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秘密在现金流上

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秘密在现金流上
2018年10月28日 02:55 经济观察报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秘密在现金流上

  小米是什么?

  投资人对这家公司应怎么估值,风险在哪里,空间有多大?

  在展开分析之前,首先将本文的内容展示给大家——我们判断:小米的持续扩张有内在基因,小米的体系,是以手机为轴心发展起来的,其能力如何扩张到更多的品类,是小米面临的短期重大考验;我们预测:小米会成立一个专业的咨询集团;我们认为,关联交易如何处理,是小米持续的风险。而随着小米销售规模和品类的扩大,与京东、天猫等等平台的竞争会激化。

  形成于相对其他供应链体系的成本优势,是小米的生存根基之一。

  上述结论是基于我们的一个测算:根据我们的测算,在整个营业周期里,小米的现金需求是负的。这是小米整体业务布局的底层逻辑。“现金周转”是理解小米价值的根本线索。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小米对标沃尔玛,这是可以成为全球最大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小米的想象力所在。

  宣示“5%”净利率背后:

  负现金需求

  在小米于港交所上市的招股书上,小米宣示承诺:”我们的承诺:……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若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

  这样的承诺令人印象深刻,单纯从产品的净利润率,很难理解这个调整,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大到整个供应链上,特别是注意到这个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需要注意到:小米直销其产品,消费者订购之后就需要立即支付,但是,小米通常在配件到位的60天-90天后才向它的供应商支付货款。

  以2017年为例,小米可以免费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时间是36天。按照2018年半年报的数据推算,占用时间扩大到了77天。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链条模式下,小米对现金的需求是负的,销售额越大,小米累积的现金就越多。

  在很大程度上,这笔钱构成了小米重要的资金池子。我们可看到如此一个类金融的业务闭环:利用现金周转过程中,小米获得了大量的“免费”资金,利用所获得的免费商业信用,以赚取额外的收益,可在宣示的“5%”低净利率的基础上,再上层楼。

  免费信用驱动小米业务布局

  由此形成了小米整体业务布局的底层逻辑之一:利用现金周转模式所获得的免费商业信用,赚取额外的收益。

  这提供了未来小米的行动和公司价值的线索和方向。

  比如:这笔资金可以投资于上游供应商或进行战略投资,这是小米投资集团的业务逻辑。据小米集团招股书,“我们的战略投资能够提供额外的持续收入,我们计划继续投资与我们业务及增长策略互补的公司……于 2015年、2016年与 2017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按公允价值计入之损益之长期投资公允价值增益分别为人民币28亿元、人民币27亿元、人民币64亿元、人民币12亿元及人民币18亿元。”

  比如:这笔资金用于其他相关的金融领域,包括可以用给消费者贷款。这种刺激和促进小米系销售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息收入。这是小米金融集团正在做的事情。

  据小米集团招股书,小米应收贷款主要包括向客户提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附属公司贷款。“应收贷款由2015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1.0百万元大幅增至2016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亿元,再增至2017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1亿元,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2018年3月31日为人民币82亿元……。”

  小米存在内在的

  扩张动力机制

  要获得更多的免费信用,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扩张的路径包括了品类的扩张和区域的扩张。

  品类的扩张方面看,小米的库存单位越大越好,以摆脱过于依赖手机产品的风险,并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的目标。

  从区域扩张看,渠道下沉,国际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但是,提高库存单位的复杂性就会增加库存;地域扩张,同样带来管理的复杂性,扩大资金的占用额,延缓存货的周转。

  兼顾诸方面的要求,小米必须不断进行优化供应链体系的投资,这包括持续投资如下的方面:强大的销售网络、灵活高效的信息系统、灵活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小米的下一步演化

  小米模式的继续发展,将倒逼上游的关联生态企业。

  基于硬件低毛利的承诺,成本压力将传导到这些小米生态企业,所有这些企业将不能够靠提高销售利润率实现利益,必须靠更多的提升存货周转率,来提升资产利润率。

  小米依靠联合规模采购的优势,向更上游供应商施加影响力,要求更优惠价格以及更好的支付条件。因此,更上游的供应商将会被倒逼提升资产周转率,致力于降低成本的运作。

  这样的压力传导,对于小米供应链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此时,基于其他厂商的竞争压力,小米有动力优化整个产业链的成本。

  随着小米对于供应链进一步渗透,我们有理由预测:小米供应链咨询集团将逐步形成。

  这个集团将致力于提升其所在产业链的管理运营技能,为供应链体系提供工业设计、采购、人力、选址、存货控制及管理等等工作的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供应链降低成本。

  这是小米建立自身业务护城河的关键,以形成相对于其他供应链体系的竞争优势。

  小米的“赋能”逻辑

  小米供应链相关厂商的利润率压制不是没有代价的。

  小米集团必须给供应商一个稳定的预期。包括回款的及时性、供应商服务的体验等等。持续改善的经营、良好的风险控制,稳定的预期对供应商的风险认知至关重要。

  如何提升存货周转是经营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延迟支付账款时间也只有在战略联盟和长远合作的前提条件下,供应商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

  因此,小米的声誉管理将具有战略级的意义。

  此外,小米在上游的战略入股,有助于维持这个稳定性。

  将小米的产业链能力赋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具体而言就是:与供应商共同使用“企业能力”——共享品牌、工业设计、规模采购、规模销售、融资等等。这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模式,小米通过投资分享了资本收益。

  小米的风险:关联交易

  小米具有非常强的金融属性,免费的信用如果使用不当,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基于前述在生态体系内共享了企业能力,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的关联交易。“赋能”带来的关联交易如何处理,是小米持续性风险所在。

  定价不当的关联交易,将为小米的价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扮演关键角色的小米金融集团如果失去控制,将给集团带来巨大的价值毁灭。

  需要注意到,目前的体系,都是以手机为轴心发展起来,其能力构建和业务拓展,如何扩张到更多的品类,是小米面临的短期考验。

  小米的主战场

  为实现低毛利的经营,销售增长以获得更多免费信用。小米未来的战略包括产品线扩展和地域扩张。

  销售网络的扩展也是这个扩张的一部分。随着小米销售规模的扩大,与京东、天猫等等平台的竞争会凸显。

  另一方面,形成于相对其他供应链体系的产品成本优势,是小米的生存的根本。小米依赖于性价比高的产品以驱动销售,以销售规模,吸引紧密的供应链关系。

  一旦小米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受到威胁,这将是致命的。销售下滑将以乘数效应融化免费的信用额度。

  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是小米必须获得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其可能被颠覆的关键区域。

  我们认为,从销售网络构建、供应链的管控以及免费信用的使用等等方面。小米将在极大范围内对标沃尔玛,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米的估值,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以沃尔玛对标。

  从市值空间看,沃尔玛可以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这也是小米的想象力所在。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1 新农股份 002942 --
  • 10-24 宇信科技 300674 8.36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23.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