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喻
杨利朋,小杨生煎的“杨”,这位知青子女返沪的上海姑娘,26岁开生煎店,做了25年生煎生意,已经开了240家直营店。
生煎是江浙沪一带传统的特色小吃,根据当地习惯、传统吃法等略有差异,但是大同小异。上海的生煎店就如同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柳州螺蛳粉、长沙臭豆腐一样,随处可见,基本上人口聚集的区域都有几家共同竞争,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到今天,无论是名气、规模还是影响力,小杨生煎都可以称为生煎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单客消费不过10多元的小吃店,年销售额近10亿元,同比之下,无论是重庆小面还是柳州螺蛳粉,都还停留在竞争初期阶段。
是因为上海人更会做生意吗?杨利朋也是从开夫妻店慢慢做大的。在吴江路4.4平米的摊点上,开业的时候甚至连招牌都没有,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去市场采购食材,自己拌馅、和面、擀皮、包生煎,全是自己干。吴江路是上海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小杨生煎就是这条街上最有名的一家店,外国朋友来了,带去吃;亲戚朋友到上海来游玩,带去吃;附近的白领下班填肚子,自己也去吃……名气就这样做起来。10年前,游客到吴江路,长长的一条街人头攒动,排队最长的就是小杨生煎。
杨利朋说,在2008年前,她的想法是这辈子就开8家店,最多10家店就好了,没有想过要组建团队、培养大学生。但是2008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吴江路要动迁,从动迁布告贴出来那一刻她就慌了:完了,这么好生意的一家店就要结束了,小杨生煎要不行了。她心里非常清楚,是吴江路成就了小杨生煎,没有了这个平台,重新换一个地方,生意有可能是另一门景象。感到危机的她才有了改变的动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
她开始四处奔波,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将开连锁店视为小杨生煎自救的唯一道路,仅2010年,小杨生煎就新开了10家门店,方向没有错,方式却让她有点吃不消。由于每家店都维持着传统的小作坊式管理,需要杨利朋亲自过问的事情太多,电话从早接到晚,她意识到,要实现连锁化发展,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几经辗转,2011年10月,杨利朋聘请了新的总经理——楚连胜。在加入小杨生煎之前,楚连胜曾先后供职于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棒约翰等知名西式连锁餐饮品牌,楚连胜回忆说,他加入小杨生煎时,连锁店已经开到19家。对于将要面临的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杨总夫妇表现得极为坚定与果敢。
杨利朋从来不是一个激进和投机的人。当年在吴江路一起做生意的小老板,很多都赚够了钱,有的去炒房、炒股票、买基金、甚至很多人误入歧途,小杨生煎的生意最好,但是杨利朋不管外界如何诱惑,一门心思放在生煎上。就算现在开了200多家连锁店,她也有不想跨出去的一步。
中国餐饮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工业化已经非常普遍,但小杨生煎却依然采取纯手工制作,最快的师傅1分钟擀出36张皮,包出10个生煎包,做出来的生煎,每个都是差不多的大小,褶子封口紧实,褶花在10-13个之间。但是人工再快,也快不过机器。麦当劳、肯德基出身的楚连胜,对于机器的信任其实是高于人工的。一个生煎煎制5分钟,人工可能溜号,机器定时则精确时间。但是楚连胜拗不过杨利朋。
杨利朋亲眼见证过机器包生煎,一点问题都没有,非常精准,跟人工包出来相差不大。如果用了工业化生产,一个门店至少可以减掉一半的人,另外生煎里最后划为汁液的皮冻,人工需要熬制5个小时,有供应商可以提供的纯植物代替,只要加水冰冻,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杨利朋知道这些可节约成本,但她还是不愿意。传统的最好,原汁原味的最好,生煎是上海的传统美食,她不想破坏这种传统。因为这种执念,8年来开出200多家直营店的小杨生煎在有些人看来,步伐确实有些慢了,但是杨利朋觉得值得,她一方面利用团队建设、系统建设、培训制度建设,赋予小杨生煎更多现代企业技能,一方面坚持现包现售,保持传统。
拒绝工业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小杨生煎发生的瓶颈,但这是杨利朋的执念,有这样执念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上海还有一家与小杨生煎齐名的早点店——阿大葱油饼,这位驼背的上海老人坚持34年来只做葱油饼,高峰期排队4-5个小时才能买到,但是始终是一个人,一家店,在他看来,葱油饼是一门无法复制的手艺,这又何尝不是他的坚守。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对宁愿少赚钱,也要保持传统的公司多一分好感,多一分感动,那些疯狂扩张,以上市为目标,而不是更好服务消费者的公司,通常被冠以激进的帽子,但令人感觉舒坦的是小杨生煎的价格,时至今日,仍是10元四只,这个价格,在二线城市,也很难找到同等品质的早点,这或许也是它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