,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建设正在纵深推进,这为两岸产业融合带来了更多机遇。

华利集团董事长张聪渊从1986年来到广东建制鞋厂,凭借“一双鞋子”成为台湾首富。在张聪渊看来,大湾区与台湾的产业合作必然是双赢局面。“台湾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度,包括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大湾区拥有制造业、金融等全方位优势,为台商台企融入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

本次“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中,大湾区(中山)台湾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中山正式挂牌。随着大湾区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能级的提升,一个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这里形成,大湾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逐步大幅度跃升,进而吸引了台湾众多科技型人才来到大湾区。两岸产业合作正朝着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并向科技、金融等全方位融合。

打通人才交流融合的“高速路”

随着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大湾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样的可能性,让台湾高端人才在广东有无限的舞台,也让台商台企看到了粤港澳台四地强化合作的更大可能性。

当前,越来越多的台湾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正源源不断来到大湾区,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有生力量,更成为深化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力量。

为推动两岸高层次青年人才交流,近年来广东也通过出台相关惠台政策措施,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吸引台湾青年人才参与建设大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包括广州、东莞、中山等大湾区城市与台湾的各项交流,也为台湾科技教育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扩展了新空间。在此背景下,大批高层次人才齐聚大湾区,为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注入新鲜血液。 

陈昱霖是台湾辅仁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教授,目前已在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设有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技术研发、IC设计、人工智能控制开发以及市场营运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陈昱霖表示,台湾的光电、数字医疗等科技领域走在亚洲前列,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很高。而大湾区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地理优势,以上领域近年来同样发展迅猛,两岸在科技、产业方面的互补性非常高,这是吸引大批高层次青年落地大湾区,在这里投资创业的主要原因。

台湾青年马仁宏的故事便能佐证这一点。毕业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马仁宏,目前在全球最大的注塑机控制系统集成商——弘讯科技担任广东地区负责人。

弘讯科技主要产品是注塑机的数控系统,相当于注塑机的“大脑”,很多重要的客户都在顺德,所以把广东总部设在了佛山。谈及与大湾区的缘分,产业环境是马仁宏首先抛出的话题。在他看来,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顺德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有利于公司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看来,当前,大湾区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两岸青年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下一步,大湾区如何打通两岸高层次人才交流融合的“高速路”,让台湾青年真正融入大湾区中,成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采访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也发现,这条“高速路”正朝着“双向打通”的趋势迈进。正如林政则观察到的,大湾区通过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向与会台商推介这里的发展机遇,对于吸引人才非常重要。

他勉励广大台湾青年,“要看到大湾区的发展机遇,积极带着资金、带着技术来到这里投资兴业,各自发挥优势,携手融合发展。”

“携手创业,赚全世界的钱”

本届中山论坛以“弘扬中山先生奋斗精神 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两岸与会人士围绕“孙中山的发展观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开展对话协商,达成多项共识,提出了《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共同倡议书》。

(图为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现场)(图为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现场)

《倡议书》开宗明义提出,两岸要共同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大台湾同胞要把握历史大势、秉持民族大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透过本次活动能发现,目前这一倡议在大湾区已经得到了充分实践。其无论在政策、产业投资机遇、引才留才还是科教文化等领域,均展现出了对台胞台企极强的“磁吸”能力。在诸多台湾政界、媒体界嘉宾看来,大湾区将是两岸未来融合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认为,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下,粤港澳台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了,四地变成一幅较为完整的拼图,为广大台商台企在这里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他看来,双方可优势结合、强强互补,“两岸年轻人可以携手创业,赚全世界的钱”。

中山辰元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青年会副会长萧淇文已经在中山生活了20多年。她注意到,如今台湾年轻一辈来到大陆创业、就业,不再单纯抱着“冒险闯一闯”的心态,更多是精准了解信息后的主动选择,这正是大湾区对台胞台商硬核吸引力所在。

尽管如此,但目前很多台湾青年依旧不了解大湾区,更不了解相关利好政策。

萧淇文认为,生活在大陆的台湾青年应该在这其中起纽带桥梁作用。“生活在大湾区的青年,需要主动发声,让更多台湾年轻人知道大陆的政策福利、生活便利和经济飞速发展。”

“面对台商回流机遇,大湾区必须解答一个关键问题: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究竟有哪些打动人心的独特优势,让更多台商感觉到,大湾区是他们未来最好的投资目的地。”

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会理事长汪诞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青年来到大湾区寻找投资创业机会,很大动力在于产业链的完整、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强化。而未来,在生产成本和长期机遇上,能否较东南亚国家持续保持优势,则需要大湾区各城市着重思考。

在孙文学校总校长、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看来,大湾区需要营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和有效的运作规则,让台胞台企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作者:郑康喜 编辑:于长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25.73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67.88
  • 09-13 科强股份 873665 6.2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