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汇率的角度看,目前财政赤字不能货币化
![](http://n.sinaimg.cn/spider2020514/728/w438h290/20200514/2859-itriats0286179.jpg)
冉学东
金融领域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利率一个是汇率,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必须把这两个价格控制在自己手里,不然就会出问题。
因此,许多论者现在都在建议中国恢复赤字货币化,加强从财政角度去刺激经济,刺激需求,从而规避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可能出现的深度衰退。
这里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当下的经济和金融条件下,即使财政赤字化,也没有通货膨胀的可能。
因为人民银行法制定之前,中国就是施行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财政部发行国债,由央行印钞票来买,事实上成为90年代初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因此才痛下决心在财政与货币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然而,时过境迁,2008年后,华尔街发生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QE的方式进行救市,先后进行三轮QE,美联储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创了历史新高,但是通胀一直比较疲软,仿佛发行的货币都消失了。自从此次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后,为了拯救经济,美联储也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
自3月初以来,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重启购债并推出前所未有的一系列举措,美联储动用几乎无限量的购买力来吸纳资产,以维持信贷流动,并提振企业和家庭信心。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从3月第一周时才4.29万亿美元达到6.7万亿美元。目前美联储已经开始降低购买资产的数量,但是规模还是增加的。
然而不仅仅经济毫无起色,通胀依然低迷。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两月同比下降。剔除季节性因素,4月美国物价跌幅达到0.8%,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这种情况在日本和欧洲更加严重,欧洲央行跟随美联储施行量化宽松,但是物价一直在低位徘徊,成为欧洲人士的心头之痛。日本已经施行了多年的通货膨胀政策,日本央行几乎购买了所有金融资产,连股票ETF也包括在内,但是追求通胀而不得。
即使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M2的发行量也不低,从去年开始受生猪价格上涨,通胀压力较大,但是随着生猪价格回落,4月物价下降到了3.3%,今年没有通胀之忧。
近年全球的货币实验确定地证明了一件事,西方货币数量理论是错误的,至少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基本没有了其指导意义。
这一背景为目前主张赤字货币化的人士提供了借口,既然没有了通货膨胀,在目前税收减少、财政收支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赤字货币化无忧。
但是上述论者显然忘了另一个约束条件,赤字货币化其实就是货币大放水,其不仅仅受到通胀的约束,还受到汇率的制约:货币财政纪律过于宽松,就可能导致本币汇率下跌,资金流出。
今年年初我国爆发新冠疫情,对资金流向发生影响,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降幅较大,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报3.0606万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0879亿美元,较2018年12月末上升152亿美元,升幅为0.5%。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02亿美元,较1月末上升23亿美元,升幅为0.1%。到了4月份,由于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外汇储备开始回升,4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小幅上升308亿美元 。
而人民币汇率在1月初最高点在6.85左右,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汇率开始下跌到3月中旬的最低点7.16。汇率的下跌与央行为了刺激经济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关系,当然也与全球出现的美元荒关系更大。
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仅受国内通胀的制约,还要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今年一季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由于中国境内的经济下行压力大,货币宽松,而境外疫情尚未明显表现出来,则资金的流动和外汇的扰动就非常明显,所以资政赤字货币化这样的政策不可轻易开口子。
更何况,我国发行国债环境很好,财政融资很便利,国有银行贷款本身就具有国家信用,其贷款跟随政府政策,已经具有较明显的预算软约束,如果放开赤字货币化,财政货币纪律松弛,会影响金融的稳定,可能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