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数字经济 新引擎 “新基建”加码先行

疫情催生数字经济 新引擎 “新基建”加码先行
2020年03月24日 03:24 第一财经

  疫情催生数字经济 新引擎 “新基建”加码先行

  作者: 祝嫣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文娱、在线医疗、电子政务需求高涨,数字经济的力量正在彰显。

  “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不到一周前,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数字经济,指出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政策再度加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依托,包含5G、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基建”在近期高层会议中也被频繁提及。

  催生新就业岗位

  疫情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为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了契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消费活动转移至线上,摆脱空间限制的数字经济领域消费模式尽展其优势,比如电商企业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拓货源、优化库存,在弥合供需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只是数字经济力量的一个缩影。”盘和林说,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字化力量使得其在对商家实行精准帮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数字经济可以利用其灵活性以及技术驱动能力,直达商户痛点,为疫情期间开张难、经营难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数字经济对就业贡献巨大。数字经济领域的工作岗位吸纳了大量就业,其延伸和关联领域的产业与行业也同样成为吸纳就业的“海绵”。

  疫情期间,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呈活跃状态,催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就业方式。

  2月24日,美团宣布启动“春归计划”,推出六大举措助复工稳就业,包括以长期就业和灵活就业相结合方式向全国提供逾20万个工作岗位;招聘超100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开放超3000个社招岗位;为千万从业者提供在线职业培训等。

  “共享员工”一词近期变得格外火热。盒马鲜生自2月3日联合云海肴、西贝、探鱼、青年餐厅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的合作后,陆续有餐饮、酒店、影院、百货、商场、出租、汽车租赁等32家企业加入进来。截至目前,盒马接纳超40家企业的近4000名共享员工加入临时用工队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而且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这是改善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根本。

  数字基建加码先行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不断增加,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与此同时,以数字科技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全面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也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支撑。

  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出台和发布了若干政策和文件。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这不仅关乎中国经济内生性动力的培育,更关系到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未来一段时期,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全新历史机遇,加快新一代核心数字科技的自主研发步伐,成为重中之重。”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约4.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34.8%;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

  但与世界第一数字经济大国美国相比,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显示,美国数字经济总量2018年已经高达11.5万亿美元;从比重上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在60%左右。

  疫情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新契机,但从应急响应和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仍然面临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够、智慧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难题。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世界排名第28位。这说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

  数字基建正在加码先行,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之一的“新基建”在高层会议中频繁被提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依托于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新基建。据招商证券预测分析,2020年至2025年“新基建”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以及5G带动的上下游基建新增投资合计规模可达到6.9万亿~10.3万亿元。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此前,3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聚焦养老、托育、家政等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但是,当前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伍浩表示,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讲,有的还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当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二是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三是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

  针对上述问题,伍浩表示,下一步要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三个方面发力。搭平台降门槛,解决“不会转”的难题,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

  解决“不能转”的问题,发改委将重点实施好“上云 用数 赋智”行动。所谓“上云”,重点是要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所谓“用数”,就是重点要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所谓“赋智”,就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伍浩表示,解决“不敢转”的问题,探索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也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共享用工平台”、“就业保障平台”等,更好地发掘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放大效益,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新生态。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3月4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撰文表示,着眼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大局,要积极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充分发挥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支持全社会围绕重点领域加大投入。

  翁杰明强调,对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从财税优惠、资金补贴、人才引入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力度,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求。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市场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充分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7 京源环保 688096 --
  • 03-26 三友医疗 688085 --
  • 03-26 雷赛智能 002979 --
  • 03-25 测绘股份 300826 22.88
  • 03-25 和顺石油 603353 27.7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