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 用书评通向写作

赵松 用书评通向写作
2019年08月17日 00:07 新京报

原标题:赵松 用书评通向写作

赵松,作家、诗人、文学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作品有小说集《积木书》《空隙》《抚顺故事集》;志怪赏读《细听鬼唱诗》;随笔集《最好的旅行》等。
《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作者:赵松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
《积木书》
作者:赵松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抚顺故事集》
作者:赵松
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
甘耀明《邦查女孩》
西蒙娜·薇依《被拯救的威尼斯》
斯蒂芬·韦斯塔比《打开一颗心》
黄国峻《度外》
刘勃《传奇中的大唐》
【活动信息】
书评投稿邮箱:
bjzuimeishuping@163.com

  “人太渺小了,来日无多,像我这样每天勤于工作,更是时间稀缺,但做的一切仍是微不足道,书就像石头,而我夜里睡在它们旁边,它们比我长久,我只是努力漫游爬行在其表面的蚂蚁。”

  赵松曾私下如是对我解读他的这本《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面对浩瀚的书海,这是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尴尬。而我要说的,是另一种“尴尬”——他的这本书,作为“书评集”,在当下语境中的“尴尬”。

  其实,在很久以前,书评就是一种商业行为了,即便不是为了纯粹的商业目的,这个行为本身也天然地带有“功利”的意味,比如个人观点的表达。对一件事情说三道四,这个过程本身就很纠结。比如我现在写的这些字。我想通过正在我手下发生的这些文字,表达我不喜欢“表达观点的书评”,同时也陷入了悖论——我不得不通过表达观点来说明我对“表达观点的书评”的认识。

  幸运的是,我在赵松的这个集子里,没有感受到这种纠结。

  换句话说,《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不带有实在的功利目的。作者在写下它们的时候,首先不是为了赚取稿费;其次,他更多的是要去发现,而非表达的欲望。作者呈现给我们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是如何发现书中提到的那些作家和他们的书。当然,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他最终要做到的,是呈现通向它们灵魂殿堂的那一扇扇“门”。他的广博的阅读,他的独到而深入的分析,以及他的作家特质——总之,他的综合判断力,使他有能力找到“芝麻开门”的秘语,并通过这本书,把钥匙交到我们读者手里。

  开启这本书的秘语很简单,就是不要把这本书当成一个书评人写的书评集。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赵松确实不是一个“书评人”。也就是说,他不是那种把不断地对各种新近出版的书籍发出评论看成工作的人。他是作为一个充满热情的阅读者和一个执著的写作者写下这些文字的。他是“通过领悟那些道路的生成之理,去找到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的方法”。如果说他在寻找并呈现每一本书的秘语之外还存有某种“私心”的话,这个“私心”,或许就是开启一扇通往写作的门。

  他对那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认识从十八岁就开始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从最初的不知、不懂,到中间的疑惑、迷茫,到后来的发现、“敞开”,再到现在他引领我们一同重走那段精神旅程,进入阅读的、自由的、广阔的天地。他在开启读者阅读之门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通往自由写作的那扇门。

  好的书评,它首先应该是作者为自己精神的需求而写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给读者带来同样是精神上的触动或启发。对读者来说,书评作者应该是一个好的“中介者”,一个不收取“中介费”也没有其他任何物质好处的中介者。对书评作者而言,写书评应该是一项“心灵的事业”,一项成就了别人的阅读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写作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松的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做到了。因为它不仅引发了我阅读那些书的兴趣和冲动,它还会让我对作为小说家的赵松的其他文字产生了兴趣和冲动。或许,这就是一本好书的“无限生成”。

  在序言里,赵松希望我们读完这些文章之后,就“忘了它们”,忘了这本书。我猜他甚至希望读者也忘了赵松这个人。他要我们忘了这本书,是因为,如果我们因这本书而转向那些经典之书,这本书作为一段旅程,我们将留在心底,同作者一样,我们由此开启另一扇门,迈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忘记赵松是因为,试图去了解他这个人,不如试着去读他的文字,因为对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他的文字告诉你的,比你从他口中知道的,要多得多。

  叔本华说:“只有纯粹是因为有东西要写才动笔的人,才会写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管是哪一位作者,只要他是为了谋利而写作,那写出的东西就开始变质。……我心目中的书评只能由这些人执笔:他们是诚实、可靠的,无法被贿赂收买,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业余生活几乎被碎片化阅读填满,连像蚂蚁般努力漫游爬行,也变得不那么现实了,甚至读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我们也很难在各种书单里,在清一色裹着大咖推荐腰封的出版物里,辨别出一本好书。而恰恰是在这个当下,我们更需要最纯粹、最干净、最诚实的书评——若以此为好书评的判断标准,赵松的这本文学评论集当之无愧。

  □郭凤岭

  【城市荐读书目】

  阅读北京 悦享生活之美

  “阅读之城”“最美书评”活动启动

  第六届“阅读之城——市民读书计划”、第四届“最美书评”征集评选活动于8月上旬启动。活动将遴选出30种适宜大众阅读又兼具引导意义的图书,并邀请读者认领图书、撰写书评,推动“城市共读”。

  据悉,作为“阅读北京-2019年度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区图书馆及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是“阅读北京”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跨越书海,共赴好书之约

  在初评阶段,第六届“阅读之城”活动发布200种“城市荐读书目”,读者可搜索“阅读北京”微信小程序,点击“爱投票”参与投票。据悉,投票截止时间是9月20日。

  同时,读者可以在小程序中“认领图书”。读者需要承诺阅读后提交书评,即可在线申请想读的图书。

  进入终评阶段后,专家评审团将在读者投票基础上推选出兼具出版品质和适宜大众阅读的图书。

  “本次活动推荐的图书希望能贴近大众,而不是让大众望而却步的艰深或小众图书。”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肖维平表示。同时,他们希望这份书目又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能引导读者关注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过硬的图书。

  最终,活动将遴选出30种图书,再依托北京市各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阵地平台及多种传播媒介,将推荐书目推送给读者。“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功能。”

  优秀书评作品可结集出版

  “书评是评论和介绍图书的文章,好的书评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陈坚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第六届“阅读之城”活动启动的同时,第四届“最美书评”征集评选活动也同期启动。读者认领图书后,需在指定时间内提交书评,拿起手里的笔一抒胸臆。除了能够结识更多热爱书评的朋友,最终获奖的优秀书评文章还将结集出版。

  上一届活动中,读者在抒发感动、缅怀与哲思之余,也不乏颇有深度的专业点评。读者李双双在书评作品《生存的味道——书评》中写到“沈从文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觉,对一些作家的文学批评,都是客观冷静的。他从不流于世俗,在他内心里似乎总有自己的孤傲在指引自己要这么做,这么写。”

  据悉,目前已有《妙笔生花》《含英咀华》书评作品两册出版。

  除“阅读之城”和“最美书评”外,读者仍可通过“阅读北京”微信小程序参与诵读等其他阅读活动。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松霖科技 603992 13.54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