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之灾:资金遇冷行业生寒 圈地做房地产自救?

华谊之灾:资金遇冷行业生寒 圈地做房地产自救?
2018年11月06日 13:43 商学院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华谊之灾:江湖易冷 ,大哥不再?

  华谊兄弟要打造的娱乐江湖,在依靠资本市场变得更声势浩大时,更需要回归初心,保有耐心,江湖易冷,大哥不再?

  文|陈茜

  贾樟柯在《江湖儿女》中刻画了一个小镇江湖,一声枪响,注定了曾经的“大哥”要经历着“树倒猢狲散”的落寞;电影中,受崔永元炮轰《手机2》事件影响,敏感人物冯小刚戏份被全删;电影出品方之一华谊兄弟(300027.SZ),曾经的创业板“影视第一股”,股价大跌。现实中的影视娱乐江湖上,风声鹤唳,寒意逼人。江湖易冷,但江湖中人仍需不忘初心才能屹立不倒。

  由于电影票房的不确定性,进入资本市场的影视公司,纷纷希望开始利用内容版权,寻求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上到艺人经纪,下到综艺、游戏、文化地产等领域,逐渐成为影视公司产业布局的标配。

  2009年上市以后,华谊兄弟的战略从“去电影单一化”的多元化投资扩张,到回归内容本身,以及未来发力实景娱乐,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在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产业,影视行业从业者们把“一鱼多吃”,做布局全产业链的“中国迪士尼”的故事,也常常挂在嘴上。但是,过度分散的布局,过高的试错成本,过长的投资回报期,也让资源之间的协同常常成为美好的理想。

  作为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成立20年。截至2018年1月5日,华谊兄弟主出品影片已经达到100部,总票房突破200亿元,位列中国电影公司榜第一名。2014年从票房冠军宝座跌落,在依靠资本市场变得更声势浩大时,却发现,要屹立与娱乐江湖,还需要回归初心,保有耐心,江湖易冷,大哥不再。

  行业寒意,高质押背后的资金压力

  经过近三年的调整,传媒行业整体估值经历连续下跌后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今年以来,在A股上,市值在百亿以上的23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中,跌幅超过一半以上的有40%。

  10月20日,华谊兄弟CEO王中磊(王忠磊)减持了华谊兄弟375.2万股,占总股本比0.13%。这是自2013年王中磊减持574.5万股,董事长王中军(王忠军)减持1100万股之后的首次减持。公告中给出的解释是,此次拟减持原因是“个人资金需求,拟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保障公司控制权不发生变更。”

  股市大环境低迷,税务风波未散,风口浪尖的华谊兄弟股价跌至历史最低点。截止到10月19日仅剩下4.36元,距离2015年31.94元的高点,跌幅约达87%。

  在很多公司股东计划增持自家股票时,华谊兄弟这时减持股份不免让人质疑,大股东们自身难保?是否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毕竟,王中磊和王中军两人的股权质押比例已经很高。

  在10月19日最新的质押公告中,王中军和王中磊分别质押了400万和1150万股,合计持有 7.87亿股,质押 7.46亿股,比例高达 94.79%。其中,王中磊的质押比例97.8%。两人质押股份一共占公司总股本的 26.7%。质押股权本是上市公司的正常筹资渠道。在股价低谷时,风险加大。

  在10月11日,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股民发问,“控股股东什么时候质押平仓?是不是平仓了我们才有希望!”华谊兄弟回应:“控股股东质押的股份未出现平仓。”

  虽然如此回应,但在最近的两次解除质押报告中,王中磊和王中军在2017年5月和2018年1月分别质押于中信建投的两笔股份,到期之时,均只偿还了部分本金,仍未解除质押。资金链和实际控制权仍不容乐观。

  一位金融安全领域的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因为质押发生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一部分质押股权已经触及平仓线,通过减持非限售股可以偿还贷款,缓解平仓压力。《商学院》记者联系了华谊兄弟品牌方求证,直到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资金遇冷是影视行业的现状。

  中原证券发布研报称,经过近三年的调整,传媒行业整体估值经历连续下跌后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区间。目前,在A股上,市值在百亿以上的23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中,今年以来,跌幅超过一半以上的有40%。

  近日,证监会向各大券商下发了《再融资审核财务知识问答》与《再融资审核非财务知识问答》,两份文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得跨界投资影视或游戏”的审核要求,防止募集资金投向‘脱实向虚’。同时要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应具有确定性,不得为初步意向性项目或仅披露投资方向的资金池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还应具备必要的实施基础,如用于影视剧拍摄的,相关剧本需按规定完成相关备案程序。

  这一次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明确限定,让影视行业成为了“脱虚向实”的典型反面例证。

  据相关报道,近五年来一大波A股上市公司对影视、游戏和互联网金融的并购和炒作热潮,许多上市公司在并购后的业绩未能达到承诺的高额目标,这也使得这一类上市公司的股价极其不稳定,让投资者及散户们的利益受损。

  证监会在上述文件中叫停上市募资跨界投资影视和游戏,是否会影响到华谊兄弟后续的资金链?与“脱虚向实”的政策大环境相悖,华谊兄弟将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资本寒冬?

  关于华谊兄弟与上市公司的跨界投资的关系,查阅资料可见,在2015年8月,为了提升生产规模,加快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深度融合,实现“影游互动”,以及减轻负债率,华谊兄弟向阿里创投、平安资管、腾讯计算机、中信建投四家公司定增1.46亿股公司股票,募资总额约36亿元,发行价格24.73元/股。新增股份的限售期为新增股份上市之日起36个月,上市流通时间为2018年8月25日。后来,华谊兄弟多次使用部分闲置募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然后归还。截至2018年8月22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 9.6亿元。根据2018年半年年报显示,华谊兄弟合并负债报表中,总资产为201.5亿元,其中,商誉为30.5亿元,负债为92.7亿元,负债率约46%。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影视行业私募及创投投资达到209笔,环比减少15%;上半年披露投资金额的1400笔投资涉及总额1429亿人民币,比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7%。

  面对可能的资金压力,王中军和王中磊需要想办法化解。

  在影视行业遇冷的当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制片人张旭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变得更谨慎会带来两个影响。一方面,部分从业者做项目不如以前那么容易,在融资环节变得困难,某些案子暂停,甚至无法开始;另一方面,正在做的项目会更加谨慎,要更好打磨剧本,寻找合适的导演、演员。

  张旭认为,从长远来看,影视业的发展还是会越来越好,因为起决定作用的是作品本身,好的案子就如同金子总会发光,是更加稀缺了,所以用心做的好项目非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迎来更好的时机。

  穿透财报,更像“投资人”而非“制片人”

  华谊兄弟更应当被冠之以资本运作的高手,而非卓越的实体经营者。

  据资料显示,华谊兄弟是其创始人王中军,在1994年带着10万美元归国,和兄弟3人共同投资100多万元创立了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起家。1998年投资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华谊兄弟正式进入电影行业。这年,王中军凭借赚得的第一桶金,及其擅长资本运作的优势与广泛的企业家朋友圈,将华谊由一个广告公司构建成一家影视帝国,比如后来成为华谊兄弟股东的马云、马化腾。

  曾任华谊兄弟宣传总监之职的工夫影业的合伙人、制片人朱墨曾在新书中写道,“马云和王中军之间惺惺相惜,源于一句简单的对话,马云问王中军,做华谊兄弟,你是想挣钱,还是想做中国的时代华纳。王中军回答,我想做中国的时代华纳。”

  要成为“中国版的华纳兄弟”,华谊兄弟准备在资本市场上大展拳脚。

  2007年,华谊兄弟开始启动上市,2008年,马云成为公司副董事长,至今仍是华谊兄弟的前五大股东之一。在2014年,通过定增,华谊兄弟又引入了阿里创投、腾讯、中国平安入股。正如华谊兄弟在官网中所说,这些股东的加入,“成为华谊兄弟突破行业边界限制的强大后盾”,只是,突破边界后,如何凝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长成为下一个难题。

  “上市前的2008年,公司股东权益仅为2.48亿,王氏兄弟持股45.88%,是一家名符其实的小规模影视公司。”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薛云奎在《穿透“华谊兄弟”10年财报》一文写道。通过分析2006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的财报,他认为“华谊兄弟更应当被冠之以资本运作的高手,而非卓越的实体经营者。”

  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与其上市后快速增长,但收入增长动因主要得益于并购,而非内生性增长有关。并购扩张也带来了副作用,比如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两家公司可能面临的商誉减值风险,以及其投资收益与政府补贴的高利润占比,在2016年曾占到公司税前利润的95.81%,成为利润主要贡献者。其影视娱乐等主营业务却乏善可陈。

  华谊兄弟之所以更像是“投资人”而非真正的依靠电影来盈利的“制作人”。这也与其战略上逐渐多元化有关。

  2009年上市之初,电影、电视、艺人经纪是其主要战略板块,这也几乎是当时中国影视公司的业务架构模板。不过,王中军当时就提出了未来要“去电影化”,只是没有明确。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如果只做票房的话,我觉得这一个企业就走偏了,2009年一上市,我自己说出的对高管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开始华谊兄弟去电影化。但是这个话其实我想好了也没有想好,但是我冥冥中感觉到,华谊一定不能只做电影。”

  虽然已经是国内的票房之王,但是,直到2009年才只有4.09亿的收入,无法满足华谊兄弟要成为中国时代华纳的目标。“去电影化”成为华谊兄弟上市后的战略选择。

  从2010年开始,华谊兄弟就开始了不断开展跨界收购扩张。2009年全资或控股公司只有6家,到2016年增长至披露70家,2009年参股公司数量为1家,2016年达到58家。投资并购是其多元化战略所需,实际上,所入股的游戏公司成为华谊兄弟利润的重要调节器和蓄水池。

  2010年,华谊兄弟以1.49亿元投资炙手可热的游戏公司掌趣科技,股份占比22%,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在2013年解禁后,华谊兄弟陆续减持掌趣科技,截止到2016年,华谊兄弟基本已减持完毕,总计套现约25.74亿元。在2013年,华谊兄弟又斥资6.72亿获得银汉科技50.88%股份,不过,在2017年,华谊兄弟以6.47亿元对价将银汉科技25.88%的股份转让给腾讯的关联公司——林芝家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冷美华,此时,银汉科技的估值比四年前已经翻倍。2015年,华谊兄弟又以约19亿入股英雄互娱。

  但是,当下游戏和影视集体进入监管冬天,未来游戏板块对业绩贡献或许将越来越弱。在2017年,互联网娱乐的收入占比只有7.77%,而在2014年,曾经高达35.7%。

  2015年华谊兄弟的股价一度冲到64.45元,而到了2017年4月末,股价已经跌落到8元,而到今天,股价则持续在4元左右的低位徘徊。2015年4月2日,其董事长王中军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千亿市值的目标应该很快就会实现”的豪言壮语,越来越远。

  “去电影化”战略失意

  回归影视,弱化游戏板块的做法,让2017年华谊兄弟的业绩变得更加好看。回归影视本身后,又将陷入票房不稳定的怪圈。

  在2014年,华谊兄弟正式宣布了“去电影化”战略,确定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的“新三驾马车”,其中,产业投资也是重要的收益来源。

  也是在这一年,影视娱乐板块的收入贡献率从2013年收入占比约98%直接降低到55%。这一年,刚收购银汉科技一年,游戏分散了华谊兄弟的精力。2014年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票房仅为2.3亿元,当年排名41名。当年,光线传媒首次超越华谊成为年度民营电影公司票房冠军,华谊市场占有率跌出三甲。

  随着,华谊兄弟不断减持游戏板块的持股,互联网娱乐版块的收入贡献率,则在持续下降中,从2014年的35.7%跌到2015年的22.23%,2016年的19.30%,直到2017年的7.77%。

  在2015年,影视娱乐的收入贡献率回归到73.12%,2016年保持这个数字,到2017年,增加到了85.5%。

  可见,虽然2014年确立了“新三驾马车”的战略,但是,实景娱乐还处于培育期,前途未卜,包括游戏和新媒体在内的互联网娱乐已经逐渐泄气。

  2016年是华谊兄弟战略转型后的低谷期。根据2016年财报显示,当年营收总收入约35亿元,同比下降9.5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08亿元,同比下降17.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4018.28万元。这是营业收入上市八年来出现了首次下滑。

  影视娱乐收入的下滑是主要原因,当年10部票房收入只拿到31亿元。华谊兄弟参与投资发行的主力电影,《摇滚藏獒》成为炮灰票房收入不到4000万元,冯小刚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票房不及5亿保底线,《罗曼蒂克消亡史》则只收入1.23亿票房不及预期。由于影视娱乐行业经历震荡,增速低于市场期望。

  而光线传媒则凭借《美人鱼》、《火锅英雄》、《大鱼海棠》、《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十三部电影获得64.2亿元票房。

  对于2016年的业绩亏损,王中磊曾表示,“我觉得去年的利润下滑给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一个说法,就是企业可以喘气的,人也有病的时候,华谊未来在2018、2019有很好的机会。”

  在2017年,华谊兄弟战略再次调整,加力回归电影主业。

  在2017年3月,华谊兄弟与工夫影业一起发布“想象力工业”电影计划——发布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等四部影片片单。4月,为补齐发行短板,华谊兄弟刚成立一年的发行公司华影天下公布首发8部影片,包括《摔跤吧!爸爸》、《芳华》《前任3:再见前任》等。7月,以6.47亿对价,将银汉科技25.88%的股份转让给腾讯的关联公司,林芝家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冷美华。

  这些回归影视,弱化游戏板块的做法,也让2017年华谊兄弟的业绩变得好看。当年报告期内,累计实现国内票房约51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微增。这时,影视娱乐板块收入占比回归到85.50%的高位。

  但是,回归影视本身后,华谊又陷入票房不稳定的怪圈。

  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App数据,今年下半年,华谊兄弟担任主出品发行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江湖儿女》、《找到你》三部电影的票房分别为6.06亿元、6979万元、2.36亿元。

  根据2018年目前上映的电影票房榜,这三部影片的票房只排到了第25位、第44位,第81位,与排名首位的博纳影业的《红海行动》、万达影业的《唐人街探案2》、唐德影业参投的《我不是药神》均过30亿的票房差距很大。

  华谊兄弟10月25日晚间公布2018第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45.38%。这与2017年华谊兄弟出售了所持银汉科技、掌趣科技部分股份,至使2017年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收益净额达到4.85亿元有关。

  而扣非后净利润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33.76%。这里的利润包括《芳华》《前任3》两部高票房的跨期电影。

  手机变“手雷”,2018年的坎儿

  在2018年,刚喘口气的华谊兄弟却又陷入了舆论风波的中心。起因则是由于一部15年前的电影——《手机》。

  前《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因一直认为该部影片影射其本人,对导演冯小刚颇有意见。得闻《手机》要再拍续集,沟通未果后,选择以微博为阵地,对与该部影片有关的主创包括冯小刚、范冰冰、刘震云及出品公司华谊兄弟展开“爆料炮轰”模式。“阴阳合同”、天价薪酬、偷逃税款等事件扩散至整个影视行业。最终,范冰冰被彻查,需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超过8亿元。

  事件之后,监管加紧,引发了影视公司的税务自查恐慌。曾经的“避税天堂”霍尔果斯出现“注销潮”。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6月到10月间,共有226家企业登报发布注销声明。这些注销公司90%成立不满5年。”作为爆料人,崔永元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他曾表示:“窝案从来都是论窝的”,直指华谊兄弟、冯小刚等人尚未得到调查。至今没有公开与崔永元正面交锋的进展。对于税务部门是否进驻华谊兄弟介入调查的问题,《商学院》记者依然未得到华谊兄弟的回复。

  关于《手机2》能否如期上映,不仅成为吃瓜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攸关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之间的对赌协议是否能如期履行承诺。

  2016年11月,在华谊兄弟以人民币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的股权之后,又以人民币10.5亿元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的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合计持有的目标公司70%的股权。东阳浩瀚是一家仅成立一天,注册资本1000万的空壳公司,实际控股股东中有明星股东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而冯小刚的东阳美拉则负债总额为人民币 1.91 万元。

  薛云奎在上述分析中质疑了这两次收购案例的合法性——“公司股东(们)自身的身价可否作为他们所持有股份的公司估值的依据?”、“股东对未来业绩的承诺或者对赌,可否看成是公司过去的交易事项?以及它是否可以作为公司估值的依据?”

  王中军在今年6月11日一封公开信中,对质疑收购东阳美拉和东阳浩瀚合法性问题解释道:影视行业有其独特的属性,轻资产和重人才,而评判一家影视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和价值是对核心创作人才的把控,对影视项目运营管理的经验。在他看来,华谊收购这两家公司是为了绑定核心创作人才。

  在这两起收购中,华谊兄弟把明星的身价化为商誉,绑定明星们的利益,牢固合作关系,但是,当东阳浩瀚与美拉传媒的业绩承诺期满,却有可能面对商誉减值的风险。“即使他们的承诺是无限期的,但由于明星导演或演员作为生物体也有自然的生命极限或创造力枯竭,同样会导致公司在未来的商誉减值风险。”薛云奎曾分析到。

  根据华谊兄弟跟东阳美拉双方签订的五年总计6.75亿元的业绩承诺显示,自股权转让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2016年年度经审计后净利润不得低于1亿元,自2017年起,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这意味着东阳美拉今年需要完成不低于1.32亿元的利润。如果业绩完不成,冯小刚用现金补足差额。

  得益于《芳华》属于跨期电影,华谊兄弟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1.15亿元,净利润达到5139万元。但是,今年冯小刚的新片《手机2》却遭遇风波,剩下的8000万元业绩承诺将在哪部电影上实现?《手机2》项目的上映档期是否会定于今年?如果业绩没有按承诺完成,东阳美拉是否会遭受商誉减值,华谊兄弟将如何应对?对于上述问题,华谊兄弟品牌负责人并未做回复。

  由此也暴露了华谊兄弟过度依赖冯小刚的问题。股权能绑定住利益,却绑定不住可持续的创造力。华谊兄弟这种用利益来“圈住人才”的“江湖”做派,正遭遇风险。

  关于《手机2》的最新进展,能查询到的消息是,冯小刚在7月回应崔永元时称《手机2》已经杀青,9月14日,华谊兄弟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透露,《手机2》项目已经杀青,未来具体的上映档期暂未定。

  2018年,华谊兄弟成立20年,却也因为与冯小刚导演绑定过于紧密,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今年,华谊兄弟出品的其他电影票房成绩也足以让其焦虑。

  实景娱乐还是房地产?电影IP运营看着美好

  国内有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超过1500亿元资金被套牢在主题公园的投资之中。

  在影视娱乐板块遭遇滑铁卢,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也不容乐观。

  从2014年~2017年的财报可以看到,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虽然毛利率高达98%-100.00%,但是,业绩贡献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这也与实景娱乐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有关。其商业模式主要是品牌授权、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乐园、实景演出等多种业态。华谊兄弟以自身IP资源库及品牌影响力进行授权,获得品牌管理费及运营分成。

  据2018年半年显示,这部分的营业收入只有1.42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8.4%。报告中解释,主要是因为各项目推进进度存在时间性差异。

  华谊兄弟自2011年起涉足实景娱乐,目前,华谊兄弟旗下的子公司以及联营企业中,涉及实景娱乐产业的资产有三家,分别是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海南观澜湖华谊冯小刚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

  在王中军看来,实景娱乐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模式,以华谊20年积累所形成的片库——即IP库进行授权,收取品牌管理费,与地产商合作共赢。曾任华谊兄弟CFO的胡明认为,“华谊兄弟是中国唯一的一家本土的电影公司,具备了如此大的内容库,可以支撑起这样的授权的电影公司。”

  对于习惯了做文化创意工作的电影人来说,可以很好把握观众心理,改变创意,表现方式,不断试错,但在运营管理实体的文化产业时,却要面对更多挑战,试错成本变高。虽然,目的是为了电影IP的价值再度挖掘,不断衍生,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为了资金更快回笼,华谊兄弟目前在发展“轻资产”实景娱乐时,也在向房地产领域下注,变得很“重”。

  2014年多元化战略确立,在2014年第四季度,华谊兄弟的实景业务拓展迅猛,爆发式增长,陆续签约多个新项目。截止到2017年年底,累计签约项目18个,其中多个项目进入在建状态并相继开工。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于 2018 年 7 月 23 日开业,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也在十一开园。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南京),建业华谊兄弟 电影小镇(郑州)预计将陆续开业。

  据了解,位于苏州阳澄湖畔的苏州华谊电影世界,是目前唯一个重资产实景娱乐项目,华谊兄弟持有苏州项目公司14.29%股权,通过实景娱乐公司间接持有苏州项目公司11.57%股权。据华谊兄弟此前公开说明,项目总体投资金额达到35亿,由华谊兄弟自主运营。

  相较于靠电影世界门票收入收回成本,房地产项目成为回笼资金的重要渠道。

  除了苏州电影世界,还配套了房产项目,即华谊兄弟艺术家村、华谊兄弟艺术酒店(悦榕庄度假酒店)。该艺术家村首期于2016年10月开盘,目前签约率接近70%。

  华谊兄弟要以实景娱乐之名来圈地做房地产?

  据了解,华谊兄弟与新加坡悦榕控股集团于2012年12月28日签署“华谊兄弟·悦榕庄”合作协议,华谊兄弟艺术家村和艺术酒店在其合作中。接近华谊兄弟的人员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主要还是品牌娱乐授权带来的收入。

  王中磊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玩不转房地产”,苏州电影世界的模式初期很难取得所有人信任,要自己努力,包括可能要投入较大资金。但轻资产一定是华谊兄弟最终的方案,因为其是文化输出公司,是轻资产公司,但现阶段有“重”的权利。

  从2018年上半年财报中可以看到,华谊兄弟其他在线的实景娱乐项目均与当地或其他地产公司合作开发,占比较少。上海、济南、凉山、武汉、安徽、股份均占比在10%,南京甚至只占到1%。不过,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认缴股份均存在未支付投资款情况,也已高达过亿款项。

  取材于七部华谊兄弟经典电影,打造出了五个主题区域:“星光大道区”“非诚勿扰区”“集结号区”“通天帝国区”“太极区”。票价平日为218元,周末票价则是278元。较高的定价和IP影响覆盖率有限的客群是否能为华谊兄弟带来丰厚收入呢?

  华谊兄弟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结果并不乐观。前三季度的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收入约为1.55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57.11%。与2018年上半年的1.42亿元相比,该季度的收入只增加了1300多万元。与2018年第一季度,该版块约为1495万元的收入相比,也呈下滑趋势。看来苏州电影世界的开放的业绩贡献还需要等待时间。

  如果一个苏州电影世界就占去了七部头部IP,那么剩余的十七个项目又有多少头部IP可以再开发?

  虽然,海南观澜湖的冯小刚电影公社据称年游客数量破百万,不过,据2018年半年报显示,这家公司截止到上半年,收入近1.9亿元,亏损9383万元。

  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让其不堪其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就是更容易摘的果实吗?2016年,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有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超过1500亿元资金被套牢在主题公园的投资之中。

  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IP化运营的主题公园相比,当前国内主题公园运营商还远未探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仍以园区门票和酒店等收入为主,并依靠地产业务补贴反哺主题公园运营。在衍生品销售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在房地产业融资极不乐观的当下,华谊兄弟正在筹备开建的实景娱乐项目是否也会遇到压力?未来合作顺利程度,也需要观察苏州和长沙的两个已经开园的样本项目了。

  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中军这样构想,“华谊在品牌管理费上是收取门票收入的10%,如果180亿我们的净利润就是18个亿,就是无成本的18亿。这就是IP的钱,迪士尼就是靠这个赚钱……另外还有租金的百分之几,还有零售商品、衍生品的百分之几,这些都是很有想象力的。”

  王中军对自有的电影IP的粉丝转化率看起来非常自信。但是,与迪士尼的IP可以覆盖各年龄层,特别是儿童不同,华谊兄弟电影的IP则更多是成年人。他们对电影世界的热情,考验粉丝们的好奇心程度。当万达商业为了寻求“轻资产”,纷纷开始出售文旅产业时,如何将内容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是华谊兄弟需要思考的问题。

  王中磊曾在采访中表示,“未来,在投资收益外,实景娱乐板块的收入将至少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3。”根据2018年上半年报显示,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的收入占比为13.52%。

  在问何时能达到1/3收入目标之前,华谊兄弟需要思考的是,那个曾经专注于创造出更多触动人心力量的华谊兄弟是否已经远了。

  关注内容产业的新元资本副总裁崔岳在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时表示,他对影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及走全产业链发展的路线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做电影的影视公司不具有打造完整产业链闭环的能力。如今一些影视公司一边拿着政府补贴,一边利用资本力量涉足金融、地产、互联网等领域,而没有专注于做好内容,与政策主导思想是相违背的。这也为他们带来各种风险和挑战。

  如今,一部商业片的票房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亿,房地产业、制造业、互联网企业纷纷涌入。当资本逐利在电影行业,这个本来应该用好作品赢得尊重的行业,却越发变得不那么令人尊重。

  驱动华谊兄弟不断开疆扩土的源头,是王中军口中不为赚钱,要做时代华纳的梦想,还是希望远离娱乐,得到更多江湖里的企业家尊重?这或许是一个一体两面的问题。

责任编辑:万露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贝通信 603220 7.85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3.34
  • 10-31 迈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