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项工程5层分包”:别让转包“掏空”地铁质量
议论风生
中标的大企业、赚差价的中间商、有门路的中间人、实地干活的施工方……似乎围绕着公共工程的各方,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行规,“见者有份,互不揭发”。
青岛地铁1号线一项目施工方自曝偷工减料的新闻依旧在发酵。6月27日至29日,青岛地铁官方微信号连发3条“情况通报”。其中6月29日通报提到,针对总承包方葛洲坝集团电力的违法分包行为,决定将其列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黑名单。
对此,在葛洲坝发布的公告回应中,不存在违法分包问题,但作为总承包方,的确存在项目管理不善问题。“公司总部层面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对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调查。”
两方观点对峙,葛洲坝电力有无违规转包,目前仍有待调查认定,但该项目过程中有多层分包现象,却是不争事实,这也并非一句“管理不善”就能搪塞的。
梳理媒体报道可知,从总包葛洲坝电力公司到青岛永利捷、青岛顺源达再到青岛远望,该工程中间经过多次倒手,后因中间人“酬金”纠纷以及担心安全事故责任等原因,青岛远望负责人刘飞云举报自己在施工中偷工减料。
这样的“自己举报自己”当然有偶然性。然而,偶然性之外,类似事件的曝光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其一,层层转包,意味着层层剥皮食利,由此也必然摊薄“下家”的利润,而转包的环节越多,则直接干活的公司就越是钱少,直至无利可图。这种内部利益分配的失衡,一旦超出了“下家”的承受能力,必然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据举报人刘飞云披露,该项目从中标再到具体施工人员手里,已经被层层分包了5次。青岛远望从青岛顺源达手里拿到工程,也经过了多位中间人的介绍,其中他的“上家”要一次性抽掉17万多元。
其二,层层转包一步步削弱着工程的安全系数,自曝或被曝只是时间问题。
一项工程从发包到施工,走得太远了。每一个环节都会沾沾手、揩揩油,钱抽走了,责任架空了,而走到施工的终端,恐怕只剩下偷工减料了。即便勉强完成工程,也意味着未来无休止的返修,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安全事故。
类似公共工程被层层转包的新闻最近并非只此一件。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看似规范的招投标仍然未能阻止违法转包,而负责监督的监理一方则常常缺位。
中标的大企业、有门路的中间人、赚差价的中间商、实地干活的施工方……似乎围绕着公共工程的各方,都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行规,“见者有份,互不揭发”。但青岛地铁暴露的问题清楚地表明,无论是基于逻辑、基于现实还是基于人性,这样的“食物链”都是不可持续的。
打破这种利益链条,不能被动等待内部人揭发;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不能以“停职”为句点,要以制度的严密和法律的刚性去克服人性的贪婪。
推而广之,有关各方有必要查查,究竟还有多少重大工程依然在层层转包、层层剥皮,乃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祸国殃民?对违法问题“零容忍”,应该落实在严厉追责之中,而不是仅仅在出事后表个态就算完事。
□龙之朱(媒体人)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