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的钢铁:利益再分配的杠杆

“碳中和”下的钢铁:利益再分配的杠杆
2021年06月02日 07:30 财经自媒体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碳中和”下的钢铁:利益再分配的杠杆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

  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

  粤开证券研究院宏观分析师 方堃

  执业编号:S0300521050001

  导读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总结了历史上通胀周期的演化规律,分析了本轮大宗商品上涨原因、走势。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集中在财税手段增加进口减少出口、金融手段打击炒作,加强预期引导,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短期内供需矛盾尤其是供给不足明显,大宗商品上涨预期仍存。供给不足既与海外疫情和地缘政治关系有关,也与国内政策执行有关,包括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环保限产的供给冲击。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8亿吨,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排放来源,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当前钢铁引领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对消费品的传导已经对宏观经济、微观经营、居民购买力产生影响,影响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本篇报告以钢铁行业为例,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政策执行对经济尤其是利益分配的影响。具体讨论四大问题:我国钢铁行业有哪些特征并如何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当前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供需格局如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环保限产下的钢铁价格会如何演化?将产生哪些经济影响?

  摘要

  一、我国钢铁行业有哪些特征?如何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总量上,以粗钢衡量的钢铁产量高、增速快,是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也意味着如何降低粗钢产量将是未来碳中和实施路线不可回避的难题。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十亿吨,占全球产量的份额超过50%。同时,近年来中国粗钢产量增速显著高于全球,2018-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速分别为6.6%、7.9%和5.2%,分别较全球(除中国)增速高出2.7、9.9和12.9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上,钢铁产业集中度低,行业资源整合空间大。碳中和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新的机遇,行业资源整合后有助于提升钢企进口铁矿石时的议价能力,保障供给的稳定性,提高发展的安全性,预防输入性通胀风险。从横向比较来看,2019年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钢铁产业产量前3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间,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3仅为17.3%。从纵向比较来看,截至2020年末,中国钢铁行业CR10集中度为36.8%,较2016年仅提高0.8个百分点,与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60%目标相距甚远。长期以来,钢铁行业存在制约产业集中度提升的三大因素。一是钢铁企业的地方政府管理特征阻碍了大规模跨区并购;二是融资能力不足,限制了钢铁企业发起整合并购的能力;三是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经营者缺乏并购动力。

  3、区域结构上,炼钢企业地域布局不平衡,河北等重点地区面临的减碳压力较大,减碳限产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压力。今年碳中和的全国性政策机制与实施路线逐步成形,还需要对钢铁生产重点领域的重点地区予以政策支持,保障经济的稳健运行。从区域分布看,一是我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而钢铁需求主要集中在南方。2020年河北省粗钢产量接近2.5亿吨,占全国炼钢产量的23.7%,位居全国首位,是第二名江苏省的两倍。二是河北省内钢铁生产分布也不均衡,唐山市钢产量占全省总产量50%以上,邯郸市钢产量占比约20%。

  4、生产工艺上,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长,碳排放量相对较高。我国长流程炼钢工艺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铁矿石、焦煤等,同时生产过程中由于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一旦开工高炉不能停工,焦煤炼化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当前我国长流程转炉炼钢的产量占比接近90%,显著高于全球平均的71.6%。钢铁的低碳发展要求炼钢工艺的创新发展,未来以废钢为原材料、以电弧炉为的短流程炼钢厂占比将逐步上升,这将有助于降低我国对铁矿石的依赖,规避国际铁矿石价格冲击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5、与供给侧改革侧重去产能不同,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重点在于钢铁行业去产量、降低碳排放,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钢铁行业利润有望持续修复。2021年1-4月规模以上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1529.8亿元,同比增超4倍,利润率为5.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和去年底的3.4%。

  二、如何看待当前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供需格局?

  1、上游供给偏紧,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1)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铁矿石由海外垄断且价格弹性高,是影响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外生变量。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影响到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构成输入性通胀因素,铁矿资源保障难题凸显。从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来看,高品位矿的涨幅更大,反映出钢厂对高品位矿的需求更高。2)国内焦炭供给弹性主要是由去产能政策决定,今年初焦化去产能政策实施使得焦炭市场供需错配,焦炭价格大涨,国内钢厂焦炭总库存快速下降。焦炭与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钢厂长流程路线的成本优势减弱,短流程电弧炉炼钢的经济性增强,带动了废钢需求的提升,而废钢供给受限使得废钢价格居高不下。总体来看,钢铁产业供应链安全、资源能源保障面临挑战。

  2、国内地产需求韧性较强、基建需求和制造业用钢需求回升,支撑钢厂高钢价、高利润。1)地产、基建用钢需求波动是影响钢铁总需求的核心因素,建筑、机械消费量占比分别为59%、16%。2021年经济恢复性增长延续,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投资低位回升,建筑用钢量高于往年。2)中下游制造业设备投资有望进入上行周期,今年1-4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8%,两年平均增速较1-3月上升1.6个百分点,反映4月制造业持续回暖。制造业投资走强推动相关板材用钢需求,制造业中机械、汽车、家电行业产销持续增长,我国钢铁需求将平稳向好。预计2021年钢材消费增长仍将延续。

  3、海外制造业用钢需求走强,海外市场供需错配持续,国际国内钢价走阔导致钢企出口动力强,不利于国内钢铁供给。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短期预测,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同比增长5.8%,而除中国外钢铁需求同比增长9.3%。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活动持续扩张,海外制造业走强拉动国际钢材需求。而海外粗钢产能利用率仍在爬升阶段,整体尚低于疫情前水平,市场供需错配导致国际钢材价格加速上涨。我国疫情控制后复工复产较早,粗钢供给强于需求恢复,国内钢价涨幅远远低于国际,国际国内钢铁价格价差走阔。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钢材出口触底回升,2021年1-4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24.5%。国内钢企出口动力强,不利于国内钢铁供给。

  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环保限产下的钢铁价格会如何演化?

  1、2021年供给收缩预期增强是新一轮钢价走强的核心因素。中长期目标执行短期化引发的钢铁供需失衡远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行政式的供给限产执行力度都相对较强,全国钢材价格已远远超出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水平。一方面,国家减碳限产的中长期目标短期化,不断加强限产预期。另一方面,地方行政式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力度较强,时空范围有扩大趋势。今年钢铁行业开启去产能“回头看”,各地环保督察组已经展开了现场检查,违规企业生产节奏需要做出调整。若限产范围进一步扩大、执行力度进一步加码,钢材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

  2、5月监管政策开始纠偏,限产预期短暂让位于保供稳价,短期钢价回落。年初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已经积累了一定泡沫,现货市场受到贸易商投机炒作的助推,期货市场还受到流动性充裕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5月以来中央集中出台的保供稳价举措,主要集中在财税手段增加进口减少出口、金融端打击恶性炒作,持续引导预期。短期钢价回落,市场对政策面的预期边际变化,但供需矛盾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

  3、展望后市我们有两点判断:一是大宗商品牛市并未见顶,钢价短期盘整后还将有下一波的上涨,主要基于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以及流动性尚未转向。二是大宗商品走势分化,钢铁等碳达峰及环保限产行业走势较强。

  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钢铁行业如何影响经济利益分配?

  1、钢价大幅上涨将引发三大风险:宏观滞胀风险、微观经营破产倒闭风险、下游消费品涨价和居民购买力下降风险

  一是钢价上涨使得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破产风险上升。已有部分领域出现了“多生产多亏损”和间歇性停产的情况。钢价上涨导致机械铸造企业订单盈利空间弱化,且采购环节需要现金结算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二是钢价上涨已有向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的趋势,可能导致居民购买力降低引发需求走弱。今年一些耐用消费品及生活必需品行业均出现了成本驱动的涨价。家电行业企业因承受铜、铝、钢等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纷纷宣布涨价。这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五一旺季期间零售量同比下滑。

  三是如果继续严格实施钢铁产量负增长等举措,供需矛盾加剧,中下游将面临原材料缺乏、价格高涨的停产风险,中下游破产倒闭后中上游的需求难以持续,即宏观滞胀风险。

  2、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行政式减产将产生四大利益再分配:上中下游行业、大中小企业、国企与民企、限产与非限产企业

  一是碳达峰碳中和助推钢材价格大涨,使得上中下游企业的利益再分配。1)上游的大宗商品大涨挤压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今年制造业多数行业利润率普遍修复,但是包括钢铁在内的中上游利润率的涨幅明显高于下游制造业。2)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尽管目前下游需求平稳尚且维持高钢价、高利润,一旦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挤压经营性现金流,盈利空间弱化导致企业暂停接单,抗风险能力下降,中下游破产企业倒闭后中上游的需求景气度难以持续。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限产推动大宗商品上涨,将加剧国企民企之间的分化,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碳达峰碳中和相对利好钢铁等上游行业,目前国企在上游行业的占比较高,将进一步扩大国企相对民营企业的优势。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长期将有利于排放较低的大型钢铁企业发展,不断挤压中小钢铁企业发展空间,产生大中小企业利益再分配。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未来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超过配额的企业将需要从市场购买配额,这种局面下中小钢铁企业将丧失成本优势,而大型钢铁企业长期以来的环保优势将转化为成本优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促进钢铁产业摆脱粗放竞争的格局,有助于产业集中度水平的提升。龙头钢企将凭借成本及绿色制造优势不断扩张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而效率低下的中小钢企则面临环保成本及产量受限的双重挤压,将被收购或退出市场。

  四是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市场份额在限产企业与非限产企业之间再分配。非限产企业挤出了重点钢企的产量,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比在2018、2019年连续下行。2021年限产区域的执行力度较强,唐山钢铁集团4月粗钢产量同比大降31.7%,今年1-4月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降18%。短期唐山等限产地区的供给缺口由非限产地区钢企补充,部分地区的行政限产政策只会改变全国钢厂之间的分配。

  风险提示:限产政策执行力度放松;钢铁需求大幅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风险不断加剧。

  正文

  一、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历程

  (一)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格局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格局存在三大特点:一是总量上钢铁产量高、增速快;二是行业结构上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整合空间大、地域布局不平衡;三是工艺上炼钢流程长,对铁矿石原材料需求大,同时碳排放量相对较高。

  1、总体上,以粗钢为代表的钢铁产量高、增速快

  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十亿吨,占全球产量比重超过50%。同时,近年来中国粗钢产量增速显著高于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也随之逐年上涨。2020年,我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为10.53亿吨、8.88亿吨和13.25亿吨,分别较上年增长5.2%、4.3%和7.7%。从全球看,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约为18.39亿吨,同比下降0.2%,产量排名居前的经济体分别是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其中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重为57.25%。全球生铁产量约为13.81亿吨,同比下降1.4%,中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生铁产量的比重为64.3%。事实上,2017年以来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速持续高于全球,粗钢产量的高增不利于碳排放目标的实现。钢产量规模大、增速高是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结构上,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地域分布不平衡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水平明显低于美国、日本、韩国,行业资源进一步整合的空间较大。从横向比较来看,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9年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钢铁前3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3)均在50%至90%之间,而中国钢企的产业集中度CR3仅为17.3%。中国钢厂生产相对分散,日韩钢厂生产则集中在头部。浦项制铁2019年粗钢产量占韩国产量的份额高达60.4%,新日铁住金粗钢产量占日本市场份额52%。从纵向比较来看,早在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曾定下目标:2020年国内钢铁行业前10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10)要提升到60%。然而事实上,截至2020年末,中国钢铁行业CR10集中度仅为36.8%,较2016年仅提高0.8个百分点,离工信部发布的60%目标相距甚远。

  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导致国内钢铁行业整合意愿与效果不佳:一是由于钢铁产业存在明显的地方管理特征,钢铁企业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完成省内钢铁企业的重组难度不大,但地方钢铁企业要跨地区跨省份并购整合的难度则很大。二是融资能力不足,限制了钢铁企业发起整合并购的能力。由于钢铁行业归类在“两高一剩”, 银行业严控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而大部分钢企资产负债率偏高,还经历了产能过剩的盈利困难期,更难以通过融资进行并购重组。三是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经营者缺乏并购动力。多数企业在生产工艺、产品结构、管理模式上较为相近,差异化程度不足,钢铁企业经营者发起整合、并购的动力不足。因此钢铁企业发起整合、并购的动力不足,导致产业集中度迟迟未有明显变化。

  此外,我国钢铁行业还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是我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省份,而钢材需求集中在基建水平高、制造业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从2002年开始,河北省粗钢产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虽有所波动,但均保持在20%以上。2020年河北省粗钢产量接近2.5亿吨,占全国炼钢产量的23.7%,位居全国首位,是第二名江苏省的两倍。二是河北省内钢铁生产分布也不均衡,唐山市钢产量占全省总产量50%以上,邯郸市钢产量占比约20%。河北钢铁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以民营企业为主,既有河钢集团这样的产量超过40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又存在着一大批粗钢年产量不足300万吨的小规模钢铁企业。鉴于河北碳排放的压力较大,2018年以来的环保限产取得一定效果,粗钢占全国的份额有所下降。未来河北等重点地区面临的减碳形势严峻,减碳限产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压力。所以碳中和顶层设计还需要对钢铁生产重点领域的重点地区予以政策支持,保障经济的稳健运行。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钢铁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格局。碳达峰碳中和是自上而下推进的长期发展目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不断升温,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2021年4月,鞍钢集团宣布筹划重组本钢集团,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合并后的粗钢产量将超5000万吨,有望成为国内第二大钢企。5月13日,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拟参与河南安阳钢铁混改。若沙钢集团成功并购安钢集团,根据产量估算也有望竞争国内第二大钢企。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研究编制了《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CR5/CR10分别达到40%/60%的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将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3、工艺上,我国钢铁生产流程长,碳排放量相对较高,对铁矿石需求量大

  长流程炼钢工艺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铁矿石、焦煤等,生产过程中由于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一旦开工不能间断高炉生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长流程的炼钢工艺主要分为5步:1)对铁矿石、炼焦煤和石灰石等原材料进行初步处理;2)将原料加入高炉后冶炼得到碳含量4%以上的液态铁水;3)高炉铁水经过氧气转炉吹炼配以精炼炉得到合格钢水;4)钢水经过浇铸连续浇铸或模铸成为钢坯或钢锭;5)钢坯等材料再经过轧制工序最后成为钢材。长流程炼钢优点包括出钢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大批量产钢;单位出钢成本比电炉更低等。但长流程炼钢同样包括较多缺点:一是基础建设多,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二是不能间断原料供应,以保证最大热效率;三是烧结、焦化、高炉炼铁均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流程工艺能源投入结构中89%来自煤炭,7%来自电力,3%来自天然气,1%来自其他气体。

  与长流程炼钢工艺相比,短流程炼钢模式下原材料投入以废钢为主,不需要庞大的炼铁和炼焦系统,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短流程炼钢工艺的原料主要是废钢和少量铁水,关键设备是电弧炉(EAF)。废钢经简单加工破碎或剪切、打包后装入电弧炉中,利用石墨电极与废钢之间产生电弧所发生的热量来熔炼废钢,并配以精炼炉完成调成份、调温度、去夹杂等功能,得到合格钢水,后续轧制工序与长流程基本相同。短流程炼钢优点包括温度高且容易控制;直接以废钢为主要固体料,不需要庞大的炼铁和炼焦系统,冶炼设备投资少;碳排放量低。但短流程炼钢工艺的缺点在于耗电量大,生产效率相较转炉低。短流程工艺能源投入结构中50%来自电力,38%来自天然气,11%来自煤炭,1%来自作为还原剂的气体投入。

  当前我国以长流程炼钢工艺为主导,钢铁的低碳发展要求炼钢工艺的创新发展。应改变传统工艺的原材料配比,发展低成本的废钢利用技术,通过改变原材料结构实现减排。短流程下废钢不需要经高炉还原为铁水,作为铁元素载体,可以投入电炉或转炉炼钢,减少了煤炭能源投入,从而降低碳排放。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炼钢以长流程为主,对铁矿石原材料依赖度大,而对废钢的利用比例较低。我国长流程转炉炼钢的产量占比接近90%,显著高于全球平均的71.6%。我国短流程电炉炼钢占比约10%,废钢比约为20%,而工信部提出的目标是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5%-20%,废钢比达到30%,我国炼钢原材料结构存巨大改善空间。当前工信部正不断出台政策有序引导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发展。对短流程炼钢执行差别化产能置换支持政策,鼓励具有废钢、电价、市场等优势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钢厂通过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弧炉短流程炼钢。

  (二)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钢铁产能产量的变化,钢铁行业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11年,钢铁投资粗放式扩张,期间积累的过剩产能导致行业利润不断下行,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钢材短期需求脉冲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阶段为2012-2015年,钢铁企业逼近亏损线,钢铁产能产量扩张速度有所放缓,2015年是钢铁行业盈利最困难时期;第三阶段为2016年-2020年,供给侧改革措施的推进加速了落后产能的退出,国内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第四阶段为2021年初以来至今,中央明确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钢铁业年内产量预计下降,但总体利润加速上行。2021年1-4月规模以上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1529.8亿元,同比增超4倍,利润率为5.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和去年底的3.4%。

  其中,供给侧改革期间侧重去产能,在利润率的推动下,行业产能利用率升至高位,粗钢产量持续上行,即“去产能增产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而去产能是首要任务。钢铁行业则是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整治对象,2016年国务院发布总纲文件,要求在未来3~5年钢铁去产能1~1.5亿吨,多部委连续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加速钢铁行业去产能。2016至2019年,钢铁行业合计淘汰1.45亿吨粗钢产能以及1.4亿吨地条钢产能,去产能总量超2.85亿吨,钢铁行业粗钢产能下降至2018年的11.5亿吨,较2015年下降6.5%。行业供需格局的优化使得钢铁行业盈利迅速回暖,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速不断回升,粗钢产量也在盈利刺激下持续上行。供给侧改革后行业严禁新增产能,同时产能置换政策不断收紧,但是钢产量供给快速增加,钢材价格逐渐下行导致钢企利润增速下滑。

  与供给侧改革侧重去产能不同,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重点在于钢铁行业去产量、降低碳排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诉求是去产能,并未解决粗钢产量增长的问题。虽然纯粹的新增产能项目审批受限,但以产能置换名义新建、扩建的项目仍不少,从而导致了“去产能增产量”问题的发生。在炼钢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率基本稳定,因而降低碳排放要求直接降低钢铁产量。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冶金规划院受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发改委委托,正在制定《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

  事实上,今年以来,以唐山为代表的主要产钢城市限产政策频繁发布,政府持续监测有效控制钢铁产量。2月唐山二级应急响应严格执行,唐山的钢铁企业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被分为4个等级,进行分级限产。3月始执行力度进一步升级,限产常态化覆盖到全年,市场对今年压缩粗钢产量将严格执行。3月河北72家钢厂高炉开工率跌至50%以下,甚至低于去年疫情期间的最低水平,唐山钢厂产能利用率由年初的80%跌至60%以下。唐山钢铁企业全年限产已成为必然态势,在政府没有明文放松政策前,预计唐山的钢铁企业难以全面放开生产。假设唐山钢厂都按30%比例限产,这将意味着河北省今年可能将降低粗钢产量至少3000万吨。

  二、我国钢铁行业上下游供需结构分析

  进入2021年以来,国内钢铁市场景气度再度出现明显回升,钢材现货、期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钢铁企业盈利再创新高。钢材按产品类别可以分为长材和板材,螺纹钢、线材、工字钢、角钢、槽钢、圆钢、管材都是属于长材系列,而热轧板、中厚板、冷轧板、带钢、硅钢属于板材系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编制的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显示,2021年初以来长材价格指数与板材价格指数累计涨幅均超过20%,突破2011年的高点。国内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冷轧板均价全面突破5000元/吨关口,创出十年来的峰值水平。

  我国钢铁行业当前上游成本较高,下游需求强支撑。供应端,铁矿石是我国钢铁行业的最主要的成本项,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高,海外疫情叠加贸易冲突扰动导致铁矿石供给增量相对有限,在全球钢材需求增长背景下,供需偏紧叠加流动性宽松,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我国长流程钢厂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供应相对紧张,高品位铁矿石与废钢的需求也在增加。需求端在整体宏观经济复苏的驱动下不断恢复,当前国内地产基建施工需求仍相对稳健,海内外制造业景气度共振上行,对国内钢厂高钢价、高利润构成支撑。

  (一)上游供给偏紧,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

  1、铁矿石供给的进口依赖度高

  全球铁矿资源储量由海外寡头垄断。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原矿储量最丰富,是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南非、美国、印度等也贡献一部分出口量。不同国家在出口产品上差异较大,我国铁矿石储量丰富但品位较低。当前全球前四大铁矿石供应商分别为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以及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力拓(Rio Tinto)、FMG集团,四大厂商的产量集中度CR4约50%。巴西的淡水河谷出口的矿石品位较高(65%以上),FMG从2009年开始扩产,但是矿石的品位较低(58%)。

  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高,澳大利亚是最重要的进口来源。我国钢铁企业偏重长流程工艺、国内铁矿石品位低、采掘成本高共同导致我国铁矿石大大依赖进口。从2006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占比逐渐攀升至60%以上,主要受益于FMG和Rio Tinto的增产。在全球钢材需求增长背景下,国内外生铁产量增加,而铁矿石供给增量相对有限,供需偏紧叠加流动性宽松,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202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量价皆升,全年共进口铁矿石11.7亿吨,比上年增长9.5%;全年进口均价为101.65美元/吨,同比提高7.2%;进口额1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根据2020年我国生铁产量8.84亿吨,需消耗折合62%品位的铁矿石13.97亿吨,而全年进口铁矿石11.7亿吨,由此计算出我国铁矿石对外依赖度超过80%。钢铁产业链利润前置,矿山寡头垄断使得铁矿石采矿利润占产业总利润的七成以上。我国钢企集中度不高,对铁矿石议价能力低,铁矿石价格弹性高于钢价,铁矿石价格是影响钢铁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因素。

  钢铁行业限产推进,铁矿石价格将震荡回落。2020年中国铁矿石需求强劲,生铁产量保持高位带动铁矿需求。去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钢铁生产的冲击较小,二季度随着国内复产复工以及下游需求进入到旺季,钢材去库存带动钢厂生产加速,长流程钢厂连续生产,铁矿石价格迎来一波大涨。铁矿石价格除了受供需影响外,还受到贸易环境波动影响。2021年5月,发改委宣布无限期暂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事件影响下,市场对铁矿石未来供应担忧加剧,价格短期上涨。今年随着风险事件降温,高矿价带动矿商供货量提升,钢铁限产压制铁矿需求,铁矿石的供需格局将走向宽松,对应铁矿石价格将震荡回落。

  2、焦炭等其他原材料供给紧张

  与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不同,我国钢厂的焦炭基本源于国内采购。国内焦炭供给弹性主要是由去产能政策决定,总体维持存量稳定增量有限的基调。2018年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列入去产能计划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炼焦产能集中在河北为主的华北地区,此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短时间落后产能集中淘汰或将导致焦炭产能缺口明显,焦炭供应偏紧的格局恐仍将持续。钢铁企业与焦化企业限产同时推进,年前焦化去产能政策实施使得焦炭市场供需错配,焦炭价格一路上涨。但年后焦炭价格高位出现回调,环保限产政策下,钢企需求明显下降,以消化库存为主,少量按需采购,贸易商采购积极性偏低。2021年3月限产以来,国内钢厂焦炭合计库存快速下降,降幅明显高于季节性。

  在焦炭库存下降的背后是钢厂高利润,驱动高品位铁矿石与废钢的需求增加。焦炭在高炉冶炼中作为燃料的同时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经验显示,高炉冶炼时入炉矿石含铁品位每提高1%,焦炭比约下降2%,生铁产量约提高3%;矿石含铁品位越低,则渣量越大,焦炭消耗越高。一方面,在超高利润的的环境下钢厂有了采购高品位矿石的资金,进口铁矿石的高低品位价差大幅攀升。另一方面,焦炭与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钢厂长流程路线的成本优势减弱,短流程电弧炉炼钢的经济性增强,带动了废钢需求的提升,而废钢供给受限使得废钢价格居高不下。

  (二)下游用钢需求整体平稳:房地产韧性强、基建低位回升,制造业复苏支撑

  预计2021年钢材消费增长仍将延续,但幅度会有所收敛。本轮钢价上涨离不开下游需求的稳健增长的支撑。2020年疫情危机后经济复苏,钢材消费快速增长、促进钢铁产能快速释放。2021年经济恢复性增长延续,制造业设备投资有望进入上行周期,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基本持稳,我国钢铁需求将平稳向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9.91亿吨,同比增长1.0%,需求变化整体平稳,增幅较去年有所下降。

  1、国内地产需求韧性较强、基建需求低位回升

  地产、基建用钢需求波动是影响钢铁总需求的核心因素。2020年,全国钢材消费量同比增长9.8%,建筑、机械消费量贡献比例分别为59%、16%。细分领域看,2020年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达5.74亿吨,同比增长13.4%;机械行业钢材消费量达到1.58亿吨,同比增长2.1%。建筑行业是我国钢材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基建、房地产托底经济带来的建筑用钢需求是主要推动力。

  2021年房地产投资在下行趋势中仍然保持较强韧性。由于政府引导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下降。2020年,政策充分及时地对冲疫情影响,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发挥稳增长、稳经济的压舱石作用。2021年1-4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1.6%,两年平均增速8.4%,较1-3月继续上升0.8个百分点,反映房地产投资韧性依然较强。当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仍较高,从而有望带动房地产用钢需求小幅增长。但销售、土地购置面积均为投资的先行指标,销售增速仍高但下行、新开工和土地购置面积两年平均增速为负,施工面积增速较高,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精力和资金目前更多倾向于投入前期已开工的存量房地产,对新开工和拿地相对谨慎。

  2021年初基建投资增速较弱,预计未来基建仍将保持反弹趋势,但是幅度有限。2020年国内钢铁产业并没有明显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中央在基建投入的加码对于国内钢铁产销的稳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21年1-4月基建(不含电力)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8.4%,两年平均增速仅2.4%。4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7%,较上月上升4.6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高于总体,反映基建活动的环比加快。伴随国内经济恢复、居民就业及收入改善,基建托底必要性减弱。同时受到地产、基建放缓影响,今年工程机械用钢需求会有所降低。

  2、国内制造业需求回升

  大宗商品上涨背景下,制造业投资走强推动相关板材用钢需求。汽车、家电等行业下半年要面对高基数影响,若对比两年几何平均复合增速,下半年机械、汽车、家电行业钢材消费将保持较高增速。今年1-4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3.8%,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较1-3月上升1.6个百分点,反映4月制造业持续回暖。

  汽车方面,新能源汽车拉动汽车用钢需求增加。近两年国内不断涌现出多家跨界造车新势力企业,大部分拥有互联网、地产行业股东背景。2020年由于肺炎疫情,国内整车厂生产受到影响。但是从销量情况看,新能源汽车需求从去年下半年起快速复苏。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3万辆,同比增长13%。今年政策支持叠加旅游出行需求释放,汽车行业基本面继续向好。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包括加大补贴、减税、汽车下乡、加快旧车报废置换等措施。考虑到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重塑能源与交通板块结构的重要抓手,国内车企大力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值得期待。但汽车行业在2021年一季度开始遭遇芯片供应链瓶颈,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若果下半年不能追加产量的话可能会导致行业用钢需求不及预期。

  家电方面,原材料的快速上行对行业毛利润的构成压制。家电行业钢材占成本的比例约20至30%,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板材,如果钢价持续维持高位,将对企业采购原材料以及接受订单产生影响。特别是家电出口占比高的企业,虽然受到地产后周期景气度高的刺激,海外消费需求高涨,但面临的钢材等其他原材料的成本压力,若无法完全向海外市场平移,将被迫转向国内市场,从而导致总体销量不及预期。反过来影响到采购环节,在高钢价的环境中,产品出口高的家电企业可能被迫减少订单,减少钢材采购。内销相对乐观,2021年1-3月,家用电冰箱产量累计达2157.8万台,同比增长54.6%,相对2019年的同比复合增速为8.4%;家用洗衣机产量2144.7万台,同比增长50.7%,相对2019年的同比复合增速10.8%,产销持续改善。下半年,内销景气叠加海外复苏有望继续刺激家电用钢增长。

  3、海外制造业需求持续复苏

  国内外钢铁价差拉动我国钢铁出口。过去十余年来,国内钢价与国际钢价基本同步变动,但疫情后的供需失衡导致国内外价差迅速走阔。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外钢铁价差推动我国粗钢出口触底回升。长期以来我国的钢材出口都是缓解国内市场消费压力的主要渠道,2019年之前我国每年钢材净出口量基本在5000万吨以上,2020年钢材净出口量大幅下滑至3344万吨,为2011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去年四季度以来,钢材出口出现明显反弹趋势。特别是2021年1-4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24.5%,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达28.9%,而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累计涨幅仅为9.4%。

  随着海外钢材需求大幅增长,而供给恢复速度相对慢于需求爆发速度,供需错配导致钢材价格加速上涨。2021年3月,全球除中国外粗钢产量增至7520万吨,同比增加10.6%,较2019年同期低1.3%。目前来看,海外粗钢产能利用率仍在爬升阶段,整体尚低于疫情前水平。以美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例,2020年5月初最低跌至51.1%,随后缓慢回升,10月末升至70%以上水平,截至2021年5月1日,产能利用率达到78.7%,较2019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

  海外制造业走强带动钢材消费增长。欧美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经济开启复苏下半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活动持续扩张,拉动国际钢材需求。4月全球摩根大通制造业PMI为55.8%,较上月继续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十年以来新高。预计二季度将会是欧美需求加速扩张的高点,这也将继续拉动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据世界钢铁协会短期预测,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达到18.7亿吨,同比增长5.8%;除中国外钢铁需求达到8.5亿吨,同比增长9.3%。其中,汽车行业有望在2021年出现强劲复苏,家庭预防性储蓄释放推动耐用品消费;机械行业也将会较快复苏,数字化和自动化加速、新能源领域投资加码将会推动机械行业增长。海外钢材市场供需失衡短期难以扭转,国际钢价可能还处于寻顶阶段。

  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钢铁行业对经济的影响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环保限产下的钢铁价格会如何演化?

  受流动性充裕、需求复苏预期以及供给冲击三重因素共同推动,今年以钢铁、有色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PPI同比大幅攀升至三年以来新高。此轮上涨同时兼具了2009-2011年金融危机后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后的流动性宽裕和需求恢复推动大宗上涨的特点,以及2016-2018年国内供给侧改革导致供给收缩的特点。当前国内经济延续复苏,但不均衡的特点尤为突出,增长动能依然主要来自于出口与地产需求高景气度,制造业投资、消费等需求虽然边际恢复但仍未修复到疫情前水平。在国内基本面并未出现过热的背景下,2021年供给收缩预期增强是新一轮钢价走强的核心因素。

  1、长期目标短期化引发的钢铁供需失衡预期远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供需矛盾加剧和价格上行

  短期行政式的供给限产执行力度都相对较强,全国钢材价格已远远超出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时期水平。其一,国家减碳限产的长期目标短期化,不断加强限产预期。碳达峰碳中和是中长期战略目标,我国将用10年、40年的时间有序推进“30·60”目标实现。钢铁行业初步定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钢铁行业的碳达峰时点规划超前于“30·60”全局性目标。鉴于钢铁行业在制造业中的支柱地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将对其他工业能够起到示范效应,这一定程度上诱导了钢铁限产短期执行节奏加快,长期减碳目标执行短期化。其二,地方行政式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力度较强,时空范围有扩大趋势。今年以来,河北唐山地区环保限产政策频繁加码,除了常规的冬季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分级限产之外,还在3月始执行力度进一步升级,对钢厂逐个生产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限制措施,限产常态化覆盖到全年。河北邯郸4月宣布根据空气质量对全市钢铁企业实施不同比例的限产,时效持续到6月末,环保限产的地区有扩大趋势,增大了市场对供需缺口预期。此外,今年发改委、工信部在钢铁行业开启去产能“回头看”,市场担忧针对违规产能可能引发的限产。2021年5月工信部发布新的钢铁产能置换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增加钢铁产能总量。若限产范围进一步扩大、执行力度进一步加码,钢材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

  展望后市,我们对大宗商品价格有两点判断。一是大宗商品牛市并未见顶,短期盘整后还将有下一波的上涨,主要基于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以及流动性尚未转向。疫情反复下的资源国供给收缩、国内行政命令下高碳行业供给收缩,与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修复之间的供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二是大宗商品走势分化,要看具体品种的供需基本面。钢铁等碳达峰及环保限产行业走势较强。需求有支撑而供给收缩的品种预计仍将持续上涨,但斜率或将放缓;有需求同时供给生产恢复、产能持续扩张的品种将见顶回落或持续震荡。

  2、监管政策开始纠偏,限产预期短暂让位于保供稳价,短期钢价回落

  大宗商品的价格大涨,期货市场铁矿石、螺纹钢炒作升温,市场担忧钢铁价格向下游耐用消费品市场传导。年初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已经积累了一定泡沫,现货市场受到贸易商投机炒作的助推,期货市场还受到流动性充裕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5月中旬以来钢价阶段性回落,是由于钢厂限产预期短暂让位于政府保供稳价。

  一是市场对减产政策的预期出现调整,碳中和下的行政限产政策实际效果不及预期。今年工信部多次要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不断强化供需缺口预期。河北唐山3月中下旬以来行政限产文件频发,开工率与产能利用率双双下滑,市场解读今年限产或常态化覆盖全年,钢铁产业链价格全面上涨。但是短期部分地区的行政限产政策并未得到全国产量收缩的印证。按照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数据,5月中旬粗钢日均产量237.94万吨,较3月中旬不降反升7.5%,线性外推5月重点钢企的粗钢产量将创出年内的最高水平。今年1-4月全国累计粗钢产量3.746亿吨,同比增17.2%,增速较1-3月提升1.6个百分点;完成压降全年产量的目标的难度较高,限产政策的效果不及预期。这背后体现出非限产地区钢厂在高盈利刺激下,开启主动补库存阶段,高炉与电炉开工率企稳回升至较高水平,推高了行业整体产量。

  二是监管部门连续出手纠偏,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手段避免市场走向非理性投机。4月8日金融委会议特别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而5月21日金融委进一步强调有效应对输入性通胀,加强预期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做好应对预案和政策储备。5月12日、19日、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提及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影响,积极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财税方面,4 月 28 日,钢铁行业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落地,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公告取消热轧、中厚板等 146 类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限制出口意在增加国内供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扩大进口以缓解输入性原材料价格冲击。金融方面,国内大商所、上期所等商品期货交易所也紧急出台措施加强对黑色系期货合约的交易限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重点企业,要求维护大宗商品价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监管部门加强大宗商品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联动监管,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更好发挥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政策调控组合拳后,国内市场大宗品的上涨预期或有所降温,若后续再出现大幅快速上行,进一步的价格调控手段或将实施。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钢铁行业影响经济利益:三大风险及利益再分配

  1、钢价大幅上涨将引发三大风险:宏观滞胀风险、微观经营破产倒闭风险、下游消费品涨价和居民购买力下降风险

  根据中钢协的动态数据测算,2021年一季度主要用钢行业实际钢材消费增长47%,其中建筑业增长49%,制造业增长44%,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5896万吨,同比增长15.3%。需求旺盛推动钢价上涨,带动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提升,但中下游制造业的利润受到挤压。下游的工程机械制造、集装箱、家电、汽车等行业普遍被迫涨价。若钢材等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下游消费品企业的盈利空间受限面临订单不足,采购拿货环节资金占用挤压经营性现金流,这可能导致微观企业破产倒闭,进一步引发宏观经济滞胀风险。

  一是钢价大幅上涨将使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破产风险上升。上游的大宗商品大涨挤压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同时上游产品供不应求,中下游企业面临全款提货的要求,现金流紧张,抗风险能力下降,已有部分领域出现了“多生产多亏损”和间歇性停产的情况。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例,主要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包括钢材、铜铝等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等。钢价上涨导致机械铸造企业订单盈利空间弱化,且采购环节需要现金结算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5月,南平市、温州市铸造行业协会相继发布涨价通知单。

  二是钢价大幅上涨已有向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的趋势,可能导致居民购买力降低引发需求走弱。今年一些耐用消费品及生活必需品行业均出现了成本驱动的涨价。家电行业企业因承受铜、铝、钢等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纷纷宣布涨价。据奥维云网数据,今年4月彩电、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线下均价分别同比增长31.3%、5.5%、7.9%,这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五一旺季期间零售量同比下滑。今年造纸行业也面临纸浆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压力,4月多家大型生产企业将生活用纸制品价格上调了10-20%。原因都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电动车行业台铃、雅迪、爱玛也开始对出厂价进行上调,电动三轮车企业金彭集团5月开始随行就市,动态调整产品价格。

  三是如果严格实施钢铁产量负增长等举措,供需矛盾加剧,即将面临宏观滞胀风险。一方面,上游钢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中下游议价能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利润受到侵蚀,从而降低企业扩张投资生产意愿,投资对经济拉动或低于预期;另一方面,中下游面临原材料缺乏、价格高涨的停产风险,中下游破产倒闭后中上游的需求难以持续,滞胀风险逐渐显现。

  2、大宗商品若继续上涨可能产四大利益再分配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环保限产等国内供给收缩因素叠加需求恢复,对我国经济结构影响将逐渐显现,带来四大利益再分配的效果:一是利润向中上游原材料企业集聚、中下游制造业利润被挤压;二是大宗商品涨价相对利好上游行业,将加剧国企民企之间的分化,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大型钢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中小钢铁企业受限于环保成本而被收购;四是行业内非限产企业份额上升,限产企业份额下降。

  1)上游行业与中下游行业利益再分配

  原材料上涨可能加剧上游行业与中下游行业之间的盈利分化。当前高钢价、高利润利好上游钢铁企业,2021年1-4月规模以上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1529.8亿元,同比增超4倍,利润率为5.2%,高于去年同期的1.6%和去年底的3.4%。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中下游议价能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利润受到侵蚀。今年制造业多数行业利润率普遍修复,但是包括钢铁在内的中上游利润率的涨幅明显高于下游制造业。2021年一季度中上游行业中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加工业利润率较2019年同期分别提升4.9、2.2、1.7个百分点;而下游行业中纺织服装、家具制造业利润率分别下降0.9、1.0个百分点。

  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上游景气度难持续。若原材料成本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的趋势持续下去,可能导致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明显收缩。尽管目前下游需求平稳尚且维持高钢价、高利润,一旦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挤压经营性现金流,盈利空间弱化导致企业暂停接单而出现间歇性停产,将出现微观企业破产倒闭,中下游破产企业倒闭后中上游的需求景气度难以持续。

  2)国企和民企之间利益再分配

  大宗商品上涨将加剧国企民企之间的分化,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大宗商品涨价相对利好上游行业,目前国企在上游行业的占比较高,将进一步扩大国企相对民营企业的优势。在碳中和目标下,高污染、高耗能上游行业将面临传统工艺路线的大规模调整,具备技术优势的国有企业更容易降低环保成本,而众多民营企业难以承受环保设备等资本开支。根据统计局发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民企营业成本率、费用率明显高于国企,民企利润率明显低于国企。今年4月民企的营业成本率为86.1%,高于国企的80%和外资企业的83.3%。民企费用率8.5%,明显高于国企的7.21%。民企的利润率为5.26%,明显低于国企的8.23%,相差2.97个百分点,利润率差距甚至高于2018年经济下行期间。

  3)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利益再分配

  碳达峰碳中和长期将有利于排放较低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发展,不断挤压中小钢铁企业发展空间。我国将通过碳排放配额对重点排放单位进行管理,当前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发放为主,但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减少碳排放强度。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都已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碳减排方面支出增加将对中小钢铁企业有显著负面冲击。未来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超过配额的企业将需要从市场中购买配额,这种局面下中小钢铁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综合成本显著上升压力,而大型钢铁企业的环保优势将转化为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碳达峰碳中和将有利于促进钢铁产业重组并购,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严重偏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转型,由于涉及传统工艺路线的大规模调整,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容易对技术上相对落后的企业实施并购重组。龙头钢企将凭借成本及绿色制造优势不断扩张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而效率低下的中小钢企则面临高昂环保成本及产量严重受限的双重挤压,且难以通过大额的资本开支升级环保设备,将逐渐退出市场。

  4)限产企业与非限产企业利益再分配

  唐山等限产地区的供给缺口由非限产地区钢企补充,部分地区的行政限产政策只会改变全国钢厂之间的分配。2018年蓝天保卫战启动以来,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企业限产政策执行环节的力度不同,在产量结构变化上有所体现。非限产钢企挤出了重点钢企的产量,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比在2018、2019年连续下行。2021年钢价上涨使得钢厂利润大幅改善,钢厂生产意愿提升,非限产区域钢企产量大幅提升。而河北唐山等限产地区钢厂受到行政管制,唐山钢铁集团4月粗钢产量同比大降31.7%,今年1-4月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降18%。假设唐山地区钢厂都按30%比例限产,这将意味着河北省今年可能将降低粗钢产量至少3000万吨,由此引发限产地区企业与非限产地区企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华东、华南等非限产区域的钢铁企业将受益。

  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粤开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粤开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粤开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本订阅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粤开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风险提示及法律申明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申明:本公众订阅号为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开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研究官方订阅号。目前粤开证券研究院设立“粤开研究”和“粤开新三板研究院”两个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粤开证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粤开研究”,或含有与粤开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粤开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粤开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粤开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粤开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粤开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反映的是所摘录的研究报告的研究观点,粤开证券可以发布其他与本订阅号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研究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粤开证券其他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的观点不同或者相反。粤开证券并不承担提示本订阅号订阅人注意上述其他材料的责任,亦不对因订阅人使用本订阅号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订阅人如需寻求投资咨询意见的,应咨询其独立投资顾问。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粤开证券所有,粤开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粤开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3 东威科技 688700 9.41
  • 06-03 爱玛科技 603529 27.86
  • 06-03 爱威科技 688067 14.71
  • 06-02 科汇股份 688681 9.56
  • 06-02 德迈仕 301007 5.2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