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治理说丨中植系故“梦”新“局”:大鳄出征披挂光环

A股治理说丨中植系故“梦”新“局”:大鳄出征披挂光环
2021年04月13日 13:43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A股治理说丨中植系故“梦”新“局”:大鳄出征披挂光环

如今“中植系”露面的新闻里,频繁出现的是对实业的加码。

创建于1995年的中植集团,在2010年前后崛起于资本市场,其后一路势如破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混业经营中成为巨无霸式的大鳄。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资本市场,中植集团是一个神秘而模糊的身影,或许没有一个时刻,这家叱咤一时的资本系,需要一个更加清晰的标签。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本期“A股治理说”解读中植系故事。

一贯低调、神秘的中植集团,其投资风格和套利方式却又强悍猛烈,并且能够在持续质疑和风险危机之中保持游刃有余的姿势。

3月底,陕西首家创业板公司宝德股份(300023.SZ)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中植系以“上市公司+PE”模式潜伏5年后,或接棒成为新一时期的控股股东。

这并非惯常的“荣登宝座”,在业内却更多是“炒股”炒成大股东的唏嘘。

如果拿下宝德股份,中植系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将增至9家。

包括融钰集团(002622.SZ)、美吉姆(002621.SZ)、ST宇顺(002289.SZ)、准油股份(002207.SZ)、美尔雅(600107.SH)、*ST康盛(002418.SZ)、*ST中南(002445.SZ)、凯恩股份(002012.SZ)等。

时至今日,操控着中植系万亿帝国的中植集团,企业群依旧分散隐蔽,规模庞大的资金池和资产池还是迷雾笼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伏脉千里的中植系,其核心资金池和资产池,都有央企的基因和光环围绕。

这个层层相扣的资本玩法,或也走到了“变”的窗口。

光环

中植集团万亿帝国睥睨资本市场,既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长袖善舞,更主要的还在于攀援参天大树带来的光环效应。

按照经纬纺机(000666.SZ)定期报告披露,中融信托是其控股子公司。

经纬纺机的控股股东是中国恒天集团,后者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是根正苗红的央企。

但背靠央企参天大树的中融信托,却由中植集团实际掌控和操盘。

中融信托年报资料表明,其第一大股东是持股37.47%的经纬纺机,中植集团持股32.986%居第二,第三大股东是占股21.538%的地方国资哈尔滨投资集团,持股8.006%的沈阳安泰达商贸有限公司则为第四大股东。

虽然经纬纺机声称中融信托是其控股子公司、中融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是中国恒天集团,但翻阅中融信托历年年报可知,中融信托的董事长和监事长均来自中植集团,甚至中融信托的总裁也多年由中植集团人员担任。

不过,对于来自中植集团的中融信托主要高层,中融信托却称是经纬纺机所推举。

资料显示,中融信托目前包括董事长在内的5名董事,其中4名皆由经纬纺机推举,其余1名为第三大股东哈尔滨投资集团推举,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中植集团却没有推举人选。

而中融信托现任董事长刘洋,已经是二度担任掌门人,并且任职中融信托之前,皆为中植集团核心高层。

刘洋2009年5月首次担任中融信托董事长前,曾任中植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首席执行官兼财务总监,2015年5月卸任中融信托董事长后出任中植集团董事局主席,中融信托董事长由总裁范韬接任,而范韬曾任中植集团总裁助理。2016年3月,刘洋再度接任中融信托董事长至今。

中植集团不仅长期操盘中融信托,中融信托的控股权同样可能握在中植集团手中。

据年报资料,中融信托成立于1987年,中植集团于2004年入主,而经纬纺机于2010年以12亿元受让中植集团所持中的36%股权成为中融信托第一大股东,使中融信托实控人脱胎换骨变身为央企,中植集团从此退居二股东。

对此,一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中融信托成为央企子公司后,招牌自然更加响亮,市场资源和市场认可度也实现了质的变化。

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是,经纬纺机进入之前的2009年,中融信托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为1000亿元左右,但中融信托纳入经纬纺机4年多后的2014年,其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就超过7000亿元,2020年达到8898亿元,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

鲜为人知的是,中融信托表面上由经纬纺机控股,背后却深藏玄机,其第四大股东沈阳安泰达与中植集团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沈阳安泰达和中植集团所持中融信托股权相加则达到41%,高于经纬纺机对中融信托37.47%的持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的工商资料表明,在经纬纺机成为中融信托第一大股东的2010年,沈阳安泰达的股东是沈阳益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齐乐和张铁军,2011年变更为石少英、段迪,2014年变更为济翔(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此相对应,其法定代表人也出现齐乐、段迪、王强、李菲等的更换。

但进一步查询发现,齐乐、王强曾在多家冠名“中植”的中植集团旗下公司担任过法定代表人,段迪系中植资本董事长,而沈阳益丰的法定代表人杨柳是中植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

即便是目前尚担任沈阳安泰达及其母公司济翔(上海)、富盈文汇监事的周健,其名字也出现在中植集团多家子公司之中。

上述投行人士就此表示,财团采取类似政府机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做法相当普遍,这些企业表面上好像独立经营,没有股权关联,但在人员架构和资本运作上却隐藏着各种微妙勾连,属于事实上的影子企业。

另外,从实际情形来看,经纬纺机虽然自称是中融信托的控股股东,但扮演的却是财务投资者角色。

而中植集团似乎也在努力改变这种似是而非的关系。

2018年3月,经纬纺机宣布计划收购中植集团持有的中融信托32.9864%股权,此次交易预计向中植集团发行不超过3亿股,并通过募集配套资金及其他方式向中植集团支付除股份支付外的现金对价。交易完成后,经纬纺机将持有中融信托70.4562%股权,中植集团成为经纬纺机第二大股东。

如此一来,中植集团确实可以改变实际控股中融信托的猜测,经纬纺机对中融信托的所谓控制权也得以名正言顺。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8年10月18日发布,任中国恒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10年之久的张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纬纺机计划收购中植集团所持中融信托股权由此备受关注。

2018年11月,经纬纺机宣告终止收购中植集团持有的中融信托股权,中融信托恢复原有状态。

毋庸讳言,中植集团实际掌控并操盘的中融信托,堪称其鹊起豹变的“王炸”。

而从最新的信息来看,中融信托融昱1号和融昱20号正在因“踩雷”备受争议。

矩阵

中融信托成为中植集团纵横捭阖的枢纽,深谙杠杆之道的中植集团,乘势在同一年先后成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恒天财富、新湖财富、高晟财富和大唐财富。

由于中植系四大财富管理公司大多具有央企或财阀加持,很快呈现赶超中融信托之势。

资料显示,恒天财富脱胎于中融信托旗下第一财富中心,于2011年3月成立。

其架构与中融信托类似,大股东是中植集团实控人谢直锟旗下中植财富,第二大股东经纬纺机持股20%。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股东资源优势,迅速跻身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得知,恒天财富员工逾5500名,截至2020年底,累计服务高净值家庭和企业客户超过11万家,累计资产配置规模达1.3万亿元,其中2020年新增资产配置规模近2200亿元。

经纬纺机也持股新湖财富8.16%,新湖财富另外47.03%股权由中植财富持有,剩余17.08%隶属于浙江新湖集团。

而浙江新湖集团同样在A股市场形成了新湖系,不仅控股新湖中宝(600208.SH)和湘财股份(600095.SH),还参股多家上市公司,拥有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家金融机构的股权。

据公开资料,新湖财富成立以来累计管理资金超过1.1万亿元,并且吸引了知名经济学家、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和原国开泰富资管董事长李鑫等人的加盟。

此外,大唐财富也拥有央企背景。

大唐财富由解直锟控制下的中植财富和北京唐鼎盛彩分持82.75%与2.25%,大唐发电(601991.SH,00991.HK)的持股比例为15%。而大唐发电的控股股东是中国大唐集团。大唐财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其员工数量4000人,高净值客户规模超过58000人,累积资产配置规模达7300亿元,已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即使是相对弱势的高晟财富,虽由中植集团旗下的中泰创展控股,并无央企增色,但其累计资产管理规模亦已超过3000亿元。

从以上数据统计可知,中植集团旗下在2011年成立的四大财富管理公司,累计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

中植集团还在自我复制,2016年,依旧由中植财富领衔成立了唐信财富。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认为,中植系在资本市场狂飙突进,其源源不断的资金池,既有中融信托持续提供的资金保障,更有赖于财富管理平台超强的募资能力。

中植集团攀援“大树”构建的海量资金池,通过多年的狼奔豕突,予取予夺了蔚为壮观的资本和资产版图,成就了毁誉参半的中植系。

尽管针对中植系的各种猜测和传言经久不息,但至今外界始终无法窥见中植系版图和家底的全貌,其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安排和资本运作,留给市场的只是一个若隐若现的背影和“万亿帝国”的称呼。

草蛇灰线依然有着隐约的痕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中植系持股平台发现,中植集团并非一家控股型企业集团,表面上十分分散,各个平台之间很难找到清晰的股权、业务联系,庞大的企业群给人的印象大多在单打独斗,而其组成企业的股东和法定代表人经常变更,似乎在刻意隐身。

有估算结果指出,盘根错节的中植系约由数百家公司构成,其通过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先后染指了100多家上市公司。

这与中植集团自称的业务性质相符。

变迁

中植集团在资本市场的闪展腾挪,其将之归纳为5大优势集成,其中“全面的资源协同效应”和“出色的金融创新能力”,或许就是其旗下平台各处攻城略地的注脚。

中植集团“千年二股东”的财务投资者角色,已经发生改变。

从2018年开始,其通过债转股、投票权委托等方式陆续成为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实控人,开启了幕后到台前的身份转换。

根据融钰集团2020年2月12日披露的公告,中植系持股比例超过5%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多达26家,其中实际控制的公司有9家,包括融钰集团、美吉姆、ST宇顺、准油股份、美尔雅、*ST康盛、*ST中南、凯恩股份、中植资本国际(08295.HK)。

统计数据显示,上述8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不过220亿元,2019年末净资产只有不到70亿,当年净亏损却高达19.8亿元。

中植系参股比例超过5%的16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已经被“*ST”。

以中植系旗下资本平台中泰创展控股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曾在资本市场颇为活跃,曾与东方园林(002310.SZ)、铁汉生态(300197.SZ)、蓝光发展(600466.SH)、乐视网(300104.SZ)和中弘股份(000979.SZ)等上市公司战略合作,或直接介入重组事项。

而今,中泰创展的官网,已难寻踪影。

这背后亦与资本市场大环境变迁有关。从2016年开始,A股市场借壳收紧,加之出现极端行情冲击,逐步影响到整个A股市场的财富生态。

中植集团曾公开表示,上市公司出现“爆雷”风潮,其接盘后可使投资风险得到保障和缓释,甚至增值。

或许正是彼时开始,“接盘”成为中植系“次优选项”。

“上市公司已成为中植集团转型实业的重要板块。”中植系曾表示。

中植集团还指出,其目前已形成“实业+资管”的双主业模式,资管业在收入、利润等方面的贡献在逐步下降,而实业将持续发力,成为未来的业务重点。

对于一些投资项目“踩雷”和亏损,中植集团甚至强调,其不是一家单纯的投资机构,会根据所投企业情况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隐含“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言下之意。

不过,有资本市场观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综合金融服务的中植集团来说,核心利益就是套利,“一言以蔽之,来自信托、财富管理平台的各路资金,都需要保值增值。”

事实是,纵横资本江湖多年的中植集团,在不断纷纭的质疑和局部“爆雷”声中依旧岿然屹立,保持一贯的神秘。

从最新的市场信息来看,中植系正在全面布局重点产业,并拟在人工智能、互联网、TMT及教育等方向进行大力投资。

这又呈现出故事的另一面。

是潮水尚未退去,还是另有秘诀?

时间,最终总会给出答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莹 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张望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5 苏文电能 300982 --
  • 04-14 罗曼股份 605289 27.27
  • 04-14 东瑞股份 001201 63.38
  • 04-13 东箭科技 300978 8.42
  • 04-13 华利集团 300979 33.2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