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首张资管牌照花落国金证券,还有11家正在排队,资管牌照为何受青睐?

年内首张资管牌照花落国金证券,还有11家正在排队,资管牌照为何受青睐?
2022年07月15日 21:23 市场资讯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随着资管新规持续发酵,在国内百万亿级别的财富管理“大蛋糕”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身影,从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设立到当前券商排队申请资管牌照,原来属于公私募、保险资管、三方财富公司的地盘,也被开辟的越来越大。

  7月12日晚间,总部位于上海的上市券商国金证券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证监会批复,核准公司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国金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同时,证监会核准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减少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公告显示,国金资管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由国金证券现金出资,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可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

  “一直以来,国金资管始终遵循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机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断加强投研人才建设,提升深度投研能力,覆盖更多资产与行业,并对现有团队成员持续培训,逐步完成高质量的投研人才梯队建设,实现投研能力的整体提升。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与推进,过往基于底层资产信用担保和发行主体刚兑的收益实现模式,正逐渐向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元策略组合的模式转变。国金资管坚持以投研驱动业务发展的优势逐步显现,完善的投研团队架构和丰富的产品策略,可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与定制多策略组合。”国金证券相关人士7月14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国金证券成为年内首家拿到资管业务牌照的券商,不过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还在排队申请的券商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创证券、申万宏源国信证券国联证券华安证券东兴证券国海证券、万联证券等11家。其中,华安证券、国信证券以及国联证券均是今年上半年提请的设立计划。

  对此,多家正在申请牌照的券商机构纷纷表示,财富管理大时代已到来,进军资管业务时不我待。

  发力财富管理各显神通

  在券商机构们纷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背后,是其对公募业务的渴求。

  “券商谋求公募业务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二是设立公募基金公司;三是券商主体直接申请。通过资管子公司来申请公募牌照成为券商的主流做法之一。”对此,上海一家已经拥有多年资管业务的券商机构负责人张蓓青(化名)7月15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她看来,监管对于券商申领公募牌照也不断释放政策利好。由于今年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一参一控一牌”正式落地,即同一主体在参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础上,还可以再申请一块公募牌照。

  记者统计发现,在国金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获批之前,已设有资管子公司的券商有20家,其中8家资管子公司具有公募牌照,包括东证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财通资管等;而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东兴证券、北京高华、中银证券则直接持有公募牌照。

  而在券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方面,开源证券递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证监会已在7月4日接收材料。去年10月,华西证券收到证监会批复,核准设立华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早在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支持差异化发展,切实提升治理水平,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目前基金公司已形成较强的马太效应,非头部公司不必追求大而全,可考虑结合自身特点在细分赛道做强做精,打造差异性优势。头部机构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做难而正确的事,财富端难而正确的事情是逆市销售、长期定投以及销售长久期产品;资产端难而正确的事情是坚持深度宏观、策略研究,发掘优秀投资标的,坚持价值投资。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未来有可能需要成立独立子公司,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母公司聚焦主业的纯洁性。” 中银证券资管总监赵青伟分析指出。

  壮大队伍做大蛋糕

  在上述意见中,监管层表示要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目前来看,券商资管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意愿最强,保险资管已有多家持牌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意见指导下有可能考虑布局公募基金业务。”赵青伟表示。

  不过,上海金融圈内多位人士受访时也指出,券商设立资管公司不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设立资管子公司时需要审批场检,还是申请公募资格时还需要进行的严格场检,另外对于人才的“拼抢”也会更激烈,已经拥有资管业务的头部券商则会牢牢占据着优势。

  安信证券非银团队在研报中分析指出,“参控股优质公募基金的券商得益于投行的实力,有望受益于公募基金利润贡献的持续提升。相信券商会充分利用自身在二级市场的投研优势,积极布局固收+和权益类FOF产品;同时,充分发挥投行优势,积极开发ABS、REITs产品。”

  来源:华夏时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书瑗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9 华大九天 301269 --
  • 07-19 英诺特 688253 --
  • 07-19 鼎际得 603255 --
  • 07-19 农心科技 001231 --
  • 07-15 西测测试 301306 43.2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