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中国资本市场年轻、有潜力!瑞银证券钱于军:相信中国证券业必将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路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全面提速,中国证券行业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目标,资本市场改革的新使命对证券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证监会在“深改12条”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和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2020年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导,证券行业起步较晚,规模占整个金融体系比例较小,证公司主要业务目前仍以经纪业务为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证券行业总资产余额约8.12万亿元,仅占中国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总资产规模的2.5%。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新旧经济动能转换,需要将资金向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特定领域引导,而最好的模式无异于鼓励创新、共担风险的股权融资模式。作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承担者,证券公司以其目前的规模体量难以承担发展直接融资的迫切需求。
因此,加快推动中国证券行业做大、做强、做优,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紧要任务。
瑞银的“转型故事”
回顾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大投行面临交易收益下滑的挑战,选择收缩部分高杠杆、高风险的交易业务和自营投资业务,谋求向轻资产型业务转型。瑞银集团在金融危机后也实施了一项重塑投资银行业务的计划,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并使股东价值最大化。我相信这个“转型故事”可以给业界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参考。
2012年10月,瑞银宣布了重塑投资银行业务的“加速计划”,其核心是加速转型,把重点放在高度协同、消耗资本较少并对资产负债表压力较小的业务领域,专注为客户服务,提供可持续的股东价值。为此,瑞银集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回归优势业务。瑞银决定专注于顾问、研究、股票、外汇和贵重金属业务等传统优势业务,而退出在固定收益领域因不利的监管和市场形势而失去经济效益(如资本回报率ROE/ROAE较低)的相关业务。投资银行板块内部进行优化重组,以核心客户出发,将投资银行分为两个部门,一是以一级市场业务为主的投资银行部(Global Banking),面向企业和机构客户,通过顾问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二是以二级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部(Global Markets),负责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执行、分销和交易服务。投资银行与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充分联动。瑞银成为当时第一家符合巴塞尔协议Ⅲ轻资产化的银行。组织结构上,瑞银投资银行优化了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冗余的汇报层级,大力增强跨业务协同。
“加速计划”实施之后一年,瑞银集团业绩恢复势头强劲,风险加权资产和成本实现大幅降低,资本回报率明显回升,业务竞争力显著上升。2014初,瑞银集团宣布制定计划时设定的主要业绩目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2014年,瑞银被《欧洲货币》(Euromoney)评为“最佳全球银行(Best Global Bank)”;2015年,瑞银投资银行首次获得了《国际金融评论》(IFR)的“年度银行”(Bank of the Year)奖项,并特别肯定了瑞银投资银行在过去几年中的成功转型及其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所取得的成功。
虽然身处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环境,瑞银投资银行的“转型故事”或许对当前中国如何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有两点启示:
一是回归本源、突出主业。瑞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都经历了一个摸索中发展的过程,对投行的角色与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投行的本质是资本中介。相比商业银行,投行的专长是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发行和交易相关的顾问与执行服务,而不是管理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瑞银在转型过程中果断、稳妥地退出了那些不能持续满足资金成本要求、运营高度复杂或存在可能影响未来收益的长尾风险的业务领域,将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
二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业务协同和业务创新。投行业务的核心是客户,而非产品。瑞银在瑞士本土是全能银行,在瑞士以外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其中,财富管理是瑞银最具优势和影响力的业务。在重塑投资银行业务的过程中,瑞银发挥了在财富管理业务上的优势,积极推动股票、外汇、固定收益等投资银行内各个业务线与财富管理板块的协作与创新,针对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全方位、一体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证券行业有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年轻的、有潜力的市场。
根据瑞银证券对中外证券行业进行的对比研究,参考国际主要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发展历程,中国证券行业在很多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投行业务方面,中国目前直接融资比重仍偏低,仅为20%-30%,与高收入国家35%-45%的水平相比有很大提升空间。2018年美国市场投行业务收入占GDP的比例为0.2%,而中国仅为0.04%。
资产管理业务上,中国基金行业的AUM占GDP的比例仅为12%,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成熟市场70%-80%的水平,且券商资管规模尚小。
中国的衍生品业务亦有很大潜力,目前中国场外交易衍生品名义交易额不到总市值的1%,而美国为7-8%,场内交易期权业务也仍处于初期阶段。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诸多举措为证券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以投行业务为例,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行,中国IPO的体量将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水平得以提升,证券公司将获得增量的业务机遇。
2020年初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更是成为了全球市场中少有的亮点,科创板已成为全球领先的IPO和二次上市场所,其2020年初至今的募资额排名已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纳斯达克,超过了港交所主板。
多措并举,把中国证券行业做大做强做优
从中长期来看,坚持对外开放、建设专业能力、筑牢文化根基是中国证券行业的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抓手。
坚持对外开放,更多中外合作
对外开放的意义不仅在于引入资金和人才,更重要的是引入成熟市场的规则与理念,以开放促进改革,推动良性竞争的形成,加快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互通。以瑞银为例,回顾其在华发展史,瑞银在中国市场开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更是致力于做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者。从2003年瑞银集团参与QFII制度引进工作并成为首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到2018年底瑞银证券响应开放新政成为新规落地后首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瑞银在引入国际先进经验、促进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各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酝酿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过程中,借助瑞银集团在国际其他市场的经验,瑞银证券与上证所保持密切沟通,基于对其他海外成熟市场的了解,对制度细则提出具体建议并得到理解与认可。瑞银证券成功助力昊海生科在科创板上市,成为了首个成功保荐科创板IPO项目的外资控股券商,瑞银集团在上证所的支持下成功参与昊海生科战略配售,也开创了科创板首个国际投行以跟投方式参与战略配售的案例。
近两年,对外开放全面提速,QFII改革、沪伦通等重要举措落地,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已正式取消,多家外资控股券商相继设立。外资证券公司目前普遍处于在华展业的初期阶段,业务规模尚比较有限。在对外开放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优化业务准入与评价体系,避免规模导向、去除隐形门槛,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外资机构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真正发挥作用,方能实现对外开放的初衷,对中国发展证券行业、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要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投行,跨境的业务能力以及全球的网络与资源至关重要。在开放中国资本市场让外资起推动作用的同时,国内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探讨与外资伙伴的合资合作可以不只限于中国市场,也可考虑在做好国内市场后,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外资在全球许多市场有较深的品牌、牌照积累,中资大行在国内实力雄厚,在海外布局和品牌知名度还略显单薄,国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外、国内的业务一起谋划,格局可以更大。
建设专业能力,提升发展质量
“深改12条”明确提出了“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重要任务。
注册制改革对证券公司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制下,证券公司更需要建设其价值发现、定价承销等专业能力,而不再是监管沟通能力。证券公司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筛选出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并引导给适格的投资者,提高资本市场活跃程度,最终达到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目的。投研业务方面,证券公司应作为信息传递的枢纽,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帮助投资者加深对于企业的理解,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以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对接。
中国证券公司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的证券公司相比,业务仍较为单一,主要以自营和经纪业务为主。美国证券公司业务则相对较为均衡,在佣金自由化后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例如投资借贷业务中的直投业务,投行业务中的股权、债券发行及衍生品服务,机构业务中的做市业务,投资管理业务中的财富管理业务等,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因此,证券公司需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发力业务创新,提升发展质量。
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同样关键。借鉴美国证券行业经验,在佣金自由化后,证券公司从轻资产模式向重资产模式转变,高杠杆经营模式提升了ROE水平,但也导致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证券公司杠杆倍数迅速下降,但仍维持在10倍左右。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杠杆率水平在3-4倍左右,仍有提升空间。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增加,在未来证券公司适度增加杠杆的过程中,风险敞口也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会成为未来证券公司制胜的关键因素。参照国外证券行业及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可以在风险偏好、风险相关组织架构、风险政策及流程、风险管理工具和模型、风险汇报体系、科技赋能、人才队伍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建设。
筑牢文化根基,打造百年老店
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上所提出的,整体来看,与证券基金行业规模、资本实力、利润水平等“硬指标”的快速扩张相比,行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软实力”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行业经营质量效率的全面提升。
文化应成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证券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强大稳健的文化。证券公司在发展之初比资本,在上升阶段拼人才,但在行业整合期要想真正成为业内一面金字招牌,就必须依靠各项“软实力”。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薄弱的文化会滋生道德风险,为公司、为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甚至带来惨痛代价。
易会满主席在动员大会中提出“弘扬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证券公司需要在落实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提出的文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将文化建设融入管理的全流程中,才能行稳致远,打造中国证券行业的“百年老店”。瑞银集团在其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确立了“三把钥匙”的企业文化——“支柱、原则和行为”构成“成功的三把钥匙”,其中“支柱”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原则”是一家公司的立身之本,“行为”是每个瑞银人的行事准则。瑞银证券秉承瑞银集团的文化理念,以“三把钥匙”为核心,配合业务发展的整体战略,明确公司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准则,并将文化价值观融入业务经营、人才管理、公司治理等方方面面,积极践行诚信行为,管理行为风险,鼓励多元化和包容性,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瑞银乐于与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和业内同行分享在文化建设中的心得与经验,共同建设行业文化。
在吸收借鉴海外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市情,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与财富创造的独特机遇,相信中国证券业必将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路。瑞银证券将继续积极践行市场参与者和建设者的职责,与行业机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等各方伙伴携手努力,共同为行业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