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业绩涨超20%,会买更善卖的鑫元基金李彪:规避掉市场风格的缺陷,产品的壁垒比成本的壁垒更重要

今年业绩涨超20%,会买更善卖的鑫元基金李彪:规避掉市场风格的缺陷,产品的壁垒比成本的壁垒更重要
2022年12月12日 19:23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六里投资报

  在今年几经起伏、沪深300大跌超20%的市场中,能实现正收益的偏股基金为数不多。

  鑫元基金李彪管理的鑫元长三角,就是这样一只让人感到“捡到宝”的基金。

  鑫元长三角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截至12月9日,今年以来取得了25.36%的回报;成立以来最大回撤只有10%,同类产品在16%左右。

  统计显示,这一业绩在新发基金中,排进前10,在全部偏股基金中,也是前十。

  2022年偏股基金排名前十:

  不仅新基表现不错,李彪管理的几只老基金,在任职期间的业绩和排名也是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鑫元欣享,截至12月9日,在任职的2年9个月的时间中取得了65.35%的收益率,年化回报19.5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0%左右。

  鑫元安鑫回报的任职期间回报排名在同类基金的前7%,鑫元鑫动力的任职回报排名也在同类基金的前13%,

  鑫元长三角如果只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已经名列第四了。

  在近几年不同风格的市场环境下,这一成绩也证实了基金经理的能力和投资方法的有效性。

  而且,在今年弱市背景下,鑫元基金整体表现仍相当坚挺。

  投资报统计显示,鑫元旗下偏股基金整体回撤有限,平均下跌了7.17%,远远战胜市场;

  像鑫元清洁能源、鑫元健康产业还分别取得9.17%、4.67%的正回报。

  作为鑫元基金股票投资部的负责人,李彪的领衔突进给了团队榜样的力量,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鑫元基金的二次创业后,公司培育了一批能力出色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整个投研团队秉承“准、快、稳”的投资理念,通过加强投资、研究、交易、合规风控的点线面协同联动,强化投研核心竞争力。

  研究团队力求精准,以信息和逻辑为基础,形成“宏观、策略、信用、权益”四位一体的全维度研究体系,为投资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研究支持。

  在业绩和团队的向上周期中,鑫元基金的规模在近两年也实现了同步上升,数据显示,

  公司公募总规模从2020年末时的339亿,到今年三季度已经突破了1000亿,非货的规模也达到了775亿元。

  初冬的一个下午,投资报主编六里老师和基金经理进行了深度交流,结合他这些年的投资思考、持仓组合的变化,试图勾勒出这名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

  李彪2011年入行,先后在私募基金、期货公司担任过研究员,2016年加入鑫元基金,2019年开始任基金经理。

  这3年来,业绩已经排在同类前10%,名声渐起。

  我们和基金经理探讨了他到底从哪赚到的钱?有什么风格特点?在未来还能不能继续保持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以及他对自身投资方法的思考、更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壁垒的揣摩,对社会变迁、A股生态的思考。

  先来看我们由此提炼的李彪的投资画像:

  一、四象限选股框架,构建352阵型,

  规避掉市场风格轮转的缺陷

  李彪的投资画像立体且清晰,其底层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成长型选手,同时注重估值的匹配性”。

  究其关键,一是成长,二是估值的匹配。

  从这个核心延展出来的,是李彪这些年成型的四象限选股框架。

  以增长和预期为横竖两轴,将所有行业、公司分为了四大象限,即:

  1. 高增长、高预期;

  2. 高增长、低预期;

  3. 低增长,低预期;

  4. 低增长,高预期。

  在这四大象限中,李彪首先摒弃的是第4种“低增长、高预期”的品种,预期被打得很高,但难以落实到业绩增长上,是要绝对回避的。

  其它四象限中,李彪采取5:3:2式的组合配置方式,这样的组合在李彪看来,就像是一支“足球队”经典的352阵型,

  30%的“低增长、低预期”的低估值品种作为后卫来防守,50%的“高增长、高预期”大白马作为中场能攻善守,还有20%的“高增长、低预期”黑马前锋负责进攻;这样的组合能够更加适配各类风格的市场环境。

  过去的10年间,市场有不一样的风格,从互联网重组盛行,到消费火爆,再到新能源,而李彪希望把这种风格的缺陷规避掉。

  在市场的成长风格明显的时候,要追得上。市场在低估值风格的时候,也要有低估值风格的标的。不能把思维固化在某一个领域。

  二、出手果断,善抓牛股,胜率高 

  李彪具体的投资操作果断坚决,在这背后,其实体现的是基金经理深度思考的能力。

  比如今年3、4月,有的新基金在下跌市中采取保面值策略,建仓缓慢甚至先不建仓;但是李彪在四月份的时候一路跌,一路建仓,小跌小买、大跌大买。

  在这背后,就是基金经理对市场有个清晰的判断定位,到底现在是处于底部还是处于高位。

  反过来,他在2021年中发行的鑫元鑫动力这个产品,当时建仓就很慢。因为他对当时市场的定义就是市场太过于兴奋,很多标的涨了2、3倍。

  落实到具体的标的上,李彪组合中牛股颇多,

  持有期限较长的有宁德、茅台、璞泰来振华科技等,多只个股持有涨幅都在100%以上,且能跑赢各自行业指数,整体胜率较高。

  而且确如他所表述的,组合中有白马,有黑马,有防御性个股。

  按持有时间排序,前11只个股的持有期涨幅平均达到了63.7%。

  最近挖掘的一只牛股是皖仪科技,该股在今年三季度大涨74.17%,10月更是单月大涨48.76%,

  而在二季度鑫元欣享的全部持股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皖仪科技首次出现、赫然在列,到三季报已成第6大重仓股;

  如果从该股在二季度到过的9.96元最低点开始算,最大涨幅高达285.5%。

  三、会买更善于卖

  股市中也有句俗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所谓价值投资,也并不简单等同于长期持有。

  在卖出的实践上,李彪已经有过多次成功的实施。在2020年卖出游戏股,从而回避了后续长期的阴跌。

  2021上半年,从估值角度考虑,整体减仓白酒,同样对净值也是不小的正贡献。

  能卖在顶点,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其实还是估值,估值透支了未来几年的空间。

  比如像白酒,李彪回忆说,20%的增长对应的是明年50倍的估值,后年45倍的估值,那我到底能赚什么钱?

  稳态下给30倍左右的估值就算不错了,后面可能三年都赚不了钱。

  而在A股这个高波动的市场中,善于卖出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投资品质。

  不过,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具体操作上的果断,还是在估值偏高后敢于卖出,都是基金经理在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因为从总体上看,李彪的换手率并不高,鑫元欣享2021年的换手在200%,处于行业的中低水平。

  四、向主权基金借鉴,行业分散,个股适度集中

  从李彪过往持仓来看,他的组合显得非常干净,全部持仓只有20多只,不到30只个股。

  前十集中度基本保持在50%左右,这也使得,李彪组合中11到20位的“腰部股”往往也都有2个点以上的权重。

  一方面是个股上的适度集中,另一面是在行业上的相对均衡分散。

  以2022年三季度持仓为例,李彪的持仓中就兼具新能源、白酒、医药、军工、机械等多个领域的个股。

  而从中报披露的持仓数据来看,李彪拿得最重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也不超过20%。

  这种组合构建模式,是李彪上手管理基金以来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参考了像挪威主权基金等海外机构的经验;

  这些长钱机构几十年的投资经历证明,组合22到28个标的为佳,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太多了覆盖不来,太少又太集中,风险太大。

  第二点,由于个股波动还挺大,如果前十就把仓位堆满了,那波动也挺难承受,所以前十大持仓集中度也要低一点。

  从实践结果来看,这个模式显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和投资报的深聊中,李彪详尽展示了他的投资方法论、选股框架、组合构建技术、在过往几年风格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取得优秀业绩的底层核心所在;

  以及他站在当前时点上,对未来市场投资机会的详细判断。  

  对话内容多达数万字,在经过我们精心梳理后,形成了目前这篇万字长文,为方便阅读,我们将其中精彩要点先提炼出来,供大家先睹为快。

  李彪的交流心得:

  1.黑马之所以叫黑马,就是它的正确率和白马不能比。

  但是,它的性价比、风险收益比,要远远高于其他板块。

  所以,我们其实是应该多配。

  如果说一个组合,50%是龙头公司。那应该有20%左右,配在低预期高增长,它们能够起到很好的进攻作用。

  但是,它们不好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流动性也一般,因为一开始关注度低。

  2.我更加喜欢技术领先型或者产品差异性明显的公司。

  而成本这一块,规模化以后,采购相同的原材料,我相信成本的差异会越来越缩窄。

  锂电池环节,就兼具了这两个特性。

  第一,我的产品和同行比有优势;第二,我的成本比同行更低。

  所以,我们优先选择的还是锂电池这个环节,然后就是负极这个环节。

  3.军工哪些方向未来成长性好?

  它不能只随着军工的指数增长而增长,要比指数增长快。

  所以我们要找什么?找航空航天里面的新型战机、新型导弹需要的材料和元器件。

  大家找到了隐身材料,找到了发动机,因为发动机以前有一部分还是进口。

  找到发动机可能还不够,发动机增速可能是20%、25%,这还不够快,要找比发动机还快的。

  那就找到了高温合金、隐身材料类似的板块,增速能够超过25%,甚至超过30%。

  4.这十年间,市场有不一样的风格,从互联网重组盛行,到消费火爆,再到新能源,我希望把这种风格的缺陷规避掉。

  在市场的成长风格明显的时候,要追得上。市场在低估值风格的时候,也要有低估值风格的标的。

  没有把思维固化在某一个领域,紧跟市场,提前布局行业研究,有风吹来的时候,就能跟上。

  要去不断学习。

  量化刻画增长和预期,

  结合不同期限增长率与PEG

  六里:先请彪总简单介绍下具体是怎么来选行业选个股的?四象限框架中,增长和预期这两个维度,具体是如何定义的,选股的门槛会落在多少潜在收益率上?

  李彪:我通常会从两个大方向来寻找优质标的,第一个方向,分成5个标准,

  第一,这个行业的成长性比较好,要在鱼多的鱼塘里面钓鱼。

  第二,公司壁垒很高,壁垒高的公司同行不容易进来,也不容易发生价格风险。

  第三,可以用量化来刻画,这个环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毛利率不会下降。

  第四,公司的管理层要非常专业,非常敬业,不要有杂七杂八的产业,搞一堆PE投资。

  第五,投龙头公司,它最后就是这个行业大家模仿的对象,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个就是我们喜欢的,并且它的这个优势能够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保持。

  芯片行业就有这种公司,它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处于被模仿的地步,所以这个五个维度就能够帮我从一个方面筛选出好的公司。

  第二个方向,就是四象限选股的框架,

  前一个方向能筛选出好公司,但不一定在当时是好股票;而再用四象限框架去定位后,就能挑选出合适的个股。

  应用这个方法看上去容易,但想要找到一个量化指标、来刻画增长和预期是不容易的。

  预期,有时候大家会用增长率来刻画,我之前都是用PEG来刻画。

  PEG把未来的增速和PE都包括进来。所以用这个指标,综合性稍微强一点。

  所以,一个是过去四个季度的增速,一个是未来的PEG。业绩增长的持续性都包括在了指标里面。

  它是未来一年高增长,PEG给得低?还是未来三年高增长,PEG给得低?

  一年,准确率会很高,未来一年还是比较好判断的。

  比如新能源,为什么最近的PEG市场给得很低?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担忧未来两年的维度,或者说一年以后的增速掉下来。

  包括需求的放缓,加上供应的释放,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供不应求。

  也许未来一年的增长还可以,但是市场担忧的,是未来两年之后。

  所以这个指标,就要变通的来用,有的时候用三年的增速,可能就比较好。

  在选股的门槛上,我对公司的成长性是有要求的。

  因为我选大部分公司的要求,如果被定义成一个成长类型的公司,我要求在未来的三年有40%的增长速度;

  并且明年对应的PEG是比较低的,当年的PEG小于1,这样安全边际高,不太会亏钱。

  产品的壁垒比成本的壁垒更重要

  电池环节的壁垒最高

  六里:结合过往持仓讨论,以往您重配过很多新能源的个股,有些及时卖出了,有些拿得时间就会更长一些。这方面,能不能介绍一下,为什么有些可以拿得更长?

  李彪:为什么前面把一部分的新能源材料标的减了,一部分还留着,主要的原因,是对未来的壁垒,供应端的释放,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电池这个环节其实想赶上来,做成比较同质化的产品还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觉得电池的壁垒最高。

  而像电解液、负极、隔膜,还有一些设备,我们之前也都买过。

  但是,你会发现,壁垒不一样,电池最高。

  第二个原因,我们在观察,有的公司之后可能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

  比如说,我给下游的整车厂供货,或者我给电池厂供货,我可能最好不是只供一样货。

  做通了以后,最好能供负极、供电解液、供设备,还要供隔膜、正极。

  所以,为什么我的组合里留了做负极的公司,可能负极本身的壁垒没有隔膜那么深,但是我还留着,就是因为这一点。

  第三点,我觉得这个公司做的产品,和其他公司做的产品不一样。

  过去几年出厂的均价,大部分时候都在5.5万/吨负极的价格上,同行大部分产品,价格在3.3万左右。

  所以我觉得他们虽然出的都叫负极,但是他们卖的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因为均价差了50%,我不太相信他们还是相同的产品。

  对于隔膜这个环节来说,龙头和其他友商的区别是成本的差异,而负极是产品的差异。

  所以,隔膜企业在成本的差异上,龙头能比友商低三到五毛钱,这也是二级市场很喜欢它的原因。

  但友商的成本迭代学习能力很快,所以行业的第二、第三也能够做到一平米5毛钱,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就缩小了,不如以前那么大。

  我更加喜欢技术领先型或者产品差异性明显的公司。

  而成本这一块,规模化以后,采购相同的原材料,我相信成本的差异会越来越缩窄。

  锂电池这个环节,就兼具了这两个特性。

  第一,我的产品和同行比有优势;

  第二,我的成本比同行更低。

  所以,我们优先选择的还是锂电池这个环节,然后就是负极这个环节。

  对于高增长高预期的公司,

  最主要的防增速掉下来的风险

  六里:那比如像刚才说的隔膜环节,其中龙头公司是归到高增长高预期,这一类公司往往市场预期已经给的很充分了,估值也不低

  李彪:是的,市场认为它们是龙头公司,ROE很高,增速比较确定,给的估值其实不低。

  这都是所谓“高增长高预期”的典型特征,但是对于这一类公司,其实主要是防风险,就是要防止他们的增速掉下来。

  白酒公司就很典型,比如几家龙头的白酒公司。以前能够维持20%、30%的增长,市场愿意给40、50倍的估值。

  但是如果增速掉到了10%、15%,市场的估值就掉的很快,从40、50掉到了20倍。

  增速虽然只掉了百分之十几,但是估值掉了一半。那业绩要增长四年才能够消化这个估值。所以,股价就会掉很多。

  因此,对于这类白马公司来说,主要是要防止他们的业绩增速出现向下的拐点。

  黑马之所以是黑马,

  数量和确定性是不高的

  六里:你的四象限中有一栏是高增长低预期的,这种公司潜在回报率高,但你只给到20%左右配置,是因为什么?不确定性比较大,还是这类公司确实少?

  李彪:两点原因都有。

  一个是也不好找,就是很少。

  第二,确定性其实不高。

  因为确定性不高,所以,它才能算在黑马里面。如果它的确定性很高,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通过我们的深度研究,筛选出来一些确定性相对偏高的标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黑马之所以叫黑马,就是说它的正确率和白马不能比。

  但是,它的性价比,风险收益比,要远远高于我们前面说的板块。

  所以,我们其实是应该多配。

  第三,就是说流动性一般,因为一开始关注度低。

  对于一个大规模的基金来说,建仓会损失掉一些收益。如果说买错了,减仓也有风险。

  所以,投黑马不那么容易。

  还有第四点原因,你投黑马,市场上其他机构也会发现它,几个月时间它可能就变成了白马。

  所以主要是这四个原因,大家当然会更愿意去找黑马,但是你的组合里面不会有太多的黑马。

  左侧布局黑马小公司,

  半年大涨285.5%

  六里:这种黑马多是中小市值公司,比如最新的持仓里面,也有这种黑马公司,能不能分享一下,当时怎么发掘的这家公司?

  李彪:其实我的逻辑,第一点就是,我们希望以后空间很大,要实现国产替代。

  第二点,我们要投的是这个方向上技术最好的公司,比如说质谱仪也是。

  这个行业里有95%的质谱仪都是进口的,但是,国内肯定都想做,因为市场还不小。

  你看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这么小,但是市场很大,几百亿的市场,

  这个非常符合我们的选股逻辑,就是大行业、低国产化、高壁垒,选其中的龙头公司。

  所以,我只会去选里面一到两家的龙头公司来做投资。

  而且,这家公司营收4、5亿,但它一年有一个亿的研发投入,舍得投入,对比同行来说真的是非常难得。

  这家公司,其实我买的时候也没想到它的股价能够这么快反应。

  后面出台了财政贴息采购,使得它迅速涨上去了,几个月的时间收益率挺高的。

  如果针对公司业绩有没有很快出来这一点,我们觉得,逻辑没破,才是最重要。

  没破就可以持有,如果说逻辑没破股价还跌了,其实是可以加仓的。

  一开始配置它时,也没觉得会很快出业绩,所以下手虽然也算重,但也没有买到第一第二大,只是它自己涨了这么多。

  军工中关注快速增长的

  隐身材料、高温合金

  六里:您在军工上也挣过钱,在标的选择上有什么心得?

  李彪:军工,其实有几个特点。

  很多人眼里对军工的印象还是炒估值、没有业绩,跟踪军工几年的人,就会觉得,中国这两年的变化很大。

  买军工应该买什么?就是买业绩。

  哪些方向未来成长性好?

  不能只随着军工的指数增长而增长,要比指数增长快。

  我们找到的是空军和航空航天,而不是陆军。

  但是,航空航天也就是10%、20%左右的增长。

  所以我们要找找航空航天里面的新型战机、新型导弹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元器件。

  因此,大家找到了隐身材料,找到了发动机,因为发动机以前有一部分还是进口。

  那找到发动机可能还不够,发动机增速可能是20%、25%,这还不够快,找比发动机还快的。

  那就找到了高温合金、隐身材料,类似的板块,这样增速就能够超过25%,甚至超过30%。

  这种增速是符合我们要求的。

  再加上以前技术很薄弱的军工通信、军工信息化相关的,他们的增速能够超过30%、超过40%。

  假如估值不压缩,我们可以预期股价会有类似的一个涨幅。

  CXO也有分化,

  成为稳定的标的

  六里:从持仓来看,您也介入过CXO,市场普遍质疑这两年CXO企业的增长是受益于疫情,后续的业绩可能不会太亮眼,估值就会被杀下来,对此,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彪:CXO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和现象,今年接了很多订单,明年增长可能变低。

  其实,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

  问题来源于什么?

  因为这些公司在2021年、2022年接了大量的订单之后,为了这些订单,就要大量地扩产;

  就会导致折旧增加。

  如果说2023年相较于2020年,有不错的产能增加,那收入增长还是不错的。

  但是接了新冠订单,产能也许翻了一倍,明年为了把产能打满,就会去降价抢订单。

  这就会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收入增速下降,估值下降,利润下降。

  所以,这个板块跌这么多,是符合情理的。

  但如果说,你做的东西其他公司都做不了,人家没办法杀价格,那你的盈利能力就能够体现。

  那它就只会杀两部分,一是增速,二是估值。

  你会跌,但会跌得比同业少。

  所以,我喜欢去找这个环节里壁垒很高的,不能每个产品人家都会过来跟你抢,最后你的毛利率还下降。

  二级市场投资者非常看重这个指标,一看到毛利率下降就慌,觉得有价格战,跌得就更快。

  避免这点,就能比人家回撤的少,这也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六里:但这一领域的公司,后续的潜在收益率就不那么高了?

  李彪: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标的,增速下降了,估值也下降了。

  它就变成了白马股一样的标的,收益率一般,风险一般。

  当然,都说医药行业是个小A股,因为里面的细分赛道非常繁杂,因此,我们公司有专门的医药研究小组,会持续为我的投资提供研究支持。

  合理估值的一种办法,

  是给出常态增长下的估值水平

  六里:高增长或者景气比较高的赛道,现在更多是在大制造的领域。这些领域中,普遍原来市场给的市值也不是很高,即便增速比较高,你怎么给它一个合理的估值?

  李彪:这个东西确实很艺术,没有统一的答案,就是可能对于各个环节都不一样。

  比如新能源汽车,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通过智能化把很多汽车产业链带起来了,估值也提起来了。

  那它一个合理的估值水平在哪里?

  我想的就是,2019年、2020年没起来的时候的估值。

  比如说这一类汽车零部件,有历史的估值,没起来的时候是10倍、15倍,那就给到这个估值。

  还有第二类,高增长,比如白酒。

  海外的白酒给多少倍?20倍。所以我就给它常态20倍估值。

  假如一个白酒公司,有20%的增长,20倍能赚多少钱,如果能赚20个点,我觉得就可以。

  如果说现在是40倍,就像2021年1月份,涨到了明年的45倍,那算三年25%的增长,最后面就变成了20倍,那三年不赚钱,可能股价也不跌,三年时间横在那里。

  业绩高增长来消化这个估值,所以你就没钱赚。这个是第二类。

  第三类就是短期高增长的,这一种最难。

  今年200%、300%,明年还有100%多,后年就掉下来了,这种说不清,很难搞。

  所以,只能参考第一种办法,就是给它一个稳态下的合理估值水平,这种可能用的比较多。

  PEG,是一个锚,假如未来三四年的增速很稳定,那PEG等于1可能是合理的水平。

  所以,大家也会把它当作一个锚。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用,可能会比较好。

  但是因为大部分的公司,成长性其实波动很大,就是可能短期两三年有高增长,所以用PEG其实是有问题的。

  或者说增速波动大,今年100%,明年50%,后年20%,PEG的G选哪一个都不好说。

  这种就比较难用,它比较适合长期稳定的一个常态化增速。

  卖出的成功率

  六里:四象限的选股其实是一个买入的考量,那么在卖出上,标准有哪些?

  李彪:我觉得我卖出的成功案例可能比买入还更多。

  像2020年,游戏龙头公司,我卖在市值的高点。

  在2020年卖游戏跟去年减半导体、今年减新能源是一样的,就是市场预期太高了。

  把所有的乐观预期打进去之后,估值透支了未来两到三年,所以做了减仓。

  对于白酒,虽然没有全部减掉,但是在2021年初,卖在了白酒公司的最高价,做了大幅减仓。

  所以我的卖出比买做得还要好一点。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其实还是估值,估值透支了未来两年的空间。

  当然,我们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去年半导体的减仓就是源于公司电子研究员的专业建议。

  港股的机会是全面性的

  关注A、H股价差扩大的标的

  六里:这次发行的新产品有哪些明显不一样的地方?

  李彪:这个产品,首先,我在建仓的初始可能就会把港股的仓位提得高一点;

  其次,有一些估值分位数偏低的行业,比如医药、电子,配置的比例会比以前的产品更高。

  港股市场跌这么多的原因,一方面还是因为美元的强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包括美债利率的冲高,所以港股快速下跌。

  另一方面是产业政策。

  过去两、三年国内出的很多产业政策,都是和港股的一些重要板块相关,包括互联网、房地产、教育、电子烟,这些都是受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

  最近这些政策都在变得缓和,对港股市场都是很强的催化。

  11月初港股的房地产股票表现特别好,也是因为它们跌得深,跌得深不是风险,是机会。

  三,A股和H股价差指数在10月中旬创了2008年的历史高点。

  我们觉得,也不太可能继续扩大这个差价。

  所以,它是非常具有安全边际的,往下是零,往上有空间。

  假如在未来的两到三年,A股的收益率预计是30%-40%。

  但是如果我投资港股,因为A、H股价差扩大了20%,我预计它在未来的两年会有所收敛。

  所以,投港股的性价比明显要高于A股。

  如果收敛在一年内完成,那收益率就会很高,像2017年。即便花两年、三年也不错。

  从这几点看,我们觉得后期港股的一些利空的因素在不断消化,美债利率的见顶,已经从4.2、4.3滚动到了3.8左右。

  明年美联储的加息的步伐也会逐渐的放缓,加息的幅度也会下降,这些都会对港股形成利好。

  如果叠加一些产业政策的明确利好,可能短期内又迅速有较大的涨幅。

  这个时间有可能会快到你很难去反应,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在港股上做好布局。

  拓宽能力圈,

  多想一想风险

  六里:对比三年前,你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体现在什么地方?

  李彪: 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说确实能力圈拓宽了。

  第二点,我们怎么避免亏损?我们不是要活得好,还得活得久。

  不能火了一下,突然垮掉了。

  所以,我们没必要太冒进。我的风格就是,从来不押注在一个方向上。

  有的时候,可能更多想一想风险,这也是这两年的一个进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福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4 微导纳米 688147 24.21
  • 12-14 杰华特 688141 38.26
  • 12-13 雷神科技 872190 25
  • 12-13 华密新材 836247 8
  • 12-13 首创证券 601136 7.0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