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一年成交1.94亿吨 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

【财经分析】一年成交1.94亿吨 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
2022年07月16日 19:43 中国金融信息网

新华财经上海7月16日电(记者 陈云富)16日,全国碳市场运行满一周年,作为“出生”即覆盖全球最大碳排放规模的市场,一年的交易成绩单也位居全球首位,累计成交1.9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全球现货二级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市场。

在业界专家看来,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2000余家电力相关企业,市场的交易也相对较单一,但全国碳市场开市大幅提升了社会绿色低碳的意识,随着后续更多行业相继纳入,同时加强碳相关的金融创新,碳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凸显。

履约型市场特征明显

到7月15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虽然目前只有一年时间,考虑到市场的投资者等因素,交易量其实不算少。”中创碳投咨询事业群副总经理孟兵站表示。

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按照机构的统计数据,1.94亿吨的现货二级市场年成交量,超过同期欧盟、韩国等全球同类市场的现货二级市场交易量。“当然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市场交易的重点则是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昆山杜克大学教授张俊杰表示。

“与大众熟知的证券、期货市场不同,全国碳市场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对此,孟兵站表示,未来还有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8个高能耗行业,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纳入市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实际上是分阶段不断完善的长期工程。

在业界专家看来,市场运行的第一年,全国碳市场的履约型市场特征还较明显,即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更多是满足履约需要,市场表现在履约周期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而其余时段则相对交易较清淡。

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结束前的2021年12月份,市场累计成交超1.35亿吨,占第一个履约期累计成交量的约75.8%。“意味着市场从7月16日开市后到11月底,累计的交易量占比不到25%。”有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仍显现。到目前,碳排放配额的成交价约每吨60元左右,相比开市时的每吨48元小幅上涨。“从总体上看,市场第一年运行平稳,碳价稳中有升,比较符合市场的预期。”在孟兵站等业界专家看来。

绿色、低碳意识加快普及

业界专家表示,除了对发电行业减排形成倒逼效应外,全国碳市场运行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还体现在大幅提升包括钢铁、化工以及建筑等众多排放“大户”的低碳发展意识。

“全国碳市场开市,并通过交易形成碳价,向社会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就是碳排放是有价格的。”孟兵站表示,在这一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实际行动减少排放,甚至考虑将绿色低碳发展所带来的碳减排量转化成企业的部分盈利。

续翼建筑科技首席执行官沈奕竹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建筑行业还未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但大部分地产及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采购低碳解决方案时越发关注实际减排量,并开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探索碳交易的可能性,全国碳市场初步发挥其在传导上游工业节能、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增量调控作用。

钢铁行业亦如是。日前中国宝武全球钢铁冶金绿色低碳三期试验及应用项目——富氢碳循环高炉共享试验平台正式投运。由于氢冶金是实现低碳近零排放的终极冶金技术,试验项目对传统冶炼工艺进行创新变革,将使钢铁生产摆脱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

除了中国宝武,包括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众多钢企都已开始“氢冶金”试验,更加注重从原燃料端到生产制造端,再到使用端的协同来进一步降碳。“碳达峰、碳中和对钢铁行业必将带来一次洗牌。”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表示,完成超低排放的、具有绿色环保生产能力的钢铁企业未来会有更大发展空间,而技术、产能落后的企业无疑会被市场所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减碳、节能等成为不少行业的共识,低碳服务相关的市场也正逐步兴起。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我国成立的与碳相关的企业超过1800家,其中今年以来成立的相关企业已有超过800家,同比增长19.4%。

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界专家看来,本质上碳市场是政府主导的减排政策工具,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将政策性和市场性相结合,完善法规体系,持续优化市场,推动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一些业界专家认为,对于碳市场,基础仍是碳排放数据。此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曾受市场高度关注,一些碳核查机构出具的报告结论失真失实。“数据的可靠性、透明度至关重要。”张俊杰表示,数据造假实际上影响碳市场的公平性。

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还需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目前主要是发电相关行业,包括钢铁、化工、航空等行业排放单位仍需有序纳入。”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而且目前排放企业获得的配额全部免费,后续为提高配额的价格发现功能,也应适时引入配额有偿分配机制。

此外,一些专家也建议引入更多非控排企业,增强市场的活跃性。“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一类是控排企业,一类是非控排企业,引入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有利于完善投资者结构,从而提高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也表示。

此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理查德·桑德尔表示,中国碳市场数据其实比预期水平高,相信接下来一样会具有吸引力。

编辑:郭洲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碳市场 钢铁 碳排放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0 晶华微 688130 --
  • 07-19 英诺特 688253 --
  • 07-19 鼎际得 603255 --
  • 07-19 农心科技 001231 --
  • 07-19 华大九天 301269 --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