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控清交张旭东:数据资产化是未来金融业最大、最新的资产类别

华控清交张旭东:数据资产化是未来金融业最大、最新的资产类别
2021年05月23日 10:51 新浪财经

  5月23日消息,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22日至23日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格局 新发展 新金融”。华控清交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出席并发表演讲。

华控清交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华控清交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

  张旭东指出,数据变成生产要素以后,数据资产化变成资产,它是未来金融业最大、最新的资产类别,不可忽视。所以,以后数据资产管理是我们金融业像财富管理一样重要的业态,它作为资产,也是金融业必须支持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怎么样围绕数据要素,使金融业成为数据要素化的关键基础设施,这是我们金融业应该开始研究、开始着手尝试的事情。

  以下为发言实录全文:

  张旭东:感谢五道口,感谢主办方,刚刚三位非常精彩地讲了科技对金融的促进作用,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华控清交是清华大学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五道口金融学院发起的数据科学的企业,研究的就是怎样让金融“可用不可见”,同时能够控制它的具体用途和用量,为国家构建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的基础设施。我们正在进一步尝试。

  明文数据的交易流量在理论上是个“伪命题”。数据一旦被看见,包括被机器看见或者被人看见,就暴露信息了。暴露了信息以后就可以复制传播等等,拿到了明文数据,人家怎么用,你就管不住。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也好,数据流通也好,这是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被滥用的风险。暴露信息也会造成数据滥用。从理论上来讲,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讲,数据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所承载的信息的不对称性。我有,你没有;我知道,你不知道。但是明文数据的交易、流通的过程,恰恰信息是对称的。所以,明文数据的换手、流通过程恰恰是它的价值灭失的过程,这是一对矛盾。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明文数据的供给和需求都是无限的,无限供给、无限需求,无法形成有效的定价,也使它无法流通。

  在过去大概10—15年,数据已经主要是被计算机用来算的,而不是被人看的,主要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利用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科技,我们已经实现了可以把数据当中可以看见的信息部分和它用不着看见就可以进行计算的使用价值分开了,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什么叫用途可控可计量?就是数据的使用价值只能用于计算某个算法,可以精确到计算机的一个基础操作层面,也就是加法、乘法和比较。不同的算法就需要不同的授权,就防止数据在流通过程当中,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暴露信息,造成数据滥用。

  数据为什么成为生产要素?因为它是我们在数字经济当中,在未来社会当中,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使用和分配时的关键决策要素,它的作用就是优化。在数字经济当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生产关系,数据是关键要素。

  今天有两个可以讲,一个是金融数据该怎么用,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我不是专家已经讲的很多了,大量的专家在讲金融数据该怎么用,包括把小的池子连起来,数据融合等等等等。今天我想讲的是数据金融,刚刚讲的数据要素化包括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为数据要素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它为金融业带来什么?

  不同的要素只有在相互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要素,在现代社会当中,金融资本、货币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利益传导和效率放大最最重要的机制和方法。所以,金融对任何要素极其重要。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必须有金融业的支持。所以,金融本身是利用数据要素来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但同时它对数据要素的支撑,是对数据要素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做了30年金融,数据变成生产要素以后,数据资产化变成资产,它是未来金融业最大、最新的资产类别,不可忽视。所以,以后数据资产管理是我们金融业像财富管理一样重要的业态,它作为资产,也是金融业必须支持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怎么样围绕数据要素,使金融业成为数据要素化的关键基础设施,这是我们金融业应该开始研究、开始着手尝试的事情。

  数据要素化是我们现代金融业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怎么做?明确的答案不知道,怎么办?尝试。挑战是什么?

  挑战一:数据确权。大家都讲数据要有流动,首先要确权。对吗?肯定对。流通的前提是不是一定要确定所有权?我们人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劳动力在流通的时候有没有先进行确权?流通的是什么?流通的是我们的使用权。数据确权最大的难点是它同时具备权益性和资产性,是相互交融的。权益性是什么?我作为主体,别人搜集了我的数据,你使用的时候需不需要经过的同意,不能侵权。你采集了我的数据,赚了钱,是不是需要分一点给我?这是权益性。资产性,我花了成本采集了数据,清洗、整理,我能不能用?经济效益规则,资产性就是数据是在我手里控制的,能够替我产生经济效益的东西。这里边最难的在这儿,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时间。但是“数据可用不可见”使数据在被使用的时候不泄露信息、不侵犯个人或他人的具体隐私和信息。

  挑战二:明确数据的资产性。我们国家有《物权法》,物权四分(归属权、使用权、受益权、处置权)。同样新的科技创新,“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可以实现把数据的使用权从数据的所有权当中分立出来。为明确数据的资产性提供了技术基础,当然还需要法律上对数据使用权进行具体的描述。

  所以未来真正数据流程的是什么?并不是它的数据本身的明文数据,而是数据特定的使用权。我们建议数据的使用权入手先试先行,进行有效的探索。

  挑战三:数据交易和定价。明文数据怎么交易和定价?真正流通的是数据的特定使用权,而不是明文数据本身。现在想到的绝大部分场景想到的数据交易流通是把数据当计算的原料在进行流通,很多人把数据交易设想成在菜场里发生的,原料嘛。其实数据的价值仅仅和完全体现在它所参与形成的计算结果的使用价值上,离开了具体的用途,数据作为计算原料无余独立确定其价值。数据的价值跟它的计算结果的用途是紧关联的。所以,数据交易的整个设想体系并不是在“菜场”里发生的,而是在“餐厅”里发生的。西红柿炒蛋,到餐厅里买一个西红柿炒蛋,当然科学家认为我说的不严谨,因为西红柿炒熟了是红的还是暴露信息了,鸡蛋炒熟了是黄的,还是暴露信息了。我们就是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不让你把西红柿带回家,因为你把西红柿带回家,你炒没炒西红柿炒蛋或者是炒了别的?更可怕的是你在墙边把它种下了,以后就收成西红柿,你自己去卖西红柿了。鸡蛋也一样,没炒鸡蛋你会孵出小鸡来,会偷吃鸡肉,更可怕的是鸡又生出鸡蛋,怎么办?所以要在餐厅里帮你把西红柿炒蛋炒好了让你消费。这就是数据交易真正的本质。

  因为现代密码学,因为科技上可以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为数据交易流通,创造了、奠定了技术基础,它对我们未来金融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它需要金融业对它进行支撑、服务;另一方面,它会改变我们整个金融行业的格局和生态。

  面对它有两种态度,一方面说数据流通、数据要素化没有立法。我们国家整个法律体系内对“数据”这两个字的描述还是很缺失的。怎么办?一种态度是等到法律制度清晰完备,依法经营、合规经营,这也是一个很严谨的态度。另外一种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进行尝试,我们建议从数据使用权的交易和流通开始,为最终数据所有权的立法提供有效的尝试。

  所以,数据金融的未来已来。

  谢谢大家,我给大家汇报到这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6 东航物流 601156 --
  • 05-25 崧盛股份 301002 --
  • 05-24 圣诺生物 688117 17.9
  • 05-24 欢乐家 300997 4.94
  • 05-24 普联软件 300996 20.8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