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回望2019这一年,理财市场迎来了诸多“变局”,8家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这些变化给理财市场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银行理财、“宝宝类”理财收益为何整体走低?
近两年来,银行理财和备受关注的“宝宝类”理财收益整体走低。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自2018年3月以来已连续21个月下跌,11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创2016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
2018年年初,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今年1月,这一数字约为2.6%;而到今年年底,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约2.35%。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理财收益率的下行是由于央行今年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三次降准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进行了调节,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使资金利率价格整体下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今年以来,为配合资管新规的转型要求、引导资金成本下行,监管机构对过高收益的违规保本理财产品、假结构性存款等进行了清理,这也影响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给理财带来哪些变化?
截至目前,六大国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及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经开业。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将不再设置销售起点。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一样,1元钱就可以起投。
“过去多年银行理财的最低购买门槛一直都是5万元,将财富水平较低的人群挡在门外。”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银行理财新规将最低购买门槛大幅下调至1万元,而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购买门槛进一步下降至1元,成为真正的平民化产品,将接纳更多的投资者。
除投资门槛下降外,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还可以直接投资股票,这与以往银行公募理财产品需要借道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大有不同。
对此,专家提示,投资者应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强化了理财业务风险隔离,并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净值化对投资者有什么影响?
“理财经理告诉我,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会逐渐退出市场,难道银行理财也有风险了吗?”前往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彭女士心存疑惑。
长期以来,很多投资者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看中的是有银行信用做背书,能够稳赚不赔。然而去年落地的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当资管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金融机构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投资者“闭眼买理财”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金融机构履行好‘卖者尽责’的同时,投资者也应降低刚性兑付预期,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作出选择,做到‘买者自负’。”董希淼表示,投资者要学会看懂说明书,尤其要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期限、开放期、赎回规则、投资方向及范围等,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理财水平。
偏爱“保本”,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选择哪类理财产品?
“炒股难度太大、网贷频频‘爆雷’、银行存款利率又太低,怎样才能在不赔本的情况下多些收益呢?”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马女士说。
对于马女士这类稳健型投资者,银行推荐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一位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表示,虽然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但稳健型投资者仍然偏好保本产品。因此,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的利率虽然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销售十分走俏。
数据显示,11月共有1219只结构性存款到期,其中人民币产品1185只,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85%,环比上升16个基点。在同时披露预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中,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最高收益率一致的产品占比为88.03%。
大额存单收益率较银行定期存款也具有一定优势。11月份,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较基准利率平均上浮幅度分别为50.09%、50.77%、51.93%、51.29%、50.36%。
业内人士认为,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更具竞争力,能达到4%以上,适合对流动性要求不高、未来三五年内不会用到这笔资金的投资者购买;结构性存款的期限大多在1年期以内,适合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介绍,在银行理财之外,公募基金中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也较为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选择。其中货币基金属于“类保本”理财工具,高比例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理论上亏损的可能性较低,适合代替银行存款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
责任编辑:王进和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