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京城疫情管控升级,商圈复工或雪上加霜,商业上市公司估值再承压

调查|京城疫情管控升级,商圈复工或雪上加霜,商业上市公司估值再承压
2020年06月13日 18:12 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 | 何艳

6月13日消息,北京市近两日新增6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45人咽拭子呈现阳性,区域内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防控焦点。疫情再次来袭,餐饮业升级二级响应,其他行业“以静制动”,北京市商务局发出紧急要求,餐饮业防控由原来的三级应急响应升级至二级响应;文化部宣布北京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暂不允许开放。

实际上,一季度几乎“全军覆没”的“线下”商业在二季度正在全力复工。《红周刊》记者历时三周实地走访北京几大核心商圈感知商业温度。调查发现,疫情带来的“后遗症”远未能在短期改善。由于商业业态不同,百货业受疫情影响最大,到现在依然门可罗雀;因为生活必需品的刚需,超市受影响较小;餐饮分化严重,“有的关门闭店,有的却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排队等位。”

作为商业领域重要细胞的上市公司,现状和财报数据都能直观地反映出生存冷暖。由于行业复苏预期不明朗,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在资本市场也受到压制。

此次京城疫情管控升级,京城商圈复工或雪上加霜。

京城核心商圈复苏承压 疫情冲击让百货业迎转型关键期

提到北京的商圈,西单和王府井都是消费者线下热衷的打卡点。这两个商圈不仅有着一个世纪左右的历史,也有着商业领域的上市公司代表,首商股份(原西单商场)和王府井。

2020年6月2日,在北京西单商业街北侧的老佛爷百货正门,打出巨大的红色Sale标签,标明“低至5折起”,不仅如此,商场里的店家还有满减优惠等多种促销。但与热烈的促销相比,商场里面却人流稀少。在FURLA店,记者与店员交流客流量情况时,店员笑道:“人很少,希望你能给‘开个单’”。随后店员还主动提出加记者微信,表示如有需求可以线上下单快递派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西单大悦城和西单商场。

西单商场与老佛爷百货、大悦城相比青春品牌不多,而且该商场在服饰区域还设置了旅游及餐饮门店,百丽品牌很少见夏季新款,大部分都是打折秋冬鞋。店员说是为了清库存。旅游门店未开张,餐饮店因夹杂在服饰区域分区也非常不显著。西单商场地下一层的北京特产超市因招牌显著,很容易被识别。但超市里同样是除了店员没有顾客,特产超市里除了销售北京特产,还有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其中500ml4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1280元,而同款酒京东自营店价格仅为999元。超市店员告知记者,“特产店产品主要供应来京游客,疫情使游客量锐减,到现在没有一点儿恢复的迹象”。

图1 西单商场地下一层北京特产超市及超市内景、酒柜

财报信息显示,拥有西单商场、燕莎商城、燕莎奥莱、友谊商店、法雅公司等诸多品牌商场的首商股份,在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关闭了12家专业店,新开了2家专业店,而北京地区关闭和新开专业店的数量分别为8家和1家(见表1)。

表1 首商股份2020年第一季度门店变动情况(北京)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王府井商圈里的北京市百货大楼、银泰、APM、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和记者在西单商圈所见无二,同样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向北延长的步行街因无太多商业再加上疫情导致外地游客稀少,延长的步行街成了孩子们轮滑的“乐园”。

近期,上市公司王府井因为获得免税牌照一事,股价在30个交易日上涨190%。对此记者在6月11日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公司投资关系部,其工作人员表示,短期公司基本面未因获得免税牌照有改善,公司的百货业态还在恢复中,在疫情期间并未停业,但营业是为了社会效益,根本没有顾客。目前公司也在想办法积极恢复人气,包括做一些线上的直播带货等活动。

同样位于北京崇文门的新世界商圈,有着港股上市公司新世界百货,其和王府井、西单商圈情况类似,海报醒目人流稀少。

图2 新世界百货门前巨幅促销海报及内景

实际上,百货业的“萧条”始于疫情暴发的一季度,以A股25家百货上市公司为例,2020年一季报显示,24家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北京本地的王府井、首商股份、翠微股份归母净利润都出现了亏损情况。而从目前广百股份徐家汇中报预告看,净利润继续亏损,两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42.43%和85%(见表2)。

表2 北京地区百货公司一季报及已公布中报预告的百货公司

数据来源:Wind

宝鼎投资董事长张亮对《红周刊》记者表示,疫情对百货零售的巨大冲击显而易见。虽然场所大部分已经开放,但从自身的购物和用餐经历也能感受到,商场的人流还是大不如前,年底能恢复到全年同期已经是比较良好的预期了。商业板块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估值在资本市场受到压制也是顺理成章的。

长期关注商业领域的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百货商场的基本趋势就是逐步关门,比如美国的梅西百货,作为世界上做好的百货公司之一,尽管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全渠道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是保持不断关门的趋势。国际上百货业做得比较好的几个主要代表国家,如英国、德国也都是关门的趋势。他进一步说明,“当然,中国的情况也一样,百货业态面临的冲击非常大。所以,对于这类业态,一定要警示其未来的走向,而且它极有可能要重新并购、组合,甚至有可能转成购物中心,百货店的购物中心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上海实力资产CEO陈理则对《红周刊》表示,疫情对百货零售业的冲击是持续的,而且后遗症甚大,主要是疫情推动消费习惯改变,如网购、直播购买的习惯被强化,百货零售业的流量被分流,最重要的是零售业的革命在疫情后进一步发展。即使未受疫情影响,因为电商的冲击,百货业已然遇到发展瓶颈,现在叠加疫情影响让百货业面临着亟须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单就百货业的投资机会来说,因为线下对线上的冲击应该还是持续的过程。所以对整个板块我是看淡的状态。”

而为了复苏线下商业,不少百货零售企业开启线上经济“法宝”。当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翠微股份投资关系部时,工作人员表示,因为防疫常态化,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公司并未做大型线下促销活动,不过公司也在通过直播、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带货,想方设法提高销售。王府井证代部对记者(以投资人身份咨询)表示,公司积极采取了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促销。

而与百货商场的高冷定位不同,商圈里的小店“烟火味”更浓,但分化非常明显。6月2日下午,记者发现西单商圈以私营业主经营个体小店为主的华威大厦人来人往,美甲、美发店都有顾客拥挤,但店铺关门的比例也偏多。在华威商场里一家卖包包的店主介绍,旁边的店铺在疫情后就再没营业,是退租了还是暂时关门不清楚。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与新世界百货对面的搜秀城,这里客流量明显好于新世界百货,但关门的店铺比例更高。

商场门庭冷落,服饰、整个商场人流稀少,而商场商铺日子也不好过。珠宝实体店销售大幅下滑,比如商场里的周生生、老凤祥、周大福等珠宝店几乎都看不到顾客。

而相比商场,大超市烟火气就浓了很多,而且永辉、沃尔玛通过线上在吸引客流,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在良性运营。冰火两重天的是,与大超市相比,开在街边的小超市关门闭店成常态。

此部分内容详见《红周刊》电子刊

↓↓↓

餐饮业复苏呈现分化 外卖成为各商家必选项

与“惨淡”的百货、“热闹”的超市相比,高频刚需的餐饮业则成为一股复苏“清流”。但这股复苏“清流”的背后也出现了分化现象,“有的恢复到疫情前的排队状态,有的却活不下去关门大吉。”

记者于5月30日(周六)下午一点左右去朝阳区东三环北路店的烹然四季椰子鸡火锅店进行午餐,被告知需要等候45分钟以上。而该商场整个美食区域,除了上述这家店铺需要排队,其他门店几乎没有顾客,随后记者改在一家港式餐厅就餐,并成功“包场”。

而记者5月28日从悠唐购物中心南京大排档工作人员处也了解到,该店目前客流量已恢复至8成左右,记者于午间就餐高峰去店内消费时,发现基本已经满座。周边的局气、绿茶餐厅也如疫情前一样,需要排位等候,而以往并不火热的店面依然清冷。

图4 排队的“网红”餐饮店与悠唐购物中心南京大排档、绿茶餐厅午间就餐及排位场景

此外,记者走访的搜秀城、华威大厦等,因为美食区域定位相对“接地气”,相对银泰百货、新世界百货等也更吸引消费者。不过,餐饮客流分化也非常明显,而且相对大型餐饮店,小店关店比例更高。比如,搜秀城美食广场大批店铺已经关门。因餐饮高频刚需属性,不少街边小店均为小食餐饮店,记者可以明显发现,走在大街上,随处就可发现已经关门的小吃店。

而这其中,也不乏生意不佳还在坚守的门店,比如搜秀城的馋嘴密码主打海鲜,据其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店铺一直开门营业,但顾客量非常少。由于店铺相对较大,店内将其中一块区域封锁,只开放部分区域以供就餐。据悉,疫情前,店内单日营业额可以高达4万至5万,而目前还不到1千,老板也将大部分员工裁撤,只留下最基本的服务人员。店内少数人员就餐,还是疫情前下单的券,等到现在才来消费,事实上,餐厅很少有新增订单。负责人介绍,相比其他店铺已经关门,这家店之所以还在坚持,一是因为疫情前门店生意很好,基础深厚;二是,从疫情前的生意看,老板对未来复苏还充满信心,其表示或许7月份以后客流量会相对好一些,但对今年整体营业情况已不抱乐观预期。

除了这些小店,大型连锁餐饮店也在逐渐恢复。记者于5月27日晚间就餐高峰到达王府井银泰海底捞就餐,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店已于四月左右复业,就餐等位时提供的免费美甲、手部护理也于5月恢复。不过,客流量跟疫情前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以往晚高峰,门店一般都需排队,而记者于晚六点左右进店至9点左右离店,座位一直未满座,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客流量恢复至5成左右。据美甲及手部护理相关员工告知记者,海底捞免费项目开业时间晚于餐饮服务,疫情期间,公司给这部分员工也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

据海底捞公告信息,公司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除外)首批部分门店于2020年3月12日起恢复营业,其余的中国大陆地区门店则根据门店所在地疫情缓解进展分批恢复营业。对于疫情对海底捞的影响,一直关注跟踪海底捞的投资人章圣治对《红周刊》记者表示,最直接冲击就是少了一两个月的收入,到现在虽然国内餐厅“翻桌率”基本恢复了,但就餐人数变少了,“翻座率”还没有恢复。他认为疫情并未改变海底捞长期投资价值,疫情只是一次性的现金流冲击。”

不过,港股上市的海底捞目前并未公布最新业绩情况,而A股另外两家上市餐饮,西安饮食全聚德在一季度均出现亏损。作为北京的老字号,全聚德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885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449.4%,亏损金额和下降幅度均居首位(见表3)。

表3 A股餐饮公司2020年一季报

数据来源:Wind

事实上,全聚德的业绩下滑趋势早在2018年就较为明显,自2019年一季报自2020年一季报,这5个财报期内,全聚德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1.38%、58.51%、59.05%、38.90%、931.66%。直至2020年一季度,录得史上最大下滑幅度。业内分析,如果老品牌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降低。目前,全聚德从“不得已”尝试外摆,到开通外卖和外摆、试水社群运营。据《新京报》报道,今年2月下旬,全聚德和平门店尝试从简陋到丰富的外摆业务,目前全聚德和平门店的外摆和线上业务,占到门店营业额的45%以上

同时,记者还发现,即便大型百货楼就餐客流有限,但外卖却无处不在。比如王府井大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工作日下午时分并无多少客流,但依然能见到穿梭其中的美团、饿了么快递员,进行午间茶点、饮料等配送,午间及晚间就餐高峰,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

记者在悠唐购物中心、华威大厦等进行过就餐高峰的时点观察,外卖员尤为活跃。记者体验最为深刻的是于北苑路北辰购物中心附近一家餐厅就餐时(5月24日周日),等候了近半个小时,店中顾客并不算多,但中途该店有不少外卖订单“插队”的情况,外卖快递员一波接一波到达又离去。

外卖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疫情后的红利也还在延续,这从上市公司美团的股价表现上或可得到印证。今年以来,美团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年内至今股价涨幅近60%,近3个月内股价更是翻倍,市值一度突破9800亿港币,冲击万亿港币。美团财报如市场预期的一样出现亏损,但其疫情期间起到的近乎“基础设施”的作用还是被不少投资人认可。

后疫情时代 商业复苏路的难点和突破在哪里

在研究人士和部分职业投资人看来,后疫情时代的商业复苏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最大的难点就是疫情影响了就业和居民收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6.2%。荆林波表示,从数据看,后疫情时代,消费已经在慢慢恢复,5月份可能恢复得更好一些。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红周刊》表示,目前内需正在逐步回暖,但实体经济很困难,随着失业降薪情况加剧,后半年的消费不宜做过高预期。可能我们应该放弃消费会报复性反弹的预期。

陈理进一步补充认为,受疫情控制影响,旅游、娱乐等行业仍然没有完全恢复,比如北京西城发现一例新冠疫情病例,立即就曝出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暂不开放的新闻。此外,大众的心理修复、习惯改变有一个过程。疫情居家的三四个月,人们消费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云端的消费习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场所的开放,回落到线下进行消费场景的迁移,之前外出购物就餐的习惯是在逐步的恢复中,这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企业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既需要线下自救也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

在荆林波看来,企业自救首先就是要抓到核心消费者,要明确自己到底是为谁服务的。线下企业本身属于重资产,而且需要租金、各种费用、管理、人力等等,比网上经营的成本要高很多,所以明确目标顾客是谁是最重要的;此外,要利用好大数据及云端线上资源,推动线下消费有序前进很有必要。最后,要重视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的零售餐饮企业要走得更远,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的运作。

在童第轶看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成功自救的企业还蕴藏着不错的机会。比如在实体零售企业对线上线下融合程度较深的领域,线上渠道占比较高、自建供应链优势明显、集中度明显提升的细分行业,比如食品CPI较高+必选刚需属性影响下的超市板块、电商渠道渗透率提升带动线上渠道价值凸显+下沉市场增量潜力较大迎来品牌的电商板块等等。

而对于政策保驾护航来说,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消费券,鼓励居民消费;电商平台借助节日促销,降低消费门槛,童第轶表示,但这些措施都是用短期刺激唤醒消费,见效虽快,但不可持续。

而郑磊更强调,基于保证失业人口获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角度推出财政救助措施。目前逆周期调整仍未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中小企业层面产生明显作用,央行和监管部门可以参考美联储的做法,对中小企业信贷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或能从根本改善商业“萧条”的本质。

(本文全文已刊发于46期《红周刊》,原标题为《京城商圈复工调查》,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疫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8 首都在线 300846 --
  • 06-17 秦川物联 688528 --
  • 06-17 博汇股份 300839 16.26
  • 06-17 国盛智科 688558 --
  • 06-16 甘李药业 60308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