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2019年期货期权市场回顾与2020年十大热点展望

机构:2019年期货期权市场回顾与2020年十大热点展望
2019年12月25日 15:40 新浪财经

  文:方正中期研究院期货行业分析团队

  王骏 王亮亮 卜咪咪 史家亮

  2019年是中国期货期权市场的“大丰收年”,尤其是期货期权品种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全年上市了包括红枣、20号胶、尿素、粳米、纯碱期货在内的7个商品期货,天胶、棉花、玉米、PTA、甲醇、铁矿石、黄金、沪深300股指、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期权在内的8个期权。2019年期货和期权新品种上市数量将达17个,为我国期货期权市场发展以来的历年之最。截止2019年底,中国期货期权市场上市品种数量将达到78个,2020年初还将上市菜籽粕期权等品种,我国期货期权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8月27日,国内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标志着公募基金开启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新时代。2019年是期货公司A股上市元年,南华期货瑞达期货成功登陆A股,填补了此前期货公司在A股上市的空白。2019年期货公司围绕期现结合、“保险+期货”、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支持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大大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的广度和深度。

  一、2019年期货衍生品市场回顾

  (一)今年期货期权上市品种创新高

  2019年以来,我国期货期权市场品种上市速度加快,今年1月28日,三个商品期权:天然橡胶、玉米、棉花期权上市拉开了全年品种上市的序幕。4月30日,郑商所的红枣期货顺利挂牌,接下来是郑商所的乙二醇、尿素期货上市,上期所的纸浆、20号标准胶、不锈钢期货上市,大商所的苯乙烯、粳米期货连续上市。今年70周年国庆节前,我国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正好为70个,献礼祖国70年华诞。国庆节后,又相继上市了纯碱期货、铁矿石期权、甲醇期权、PTA期权、黄金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和沪深300ETF期权等品种,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开启了治理整顿和规范发展后的最快发展阶段。

  (二)全市场期货成交规模大幅增加

  今年1-11月全市场累计成交35.76亿手,成交额为262.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1%和36.67%。成为继2010年、2015年之后,10年内的第三次大幅增长年份;今年11月末全市场持仓量达2162.39万手,市场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均创出了历史新高。这说明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吸引了实体经济和广大产业客户利用期货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三)商品期货ETF实现零突破

  商品期货ETF是以持有商品期货合约为投资策略并跟踪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2019年8月27日,国内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第一批获批产品分别为建信易盛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华夏饲料豆粕期货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大成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及联接基金。这标志着公募基金开启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新时代。商品期货ETF的上市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方便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及相关风险管理。相比于股票ETF,商品ETF发展时间晚了十多年,近几年规模逐渐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有四只现货黄金ETF产品上市,三只期货ETF,目前仍有二十余只产品排队中,各家基金公司产品申报意愿强烈,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四)两家期货公司A股上市

  2019年是期货公司A股上市元年。2019年8月30日,成立于1996年的南华期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主板A股的第一家期货公司。紧接着,瑞达期货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两家期货公司成功登陆A股,填补了此前期货公司在A股上市的空白。目前除了南华期货和瑞达期货外,弘业期货有望接力成为期货公司A股第三股,并可能成为国内期货公司第一家“A+H”第一股。

  (五)商品期货期权仍占据市场主导

  今年商品期货和商品期权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均非常亮眼。成交量方面,2019年1-11月,商品期货与商品期权成交量累计为35.16亿手,同比增加28.94%,占全市场份额的98.32% ;金融期货成交量累计为0.6亿手,同比增加151.67%,占全市场份额的1.68% 。成交额方面,2019年1-11月,商品期货与商品期权成交额累计为200.03万亿元,同比增加18.31%,占全市场份额的76.13% 。金融期货成交额累计为23.18万亿元,同比增加170.56%,占全市场份额的23.87% 。

  (六)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8年是中国期市“国际化”元年,2019年是巩固之年。总体看,中国期货市场处于国际化初期。2018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和PTA作为特定品种向国际投资者开放,201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20号胶期货作为国际化品种推出。这4个国际化期货品种的探索实践,使得特定品种对外开放的路径已基本成型。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不到两年,成交量已然稳居全球第三,20号胶期货平稳运行。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落地实施,已满一年;截至10月底,PTA期货境外交易者日均交易量占比7.5%;PTA期货在东亚、东南亚、欧美国家的影响力持续增强。2019年11月,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与国内2家钢厂以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基准,签订了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英国矿山企业英美资源公司也已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这意味着境外矿山、贸易商已开始利用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逐步开展铁矿石人民币业务,把铁矿石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既符合我国国际贸易大国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期货市场提升国际定价能力的必然途径。要逐步将具备条件的商品期货和商品期权品种实现国际化。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以成熟品种的国际化为引领,对标国际领先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实体客户的能力。

  (七)期货市场持续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初心所在,更是前进发展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拓宽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与领域。

  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建设是上期所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的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交易模式、结算模式、交割模式、风控模式以及报价方式五个方面。平台响应国家‘互联网+ ’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实现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市场的有效连接,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商品市场的能力与空间,更好促进市场功能发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郑商所上市的苹果期货、红枣期货、尿素期货、棉花期权等品种市场培育良好,功能作用已初步发挥出来,其中,苹果、红枣期货从上市之初就承担着服务贫困地区的使命,上市以来在促进产业发展和推动行业规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关“保险+期货”项目得到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和支持,农民受益良多。此外,尿素期货的上市完善了煤化工板块和开启化肥期货上市,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大商所“保险+期货”试点的品种规模不断增加,区域不断扩充,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更加完善,模式更加系统。从品种看,从最初的玉米和鸡蛋两个品种,到现在全面涵盖种植养殖类的玉米、大豆、豆粕、鸡蛋等多个品种。从区域上看,从最初的辽宁和湖北两个省份,扩大到现在的全国20个省份,覆盖了全国过半区域。从保障力度看,也从最初的价格保险逐步发展为价格和收入险互联,同时对风险进行多重管理,完善了保障体系。

  (八)风险子公司业务试点指引修订

  投资者对于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更高层次的衍生品产品和服务。因此,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纷纷招兵买马、以期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展拳脚。然而作为风险管理能力最强的期货公司,却禁锢于经纪业务牌照及初步的投资咨询和资管牌照,只能“曲线救国”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借道,无法直接开展高层次的风险管理业务,

  为更好的开展风险管理业务,2019年2月15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进一步规范期货行业创新发展,适应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指引》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和自律管理的需要,故进行修正。一是进一步明确主要业务类型。二是修订公司备案和业务备案的条件,新增对未能达到相应条件公司的限制措施。三是进一步细化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发展的负面清单。四是进一步加强对期货公司管理责任的要求。五是进一步完善对信息报送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修订了信息报送的时限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对报送数据质量的要求,提高了信息报送的可操作性。

  (九)期货扶贫力度逐年加大

  资本市场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大格局已然形成,并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攻坚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市场之一,自成立之初就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众为初心,期货行业始终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扶贫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呈逐年加大趋势。根据中国期货协会数据,2018—2019年度,期货行业149家期货公司有122家参与到了扶贫工作中来,有56家公司与63个国家级贫困县签署结对帮扶协议104份,投入扶贫资金2.11亿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5660户38969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共计开展“保险+期货”扶贫项目187个,承保货值80.98亿元。期货公司围绕大宗商品、期现结合、资产管理等业务,衍生出“保险+期货”、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支持实体企业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的广度和深度。

  (十)我国金融期权发展势头好

  2015年2月9日我国第一只股票期权上市。在经历了4年多的发展后,目前50ETF期权市场运行平稳,规模不断扩大。在今年2月25日,192倍期权横空出世,吸引全市场的目光,至此之后,50ETF期权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最高成交量突破600万手,持仓量也不断刷新新高,最高突破500万手。显然,50ETF期权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投资者参与进来。2019年金融期权成交量将超过6亿手,占场内期权成交量的90%,全年金融期权成交额将超过3300亿元,占场内期权的85% 。由此可见,相比于商品期权来说,金融期权成交规模更大。随着上交所和深交所将上市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权,这也意味着我国金融期权市场将告别单一品种,正式进入多元化、多样化时代。可以期待,随着此次沪深300ETF期权和沪深300股指期权上市,未来代表中小盘的500以及创业板的股票期权有望推出。

  二、2020年期货衍生品市场十大热点展望

  (一)商品期货期权市场品种将更加丰富

  2019年新品种上市数量达14个,截至12月底上市品种数量将接近80个规模。在11月30日的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进一步加大品种供给,加大对指数类期货的研究开发力度,抓紧上市生猪期货,适时推出更多的金融期货期权产品。预计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品种供给,丰富衍生品工具体系。在商品期货期权方面,将继续推出各类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品期货,逐步实现已上市期货品种的期权全覆盖,并加大对商品指数期货、航运指数期货等指数类期货的研究开发力度。生猪期货是在我国特定的生产情况和消费习惯下特别需要的一个期货品种,也会尽快填补这一空白。在金融期货期权方面,也将推出更多股指、国债期权和外汇期货品种,为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有效和精细化的避险工具。

  (二)《期货法》的立法进度继续推进

  《期货法》作为规范期货市场的最高层次的法律,目前是缺位的,不利于我国期货市场深入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期货法》涉及整个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由于《期货法》尚未正式出台,会影响海外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或会令海外投资者选择观望。因此,期货市场国际化亟需加快推出《期货法》。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11月30日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要夯实法治基础,提升监管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协助推动《期货法》早日出台。《期货法》已征求国务院意见,进入全国立法程序。2020年,《期货法》立法有望继续提速。

  (三)我国期货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2019年10月11日,证监会宣布,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期货公司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期货公司股权比例可至100% 。2020年,外国金融机构将可能有意向控股或者参股中国期货公司,从而直接进入中国期货市场,外资带来的相关管理经验、系统知识和技术外溢将有利于国内大中型期货公司加强产品创新、改善公司治理等环节的提升。但是,挑战亦会相伴而生,国内期货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是必然,国内期货公司会面临快速转型发展,不能转型的期货公司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期货公司再次整合或将出现。

  (四)场外衍生品市场继续扩大

  根据中期协公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截止10月31日,场外衍生品新增客户数累计为5501户,其中产业客户为2802户,产业客户占比51%,场外衍生品业务出现较快发展。2019年前10个月的商品类场外期权新增名义本金累计为8346.96亿元,直逼2018年全年的商品类场外期权名义本金累计量,而2019年月末存量均值为949.23亿元,同比增长111%,从名义本金上看,商品类场外期权名义本金规模稳步增长,场外期权交易量逐步增长,场外衍生品规模效应初显。

  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及衍生品市场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利用场外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风险子公司场外期权业务增长的背后反映了产业客户巨大和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虽然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商品期货期权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场外衍生品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结构来看,以外汇和利率为主要挂钩标的的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独大,券商和期货公司的场外业务规模仍较低。从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场外期权业务增长较快,参与机构越来越多,客户需求分化,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市场应用场外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巨大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五)人民币外汇期货酝酿上市

  2014年10月29日,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两类产品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欧元/美元和澳元/美元的外汇期货全市场仿真交易,标志着外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再近一步。然而仿真交易开展了五年依然没有正式上市交易,近年随着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扩大,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急剧上升,有研究机构的一份调研显示,中国三分之一的企业都面临交叉汇率风险,同时由于主要货币的波动幅度远大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交叉汇率波动对企业影响也远远大于人民币兑美元波动的影响。因此市场参与者一致建议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市场的建设,推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衍生品研发上市,推动人民币对“一带一路”国家货币期权的研发上市。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增加,发展场内外汇期货产品,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丰富实体经济避险工具,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因此外汇期货的推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交易所有望在2020年将欧元兑美元和澳元兑美元的外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并将其他重要的外汇期货逐步进行仿真交易,为中国外汇市场对冲风险提供有力的工具和交易场所。

  (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期货市场布局

  “一带一路”建设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带来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国期货市场打造区域定价能力提供了机遇。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找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实现共赢,我国期货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经贸合作领域中进行风险管理去规避价格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原油、铁矿石、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等产品产量较大,与中国贸易量也很大,并且期货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这些国家的实体企业和贸易商有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给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而上述沿线国家的投资者有跨市场套利的需求。随着国内期货市场交割规模稳步增长,现代技术在交割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期货交割仓库,继续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七)商品期货ETF将继续推进

  2019年我国商品期货ETF实行零突破。由于大宗商品与传统股票和债券相关性较低,商品期货ETF可作为良好的资产配置工具用于分散风险。商品ETF具备投资门槛低、低杠杆、风险可控等优势。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在国外已成为主流投资方式之一,受到大型投资机构青睐。随着我国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国内投资者今后也能通过公募基金布局商品期货。当前我国的财富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20万亿元,我国是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除公募基金外,社保、保险、养老等资金对资产配置同样有很大需求,考虑到商品期货ETF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我们认为商品期货ETF在国内同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有四个现货黄金ETF产品上市,三个商品期货ETF,目前仍有二十余个商品期货ETF产品在审批排队中,各家公募基金公司产品申报意愿强烈, 我们预计商品期货ETF将在2020年推出更多的新品种。

  (八)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将继续加大

  一直以来,期货市场个人客户数量占绝对优势,机构客户包括产业客户占比较低,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的参与度有待提升。随着期货市场品种供给的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及市场质量的提升,期货行业全方位、多路径服务实体经济的格局已经形成,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缓释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将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助推机构客户参与度和交易规模的提升。国内市场涌现了一批以服务农产品、有色金属、黑色能源等板块产业客户为各自特色的期货经营机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应有之义。随着更多期货、期权品种的上市,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将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九)推进大型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

  当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参与期货市场还有一些政策限制,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动取消有关政策限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有序利用期货期权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业务。特别是在外资持股比例和中国金融市场逐步放开的当先,推动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对冲现货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和直接投资期货衍生品进行资产配置是完善国内期货期权市场的重要发力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愈发完善,已经具备成为财富管理配置资产的基本条件。一是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量和交易额已经成为世界之最;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主要参与力量已经开始朝机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风险回报特点使其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价值,三是以大宗商品为基础资产的金融产品占整体资管产品的比重还很低。因此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期货市场的财富管理配置规模至关重要。

  (十)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定位将更清晰

  2019年2月15日,新修订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指引》更新了近年来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的规范及监管要求,使管理办法更贴近当前风险管理业务的现状,也更趋完善。进一步明确了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边界,规定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将对《指引》中的业务全面铺开。作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开展的试点业务包括: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等。从当前来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发展前景可谓非常广阔,风险管理子公司或将侧重某项业务,做出亮点形成成熟模式之后,子公司可以在很多业务上实现深入创新。有了新的《指引》,风险管理子公司在未来展业过程中将能够更加清晰自己的职能和定位,能够更好的对公司进行内部管理和明确分工,从而促进整个期货行业的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李铁民

期权 期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6 京沪高铁 601816 --
  • 01-03 泰林生物 300813 18.35
  • 01-02 和远气体 002971 10.82
  • 01-02 奥普家居 603551 15.21
  • 01-02 万德斯 688178 25.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