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鹏
来源:凌鹏的策略随笔(ID:lingpeng_80)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2019年是过去十五年第五大牛市,仅次于2006、2007、2009和2015年。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看,2019年却远远不如上述四年,甚至不如2013和2014年。2006和2007年一切都好,无须赘述;2009年是在2008年挖了大坑的基础上,再加上“四万亿”的强刺激;2015年是互联网产业牛市的疯狂,加上转型预期,还有很多金融创新带来的资金狂欢;而2019年经济还在下滑、贸易战时好时坏、通胀加剧,取得如此收益,确实令人费解。并且历史而言,机构很难跑赢当年最好的指数。比如2009年,沪深300近一倍收益,机构如果有一倍收益足以在当年傲视群雄;2013年最好的指数是创业板,但最好的基金连创业板也跑不赢;即便是2017年,机构资金赚得泵满钵满,但也就10%的产品跑赢最好的指数(上证50%)。而2019年,却有近50%的基金跑赢创业板指数,这一点也令人费解。
我思考许久,发现可能的原因在于2019年是个BETA和风格共振的大年。一般而言,赚钱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碰到BETA型牛市,例如06、07和09年,全市场超过95%的股票上涨,指数翻翻,这种时候无论持有什么股票都是赚钱,关键是持有;第二种是碰到好的赛道,比如2010和2013年分别对应消费品和TMT的牛市,那就是有人吃肉、有人吃面、冷暖自知。在这种风格的牛市中,指数的涨幅并不大,但踏准赛道的人天天都是情人节。并且在这个赛道内,可能是鸡犬升天,烂股票比好股票还涨得多,而在另外一条被冷落的战壕,即便是好股票也被当作提款机;第三种就是纯自下而上,找到很多完全无关的股票构成一个组合,照样跑赢,这确实需要极强的选股能力。
2019年分上下半场,上半场是第一季度,是纯BETA的行情,是对2018年这个过去十五年第二大熊市的修正。而二三四季度是下半场,指数层面并没有多大的涨幅,但机构的收益率还在不断提升,这是典型的风格特征。只是这种风格和2010及2013年非常不同,以往的风格更多以行业为区分,但这次的风格是以好公司和烂公司为界限。在2019年的下半场,喜欢周期的人可以搞海螺、三一、潍柴和万华;青睐消费的可以继续买茅台、格力和爱尔;偏好TMT的可以加仓立讯、韦尔和兆易。各得其所、各施所长!在以往的风格牛市中,指数横盘但行业轮动,上涨行业的贡献被下跌行业所抵消;而在2019年的下半场,指数也横盘,但行业内部分化。而这种风格的特征在2017年就出现端倪,当年全市场只有不到25%的股票上涨,但都是机构偏好的大白马,没有行业区分,只是2019年将这种风格演绎到极致。综上所述,2019年的大牛市由两段组成,其一是对2018年熊市的修正,是BETA,其二是对2017年风格的延续及强化,是风格。这就是为什么2019年在一个指数并无多大空间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收益如此之大,有这么多人跑赢当年最好的指数。
当前,市场有诸多矛盾。从一线龙头看,经过2016年至今近四年的“酝酿、共识、调整和再加速””的过程,已然高位,并且基本面还是有瑕疵,风险不小!但从指数整体看,似乎不高,还有一些可选的二三线股票,市场将何去何从?
这就是这轮牛市市场割裂的特征。比如说有三个行业,每个行业各十个股票。以往的牛市无非两种:第一种是超级大牛市,三个行业30个股票无论好坏都在高位,那么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觉得风险很大;第二种是行业层面的风格牛市,一个行业好而另外两个差,这样整体指数位置不高、市场风险也不大,只要不碰高位行业即可。但现在的情况是三个行业各有三个好公司在高位,并且是那种泡沫型的高位,而其余七个一般公司在低位,指数整体似乎风险不大。这个时候的悖论是:如果好公司继续上行,似乎动力不足,除非是超越05—07和13—15的牛市;如果好公司不涨甚至下跌,那二三线公司能涨吗?
历史而言,主角滞涨而配角上涨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类似2007年5·30和2014年年底的周期逆袭,本质上牛市才走了一半,主角需要休息,精彩还在后面;第二种是类似2015年4-5月份和熔断前。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