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同仁堂市值缩水160多亿 “蜂蜜门”后的代工模式
来源:投资者报
“蜂蜜门”事件后,短短几天时间,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市值蒸发20多亿元。过期的蜂蜜把同仁堂的代工模式推上风口浪尖,也让投资者蒙受损失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员 王境涵
12月15日,同仁堂(600085.SH)蜂蜜生产商被报违规使用“过期蜂蜜”、“更改生产日期标签”,受此事件影响,12月17日,同仁堂开盘股价大跌4.3%,截至2018年12月21日,其收盘价为26.83元,从12月17日~21日,市值蒸发约40亿元。
这一事件的发酵,除给同仁堂的股价带来伤害外,公司形象和蜂蜜产品的信誉也因此遭到公众质疑。一直被消费者信赖的老字号企业为何出现这一问题?被代工的产品质量如何严控?针对投资者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投资者报》向同仁堂董秘贾泽涛发去采访函,后被一名女士告知需发至公司邮箱,随后本报研究员又致电3次,但公司并未接听,也并未向本报回复任何书面内容。
市值缩水背后
成立于1996年的同仁堂,主要生产蜜丸、硬胶囊、口服液等剂型,目前,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是支撑公司发展的两大业务板块。
2018年1~9月,虽然同仁堂的业绩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不过,相比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其每股收益以0.62元分别低于云南白药的2.62元和东阿阿胶的1.97元(如表1,图)。
如果从公司股价最高点的2018年5月28日43.44元算起,今年仅7个月时间里,同仁堂的市值已经蒸发160多亿元。
此外,2018年1~9月,同仁堂的存货高达64.51亿元,同比增长10.54%,高于同行其他企业;同时,其存货周转率为0.88次,而制药行业的正常平均值为2.39次,由此可见,同仁堂的存货运营效率偏弱(如表2)。
业绩亏损与“蜂蜜门”
在同仁堂发布的产品涉嫌违规说明公告中,《投资者报》研究员发现,北京同仁堂蜂业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蜂业”)是北京同仁堂的子公司,持股比例达51.29%,主营加工蜜蜂、蜂王浆、蜂花粉、蜂蜡等药用辅料。企查查信息显示,除同仁堂持股以外,剩余48.71%的股份由张阔海个人所持,张建勋为法人代表。
同时,2018年1~9月,同仁堂蜂业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87.3万元,这似乎成为了“过期蜂蜜”、“更改生产日期标签”事件发生的催化剂。坦率地讲,过期蜂蜜的出现让公众对同仁堂所售的蜂蜜系列产品的定价也产生了怀疑,《投资者报》在天猫的北京同仁堂健康旗舰店上查到,其普通蜂蜜在85元~98元/800g不等,阿胶蜂蜜膏为65元/500g,蜂胶胶囊为528元/67.5g,蜂王浆冻干粉为398元/60g;而同为生产蜂蜜系列产品的汪氏蜜蜂园公司,其蜂王浆冻干粉为105元/30g,蜂胶胶囊最高价格为289元/60g;东阿阿胶的阿胶蜂蜜膏为110元/1100g。由此可见,偏贵的产品价格叠加信任危机,这似乎成为同仁堂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此外,《投资者报》研究还发现,同仁堂的代工模式也可能是导致蜂蜜产品质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代工模式成隐忧?
上文提到,违规使用过期蜂蜜的盐城金蜂是属于同仁堂蜂蜜产品的受托加工公司。很显然,代工加工是同仁堂部分产品的生产模式,而对代工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对任何一家企业都至关重要。《投资者报》在企查查中发现,与同仁堂蜂业性质相同的子公司共约10家,分别涉及中药材加工、人参、醋业、本草药业等,包括北京同仁堂(安国)中药材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内蒙古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等,但是否每家子公司是否都采用代工模式,目前还无法确定。
关于产品方面,在同仁堂公布的2017年财报中显示,其拥有的药品品规有800多个,常年生产的品种超过400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产品分为心脑血管类和补益类,这些产品主要靠经销商销往市场,部分通过自有零售药店和线上售卖。根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在北京同仁堂的部分门店中,还有不少受同仁堂委托,实际由其他厂家生产的“贴牌”产品。为此,希望消费者以后买到的每一个产品都不要步“蜂蜜事件”后尘。
一家百年老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品质和信赖支撑了饱经风霜的同仁堂走到今天。虽然,“蜂蜜事件”让同仁堂陷入公众的信任危机,但也给这家企业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好机会。在当下消费日益升级的大趋势下,赢得质量就是赢得消费者的心,百年老店的品牌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