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在渐行渐强中越走越宽广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在渐行渐强中越走越宽广
2019年07月02日 00:05 新浪财经综合

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全球实时汇率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已走过十年。回望过去,走过的路虽曲折幽长,但辉煌无比,意义深远;展望未来,虽有困难险阻重重,但在国际众望所归的期盼之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前途充满光明,且会越走越宽广。

  本报记者 杜文科报道

  今年是中国央行正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十周年。在过去的10年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建设银行日前发布的《新动向、新前景--2019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贸易、投融资、交易等领域均实现增长,2019年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范围已覆盖16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直接参与者31家、间接参与者818家;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已覆盖17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发行规模已超1亿张,跨境交易规模逾9000亿元。这些数据无不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进一步加速。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3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开宣称,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事实上,早在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2年或3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包括在贸易结算、支付利息、服务费、分红等经常账项目中用人民币,允许特定的资本账项目交易使用人民币。

  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开始启用货币互换机制;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1年12月,中日贸易也开始采用货币互换机制。到2014年7月,总共25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逐渐推广。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8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金额在2014年占到贸易额的22%。

  2011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2011年年底,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项目启动,获准的境外投资者可以在香港注册投资基金到中国大陆证券市场投资。不到5年,RQFII扩大到英国、新加坡、法国、韩国、德国和加拿大,它们各自获得了金额为人民币500亿元到2700亿元不等的配额。

  2013年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中英双方在新闻发布上宣布,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

  2013年12月,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第二大常用的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仅次于美元。根据SWIFT的数据,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2013年10月的8.66%,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二。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而欧元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012年1月的7.87%降至今年10月的6.64%,排行第三位。

  2016年3月29日,亚洲首个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中心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培训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联合成立,旨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设立财经数据库,为国内外的从业者提供培训。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里程碑。SDR是由几种主要货币按比例组成的一种准货币,人民币加入之前篮子里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除了用于保值储备,国际硬通货还应该是主要的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和金融货币,可完全自由兑换、自由流通和交易。

  普遍认为,进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后,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速。

  人民币国际化成就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尤其是,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旅游业带动人民币国际化、边境贸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港澳特区人民币使用的普及化。

  旅游业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中国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

  2004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

  从2005年12月开始,中国银联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5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这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边境贸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

  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

  在越南、俄罗斯、朝鲜、缅甸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

  港澳特区人民币使用普及化。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资料显示,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货币兑换店和近2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很多宾馆、购物商场、尤其是游人集中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据专家估算,日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

  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近40%来自头三名最大来源国:俄罗斯、沙特和安哥拉,其中俄罗斯和占比较小的伊朗、尼日利亚等国已经与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意味着美元需求量大幅减少,对与石油直接挂钩的美元或构成威胁。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中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著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阶段。

  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数据显示,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开辟了新财源,全球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在扩大和提高自身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交易结算、支付、汇兑、衍生产品和清算能力。此外,富时罗素将中国股票纳入其全球指数的过渡性安排、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股市联通机制等,对人民币投资起到推动和鼓励作用。截至2017年7月,人民币全球交易使用量升至2%,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五;IMF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为885.4亿美元,占官方持有外汇储备1%。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7年,人民币跨境收付总体平衡,收付金额合计9.19万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为22.3%,人民币已连续7年为中国第二大国际收付货币。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功能稳步增强,作为投资货币的功能不断提升,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逐渐显现,作为计价货币的功能实现突破,人民币继续保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再加速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香港媒体称,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正在慢慢帮助中国实现境外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贸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该媒体称,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后,给中国和其他一些贸易伙伴带来的压力促使一些经济体重新考虑其对美元的依赖。国际上对于美元的信任正逐渐消退,很多国家纷纷选择摆脱美元,寻找新的货币。而世界所有货币中,除了经济霸主美国的货币美元外,最受欢迎的就是人民币。

  事实也是如此。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便利了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又增强了国际上对人民币的信心。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支付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便利了企业对外投资和贸易,降低了汇兑成本;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初步形成,全球范围内已设立25家人民币清算行;境外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使用人民币交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货物贸易人民币收付额3.7万亿元,同比上升13%,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占比11.7%;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收付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占比59.5%。

  与此同时,2018年全年,共有1186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980.6亿元,投资规模1.73万亿元;境外机构参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规模1700.4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205家,额度为6466.7亿元人民币;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的央行表示有意投资人民币资产。截至2018年三季度,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升至1.80%;中国已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仍有效协议31个,总规模约3万亿元人民币。

  2019年5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的《新动向、新前景——2019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贸易、投融资、交易等领域均实现增长,2019年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报告》表示,此次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亚洲银行家》(TheAsianBanker)对402家中国企业、117家境外企业和43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评估和反映了近一年来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跨境金融活动中的变化与活跃程度。问卷显示:54%的中国企业和58%的境外企业在2018年增加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并将在2019年保持这一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促进了人民币跨境使用。80%的中国企业和69%的境外企业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使用;52%的金融机构、66%的中国企业和63%的境外企业表示,人民币纳入SDR推动了他们对人民币的使用。

  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有关专家还是提醒,应认识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低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所占份额。中国经济占全球GDP约15%,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总额约12%,而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仅占1.1%;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额中仅占4.0%,全球排名均在第8位,不仅远落后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和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相比也有差距。

  因此,相关专家认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境外一些国家还看不到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比如部分中亚国家的机场兑换点没有挂牌人民币,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仍未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许多货币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未形成双边直接汇率,缺乏直接挂牌的定价参考标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中国人相对较少,当地对人民币的使用和接受程度不高,兑换需求较低,部分机场兑换点也无动机留存人民币,这也反映了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仍有待提升。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 汇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3 三只松鼠 300783 14.68
  • 07-03 杭可科技 688006 27.43
  • 07-03 值得买 300785 28.42
  • 07-02 天准科技 688003 25.5
  • 07-02 睿创微纳 688002 20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