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导语:随着老股东抛压化解、股东结构优化,以及管理层调整完成,360金融有望迎来股价拐点。
360金融(NASDAQ:QFIN)最近在中概股市场颇受投资者关注。
三季度财报后,公司股价上涨了20%;12月11日,360金融又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周鸿祎及管理层,联合近期加入董事会的战略投资人方源资本,将在未来12个月内共同增持公司不超过6000万美元的股票。
方源资本是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管理基金规模约四十五亿美元,善于通过战略入股与管理层一起打造优质公司。其投资者包括加拿大国家退休基金、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以及新加坡淡马锡控股。
重要股东增持,无非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收益,或者是认为股价被低估。
这一次,360金融的管理层和方源资本,看到了什么“超额收益”?
01 股价承压
上市以来,360金融的股价最高曾冲到24.45美元,但是从今年六月解禁以来,股价就进入了下行通道。
解禁后股东一路套现,显然不是因为360金融业务做的不好。
截至2019年9月30日,360金融累计注册用户1.26亿,授信用户2283万,借款用户1473万,同比增长90%、137%、129%。
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促成放款1455亿元,相比2018年全年960亿元累计促成放款量也有所增长。
另外,前三季度,360金融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5%、128%、98%。
横向对比,360金融的每股收益率在Q1-Q3都是行业中最高的。
但是,这样的业绩与股价并不相称。
360金融市盈率仅为 3.83倍, 而同为上市公司的乐信,为5.87倍,玖富为12.7倍。三季报之后,花旗给到360金融的目标价位为18.7美元,目前股价低估严重。
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没有问题,问题或许就出在了抛售的股东上。
这个故事,还要从4年前360(NYSE:QIHU)私有化回A股讲起。
02 抛售的股东
2015年,360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估值为93亿美元。
对于一家几亿美元的公司来讲,私有化基本上不用借钱。但是,要想将100亿美元规模的360买下,自然需要大量资金。
于是,360不得不四处寻找“金主”,大家一起出钱将公司从美股市场买下来。37名私有化财团成员组成了360的“买方团”。
但360金融不符合A股上市的规定,便从本次退市项目中单独拆分了出来。先是2015年5月成立360金服,后于2016年7月孵化出360金融集团,并于2018年9月拆分独立运营。
同时,为了感谢360买方团,360金融近40%的股份以近乎零成本送给了买方团。
360买方团的构成相对多元化。其中的36位大股东分别来自4家大型银行,5家保险企业,3家实业民营企业和24个持股平台。
买方团中,有很多使用了银行借款,不但要还本金,还需偿还利息。2016年,招商银行曾向买方团发放了总额为34亿美元(超过22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其中,包括价值30亿美元的7年期贷款和价值4亿美元的过桥贷款。
由于需要定期偿还贷款,成本也近乎于0,解禁后买方团股东随即开启“卖卖卖”模式。这令360金融的股价承受了巨大抛压。
这个状态,很像小米和趣店的境遇。
小米在2019年年1月半年解禁期后,股价就进入了下行通道,解禁的限售股包括其7家基石投资者、超过50家机构投资者和4位个人股东持有的股份,总数高达63.1亿股,占总股本的26.85%。
趣店的股价更是在2018年3月解禁后腰斩至最低4美元。曾持股19.7%为趣店的第二大股东昆仑万维彻底清仓退出,获利约12亿元人民币。
03 市值新起点
为解决老股东抛售问题,360金融在资本市场上完成了两笔交易。
一笔是6月完成1100万股的老股配售,帮助老股东套现离场;另一笔是11月方源资本购入1152万股老股。两笔共占流通股的53%。
通过这两次交易,买方团股东在二级市场的抛压已接近完全化解。
抛压化解后,360金融的股东结构大幅改善,多为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这吸引了外部基金的长期看好。
除方源资本外,富达、TT International等国际知名基金多次增持360金融,后二者分别在Q2增持42万股和124万股。富达作为360金融的第一大持股机构,共计持股557万股。
同时,360金融的管理层也出现新变化。2019年8月23日,360金融的联合创始人吴海生被任命为新的CEO。
吴海生团队的目标,是把360金融打造成一家数据驱动、AI赋能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360金融已开始披露“轻资本”模式的业务量占比:从Q2的8%,提升到Q3的20%。
所谓的“轻资本”模式,就是纯粹赚取获客渠道和风控技术的服务费,不像原来的助贷业务一样承担资金风险。这虽然牺牲了一定利润,但由于不担风险,业务稳健性会更强,更符合360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