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度、魅族等科技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 技术积累成行业发展关键因素

集度、魅族等科技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 技术积累成行业发展关键因素
2023年02月17日 14:00 《财经》杂志

情感智能汽车、汽车机器人……随着科技公司纷纷入局,传统消费者眼中车的概念正在被重塑。近日,集度、魅族等科技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又现新进展。其中,集度汽车开设了线下体验店作为用户通往元宇宙的入口;魅族则公布了汽车相关技术专利,并注册了“无界汽车”商标,寓意无限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种科技概念被炒得火热,但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仍是市场未来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虽然概念名称不同,但从消费者直观体验的角度来看,依然停留在语音交互、自动驾驶、智慧屏、音响系统、座椅等功能上,各个车企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部分新入局者在新能源车领域营销的新概念或卖点形式大于内容。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促进其发展的本质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行业创新能力。这意味着无论何时,综合使用成本以及差异化核心技术都将是决定车企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行业增长放缓 车企布局提速

尽管受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汽车行业朝着电动化趋势发展已成必然,新势力、传统车企、科技公司等都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

近日,百度、魅族等科技企业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开始提速。《财经》新媒体记者走访市场后发现,百度旗下集度汽车首家线下体验门店已于近日开业,集度CEO夏一平表示,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ROBO-01将于2023年正式交付,同时集度还将接入通过百度Apollo融合文心一言的能力,上线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魅族也公布了“基于呼吸灯的信息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在该技术支持下,可通过预设无线协议建立手机端与车机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并检测手机端是否产生待处理事件。而在一个月前,魅族还申请注册了2枚“无界汽车”商标。

一位接近魅族的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无界是魅族的新slogan,意味着魅族的无限边界。为了扩充营收,魅族将不再局限于手机业务,在AR、IoT领域均做了相应布局。

而针对市场较为关注的小米汽车,有知情人士爆料称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不过,小米方面向《财经》新媒体表示,对此消息不予置评,目前没有新的消息可以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各大车企陆续加快了老款车型改款以及新车发布的计划。据《财经》新媒体不完全统计,从开年至今,即将改款上市或已改款上市的车型就包括蔚来ES6、蔚来ES8、小鹏P7、比亚迪秦等多款车型。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速的同时,市场分化开始显现,比亚迪、特斯拉两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合计就已超40%,这或将意味着留给新入局造车企业的时间不再充裕。市场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窗口期或到2025年,因此倒逼着各大科技企业扩大行业布局、提速新能源领域相关建设。

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如果追溯头部科技公司入局时间可以发现,均是在几年之前投资界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看好的情形下大力进入,通过多年秣马厉兵才有了现在的成绩。从商业逻辑上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不断膨胀,先入局者虽然在市场中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只要窗口期还在,后来者依然能够获得发展机会。

汽车智能化成行业趋势 消费者购买意愿有待观察

随着科技公司入局汽车行业,元宇宙试驾、汽车机器人、情感智能汽车……这些在燃油车时代从未出现过的科技新元素,竞相展现在消费者眼前。

通过不断更新的电动化平台,以及系统OTA持续升级,现在新能源车的更新速度更加接近于消费电子产品。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表示,汽车产业的本质将从机械发展到消费电子,而电动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形式。

不过,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兴概念,消费者似乎没有产生强烈的消费意愿。目前,小米汽车尚未上市,集度汽车也没有试驾体验,而由华为、宁德时代长安汽车三家企业共同打造的情感智能汽车阿维塔销售状况则不太乐观。

阿维塔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阿维塔采用的是华为鸿蒙车机系统inside模式,通过鸿蒙系统,阿维塔可实现跨设备交互。不过近两个月来订单情况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的行业背景下,阿维塔的销量持续低迷,交付量只有2000台。

与销量形成对比的是,科技公司自身对于销量预期依然保持着乐观态度。雷军表示,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五,年出货达到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小米汽车争取在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而夏一平也曾宣布过“2880计划”,即到2028年集度将具备全年交付80万台智能车的能力。

多位新能源汽车行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行业造车门槛虽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技术壁垒,企业建立技术壁垒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与积累,并非后入局科技公司一朝一夕能追赶上的。

易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周丽君认为,消费者最核心的消费决策因素仍是汽车综合使用成本,降低成本意味着车企需要实现规模化以及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三电技术是否由车企自身把控、车辆零部件是否由车企制造,都是目前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

行业产品逐渐趋同 企业技术仍需积累

《财经》新媒体走访市场时发现,目前各大车企所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几乎都在强调以人为中心,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智能化比拼已愈演愈烈。

具体来看,除了自动驾驶功能,车内智能化的主要体现在语音助手、音响系统、车内香氛、车机系统、智慧屏、零重力座椅或座椅按摩、抬头显示以及手势命令等功能上。

然而,从消费者的直观体验来看,无论是华为阿维塔,还是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宣传的卖点除了激光雷达就是自动驾驶,车企间的智能化表现则较为类似,功能配置也多数雷同。

钟师分析表示,现阶段智能电动汽车中应用的人机交互、辅助驾驶、网联等新技术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彼此体验差异化并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作同质化竞争,这些技术应用组合在多大程度上让消费者买单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未来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各车企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方向。此前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智能化的差异将体现在技术累积上,企业只有不断自研投入,不断挖掘新的方向才能保持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1 一彬科技 001278 --
  • 02-20 华人健康 301408 16.24
  • 02-20 纳睿雷达 688522 46.68
  • 02-20 金海通 603061 58.58
  • 02-17 润普食品 836422 8.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